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鄉

翠峰鄉

翠峰鄉地處西安市周至縣西南塬區,地勢溝壑,距周至縣城15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7萬,有耕地3.5萬畝,與渭水相望的楊凌示範區相距僅13公里,北臨西寶線,東靠108國道,環山旅遊專城107省道穿境而過.這裡是聞名全國的商品糧基地,新興的畜牧,養殖基地。主要物產以種植梅杏、柿子、油桃、核桃、花椒為主。以生產的優質小麥打造“翠峰飥飥”品牌,迎得社會各界人士的青睞。境內自然景色秀麗。天然生態林木茂密蔥翠。在唐朝時曾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狩獵之地。曾建為皇家園林,傳說渭北扶風一代的忠貞節義“索姑娘娘”隱居青山者多。載著美麗傳說翠峰山森林公園已被省林業廳批准。

基本信息

黨政建設

翠峰鄉翠峰鄉
按照鄉鎮工作職責,分為黨政機構職責和事業機構職責。其中黨的機構職責主要是:黨政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以及農村與經濟發展辦公室。黨政辦公室主要承擔黨委、政府和人大主席團決定事項的督促檢查落實和處理日常黨務、政務以及事務工作和機關內務,文檔管理、檔案起草、接待信訪工作等;社會事務辦公室主要承擔草擬全鄉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以及民政、司法、調解和社會治安工作等。農村與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農業基礎設施,鄉村道路建設以及扶貧開發工作。事業機構職責包括財政農稅、計畫生育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站和企業服務站。財政農稅站主要職責是制定年度財政預算計畫、組織實施、財務審計、票據管理、財源建設等,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全額撥款。計畫生育服務站主要負責全鄉範圍內計畫生育綜合服務工作和鄉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差額撥款。
翠峰鄉翠峰鄉

農業綜合服務站主要負責全鄉農、林、牧和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企業服務站主要負責指導全鄉鄉村、組及個體企業發展,企業統計、企業管理和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領導分工如下:鄉黨委書記王潔冰主要負責全盤工作分管武裝和招商引資工作,政府鄉長楊明主要負責政府全盤工作,分管財稅、計育、統計、審計、編制、規劃及資源開發工作和經濟發展計畫工作,黨委副書記趙盟亞主要負責組織、紀監、婦聯工青團和精神文明工作,人大副主席陳建峰主要負責人大、綜治工作。副鄉長騰兵利主要負責、林、牧、、漁以及安全生產工作。

政務公開主要包括重大事項公開和財務公開,重大事項有:項目建設、人事變動、計畫生育、民政救濟等。

業務工作程式按照分管領導負責制的原則,實行領導包片,幹部包村的分工,重大項由政府辦公會和黨委會研究決定。

社會實踐

翠峰鄉翠峰鄉
滻灞管委會在市委組織部開展“結對幫扶傳愛心”活動中,包扶周至縣翠峰鄉五聯村。活動開展以來,滻灞管委會領導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由管委會領導親自帶隊,先後5次深入五聯村調研、指導工作,為受災嚴重的三位黨員戶送去慰問金,解決了他們燃眉之急。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使五聯村很快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

滻灞管委會領導經過多次調研、走訪民眾,針對五聯村地處塬區,溝多梁多,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的實際,和村上一起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畫,分三步實施。一是投資50萬元,幫助該村出村主幹道水泥硬化5公里,徹底解決民眾出行難、雜果銷售難的問題。民眾情緒高漲,行動積極,目前,路基工程已經完工,秋播後水泥硬化準備動工。二是硬化串村路6.7公里。該村有11個自然村,民眾居住分散,串村路在這次地震中也受毀嚴重,生產、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該村經濟薄弱,除交通局補助資金外,缺口資金仍達18萬元之多,管委會領導計畫多渠道籌措予以解決。三是村部建設。五聯村村部建於60年代,土木結構,在這次地震中村部受損嚴重,已成危房,管委會欲明年傾力幫助該村建設一座100平方米新村部,充分發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陣地作用。

