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王陵

湯王陵

湯王陵位於亳州市譙陵北路東側,渦河北岸,是商湯王的衣冠冢,又稱湯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王墓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曹丕著的《皇覽》:“渦北鳳頭村,有成湯故壘”。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商成湯葬於渦河之陽”。據《亳州志》記載:“湯陵西有桑林,是成湯王祈雨處”,東北有桐宮,是伊尹囚禁太甲之處,今具無存。

基本信息

湯王陵 湯王陵

湯王陵,一稱"湯陵",即商湯王墓,為殷商古墓葬。成湯王是商朝的開國君主,而且是一位愛民如子的賢王,是我國古代最有德行的聖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們的尊敬。

簡介

湯王陵座落在曹縣城南10公里的閻店樓鄉土山集村西,東距菏商公路約3公里。現存封土南北長70米,東西寬50

湯王陵 湯王陵
米,高1.5米。陵前現存有明、清兩代的“重修湯陵碑”。商湯,子姓名湯、名履,又名天乙、大乙、 武湯、武唐、天一場等,史稱“ 湯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湯是仁者之君,如 《史記·殷本記》載,一次成湯外出遊獵,見有人張網捕鳥,那人還祝禱說:“原從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從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網中。”成湯聽後認為太殘忍了,便讓那人撤出三面之網,並祝禱說:“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聽話的就進入羅網。”這就是“ 網開三面”成語的由來。商湯因仁慈而贏得天下之心,孟軻說:“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商族在他的治療下,人心安定,生產發展,勢力日盛,終於一舉滅夏,建立了 商朝,定都於毫。

毫地所在,歷來有爭議,如今多數學者同意王國維《說毫》之論,即在今曹縣境內。其具體方位,據《克州府

湯王陵 湯王陵
志·古蹟志》載:“故毫城在縣南20里曹南山之陽。其旁為蒙城。” 《曹縣誌·疆域志》上又載:“在湯陵東南三里,一曰景薄,一名北毫,即此。”如是說,當時此地是 商族的重要根據地,那么曹縣一帶留存有商村、盤庚村、盤石鎮等村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史載“湯革夏命”後,在位三十年,死後葬於土山(曹縣山)之陽。陵前有湯廟,配有東西廡、前殿和大殿,十分壯觀。宋皇右四年、元延右五年、明宣德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五年、嘉靖二十五年、萬曆九年,曾多次重修,但後來均毀於戰火、水患之中。 

湯王陵雖幾經滄桑,仍不失為商場都毫於曹縣的重要歷史依據。

歷史記載

湯王陵位於安徽亳州市譙陵北路東側,渦河北岸,是商湯王的衣冠冢,又稱湯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

湯王陵 湯王陵
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湯王墓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曹丕著的《皇覽》:“渦北鳳頭村,有成湯故壘”。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商成湯葬於渦河之陽”。據《亳州志》記載:“湯陵西有桑林,是成湯王祈雨處”,東北有桐宮,是伊尹囚禁太甲之處,今具無存。民國25年(1936)闢為“湯陵公園”,園內廣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徑通幽。

現存湯陵為一高大圓形土丘,高6米餘,周長近60米。墓冢前豎“商成湯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餘年樹齡的黃楝樹生長頑強,歷代重修湯陵碑刻,由於戰爭破壞,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和乾隆36年(1771)“重修湯陵碑記”立於左右,記錄了歷次維修湯陵的情況。園內古樹寢陵墓碑,構成了帝王園林特色。

湯王簡介

湯王陵 湯王陵
湯氏,原出子姓。成湯後裔。封地 中山。望出 范陽

皇帝娶西陵之女嫘祖正妃,生二子:長玄囂,次昌意。皇帝崩,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顓頊帝崩,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娶簡狄為妻,生契。契佐夏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為司徒,封於商(今河南商丘)並賜姓子氏,是為成湯始祖。

迨契十四世孫,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乃夏朝方伯是也。至夏末成商族領袖,專管征伐之事,普施仁政。惠澤人民,因受擁戴。時際暴君夏傑失盡民心,有賢臣伊尹擇明主而佐輔,如是,方伯親率商軍逐夏傑於南巢。取夏之天下而代為王,以毫(今山東曹縣南)為國都,定國號曰商。及薨,廟號成湯。子孫其中有一支以號命氏者,是為湯氏。

商湯乃殷商開國之君,即成湯擁有天下後之號。商湯(公元前1766年)傳位至帝辛時,朝政日衰,終被周武王所滅,至此傳十七代三十一王(約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在武王滅商時肉袒投誠,周公旦二此克商後,對子啟於宋(河南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遺民。傳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書坑儒,畏其禍及,改子姓為湯。

