蘇秦墓

蘇秦墓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佩六國相印,曾遊說六國聯合抗秦,使強秦不敢東窺函谷者達15年。今洛陽老城東20公里,漢魏故城東南,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張蘇寨,寨內一冢為蘇秦墓。

基本信息

蘇秦墓蘇秦墓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佩六國相印,曾遊說六國聯合抗秦,使強秦不敢東窺函谷者達15年。今洛陽老城東20公里,漢魏故城東南,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張蘇寨,寨內一冢為蘇秦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蘇秦墓,位於淄川區經濟開發區南蘇村。墓冢封土高約5米,直徑20米,長約40米,占地約1000平方米省級重點

蘇秦墓蘇秦墓
文物保護單位。

墓南原有一橋,名曰蘇相橋,為古般陽二十四景之一。

《史記》云:蘇秦,東周洛陽人也。 《戰國策》云:蘇秦,洛陽乘軒里人。乘軒里在何處,文獻失載。 《洛陽伽藍記》雖有記載,但令人生疑。自北魏至明1000餘年亦無蘇秦故里記載,明清文獻云為“洛陽古太平莊”,不知所據何本。蘇秦墓在山東河南有數座,真偽莫辨。洛陽太平莊村出土唐代“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證明了蘇秦故里就在太平莊村,舊時太平莊村南曾有“蘇秦故里”的碑刻,可惜“文革”期間毀掉。該村學校校園傳為“蘇家花園”遺址。

洛陽市東郊漢魏故城遺址東南張蘇寨寨內有一冢,當地傳為蘇秦冢,與古籍所載地點大體相符。《洛陽伽藍記》載:“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里西北角有蘇秦冢”。

外景結構

南蘇村南首,一再普通不過的石拱橋躍入眼帘。橋寬近5米,橋面厚約1米,探出的橋沿約10公分。橋兩邊均用厚

蘇秦墓蘇秦墓
約30公分條石整齊砌成,用亂石趁里,飽經風霜的緣故,夾灰泥粉末簌簌直落,石頭已是斑駁龜裂嚴重。來到橋下,看到橋洞有2米多長,頂高近3米,橋底是紅色岩石,向兩邊伸展開去,面積有200多平方米,在四周都是灰白色岩石的包圍中,格外引人注目,可謂天公巧奪。上面清晰可見流水沖刷所留下的印記。橋南面的頂端有一方型小孔,不知做何用。

橋北不遠,立一石碑,上書“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秦墓”,是1984年淄博市政府立的。再往北走約300米就是蘇相墓。近前觀瞻,墓高約5——6米,面積近2畝,但見遍栽槐樹與松柏,夾雜綠草做蓋。雖無廣陵巨冢之氣派,可能是主人精氣感化萬物,使得臥石同樣呈赤色。時至深秋季節,秋涼露寒,點點黃葉,空中勁舞,惟蒼松翠柏獨綠,綠底見墨,靜靜地陪伴主人無數的歲月。看著樹幹上的斑斑痕跡,傷感不覺湧上心頭。想當年,蘇公遊歷於六國之界,常盤於議國事之座,是何等之英威。然今日,靜默寂獨,蕭瑟淒清,獨有春夏秋冬做伴。

結構位置

墓東面,有南蘇村兩委新敬立的石碑一座。四周有圍欄相護,飾以萬年青花形浮雕,一對獅子分列兩邊,面東而

蘇秦墓蘇秦墓
望,香爐青煙裊裊,下面的湖中一碩大的大理石鯉魚雕塑勁張玉口,弓尾騰越,昂首問天,身下浪花翻湧。一池綠水,清澈見底,波岸相擊,伴有紅花綠樹,游魚跳躍嬉戲。想見當年蘇公放竿垂釣,豪飲放歌,立山野雄視九州。

石碑高2米,寬1米,正面橫書——六合之光,豎寫——東周六國相蘇公·諱字·秦·季子之墓。背面是白雪齋主人——王維芝老先生謹書的墓志銘—— 《蘇秦墓碑記》 ,詳細解說了蘇秦的功過歷史——“惟東周之際,一介布衣,七國遊說,六國封相,古而今殊榮若斯者,蘇秦之外,屈指幾人?”

