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鄉轄里兆渠、苗駕、馮村、西石榴、南石榴、東石榴、魯坡頭、柳林莊、海子、回鶴、西南、官道、下南豐、上南豐、阿底、小豐、東正莊、南正莊、邱家、吳家等20個村委會。靈沼鄉地處長安西部,灃河西岸,南北狹長近20華里。全鄉共有20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27044人(其中農業人口26706人),耕地2.9萬畝。鄉內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是一個以糧食、果業生產為主的農業鄉。全鄉第三產業發展很快,靈沼市鎮經過拓寬改造已初步形成規模,市鎮擁有各類門店、儲貯企業、企事業單位等180多戶,從業人員1500餘人。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通迅條件良好,電力供應充足,歷史文化遺產和天然資源潛力巨大,對開發旅遊休閒業具有獨特的條件。2005年全鄉社會總產值3.9億元,財政收入248萬元,人均純收入3000元,人均住房25平方。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行政區劃

靈沼鄉代碼:610116201。 靈沼鄉轄里兆渠、苗駕、馮村、西石榴、南石榴、東石榴、魯坡頭、柳林莊、海子、回禾、西南、官道、下南豐、上南豐、阿底、小豐、東正莊、南正莊、邱家、吳家等20個村委會。

歷史遺蹟

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得名於西周,3100多年前,商紂時代,周文王發兵滅掉諸侯京兆崇國崇候虎(今戶縣),從西岐遷都豐京。築靈台教民耕織,修靈沼與民同樂。現今的靈沼鄉包括了西周先祖的 靈沼、靈台、靈囿絕大部分地方。

靈沼,形似一隻巨人的腳印,鑲嵌在西安灃河中游的西岸,是我的家鄉長安區的一個區域街道。在民國以前,靈沼為馮籍廒、馮籍鄉,後來稱作靈沼公社、靈沼鄉。現由20個行政村約2.7萬人組成,面積為26.19平方公里。它東依灃河,南接秦渡古鎮,西與戶縣蒼游鄉地界接壤,北靠馬王鎮,屬 西周豐京故地靈沼、靈台、靈囿“三靈”的核心區域。靈沼由兩河一渠水系組成。靈沼之水來自地下湧泉,實乃天地對接,陰陽結合的風水寶地,因此便定國都於灃河西岸的“豐京”。開創了“秦中自古帝王州”之先河。據《靈沼舊圖記》載:“長安城西四十里灃水之西真花磑北。今沼為水泊。”當地人俗稱海子。以前海子湧泉,水源充沛,匯聚成澤,土地肥沃,盛產粳米,白鶴起舞,龜魚躍動,麋鹿珍禽來此生息;文王疏理河道,教民稼穡,廣施仁政,與民同樂,西周“豐京”都城殿台聳立,一派豐盈和諧的景象。《詩經》曰:“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毛傳釋語為:“靈沼,言靈道行於沼也。”故靈沼之名占此靈氣。

靈沼由兩河一渠水系組成兩河即灃河和靈沼河,一渠即為靈沼渠。灃河源自終南山的灃峪、太平峪等地,一路傾瀉直下,注入渭河向東流去。據《詩經·大雅》載:“灃水東注,維禹之績。”可見是大禹開鑿河道,消除水患,疏導治理的結果。靈沼河的源頭在海子村,該村的周圍湧泉冒眼廣約數頃,致其窪地沼澤,形成湖泊,故稱海子。傳說後來經文王挖鑿疏理,形成靈沼河;靈沼河蜿蜒向北,流經董村、石榴村、馮村、石橋等村莊向西併入滄浪河流入渭河。靈沼渠是連線灃河與靈沼河之間的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渠,全長約兩公里;因其連線灃水和靈水,起到天與地、陰與陽的交匯作用,人們稱其為“龍渠”或“靈沼渠”;後來有李姓人氏依渠而居形成自然村,便稱之為“李沼渠”,諧音為現在的“里兆渠”,至今該村就棲居在這條龍脈的旁邊,甚為自豪。靈沼瑞蓮名來已久,靈沼瑞蓮久負盛名,相傳海子生蓮,其蓮不花;遇花之年,必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海子蓮花兆瑞年之說。是以前關中十大景觀之一,在清代被列入戶縣《甘亭十二景》之中。清代詩人吳廷芝曾贊到:“荷花爛漫致輕盈,秀濯污泥出水萍。綠萼叢中朝露渥,可人時節午清風。地靈還憶豐京澤,種異宜膺君子名。為羨愛蓮周茂叔,鍾懷坐對月初明。”道出了靈沼瑞蓮的別致景觀。清代王士禎《池北偶談》記載:“旁有靈沼,周數十頃,池中產黃蓮花,然不常見,花盛,則縣士人多科甲者。”據戶縣董村(北海子)殘碑記:“花之盛者,兆為科第。蓮出為瑞。”人們便以此占卜仕途,傳有秀才學子到此遇花必中。故靈沼瑞蓮傳為佳話。

