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鎮

集賢鎮

集賢鎮始建於1917年,歸周至縣管轄,1925年周至為第五區集賢保集賢甲。1946年周至縣初立時,集賢鎮為周至縣政府所在地。經過七十年的建設,集賢鎮的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已具規模。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集賢鎮名源於駐地街名。清末,始有幾戶人家散居於此。中華民國成立後,人煙增多,1917—1918年已達20多戶。富錦縣知事兩次親臨此地,與士紳、名士會商勘定街基、立屯事宜,會商者自詡“達人賢士”,乃“賢人集會”,故將此街定名為“集賢”。1925年設集賢保和集賢甲。東北淪陷後,初稱集賢保,後改集賢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設定集賢縣,為縣政府駐地,設定縣城區。1948年將縣城區劃分為城區和城郊區,1950年將城區改為第一區,城郊區改為第二區。1956年3月,縣政府遷駐福利屯,於集賢街設定集賢鎮,城郊區改設永發鄉和保全鄉。1958年秋,將集賢鎮與永發鄉、保全鄉和永安鄉合併成立集賢人民公社。1961年將集賢公社北部地區劃出,成立永安公社。1977年將東部9個生產大隊劃歸新設立的黎明公社。1981年恢復集賢鎮名稱。

地形地勢

集賢鎮轄境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大部分為平原地。全鎮總面積95.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6萬畝。

產業結構

農業 : 該鎮是全縣重要的產糧區之一,主要種植玉米、黃豆等。

工業 : 鎮辦工業有磚瓦廠、造紙廠、印刷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3902萬元,縣直企業有制粉廠、水泥廠等。

行政規劃

全鎮共轄1個街道和園豐、永富、福原、紅星、豐收、新城、雙勝、紅旗、永發、務正、平原、德勝、洪仁、長安、同意、新建、富裕、兆林、長青等2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25人;滿、回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7%。鎮政府駐地福厚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