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

洹水

洹水(洹音桓),今名安陽河,又名洹河。從千里太行山脈東麓河南省林縣隆慮山發源向東流,經安陽市(以及安陽縣)到內黃附近,入衛河向北流去,最後匯入海河,經天津,從塘沽入渤海。

簡介

洹水 今名安陽河 流經河南省安陽市洹水 今名安陽河 流經河南省安陽市
洹水(洹音桓),今名安陽河,又名洹河。從千里太行山脈東麓河南省林縣隆慮山發源向東流,經安陽市(以及安陽縣)到內黃附近,入衛河向北流去,最後匯入海河,經天津,從塘沽入渤海。
左傳.魯成公十七年》:初,聲伯夢涉杜預注云:洹水出汲郡林慮縣東北至魏郡長樂縣清水。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云:洹音桓,一音恆,今上俗音袁。慮,力於反。樂音洛,下樂平同),或與己瓊瑰食之(杜預注云:瓊,玉;瑰,珠也。食珠玉,含象。清阮元挍勘云:食珠玉舍象,釋文云:含本亦作,纂圖本玉誤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云:瓊,求營反。瑰,古回反。含,戶暗反,本亦作唅。按:或,有人。唅音含,字亦作,埋葬死者時,放入死者口中的珠玉。)

歷史

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商族人將自己的宗廟,都邑,村落建在洹水畔,這是中華商民族最早的發祥地。光緒戊戌、己亥年間,出土大量商代甲骨(龜甲與牛骨),其時代為殷盤庚之後之先公先王時代。《史記·項羽本紀》:“洹水南殷墟上”,安陽河(洹水)三面環殷墟。現在其地為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博物苑。戰國時蘇秦說趙肅侯,使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將相會於此,定盟合力抗秦。清末民初推翻滿清政權的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曾“垂釣洹水之上”,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介紹

地方水名。又名胡良河。在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注入拒馬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