經濟建設

翠峰鄉翠峰鄉
西安市周至縣翠峰棗園麵粉廠,創建於1999年,根植於周至縣西南塬區優質小麥產地,這裡土壤肥沃、土層豐厚、生態優越,無任何污染源。
七年多來,棗園麵粉廠一貫恪守質量為根,誠信為本,品牌為命的經營理念,樹立科學發展觀,經過2006年一年多來的改擴建工程,現占地5307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685萬元,流動資金1000多萬元,每天可加工小麥150噸左右,經過設備更新,棗園麵粉廠已是周至縣境內設備最精良、生產工藝最先進、生產加工能力最大、麵粉質量最優的現代化加工企業。能為市場提供生態、優質、安全的麵粉
棗園麵粉廠,是周至縣“重點企業”,西安市“重契約、守信用”單位,陝西省“名優誠信先進企業”。

抗震救災

翠峰鄉位於周至縣西南塬區,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災情發生後,鄉黨委反應迅速、部署得力,從領導幹部到一般同志,從安排救援到災後重建,從安置民眾到恢復生產,從指揮轉移到號召募捐,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功能,無不彰顯出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事實證明,抗震救災不是一項常規的專項工作,而是非常時期、特殊狀態下的綜合性事務。面對災情這一“絕對命令”,他們以實際行動,把全鄉變成抗震戰役的“分戰場”,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發揮了“指戰員”的積極作用,鄉黨委更是經受了一次全方位的嚴峻考驗。

反應迅速,全力搶救傷員

“5.12”餘震,給該鄉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設施造成了較大損毀,全鄉11人受傷,其中學生10人,重傷5人,輕傷6人;倒塌房屋22戶、56間,造成危房230戶、599間,其中高危房22戶、53間;黨員房屋受損22戶,較為嚴重的4戶;9座水塔受損,其中4座較為嚴重;2台變壓器燒毀。災情就是命令。鄉黨委按照縣委的緊急部署,迅速啟動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當得知新聯中學有人受傷,鄉黨委書記王潔冰第一時間趕到該校圍牆倒塌現場,同師生一道,迅速搶救出受傷學生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同時組織師生撤離到安全地帶;黨委副書記、鄉長范致倉和其他領導同時也及時趕到了陳東村房屋倒塌戶龐軍民家,和該村幹部民眾一起將塌在屋內的龐振揚老漢救出,並送往醫院救治。由於行動快捷,為受傷人員的有效醫治爭得了時間,保障了民眾的生命安全

決策果斷,嚴防次生災害

災情發生後,鄉黨委及時召開黨委會,安排部署全鄉抗震救災工作,形成了科學嚴密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組織全體鄉村幹部第一時間趕赴各村,對全鄉受災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工作中,鄉上領導包片、機關幹部包村、村級幹部包組,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不漏一戶。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公共設施,設立警示標誌,並派專人看管,層層落實責任,人人壓實擔子。堅持每天對危房和公共設施進行不間斷的巡迴檢查,確保危險地帶無民眾。廣泛宣傳抗震避險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識,幫助受災民眾穩定情緒,嚴防次生災害發生。目前,該鄉民眾情緒安定、社會穩定、人心鎮定,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

措施得力,妥善安置民眾

鄉黨委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始終堅持急民眾之所急,解民眾之所難,全力安置受災民眾,想盡一切辦法,採取發放帳篷、投親靠友、租住等多種形式,將危房中的民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居住。黨委一班人深入各村,為受災民眾送去了、面、等生活用品,給受災民眾每戶發放慰問金300元,使他們有住處、有飯吃,有衣服穿,有乾淨水飲用,及時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積極自救,開展災後重建

陳寶根市長來該鄉察看災情,看望受災民眾,給該鄉幹部民眾以極大的精神鼓舞。鄉黨委認真落實市長的指示,指導全鄉紮實開展災後重建工作,並與各村簽訂了災後重建目標責任書,任務明確到人,夯實責任,採取政府救助、民間援助、民眾互助等多種方式,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生產生活自救,加快災後重建步伐。目前,該鄉災後重建工作進展順利,已拆除危房32戶,加固維修受損房屋72戶。

周密組織,號召民眾募捐

四川這次地震級別之高,災害之大,震驚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並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面對四川同胞的巨大災難,翠峰地區的幹部民眾在做好自救的同時,也向全國人民一樣,積極伸出援手,表現出人道主義的同情。鄉黨委號召全鄉幹部民眾為災區捐款,短短兩天,全鄉首次募捐善款即達4萬多元,充分體現了血溶於水的人間真情。

