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

王充說:“虞舜,聖人也”。 王充說:“聖王莫過堯、舜,堯、舜之治,最為平矣。 他說:“堯、舜治世,民無狂悖。

虞舜是“五帝”之一。王充在《論衡》中對虞舜的論述,有九十處之多。總覽其所論內容,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關於虞舜的身世

舜生於虞地,姓姚,又名重華。為什麼史稱“虞舜”呢?王充認為,這是因為“虞”是土地之名,“舜以虞地得達”,“虞”是舜的“興昌之地”,重本不忘始,所以用“虞”為號,好像人有姓氏一樣。這是王充對舜生於虞地的一個有力論證。

舜在“得達”之前,有過一段不幸的遭遇。他年幼喪母,其父瞽叟再娶,生象。王充說:舜“父頑,母囂,弟象傲狂,無過見憎,不惡而得罪,不幸甚矣。”舜在家庭中的不幸,突出表現在他的父、弟企圖謀殺上。王充說:“舜未逢堯,鰥在側陋。瞽叟與象,謀欲殺之。”這就是說,舜在沒有遇到堯之前,雖已成年,但卻是一個沒有妻子的鰥夫,住在一個狹窄簡陋的地方。瞽叟與象一再企圖謀殺他。有一次,瞽叟派他修補倉廩,當舜爬上倉頂修補之時,瞽叟從下縱火焚燒,舜急中生智,手執兩頂斗笠,如同鳥的兩隻翅膀,滑翔而下,幸免於難。又有一次,瞽叟命令他“浚井”,也就是把井挖深。待舜入井深處之時,瞽叟與象一起下土實井,幸虧舜早有防備,從井的匿空而出,又一次幸免於難。

那么,身遭如此不幸的舜,又是怎么“得達”的呢?王充認為,這是因為堯老了,鑒於他兒子丹朱傲慢無禮,不爭氣,所以想把帝位禪讓給仁智的人。四岳推舉舜,說他“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堯於是從多方面對舜進行考察:一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為妻,看他如何行夫道,能否治家;二是任命他官職,看他如何行使職權,能否治國;三是叫他入大麓之野,看他在山林水澤中如何應付各種險情,能否戰勝自然。舜經受住了上述各種考驗,他不僅循夫道、婦禮,而且“官治職修,事無廢亂。”他“入大麓之野,虎狼不搏,蝮蛇不噬,逢烈風暴雨,行不迷惑。”鑒於這種情況,堯決定把帝位傳給舜。

舜在繼承堯的帝位之後,勤於職事,晚年,把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終年一百歲。

二、關於虞舜的人品

從體貌特徵來看,“舜目重瞳”(每隻眼睛都有兩個重疊的瞳人),“形體羸瘦”(清瘦)。王充認為,“舜目重瞳”是生來如此,至於“形體羸瘦”,則是為民操勞所致。

從虞舜的品格來看,是很高尚的。王充說:“虞舜,聖人也”。王充認為,聖人是既仁又智的人。所謂“仁”,就是道德高尚;所謂“智”,就是聰明智慧。

虞舜高尚的道德,首先表現在“孝”上。“舜二十以孝聞”,正如四岳所舉,舜“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這就十分不易。在四岳推舉舜之後,瞽叟和象還企圖謀殺他。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舜“事瞽叟愛弟彌謹”,這就更不容易。其次,舜的高尚道德,還表現在生活儉樸上。例如,他用茅草蓋屋頂,用表皮很粗糙的櫟樹做椽子。再次,舜的高尚道德,突出地表現在勤政愛民上。為了治理洪水,舜把命都搭上了。王充說:“舜勤民事而野死。”這就是說,舜是因為勤於民事才死於荒野的。由於舜的道德高尚,所以影響所及,使得民眾都趨賢向善。

舜的聰明智慧,其表現也是多方面的。其一,他遭父、弟謀害,幾死得脫,靠的就是聰明智慧;其二,他入山林水澤,與野獸巧妙周鏇而不受傷害,遇到烈風暴雨而不迷惑方向,靠的也是聰明智慧;其三,他繼承堯的帝位之後,之所以能“承安繼治”,“不墮洪業”,靠的也是聰明智慧。

總之,王充認為虞舜的品格高尚,是一個既仁又智的名副其實的聖人。

三、關於虞舜的政績

虞舜的政績卓著,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任賢使能,無為而治。王充說:“舜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己無為而天下治。”這就是說,舜繼承了堯時的太平安定的局面,與堯一樣任用禹、稷、皋陶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為臣,自己尊嚴而莊重,並不親自插手治理國家的具體事務,卻達到了治理天下的目的。

第二、實行德治,天下太平。王充說:“聖王莫過堯、舜,堯、舜之治,最為平矣。”為什麼堯、舜會把天下治理得非常太平呢?王充認為,這是因為堯、舜實行德治。他說:“堯、舜治世,民無狂悖。”又說:“堯、舜順民之意。”這就是說,堯、舜治理天下,民眾中沒有粗野、狂妄、作亂的,這是因為堯、舜實行的是德治。所謂“德治”,也就是崇尚道德,依靠道德的力量使人向善齊賢,從而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

第三、治理洪水,改造自然。舜繼堯的帝位之後,洪水還是泛濫成災。舜與堯一樣,主張依靠人力來改造山河。堯、舜使禹治水,成績卓著。王充說:“使禹治之,百川東流。”正因為禹治水有功,舜老時把帝位傳給了他。舜、禹治水,持之以恆,直到老死。王充說:“舜南治水,死於蒼梧;禹東治水,死於會稽。”舜、禹的這種為治理洪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永遠為世人所敬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