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àn 筆畫:11 釋義:琀〈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裡的珠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hán
注音:ㄏㄢˊ
部首:王,
筆畫:部外筆畫:7,總筆畫:11
輸入法:五筆GWYK 倉頡MGOIR 鄭碼COXJ

方言集匯

◎ 粵語:ham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ham2 ham5 [海陸豐腔] ham2 [客語拼音字彙] ham2 [台灣四縣腔] ham2

古代音韻

[ 廣 韻 ]:胡紺切,去53勘,hàn,鹹開一去覃匣
[ 平水韻 ]:去聲二十八勘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hán
古代放在死者嘴裡的珠玉等:“殯琀之物,一皆絕之。”

詳細解釋

〈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裡的珠
琀,送死口中玉也。――《說文
玉貝曰琀。――《荀子·大略》
字本作“含”
含者何?口實也。――《公羊傳·文公五年》

古文解釋

漢語大字典

[①][hán]
[《廣韻》胡紺切,去勘,匣。]
同“唅1”。亦作“含2”。
古代放在死者口裡的玉。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 琀;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732第25
【唐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注】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晉書·皇甫謐傳】㩵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考證:〔【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注】含玉柱左右顄,及在口中者。〕 謹照原文顄改顚。按顚與ј同。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玉部】琀
送死口中玉也。從玉從含,含亦聲。胡紺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送死口中玉也。典瑞曰。大喪共飯玉,含玉。注。飯玉,碎玉以雜米也。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雜記曰。含者執璧將命。則是璧形而小耳。穀梁傳曰。貝玉曰含。按琀,士用貝。見士喪禮。諸矦用璧。見雜記。天子用玉。從王含。含亦聲。胡紺切。古音在七部。經傳多用含。或作唅。

拼音是han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