靈台 是三千多年以前,周文王討伐殷商崇國成功後在灃河西岸建立的以豐京為國都的西周所建,靈台的建造昭示著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標誌著國家機制的完善。靈台在靈沼境內灃河西岸兩百米處,南距秦渡古鎮二里,北距阿底村二里,西鄰丘家莊和吳家村。現存有兩丈多高的土堆台基約有14畝地,上面是唐代時改建的“平等寺”寺院。寺院內有坐西面東的文王閣大殿一座,現內塑周文王姬昌的坐像,周圍的牆壁上彩繪著:討伐崇侯虎、修建枯骨冢、文王運渡台、渭水訪賢、文王演易、教民稼檣、拯救牝鹿、靈沼瑞蓮等歷史典故的大型圖片。據史料記載,靈台是當時的英雄紀念碑、決策地和天文觀象台。周文王築靈台用以祭祀和發布時令節氣,教化黎民科學農耕,祈福上蒼保佑子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靈台是集觀察天候、制定歷律、與民施教、動員戰爭、占卜大事、慶祝大典、會盟諸侯的一個多功用重要場所。據《詩經·大雅》記載:“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其謂台曰靈台,其謂沼曰靈沼”。宋敏求《長安志》載:“靈台高二丈,周百二十步。”這些史料記述著靈台的功能和建設過程以及地理範圍。清末民國文士、史學家吳廷錫先生在游靈台時曾詩語:“靈台猶是成周物,往復窺瞻想盛時”。可見以前文人墨客對西周豐京的思念,從而產生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而今,在靈台遺址文王閣前由長安文化名人王作兆先生所撰述的碑文,詳實記述了西周遷豐建靈台的歷史,以及順應民意重修文王閣的過程,彰顯出靈台遺址的遠古與厚重。在靈台之側建有辟雍,史書多有記載。辟雍是一圓形夯土台基,實為外圓內方的宮殿建築,周圍引灃水瀠洄環繞,遠處觀看形似一塊璧玉之圓圜,環境優靜而高雅。辟雍即為我國早期的學府,教育對象為皇室子弟,教育內容為“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亦是西周貴族成員集會、習禮、明達、練武、奏樂之高雅地方。據《大戴記·保傅》載:“帝入太學,承師問道。”《禮記·王制》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從西周以後,歷朝歷代都在延續著辟雍教育,如清代“國子監”內的辟雍,即為皇家子弟講學的場所。可見辟雍是我國早期的“高等”學府。而這個早期的學府就在今天靈沼的靈台旁邊。

靈囿是豐京都城西周天子的御苑,是我國最早、最大的皇家御苑,靈沼、靈台均在其內。據傳現在長安和戶縣的一些地方如斗門花園、石榴村、閻家花園、劉家花園、薛家花園、王季陵、小豐村、周貴坊等村都是以靈沼為中心的70里靈囿的範圍。據葛仲卿先生介紹:今戶縣秦渡鎮花園頭村為西周靈囿中的花園頭,長安斗門鎮花園村為西周靈囿中的花園尾。晉代潘岳《金谷集》作詩云“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詩經·大雅》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元代《類編長安志》中鄭玄注曰:“文王立靈台,而知人之歸附,立靈沼、靈囿而知鳥獸之得其所。”三國吳韋昭《從歷數》詩中曰:“鳳凰棲靈囿,神龜游沼池。”說的就是靈囿裡面奇珍異獸來此生息,宛若仙境。孟子講:“文王靈囿有七十里範圍之大,裡面水草茂盛,野雞、野兔等禽獸都愛去它那裡,百姓可以在裡面自由的生活,靈囿實為文王與民同樂之御苑。儘管靈囿很大,可老百姓還嫌它小,希望它的範圍能夠擴展得更大些,受益的人就會更多些。”因此古人又講:“靈囿,言靈道行於囿也”。筆者以為,我們現在所講的“周圍”和“周邊”這個詞,都是以“周”為中心的範圍,這個“周”應該是以宗周豐鎬為中心的西周王朝。《詩經》中有“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可見周文王把在這裡的理念和行為惠及到周圍的諸侯國,使靈道從開始的行於沼、到行於囿,再到行於(天下)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三千多年以來從周代的“六藝”到後來的“四書五經”等,無不蘊涵著文王理念和西周文化,承傳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淵源。

