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

白衣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無功名或無官職的士人。古指給官府當差的小吏。特指送酒的吏人。舊指受處分官員的身份。特指穿便服的士兵。印度、西域喜穿白衣,因此佛教中稱除僧侶以外的人為“白衣”。與此相對,出家人常常被稱為“緇衣”,緇即黑衣。當然,在貼吧中,白衣觀世音的暱稱,也是白衣。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白衣 白衣

báiyī
⒈[white]∶白色衣服。
《呂氏春秋·孟秋》:“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舊唐書·薛仁貴傳》:“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宋·蘇軾《和答龐參軍》:“一見勝百聞,往鏖皋蘭山,白衣挾三矢,趁此征遼年。”《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臨發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設宴餞行。”胡征《白衣女》:“我還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記不清你那夜的容顏,只留下一個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憶念里。”
⒉[commonerwithoutrank]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無功名或無官職的士人。
《史記·儒林列傳序》:“及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後漢書·孔融傳》:“(曹操)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少府孔融……又前與白衣禰衡跌盪放言。’”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孟浩然》:“觀浩然磬折謙退,才名日高,竟淪明代,終身白衣,良可悲夫!”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楊士奇以白衣薦舉,而直綸扉。”

白衣白衣
⒊[lowofficial]∶古指給官府當差的小吏。
《漢書·龔勝傳》:“尚書使勝(龔勝)問常(夏侯常),常連恨勝,即應曰:‘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詳,妄作觸罪。’”顏師古註:“白衣,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清·顧炎武《日知錄·白衣》:“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衛則不然。”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少吏論》:“《隋書·百官志》云:‘凡州郡縣,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
⒋特指送酒的吏人。
唐·高適《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喙,亦從烏帽自欹斜。”宋·司馬光《和同舍對菊無酒》:“盡日柴門外,白衣來不來?”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閣上華玄,嘗接白衣之載酒;壚頭滌器,未酬彩管之題橋。”清·沈畯《九日》詩:“有酒賞重陽,無煩白衣至。”參見“白衣人”。
⒌舊指受處分官員的身份
《晉書·蔡謨傳》:“冬蒸,謨領祠部,主者忘設明帝位,與太常張采俱免,白衣領職。”《陳書·陳擬傳》:“世祖嗣位,除丹陽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尋複本職。”《新唐書·封常清傳》:“敗書聞,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隸仙芝軍效力。”清·昭連《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上大怒,複議興師,以前副將軍阿桂首倡罷兵議,因褫其職,以白衣從軍。”
⒍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清·吳偉業《讀史雜感》詩之九:“白衣搖急槳,青草伏強弓。”
佛教徒著緇衣,因稱俗家為“白衣”。
《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引荀氏《靈鬼志》:“泰元中,有道人從外國來,自說所受術師白衣,非沙門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歲中所計,齋講誦持,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盧文弨註:“僧衣緇,故謂世人為白衣。”宋·蘇軾《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洞庭之南,有阿育王塔,分葬釋迦如來舍利。嘗有作大施會出而浴之者,緇素傳捧,涕泣作禮。有比丘竊取其三……以授白衣方子明。”章炳麟《建立宗教論》:“述此既終,則又得一疑事,或舉赫爾圖門之說,以為宗教不可專任僧徒,當普及白衣而後可。”