堅持“兩手抓、兩不誤”

當前,在抓好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的同時,鄉黨委統籌協調、科學決策,把災後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把自救與援助結合起來,把崇高的黨性和向善的人性結合起來,對全鄉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進行地毯式排查。劉家寨村部分民眾多次反映該村支部書記貪污腐化一事及農林村和陳家村因翠峰山土地權屬糾紛一案,鄉黨委及時調處,經過鄉村領導共同努力,化解了糾紛,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了一起群體性械鬥事件的發生,確保天災面前無人禍,實現了零上訪的目標。目前,道路建設、“三夏”等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進行。

通過這次抗震救災工作,黨群關係得到根本改善,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了充分體現,黨員的宗旨意識明顯增強,黨委的應急能力、決策水平、工作效率、指揮藝術得到綜合考驗。抗震救災工作在全鄉上下,已實實在在成為檢驗黨群、幹群關係的“試金石”。

新農村建設

翠峰鄉翠峰鄉
近年來,周至縣把培育鄉風文明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堅持不懈地用濃厚的宣傳氛圍感染人,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人,用積極向上的典型引導人,用健全的鄉規民約規範人,用整潔的村容村貌薰陶人,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積極培育農村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用道德規範教育農民

翠峰鄉渭旗村雙女戶蘇周周招上門女婿,僅幾杯清茶,一份喜糖,來賓講話祝福,婚禮簡單而隆重。村民高小衛的老人去世,他讓前來悼念的親戚朋友一切從簡,周至雖屬土葬區,但他還是將老人遺體送去火化。翠峰鄉寇家堡村修建出村路資金不足,村民刑耀青多次動員兒孫捐款達5000餘元,並義務做拆遷戶工作、調解鄰里糾紛。圍繞“鄉風提升育民工程”,周至縣組織村委會修訂村規民約,普遍建立村民議事會、禁賭協會、紅白理事會等民眾性自治組織。民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覺實踐的長效機制的建立使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崇尚節儉、熱心公益事等文明新風逐漸成為時尚

用“文明之星”感召農民

翠峰鄉焦鎮村嚴銀子的婆婆一說起兒媳婦就讚不絕口。兒媳嫁過來後對待老人就像親生父母一樣。家裡經濟不寬裕,就是短了吃鹽的錢也從未少過婆婆一頓牛奶和雞蛋。老人自豪地說,銀子被評上孝順兒女後,周圍的兒媳都向銀子學習呢,跟婆婆吵架的現象少多了。科技示範戶、市級黨員致富帶頭人王海水,長期從事果樹園藝新品種、新技術的培育、引進開發和示範推廣工作,不僅使他所在的駱峪鄉紅旗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油桃專業村和專業鄉,而且在全縣已推廣栽培2萬多畝,每畝增收500元。在實際工作中,周至縣把樹立先進典型作為培育鄉風文明的有力抓手,在全縣農村堅持評選孝順兒女、明白老人和科技示範戶、致富能手等“文明之星”,在報紙電視台宣傳他們的事跡,把他們披紅戴花的照片常年張貼在村里最顯眼的位置,讓民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營造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

用整潔村貌薰陶農民

隨處可見的閱報欄,30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教室,2600平方米的健身文化廣場,價值十幾萬元的體育健身器……翠峰鄉大莊寨村這個小村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明特質讓慕名前來參觀的西安市民大開眼界。針對農村環境髒、亂、差的情況,周至縣將“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街道亮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作為標準,城建部門統一規劃,全縣集中抓好50個示範村,整修村莊道路,建街心花園,成立了衛生管理隊伍,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渭旗村等村還因村制宜對村容村貌進行“美容”,設定標牌、櫥窗、板報文化牆等,把村規民約、民謠家訓寫在牌上,畫在牆上,使農民時刻感受到:地上有綠樹花草,低頭受薰陶;牆上有漫畫警句,抬頭受教育;牌上有村民公約,做事有標準;欄里有村子規劃,奮鬥有目標。同時,許多老黨員定期義務清掃街道,形成了有效的村容村貌管護機制。

相關詞條

陝西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