在海子村和董村曾有明末清初建造的土城牆及城門樓,門樓上分別雕刻有: “靈沼真境”、“靈沼故址”、“靈沼盛地”、“聖跡毓秀”的字跡,均顯示了靈沼曾經的輝煌。

經濟發展

經濟建設

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鄉是一個農業鄉,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主產糧食兼營果業,特 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全鄉目前種植、養殖業發展迅猛。種植有獼猴桃、沙紅桃以及小雜果達3000畝,特別是去年以來,推廣新科技發展雙孢菇基地建設,現已發展雙孢菇大棚150多棟,經濟效益明顯,將成為靈沼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養殖業全鄉2000隻以上的養雞場有40戶,百頭以上的養豬場有18戶。2005年統計,全鄉多種經營總收入達到全鄉社會總收入的40%以上

靈沼各類企業發展較快。全鄉境內有國辦、聯辦、私營、個體企業628戶,涉及到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商業、飲食、服務、產品深加工、儲藏八大類,從業人數達6500人,截至2005年底,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企業總收入完成2.3億元。境內有中外合資企業1家,聯辦企業3家,有總容量達到i000餘噸的儲藏冷庫3座。

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鄉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加之靈沼區位優勢明顯,距西高新二次創業中心、西安繞城高速、長安科技產業園,僅5-7公里,新材料產業園3公里,距三星城2公里,西鹹新區1公里,良家灘國際社區1公里,距昆明池1.5公里,依山傍水,該地開發潛力得天獨厚,具有極大的開發旅遊價值。“生態靈沼,綠色家園”已成為今日靈沼人民不斷追求的目標,灃河西周生態帶已納入長安區重點招商項目。

城鎮建設

靈沼鄉 靈沼鄉

在區委區政府下發全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活動的實施意見後,靈沼鄉黨委政府立即召開黨委擴大會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制定了靈沼鄉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鄉長負總責,紀委書記為直接負責人,土地所、建設辦、工商所、派出所和各工作區分片負責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活動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領

導帶頭落實的工作格局,層層落實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責任,同時將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定期調度工作進展。 1、對鄉駐地沿街個體戶進行了統一管理和清理,加大市場管理力度,杜絕了亂擺攤點、占道經營,促進了靈沼鄉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

2、在沿街兩側設立40個垃圾池,成立了10人專業清潔隊,購買垃圾清運車進行定點定時清理,清除了沿街柴草堆、石頭堆、垃圾堆等垃圾,並且加大對小廣告和亂貼亂畫清理力度,徹底解決了沿街髒、亂、差現象,美化了沿街兩側的面貌。

3、在鄉駐地道路畫上交通標誌線,投資15萬元對靈沼鄉駐地沿街兩側房屋粉刷乳白色外牆漆,粉刷面積達到20000餘平方米。美化了鎮駐地的環境,提升了重溝的形象。

在鄉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制定了門前“三包”責任制,採取嚴格管理,加重獎懲等措施,培養廣大民眾自覺開展環境整治習慣。在培養的過程中,將監督管理工作具體細化到每個領導幹部身上。實行書記包工作區,指導員和工作區書記具體包村責任制,細化分工,嚴明紀律,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到底。

社會事業

靈沼鄉 靈沼鄉

文教衛生

大力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入學、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率達到98%以上,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學前教育進一步發展,湧現了一批高標準的規範化幼稚園。現有國中3處,定點國小11處,教學點6處,顯著提高了辦學的規模效益、師資效益和設備效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了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一直位於市一類行列。

境內現有衛生院兩處,從業人員300餘人。其中,靈沼鄉衛生院技術力量雄厚、設施先進,被國家衛生部評為“一級甲等醫院”,被陝西省政府評為“陝西省優秀鄉鎮醫院”。梁氏正骨術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始創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國傳統醫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採用手法正骨,並以上百種中草藥熬制膏藥,療效獨特。梁氏正骨傳人將祖傳秘方與現代醫學相融合,使這一傳統文化大放異彩,並成立了靈沼鄉骨科研究所。 科技推廣:多年來,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直致力於科技推廣事業,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有力地推動了全鄉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一是加強了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全鄉農業技術人員達1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45人,初級職稱50餘人。二是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累計推廣小麥、玉米優質高產配套技術二十餘項,試驗示範推廣新品種十餘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三是開展了不同層次的科技培訓。發揮農廣校的主陣地作用,對村幹部實施學歷教育,已培訓村幹部80餘人,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廣校學員在村里擔任重要職務;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500餘期,發放技術意見、明白紙10萬餘份,極大的提高了農民民眾的科技素質。 民政就業:建立完善了政府運籌、部門負責、全民參與、社會聯動的工作機制,完善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救濟救災、擁軍優屬、殯葬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確保了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做到了一人不漏、一天不拖、一分不欠。全鄉農村社會養老參保人數已達45906人;敬老院有院民41人。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並舉,圍繞企業改制,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以幫助困難人員就業為重點,最大限度地增加就業,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增加的雙重目標。