佛教用語

【白衣】《佛學大詞典》梵語avada^ta-vasana,巴利語oda^ta-vasana。
原意白色之衣,轉稱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
印度人一般皆以鮮白之衣為貴,故僧侶以外者皆著用白衣,從而指在家人為白衣,佛典中亦多以‘白衣’為在家人之代用語;相對於此,沙門則稱為緇衣、染衣。又西域一般在家人亦著白衣,故亦以白衣稱之。然於中國及日本之服制,則又不同。據佛像標幟義圖說記載,白衣於中國為身分較低賤者所穿著,如僕役等。而於日本,則非高貴之人不得著白衣;平民僅於祭禮、喪儀之時,始著白衣,以表齋儀之潔淨。蓋此為日本之國風,故沙門雖著染衣,於禮佛式、入眾法之時,亦必於法衣之下襯以白服。[涅盤經會疏卷十四、大唐西域記卷二]
【白衣】《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雜名)俗人之別稱。以天竺之波羅門及俗人,多服鮮白之衣故也。以是稱沙門,謂之緇衣,或染衣。西域記二曰:‘衣裳服玩無所裁製,貴鮮白,輕雜彩。’道宣律師感通錄曰:‘白衣俗服,佛嚴制斷。’涅盤經疏十四曰:‘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遺教經曰:‘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維摩經方便品曰:‘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智度論十三曰:‘白衣雖有五戒,不如沙門。’
【白衣】《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指在家人。
【白衣(梵avada^ta-vasana,巴oda^ta-vasana,藏gos-dkar)】《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在家人的別稱。原意為白色之衣,後轉指著白衣者,即指在家眾。由於印度之在家人皆著白色衣服。因此稱在家眾為‘白衣’。相對於此,出家眾則用染色衣,故稱之為緇衣或染衣。因此,佛典中多以白衣為在家眾之代用語。如《中本起經》卷上〈還至父國品〉雲(大正4·154b)︰‘佛教比丘,莫親白衣戀於家居,道俗異故。’《顯揚聖教論》卷三(大正31·494c)︰‘在俗者,謂處家白衣,受用五欲,營構俗業,以自活命。’另據《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載,知印度人貴鮮白而輕雜彩。
又,《涅盤經會疏》卷十四有載,西域俗尚穿白衣,故亦稱之為白衣。然而,中國及日本之服制與此有異,根據《佛像標幟義圖說》卷上的記載,中國以白衣為賤者之服。然在日本,則非高貴之人不能穿著白衣。平民僅於祭禮、喪儀之時始著白衣,以表潔齊。此為日本之國風,因此日本僧人雖穿染衣,但於‘禮佛式’、‘入眾法’之時,則以白衣襯於法服之下。

相關詞語

báiyītiānshǐ
白衣天使
釋義:
對醫護人員的美稱。多指護士。因他們身穿白色工作服,從事救死扶傷的神聖事業,故稱。
《花城》1981年第5期:“一個文科大學的考生卻接到了衛生學校的錄取通知……然而我不喜歡當‘白衣天使’。”
báiyīcānɡɡǒu
白衣蒼狗(白衣蒼狗)
釋義: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後以“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宋·張元乾《瑞鷓鴣·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韻》詞:“白衣蒼狗,千古浮名一聚塵。”明·宋濂《天竺靈山教寺慈光園昭法師若公塔銘》:“居亡何,退居雲門,視榮名利養如白衣蒼狗變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清·馮桂芬《蔣淡懷惠麓雲煙圖》詩:“轉眼光陰驚代序,白衣蒼狗須臾覩。”
báiyīqīnɡxiānɡ
白衣卿相
釋義:
指尚未發跡的讀書人。
宋·柳永《鶴沖天》詞:“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喚你來別無他事,這一位白衣卿相,是我的同窗故交,你把體面相見咱。”
báiyīsònɡjiǔ
白衣送酒
釋義:
指晉·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潛的故事。
宋·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二:“黃羅傳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屬重陽,以及曲江之三月三日,驪山之七月七夕,皆藉詩文得傳。”參見“白衣人”。
báiyīshì
白衣士
釋義:
指尚未做官的讀書人。
唐·韋應物《雲陽館懷谷口》詩:“念昔白衣士,結廬在石門。”參見“白衣”。
báiyīmínzú
白衣民族
釋義:
朝鮮民族的代稱。朝鮮人常穿白衣,故稱。
楊朔《三千里江山》頭:“二十世紀初,日本吞併了朝鮮,這個白衣民族從此便失去了自由。”
báiyīzǎixiānɡ
白衣宰相
釋義:
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新唐書·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六·稱相》:“令狐綯為相,其子怙勢,人稱為‘白衣宰相’。”
báiyīzhànshì
白衣戰士
釋義:
[medicalworker]指醫務人員
báiyīdào
白衣道
釋義:
清代民間秘密社團之一。也名在理教。為白蓮教支派。相傳為明遺民楊來如在山東創立,奉南海大師觀世音菩薩為教祖。入教者須穿白衣以供奉白衣大士,故稱。
báiyīɡōnɡqīnɡ
白衣公卿
釋義:
唐代推重進士的稱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進士》:“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可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báiyījiǔ
白衣酒
釋義:
白衣人所送之酒。
唐·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唐·羅隱《菊》詩:“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參見“白衣人”。
báiyīshànɡshū
白衣尚書(白衣尚書
釋義:
東漢·鄭均的稱號。
《東觀漢記·鄭均傳》:“均屢辟不詣,公車特徵,拜侍御史,月餘遷尚書,肅宗敬重之,後以病告歸……帝東邊過任城,乃幸均舍,勑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號為‘白衣尚書’。”唐·李白《任城縣廳壁記》:“青衣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里。”後亦用以指辭官歸里仍享受尚書官爵俸祿的大臣。《梁書·何胤傳》:“果(王果)還,以胤意奏聞,有敕給白衣尚書祿,胤固辭。”
báiyīxiānrén
白衣仙人
釋義:
指觀世音菩薩。因常著白衣、坐白蓮中,故稱。
宋·蘇軾《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詩:“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觀音”。《剪燈餘話·芙蓉屏記》:“每日於白衣大士前禮百餘拜,密訴心曲,雖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見白衣大士出現,特來瞻禮!’”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觀世音菩薩傳略>;跋》:“《鹹淳臨安志》云:‘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象。錢忠懿王(錢俶)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經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為白衣觀音。”