修建歷史

湯陵公園即商湯王墓,湯王是我國古代最有德行的聖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們的尊敬,關於成湯王還有一段動人的民間傳說。據說商朝建國不久,亳州連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種辦法求雨都無濟於事。後來巫師卜一一卦,說應當人做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

湯王陵 湯王陵

湯王就長嘆一聲說:“求雨是為造福百姓,怎能讓人民作犧牲呢?”過了一會兒,他斷然說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讓我來吧!”於是他選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湯王經過沐浴,剪掉頭髮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禱告:“天呀,我一個有罪,不要連累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個人身上,請上天對我這個罪王進行懲罰吧。”接著由巫師攙扶著登上了一個個高高柴堆,參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圍望著賢王的身影,一個個淚如泉涌,戰火的時候到了,巫師們用火把,把柴堆點著了,片刻間濃煙滾滾,把湯王圍在焰火之中,說來也巧,正在這時天空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人們在歡呼中把湯王從柴堆上扶下來,送回宮中。

成湯王在位13年,死後葬於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傳,成湯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讚揚,為了紀念他特修建湯王陵公園

湯王陵公園是後人為紀念成湯王而建。林木蔭森,“商成湯王陵”黃土圓丘,下砌條石圍護。墓前重修成湯王陵碑是1998年所立,龜趺碑身的花紋雕刻都很粗糙。不遠處有棵乾枯的古樹,旁邊兩通石碑都已磨損嚴重,碑文難以辨認。

修建意義

商湯在商城統治了十三年,死後葬於今山化鄉邙嶺上地藺窯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邊長25米,頂部略呈

湯王陵 湯王陵
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2畝左右。湯冢西原有 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宮,俗稱 湯王廟。廟西有湯王池。後來發大水,湯王廟被沖毀, 檁梁等木料被雨水飄到 湯冢西溝內,人們認為是湯王地英靈,看中了這條溝的風水,就在溝內建了湯王廟,溝以廟命名為湯王廟溝,後成村落。

因溝內有泉水溢出,名曰湯泉,村名也稱作湯泉溝,現名湯泉村。成湯是一個賢明的君王,後人用多種方式紀念他,有些地方還建有紀念冢。偃師市山化鄉藺窯村北的湯冢,是他的真正葬地。唐朝史學家張守節考察了多個湯冢,在《史記正義》一書冢說偃師的湯冢,“近在桐宮,蓋此是也”。

商朝自成湯以後,在偃師商城又傳了九王,歷時230多年。古代人很重視對宗廟和祖先的祭祀。按照成湯建立商朝的功績和商城的位置,他的後人把成湯就近葬於商城附近的偃師市山化鄉邙嶺上,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可能把他的屍骨葬於遠離都城的其它地方。張守節說偃師的湯冢,是成湯的真正葬地,是有道理的。

考古發現

在偃師市山化鄉藺窯村北,聳立立著一座高大的陵墓,3600年前,一位仁德君主就被安葬在這裡。這位君主,就是以“成湯革命”著稱的商代開國之君──成湯。

各地多有湯陵,而成湯真正的葬身之地又在那裡?清代著名經學家方誌學家孫星衍曾根據文獻中有關記載,採用逐個辨析的方法,考證出偃師湯陵是成湯的真正葬身處,其他如扶風湯陵寶鼎湯陵虞城湯陵商丘湯陵亳州湯陵等,都應是紀念性的墓冢

據晉《太康地記》 “屍鄉南有亳坂,東有城,太甲所放處”這一記載,孫星衍認為,雖然文中沒提到偃師和湯冢,但屍鄉在偃師,伊尹“放太甲”的地方為桐宮,桐宮近湯冢,意思也就很明白了。唐《括地誌》也提到:“洛州偃師縣東六里有湯冢,近桐宮,蓋此是也。”北宋 《太平寰宇記》則說:“偃師縣湯陵坑在縣東北山上八里。”明《一統志》也說:“成湯陵在(偃師)縣東北山上。”孫星衍認為,偃師既是商都西亳所在地,則湯的埋葬之地亦應在此。

當代歷史學家蔡運章認為,成湯滅夏後建都偃師,且在此為帝王13年,死後理應埋在都城附近;湯的後代有八九人在這裡為王,為祭祀方便,也不應將先王埋在與商都之初的西亳毫無關係、且遠離都城的商丘虞城亳州扶風寶鼎曹縣等地。此外,1947年,人們曾在湯王陵前3米多深的地下發現的石馬石羊,很可能是漢、唐以