計畫生育

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鄉黨委、政府對春季計畫生育工作高度重視,專題研究部署春季計畫生育工作。一是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全鄉已印製中央《決定》、《流動人口管理條例》小冊子、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等宣傳折頁20000餘份,利用集鎮在政府門口設點宣傳,利用廣播宣傳計生政策、中央《決定》等,發放各類資料近萬份,刷寫標語60餘條。二是強化培訓,提高業務水平。以鄉村人口學校為陣地,邀請區計生局宣傳科長、綜合科長對全鄉領導、幹部、計生專乾及中心戶長進行中央《決定》及省、市《實施意見》的宣傳和業務培訓。三是抓好“三查”等優質服務工作,抓好一個示範村權中村,創建54戶新家庭,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

創建活動

靈沼鄉 靈沼鄉

靈沼鄉在“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中實施教育引導家庭成員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家庭和睦、鄰里和睦,深入開展的“四進家”活動。 1、開展“法制教育進家庭”活動,教育家庭成員遵紀守法。通過開展法律知識培訓、“送法下鄉”、“以案說法”等活動,廣泛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教育婦女依法管家,依法治家,影響帶動家庭成員學法、守法、用法,教育家庭成員自覺同社會不良現象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

2、開展“科普知識進家庭”活動,教育家庭成員崇尚科學。通過開展“三下鄉”、創建“學習型家庭”等活動。大力推廣科普書籍,號召家庭成員多讀書、讀好書,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倡揚文明風尚,移風易俗,反對迷信,拒絕邪教、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開展“美德建設進家庭”活動,促進家庭和睦。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大力推廣基層婦女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優秀家庭角色評選的經驗和做法,採取“好事做在婆家、光榮送到娘家”等民眾樂於接受的形式,大力弘揚尊老愛幼、男婦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的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風促進村風、民風的好轉。

4、開展“和諧新風進家庭”活動,促進鄰里團結。注重發揮婦女在處理鄰里關係中的關鍵作用,通過組織開展文藝體育活動,“好鄰居”評選等多種形式,加強鄰里之間的交往與溝通,大力倡導愛國奉獻、團結互助、扶貧濟困、見義勇為的良好風尚,建立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新型鄰里關係。

黨政建設

靈沼鄉 靈沼鄉

黨群信用致富聯合體的組建原則是:產業相同、自願互利、風險共擔、注重實效產業相同。就是由經營項目,生產性質基本一致農戶組成。

自願互利。就是參加聯合體的每一位成員都是自願組合在一起的,沒有強迫,沒有強牽強配,組內成員在發展生產過程中有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互助義務,共同促進生產發展實現增收。 風險共擔。就是參加聯合體的成員都有了承擔貸款的還貸責任,如果遇到某一成員還不了貸款,組內成員都要共同承擔歸還貸款。注重實效。就是聯合體的組成是建立在農戶有項目的基礎上,沒有項目的農戶是不能加入的,講求聯合的真實性、可靠性。

首先由十戶左右的農民自願組成一個聯合小組,然後再由小組成員選出一名黨員鄉土人才(沒有黨員鄉土人才的自然村由生產隊長來擔任)擔任小組長,然後報由自然村黨支部初步提出方案,再由村黨總支審核把關。村委黨總支部審定後再將小組名單報信用社,信用社再對小組長進行資信審查。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十戶聯保小組”,每戶可向信用社貸款3000-10000元,農戶的每年生產貸款都是由聯保小組來作擔保人。貸款到期如有一戶沒有能力及時歸還貸款,本小組的各戶必須承擔還貸。小組長作為聯保成員之一既受成員監督,同時要協助信用社了解各成員的信用度,監督本組成員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用於發展農業經濟。聯保小組成員有為貸款戶提供信息、政策、技術及其他必要的生產服務,使聯合體成員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增加收入,提高聯保小組自身的造血功能,促進聯合體的健康持續發展。 黨群信用致富聯合體,是黨員鄉土人才開發工程的一項新載體,是農村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探索。在新形勢下,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對如何解決農村農民生產資金不足,使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推行黨群信用致富聯合體,黨員鄉土人才(小組長)為困難農戶擔保貸款,就是民眾在最需要幫助之時,黨員伸出的援助之手;就是民眾在遇到發展障礙之時,黨員使出的推動之力,對新形勢下鞏固農村村級黨組織,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產生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