相關書籍

白衣傳

《白衣傳》

類別:古典浪漫
專欄作者:暝色
內容簡介:
穿越時空武俠類小說……如果那天能再重來一次,我發誓,我一定會去買彩票的。因為這個穿越時空的中獎機率,絕對沒有彩票的中獎機率大!但有先後無少長,最難調理是炎涼……一個是天下無雙的殺手,一個是天下無雙的商人。是誰,能走近天下無雙的白衣……

洪荒白衣聖人

《洪荒白衣聖人》作者:羅衫半解
內容簡介:本書洪荒白衣聖人描述了現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計,回到混之中,自己練功。見識盤古開天地,見識龍漢大劫羅睺威,見識鴻鈞老道傳道統,見識三清也有吃憋時。洪荒大能滿天飛,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爭鬥幾多時,白衣卻是見證人。

同名人物

基本信息
本名:殷傑
筆名:白衣,號子龍,江蘇人,教授、畫家、書法家、美學家、作家、詩人、學者、養生家、高級顧問。
童年開始創作,發表作品,多年任美術、攝影、文字編輯、記者、編委、創作委員會委員、副主編。
現任京華美術研究會會長、華夏意象文化藝術書院院長、華夏神遊氣功研究中心理事長、殷傑天地(網站)總編兼文化藝術總監。、北京技術美學協會常務理事、多家企事業單位的高級顧問、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特聘高級顧問,高級院士。
殷傑先生的傳略、藝術成就和作品收錄入《世界名人錄》、《國際人物辭海》、《世界華人英才錄》、《全球華人專家名人遠程交流協作網》、《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當代名人錄(國際文化名人版)》、《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人才辭典》、《中國詩詞家》、韓國《二十世紀漢城中國畫大賽》畫冊、日本《第七回全日中水墨研究交流展》畫冊、《二十世紀美術精作大觀(國際名人版)》、《中國當代美術書法名人名作大觀》、《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二卷》、《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等辭典書籍,《朵雲》、《美術》、《人民日報(海外版)》等發表其作品,多次得獎,流傳海內外。1979年、92年、97年舉辦三次個人書畫展。1995年,故鄉建立“殷傑書畫館”,北京亦將籌建“殷傑文化藝術館”。

