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觀世音而得名,位於亳州市譙城區交通路17號,是安徽省重點開放寺院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衣律院傳戒律宗, 該寺始建於宋末,興於明清,鼎盛於民國時期,是中國四大律院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初建

白衣律院始建於宋末;

清順治六年(1649年),白衣律院由僧人盡休創建,只有茅草房一間。

康熙十八年(1679年),華山僧人秒湛創建了大雄寶殿等。

乾隆五年(1740年),盲僧德升朝五台山時,雲遊到亳州,立志創建江北特大寺院,經數十年的化緣,省吃儉用,買下大量土地,購齊建廟的所需材物。正在開工大興土木之時,德升和尚涅槃了。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山西藥商董繼先來此做藥材生意,偶游白衣庵,見殿堂菩薩以及堆積如山的建築材料,似曾相識,恍然大徹大悟,悟出自己是德升和尚轉世,不禁悲從中來,伏地痛哭。回家詢問父母,果然應驗了自己出生時就會說話,能述說前因。遂捐巨資修建白衣律院,白衣律院才形成規模,成為山門殿、大雄寶殿、藏經殿、僧寮、戒院諸事齊備“龍天常駐”的佛教寺院。

清末民國時期,廟產田地接近2000畝,掌管著江北一帶僧人的戒牒發放,管理亳州方圓左右一百多座小寺。

抗戰前夕,希廷和尚接任方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白衣律院被國家徵用為糧食倉庫。

八十年代,白衣律院被政府發還給寺廟。

修繕重建

九十年代,居港亳人湯德蔭先生捐資重修白衣律院。

2013年10月25日,亳州白衣律院隆重舉行迎請佛祖舍利安奉大會。

2016年底新建鐘樓鼓樓竣工使用。

規模建制

寺院規模

白衣律院有大殿六座配房50餘間,總共占地面積15畝。

寺院風格

山門三開間,重檐歇頂,琉璃瓦屋面,門內兩側有四大天王塑像。大雄寶殿為主體建築,殿寬5間,殿內供奉白衣大士觀世音的玉雕像,後殿位於院北側,觀音殿設於大雄寶殿右側,還設有地藏殿,藏經閣、鐘樓、鼓樓、客房、放生池。

寺院景觀

為紀念盲僧德升和藥商董繼文,白衣律院山門一反習俗面向西北,對著山西方向。山門石扁上“白衣律院”四字為乾隆時期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先生手書;另外該寺有佛祖舍利安放於大雄寶殿。

白衣律院雪景 白衣律院雪景

白衣三寶

智慧型錫杖

錫杖 錫杖

智慧型做白衣律院的方丈應在清道光前後。白衣律院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而南海寺是觀音的仙山,故此,智慧型做了方丈後,就發願朝南海。南海寺方丈與智慧型在寺內住下,晨夕切磋,敬服智慧型的修為,將南海寺傳了七世的鎮寺錫杖贈送給智慧型留為紀念,這根錫杖成為白衣律院的鎮寺之寶,今不知流落何處。

貝葉經

貝葉經 貝葉經

貝葉是天竺國的貝樹之葉,此葉黑黝黝的猶如鐵鑄,不僅結實,而且不蟲不蛀,不易霉爛,是極其難得的物品。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天竺人將佛經寫在貝葉上以傳世,稱為貝葉經,是極為罕見的佛門至寶。亳州人宋玉魯行醫雲緬邊界,在將軍府得此貝葉經,知為佛寶,乃歸獻白衣律院。歷代僧人都極為寶貴。此經入寺不久,為紀念此盛事,當時的方丈請亳州著名書法家梁巘為此經題了跋,梁是聞名江北的大書法家,在書法史上有一定地位,此跋以寸行書寫,飄逸清麗,與貝葉經相得益彰,互為珠櫝。清末時,梵文貝葉經不知下落。

緬甸玉佛

緬甸玉佛 緬甸玉佛

此佛像系緬甸白色翡翠雕成,是尊坐像。俗稱白玉,實為翡翠,是一名信士自緬甸國攜回,敬獻白衣律院供奉。玉佛材質瑩白,晶瑩剔透,乃上等翡翠。佛像高有兩尺余,佛容溫婉慈祥,雕工細膩,與開封相國寺鐵塔中供奉的玉佛差相仿佛,實是難得的寶物。在清代,緬甸密支那山區的翡翠礦開採不久,優質品材易得,若在當今,如此大件的材質實在不可多得。 文革時期佛像最終毀於文革的紅衛兵小將之手。

文化交流

三壇大戒

民國時期,白衣律院為全國僧侶舉行大規模三壇大戒三次,影響海內外。每年臘八僧眾便會在寺院門口施粥。

舍利法會

2013年10月25日,亳州白衣律院隆重舉行迎請佛祖舍利安奉大會。由美籍華人陳希拉夫婦贈賜的佛祖舍利在大德高僧的護持下,被迎請到亳州白衣律院大雄寶殿中,由慧慶大師徒弟果應大和尚親自為佛祖舍利安座、安位。隨後隆重舉行恭迎佛祖舍利大法會,慧慶大師親自主法,四眾弟子普沐法雨。安徽省佛教協會第一副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大師應邀出席並為法會主法。安徽省佛教學會副會長、六安市大華山碧峰禪寺方丈慧開大師,台灣聖覺寺方丈自圓大師等大德高僧、諸山長老,及信眾居士兩千餘人參加了法會。

位置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

亳州市市區交通路17號,可乘坐10路到達。

亳州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