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市

台灣股市

《台灣股市》投資必讀手冊,台灣股市的特點之一,是波動非常劇烈,嚴重影響股民們的財富狀況。本書將剖析台灣金融的結構和發展,專門對台灣股市進行考察。本書以考察台灣財國家狀況及來源作為研究內容,以通俗淺顯的語言對台灣經濟發展作較全面的介紹。既可作為了解台灣經濟的視窗,也可作為查閱有關資料的工具。

基本信息

目錄

第一章了解台灣證券市場

第二章台灣股市投資指南

第三章台股上市公司板塊類別

第四章台股投資相關名詞解釋

五章台灣股市投資訣竅

內容簡介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財富的積累越來越表現為金融舞台的活動,金融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涵蓋範圍也越來越廣。台灣股市的特點之一,是波動非常劇烈,嚴重影響股民們的財富狀況。本書將剖析台灣金融的結構和發展,專門對台灣股市進行考察。 本書以考察台灣財國家狀況及來源作為研究內容,以通俗淺顯的語言對台灣經濟發展作較全面的介紹。既可作為了解台灣經濟的視窗,也可作為查閱有關資料的工具

開放兩岸資金互相投資對方股市,對大陸與台灣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無疑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A股市場估值以及股指的波動有可能更多地與台島市場聯動,對於個股行情的展開也將具有積極的促動作用。這不僅對於兩地的股市有積極影響,也將為大陸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渠道和投資機會。

投資者要未雨綢繆,做好參與台灣地區股市的各種準備工作,了解台灣股市的市場情況和投資細節,從而在未來的實際投資中領先一步。

第一章 了解台灣證券市場

台灣證券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中國台灣地區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交易規模龐大,在歷史上曾位列全球股票交易額第三位,為台灣地區經濟、金融領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從歷史時期來看,台灣地區證券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萌芽期

股份制形成和股份制企業的誕生是證券交易行為和證券市場發展的前提,從可參考的資料來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以前,台灣地區證券市場是日本占據時代的“店頭市場”,殖民地當局組成所謂的“台灣有價證券組合”和“台灣有價證券株式會社”,其實質僅為日本證券交易所的一個經紀人出售日本公司股票而已,交易量極其有限。

1945年台灣地區光復後,台灣當局依據舊中國證券市場模式進行了改造,但仍以“店頭市場”為主。由於當時島內無大型民營、私營企業,且企業也極少利用公開發行股票方式籌措資金,所以股票交易規模很小。

1949年之後,台灣地區經濟極度困難,外債未還,惡性通貨膨脹又起。1949年8月,台灣當局發行公債,這可視為台灣地區證券交易的開端。

二、初創期

中國台灣地區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形成的。1953年台灣當局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即對地主超過3公頃的多餘土地進行徵購,並轉售給需要土地的農民。在操作上,對地主土地的徵收採取有償補貼的辦法,付給地主七成“實物土地債券”和三成“公費事業股票”。

台灣第一家採取股票公開發行方式的公司,是民營大同制鋼機械公司,於1957年7月發行優先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