藝術成就

涉獵多種畫種,喜愛民間藝術,後轉向中國畫,將多種畫種的技法和學養,熔融於一爐,更以美學、藝術和文化為其內涵。
中國畫為主,亦兼及油畫。中國畫以山水為主,兼及花鳥與人物,首創全色中國畫。作品重意境、意象的創造,神采、神韻的表現,探索、開拓空靈、幽遠、新的意象空間,色調濃烈而高雅,筆墨蒼渾而靈動。追求性靈、精神、意蘊的,創造多藝路,多風格。作品中,書骨、詩境、音韻、舞情、藝勢、物勢、象勢,以及美學品味、程式趣味、民間藝術風情均渾化相融。油畫探索中國風,華夏神韻,並有自然天成之妙,色彩變幻、奇異,也追求性靈、精神、意蘊和文化內涵。以書入畫,以畫入書。書法擅長行書、草書,尤喜狂草。詩、文、書、畫、印兼而有之。
他第一個提出意象美學、意象藝術,構建了意象美學體系,撰寫意象美學系列叢書。編選大型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書稿。他的詩文書畫,均為意象藝術創造,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天人互化”、“意象互化”、“感悟”、“神遊”等論說為綱,讀萬卷書,悟萬家法,行萬里路。
涉獵詩詞、楹聯、散文、格言、戲曲、建築、雕塑、盆景、園林、民間藝術,並能吸收入繪畫。
二十年前,第一個發表《書畫養生論》,他第一個創造氣功信息書畫
他還研究傳統文化、神秘文化,氣功、文化藝術養生。還研究思維學、智謀學、成功學企業形象、文化、戰略等等,擔任多單位和機構的高級顧問。

人物評價

殷傑教授極重形象、人格和尊嚴。他善良、正直、堅貞,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即使身處坎坷逆境,也矢志不移。

同名歌曲

出自河圖首張專輯《風起天闌》

歌詞

白衣
詞:Darsity
曲:河圖
編曲:河圖
唱:河圖
誰曾在城門深雨中,尋覓過我
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
我留下傳唱的歌謠多少
奉旨而揮的筆墨,每為綺羅消
誰懂我的潦倒誰又知我的驕傲
誰曾在煙花巷陌里,等待過我
開了又敗的花牆,只剩下斑駁
我曾與過誰在花下歡笑
青瓷如水的女子,寧靜中微笑
歲月靜凋時才知道已不復年少
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怎么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這白衣是羈絆是疲倦
杯空杯滿誰將酒打翻
拋了亂卷換我醉中仙
就算看不清眼前
誰風雨不改紅樓游,載不動悲愁
滿座詩賦換熱酒,此局棋怎走
塵香露花瑩流連珠簾後
黃土塵塵何遼闊,再難聽前奏
淡看秋雨淒淒功名佳人伴今宵
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怎么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這白衣是永遠也瞬間
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過去誰幫我杜撰;
一步踏盡一樹白
一橋輕雨一傘開
一夢黃粱一壺酒
一身白衣一生裁
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對酒當歌長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這白衣是永遠也瞬間
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過去誰幫我杜撰。
(千呼萬喚中,圖大終於在終極預售結束後的23:29:00發了又一首新歌《白衣》。)
收錄於CD《風起天闌》。
LRC歌詞:
[00:00.39]白衣
[00:03.21]詞:Darsity
[00:08.94]曲:河圖
[00:11.73]編曲:河圖
[00:14.00]
[00:35.31]誰曾在城門深雨中尋覓過我
[00:42.91]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
[00:50.86]我留下傳唱的歌謠多少
[00:58.93]奉旨而揮的筆墨每為綺羅消
[01:04.20]誰懂我的潦倒誰又知我的驕傲
[01:07.47]誰曾在煙花巷陌里等待過我
[01:14.98]開了又敗的花牆只剩下斑駁
[01:23.05]我曾與過誰在花下歡笑
[01:30.88]青瓷如水的女子寧靜中微笑
[01:36.25]歲月靜凋時才知道已不復年少
[01:39.39]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01:41.31]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01:43.73]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01:45.86]怎么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01:53.03]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01:56.71]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02:00.65]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02:04.89]對酒當歌長亭晚
[02:08.73]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02:09.47]這白衣是羈絆是疲倦
[02:12.67]杯空杯滿誰將酒打翻
[02:16.62]拋了亂卷換我醉中仙
[02:20.33]就算看不清眼前
[02:45.53]誰風雨不改紅樓游載不動悲愁
[02:52.91]滿座詩賦換熱酒此局棋怎走
[03:00.87]塵香露花瑩流連珠簾後
[03:08.86]黃土塵塵何遼闊再難聽前奏
[03:14.21]淡看秋雨淒淒功名佳人伴今宵
[03:17.40]風吹開枯葉抖落了空蟬
[03:19.46]掉在了開滿牡丹的庭院
[03:21.55]台上唱歌還要掛著珠簾
[03:23.81]怎么可能讓我的筆驚艷
[03:30.86]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03:35.08]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03:38.60]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03:42.69]對酒當歌長亭晚
[03:46.31]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03:47.15]這白衣是永遠也瞬間
[03:50.57]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03:54.58]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03:57.64]過去誰幫我杜撰
[04:04.26]一步踏盡一樹白
[04:07.77]一橋輕雨一傘開
[04:11.38]一夢黃粱一壺酒
[04:14.77]一身白衣一生裁
[04:22.78]這白衣是平凡也習慣
[04:27.02]新詞一夜唱了八九遍
[04:30.55]換了斷弦琵琶再復返
[04:34.77]對酒當歌長亭晚
[04:38.11]品其中味一成不變
[04:38.90]這白衣是永遠也瞬間
[04:42.59]今夜的燈油已經燒乾
[04:46.65]故事我還沒寫完一半
[04:49.57]過去誰幫我杜撰
[04:53.85]