石碑右側,能工巧匠刻有兩副棋盤,綠樹撐傘,樹陰遮蔽,是遊人歇息的好去處。有兩少年對弈,你來我往,大戰正酣。我們自知棋藝不精,也不想打攪他們的興致,只好和蘇公一道耐心地做個觀眾。

現今狀況

蘇秦墓蘇秦墓
青山埋忠魂。橋以相名,莊借橋名。蘇相橋莊隨著時代的變遷,居民繁衍生息,人丁興旺,一莊分為兩家,是南蘇北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舊貌變新顏。後輩們不負蘇公所望,人才輩出。一門七女子均考入大學,人稱七仙女,成就一段佳話;兩個博士生,兩個研究生,成為村民們驕傲的話題;城南源盛商貿有限公司富甲一方;全村700多口人,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已經步入小康。村南首新立起的面積260平方米,造價16萬元的小將軍樓,已經有20餘戶人家喜遷新居。

村兩委一班人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名人效應大膽進行旅遊開發。工程開發規劃設計共分兩期,第一期工程占地40000平方米(60餘畝),第二期工程占地600餘畝,包括有蘇相墓遊覽區、特色農莊區、河灘戲水區和停車場等,營造與蒲松齡故居梓童山遊覽區三足鼎立、遙相呼應的旅遊新格局。

歷史記載

一說蘇秦墓。位於淄川區二里鄉南蘇相橋莊西。墓封土高5米,占地1000平方米。1984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是東周洛陽軒里人。據考證,軒里就在現今東郊太平莊一帶。舊時太平莊村南曾有蘇秦故里的碑刻,可惜文革期間毀掉。該村學校校園傳為蘇家花園遺址

《淄川縣誌》載,蘇相墳,“後人疑為蘇秦墓,然無確據。”蘇秦乃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歿於齊。 《山東通志》載,青州城東北亦有蘇相墓,未知孰是。

墓主生平

蘇秦,字季子,雖出身寒門,卻少有大志。據傳他隨鬼谷子學遊說術多年,後見同窗龐涓孫臏相繼下山求取功

蘇秦墓蘇秦墓
名,也和張儀告辭鬼谷子下山。張儀魏國,蘇秦返故里。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遭車裂而死。 《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使。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戰國時期,諸候紛爭,群雄爭霸。蘇秦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說而說不行”。憑著堅強毅力終於在燕國打動燕文候而一舉成名。促成了六國之王結盟於洹水,蘇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國相印的風雲人物,取得了榮華富貴。蘇秦的行為惹惱了齊國的大夫門,被齊國所收買的刺客刺殺,於是將此葬於此。

蘇氏得姓來源

一、出自己姓。顓頊帝裔孫陸終子是昆吾之後,陸終有六子,長子樊,居於昆吾(今山西運城東北),稱昆吾氏,為己姓。夏朝中葉,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後裔於蘇(今河南輝縣西蘇嶺),稱蘇氏。蘇人以蘇草為圖騰,商末國滅。一支北遷襄國(今河北臨漳縣西),留在蘇嶺的歸順了周朝,蘇人首領蘇忿生被周武王任為司寇,因能公平量刑,教化百姓,被封於蘇國,都於溫(今河南溫縣西南)。被後人尊為蘇姓始祖。公元前650年,蘇(溫)國為狄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稱蘇氏。先秦時,蘇姓一支徙居湖南湖北,一支徙居成周洛陽(故洛陽在今河南偃師西。謝鈞祥 《新編百家姓》 )。戰國時,曾“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及其蘇代、蘇厲三兄弟即其後人。蘇秦墓在偃師市西魚骨村

二、出自外族改姓。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自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故洛陽在今河南偃師西),為鞏固統治,推行漢化政策,改鮮卑族拔略氏全族為漢姓蘇,定居於伊洛河兩岸,是為洛陽蘇氏《魏書·官氏志》)。另外,漢晉時遼東烏桓族,北宋時西夏党項族,金國女真族均有改蘇姓。清朝滿洲八旗中伊拉哩氏、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族人均改漢族蘇姓。

讚頌詩歌

蘇秦墓蘇秦墓
唐朝詩人賈島路過蘇秦墓時感慨萬端,寫下一首頗為淒涼的詩:

《經蘇秦》

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

今日淒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雲。

相關詞條

中國古代陵墓(一)

古代陵墓是考古學家非常關注的地方,人們都是通過他不斷的發現歷史,認識人類每個社會的發展,現在發現的陵墓有很多有都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或者人們朝拜的地方下面我們一起去觀賞一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