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

《現代漢語詞典》中,“撼”是搖,搖動的意思。“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這是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上面的感謝語。短短十個字,卻被網友挑出了錯別字:“撼”應為“捍”。然而故宮方面卻並不認“錯”,網友直呼被“撼”倒了。

基本信息

字義解釋

故宮送錦旗 網友被“撼”倒故宮送錦旗 網友被“撼”倒

釋義:搖動;震動;搖撼;震撼天地。
例句:日本白色恐怖的威脅,也撼動不了中國人民抗日保家的決心。

撼,動也。―― 《廣雅》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
又如:撼落(搖落);撼搖(搖動,動搖);撼頓(搖動,顛躓)
撼hàn搖動:震天~地。震~人心。~山易,~岳家軍難。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中,“撼”字的解釋為:搖動,打動。“捍”字的解釋為:保衛,抵禦。

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中,“撼”字的解釋為:搖動。“捍”字的解釋為:保衛。

《現代漢語詞典》中,“捍”的解釋是保衛、防禦;而“撼”則是搖,搖動。

爭議事件

故宮:“撼”字沒有錯

故宮曾送的錦旗上面的感謝語“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引起了爭議。粗粗一看,錦旗上兩句話的字頭合拼成“撼衛”,但稍一細想,“捍衛”之捍並非撼動之“撼”。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捍”的解釋是保衛、防禦;而“撼”則是搖,搖動。用在“祖國強盛”之前,一個的意思是保衛祖國的強盛局面;另一個則是讓祖國強盛的局面“搖晃”起來。

故宮博物院劉主任表示錦旗上沒有錯字,“我們製作錦旗時請教過這個字到底怎么用,所以字沒有用錯。”但是這位負責人並沒有告知請教的專家具體是哪位。

此前,故宮一位負責人對媒體表示,使用“撼”字沒錯,而且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

網友:直呼被“撼”倒

對此,一些網友直呼被“撼”倒了。

有網友說,“這錯誤本來可以低調處理,人家故宮偏不,跟大夥玩起了說文解字,說這個‘撼’是故意這么寫的,因為它比那個‘捍’要顯得更厚重。這么擰巴的解釋真是讓我費解半天,看來看去,讀來讀去,‘撼’除了筆畫比‘捍’多一些,沒瞧出哪兒厚重了。”

網友joynow:明顯的錯別字, “撼”並不是“捍”的異體字、通假字,從古至今都沒有這種寫法,寫錯了就認,換一面好了。

大小企鵝:明明錯了還死不承認,非要搬個“磚家”出來證明一下,搞得我們這些正常人都要懷疑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歸袖騙然:以後網路語言不要說“雷人”了,要說“撼人”了。

專家說法:連國小生都不該犯的錯誤

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漢語辭彙學的楊吉春副教授表示,“撼”字用在這面錦旗上是不對的。 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分析,兩句話連在一起是要表達出無論是祖國的強盛還是京都的泰安,都是需要捍衛、保護的,所以應該用“捍”字。

楊教授分析,“撼”字有搖動的意思,即使在“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一句中,也是表示搖動、晃動的意思,“所以‘撼’祖國強盛是說不通的。”

曾參與修訂2000版《新華字典》的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董樹人對此也表示,應該是用“捍”字,“撼”的意思是搖動,如蚍蜉撼大樹。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主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韓敬體老先生得知故宮錦旗事件後,同樣頗為詫異。他說,“撼”與“捍”實際上是兩個“寫對了容易,寫錯了難”的字,這樣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連國小生都不應該犯錯。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胡風之女張曉風說,在語言文字的問題上,很難說誰是真正的權威,只有字典才是權威。“無論是公眾還是故宮方面,如果要對此作出解釋,只能以字典為準,其他的解釋都是無力的。”

微博熱議

李開復:解釋康熙字典被盜了更好。如此強撼(悍)的撼(漢)語,撼(汗)!

趙所生(著名文史專家、學者,前江蘇教育出版社社長):錯別字沒水平,死不認錯的解釋更沒水平!

榕樹下的故鄉:故宮,你悍然用此錦旗送平安北京的捍衛者,令人汗顏,真是撼故宮易,撼沒文化難,撼知錯就改更難。

拼音是h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