歌評:作者:人心易分

第一次聽這歌時,只是驚嘆,原來圖大也能唱這般清雅的歌。是的,清雅,若只有清,那就淡而無味了,能擔得一個雅,足見其中的韻味。
若說風起天闌是烈歌,讓人酣快淋漓,那白衣便是一杯清茶,喝不慣的人會覺的有一點苦,有一點澀。可是靜靜品下來,只會覺的茶香撲鼻,餘韻繞樑。
也許想要用一首歌來形容一個一生傳奇的人,是難為詞作者,更何況這個一生傳奇的人本就是以寫詞而出名。一個初出茅廬的詞者,又怎么能跟流傳千古的著名詞人相比呢?
所以有人質疑,並提出疑問,難道說你的歌名叫白衣就代表你寫的是柳永嗎?說這個話的人肯定不曾細細研讀這首歌的詞。也許它寫的只是柳永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毫無疑問,能夠一身白衣一生栽的,除了三變,還能有誰呢?
這首歌有太多的江南味道。江南,多是文人墨客,所以也充滿了書卷味。而柳永,是其中最特別的存在吧。是不是有成就的人都得受盡艱辛?也許吧,偉大的詩人總是會悲慘的生活,如杜甫的食不果腹,陸游的一生情傷,東坡的宦海生涯,幾起幾落,再到柳三變的一生不得志,只能將滿身才氣置身於花街柳巷之中。
一個“白衣卿相”四個字,卻用了一生去譜寫,用藝術的角度來看,是值得,可是一個人僅有的一生,都只剩鬱郁不得志,又該是不幸吧。
一步踏盡一樹白,一橋輕雨一傘開,一夢黃粱一壺酒,一身白衣一生裁;整首歌中我最喜歡這四句,春日踏青,梨花滿樹;撐著油紙傘,賞江南的細雨;又或是醉臥溫柔鄉,將功名都做黃粱一夢;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一段傳奇
這樣的情景美卻無奈。
多情自古空餘恨,又哪堪冷落清秋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