湯王陵 湯王陵
來重修湯王陵的文物遺存。

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偃師屍鄉溝發現了3600年前的古城遺址——商都西亳城。它是我國考古發現的商代遺址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遺存最豐富的一座商代都城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1983年世界17大發現之一。這次考古發現,使一直爭議較大的成湯埋葬地也水落石出,位於偃師藺窯的湯王陵是成湯埋葬地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可惜的是,湯王陵在“文革”中遭到了一次大破壞。1971年冬,位於村北1公里處,長20米、寬18米、高7米的陵墓被平毀。據說墓土是從外地運來的,土質黏而硬,最後只好動用炸藥,斷斷續續花了1年多時間才告“竣工”,但陵墓原址還是比周圍地面要高出一些。好在幾年前,藺窯村人按原來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體位置重修陵墓,湯王陵墓如今又恢復了其高大宏偉的原貌。

2002年3月,在紀念商湯建都西亳360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專家學者認為──3600年前,我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師市屍鄉溝建立了商王朝的第一個國都,成湯王的陵墓就在距西亳不遠的邙山嶺藺窯村北。

歷史功績

商湯王是商朝的開國帝王,他姓子,名履,是的第十四代子孫;契是虞舜內政大臣,他的出生也有一段傳奇:據說契的母親簡狄是帝嚳的次妃,有一天與二人同行至河邊,見天上飛來一隻黑鳥,掉下一個蛋,簡狄把蛋撿起來吞進肚裡,因而懷孕,生了契。這不足為奇,如耶穌之母──瑪麗亞無夫而生耶穌;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母親,也是這樣的情形。契長大後幫助禹治水有功,到了帝舜的時候,任命契為司徒,令他施行五教(五種教人的方法),來教導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於是封契於商,賜姓子;這就是商朝的始祖。

湯王陵 湯王陵

商湯的本性很仁慈,不但愛民如子,就是對飛禽走獸也一樣愛護。有一天他出巡視察百姓疾苦,於野外見獵人張起四面的羅網來捕捉禽獸,並且口中念念有辭地祈禱:「無論是從天上來的,從地下來的,或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都到我的網裡來。」湯聽了之後就說:「噫!這太過份了,這不是想一網打盡嗎?」於是湯王為禽獸除去三面網,而祝願說:「想要往左的就往左,想要往右的就往右,要往上的就往上,要往下的就往下;隨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業障所致,無可遁逃,就進入我的網咖!這也是自投羅網,無可奈何!」

四方諸侯聽到了這個訊息,都很歡喜地說:「湯王的聖德真是到了極點,連禽獸都這么愛護,真是聖君呀!」於是紛紛自願來歸順,前後總共有四十六國之多。當時夏朝桀王是個貪酒好色的君主,拿人命當兒戲,又時常剝削人民的勞力,使人民農事廢棄;最後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對桀痛恨到了極點。於是湯乃順天命,應人心,討伐夏桀,諸侯歸服。湯踐天子位,平定海內,是為商朝。湯用伊尹為宰相,輔助國政,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商湯王在自己洗臉的盆上刻了幾個字,所以每天都能看見這幾個字,用以勉勵自己,這幾個字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茍日新就是說,我每一天都要自我省察、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問一問自己對人有沒有什麼害處,有沒有什麼益處;我這一天做的是善事多,還是惡事多?這樣檢討自己,這叫茍日新。日日新就是說,我不單只有一天這樣做,我天天都要這樣檢討自己。又日新,我每天不忘檢討自己的功過。

他又說過這么一段話:「朕躬有罪,毋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他說:「我是做君王的,有時我也會胡塗,做錯事,犯了罪;可是不要因為我有罪,就令我的老百姓吃苦頭,跟著我招罪,受果報,不要把我所造的罪業加到我的老百姓身上。而我的人民要是有罪,這不是他們的罪,是因為我沒有盡上教化百姓的責任,沒有把他們教化明白了,所以這個罪是在我的身上。」這就叫「克己復禮」,這就叫「天下歸仁」!

他能這樣以眾人的罪為自己的罪,自己的罪要自己受,眾人的罪也自己受;以老百姓的身為身,以老百姓的心為心;他能代天宣化,為國教民,以德服人,不用力量來壓迫人,可說是一個既民主又自由的帝王。因為商湯王有這種德政,所以他的子孫才有六百多年的朝代。他在位有十三年之久,留下甲骨文。一般歷史家認為,甲骨文是中國用文字記載歷史的開始,是最可信的,所以商朝以後的歷史稱為「信史」,研究歷史學的人都很重視的。

參考資料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2809c010006e6.html

2、http://vcom.dahe.cn/dhbbs/dispbbs.asp?boardid=168&id=477551☆=1

3、http://www.ysszs.com/whly/shys/200804/350.html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d4484010009n2.html

5、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9976.shtml

亳州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