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鎮

樓觀鎮

樓觀鎮位於陝西省周至縣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道家老子的”無為“學說先不談,這裡的風景且聽古人云:“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真實地反映了樓觀台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價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

基本信息

發展概況

樓觀鎮樓觀鎮
樓觀鎮周一村地處中國道教聖地,秦嶺山脈大陵山腳下,位於陝西關中旅遊環山107公路兩側。因解放後成立周至縣第一個生產合作社而被譽為“周至第一村”,簡稱“周一村”。全村由4個自然村組成,共12個村民小組,653戶,2893人。全村土地面積5760畝,其中耕地面積4200畝,現有獼猴桃面積3600畝,占耕地面積87%。全村已建成獼猴桃冷藏庫46座,貯藏能力2600噸;小型獼猴桃果乾加工廠2座,年加工獼猴桃鮮果近千噸。有92%的農 戶參與獼猴桃產業,2007年產獼猴桃鮮果8500噸,鮮果銷售收入1360萬元,冷庫儲藏收入200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787元,其中人均獼猴桃收入4547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95%。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樓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230元高48%。所生產的優質獼猴桃鮮果已出口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
樓觀鎮樓觀鎮
周至縣委、縣政府為了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引導帶動周至獼猴桃基地不斷提高標準化栽培管理水平,按照“市場引導,政府服務,多方參與,民眾受益”的工作思路,實施項目捆綁式操作,建成周一村精品獼猴桃示範專業村。通過涉農部門項目捆綁,村組幹部及全體果農共同努力,完善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硬化了園區生產道路,修繕配套了果園灌溉設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同時,各有關業務部門的技術人員與該村農民技術員共同協商,針對獼猴桃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訂出了詳實的新技術推廣實施計畫,加大了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培訓力度。周一村2005年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科技入戶”示範村,省、市、縣三級農業專家聯手,加強技術指導,重點推廣獼猴桃標準化規範化栽培管理技術。以A級綠色食品獼猴桃標準化栽培管理為基礎,實施“單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掛果,生物防治”四大技術,開展獼猴桃有機標準化種植試驗示範,全面提升了周一村獼猴桃標準化栽培管理水 平。2007年該村生產的優質套袋海沃德獼猴桃全部出口銷往歐洲市場,受到了歐洲消費者的讚賞
樓觀鎮樓觀鎮
周一村作為獼猴桃的最佳適生區,為了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不斷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周一村於2003年組建了“樓觀鎮周一村獼猴桃協會”。通過協會這一果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聯合起來,實施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包裝銷售。生產優質果品,並於產業化龍頭企業聯手,共同開拓市場,增加果農收入,有力地推動了該村獼猴桃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國家頒布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後,該村獼猴桃協會積極組織會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召開果業專業合作社成立大會,全體會員一致通過,註冊成立了“西安周至周一有機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從每個銷售環節上服務果農,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不斷提升、引導、帶動周至獼猴桃產業健康、科學發展,加快一村一品工作不斷升級。2007年9月成功地迎接了全國一村一品會議代表來周一村參觀指導工作。
為了不斷適應高端水果市場要求,提高獼猴桃產業的附加值,加快一村一品發展,周一村計畫在2—3年內,大力發展世界級獼猴桃新品種,全面套用有機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方式大面積推廣定單農業。不斷提高產業化成度,延長產業鏈條,以107環山旅遊路和老子文化起源地為依託,發展觀光、旅遊、示範生態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真正把周一村建設成為一村一品示範村。

風景名勝

樓觀鎮樓觀鎮
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西部北麓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面積為6.46平方公里,管理處設在樓觀台。這裡森林景觀十分秀麗,園內古木參天,青竹萬桿,山青水碧,濃蔭罩地。
樓觀台森林公園始建於1982年,是林業部最早批建的全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首家森林公園。19 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1997年被評為“西安市十大景觀之一”。
樓觀台森林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河、首陽山四個遊園,12個景區,200餘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遊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雲冷杉、杜鵑天然林,數千畝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觀。垂直帶譜明顯,季相變化萬千。有說經台、煉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紅孩洞、龍王潭、首陽山、觀音廟等諸多人文景觀。
樓觀台森林公園目前開放的東樓觀遊園有景點50餘處。主要有中國北方緯度最高、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竹類品種園——百竹園;有搶救繁育國寶大熊貓、朱䴉、金絲猴、褐馬雞、金毛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珍獸館;有中國最古老的道教祖庭——老子說經台,距今3000餘年,為道教發祥地,史稱“仙都”。有井深1700餘米,日出水千噸,富含18種有益人體礦物成份的溫泉水服務系統,可供遊人沐浴療疾游泳垂釣
樓觀台森林公園有木本、草本植物78科197屬千餘種,各種竹子18屬150餘種。千年古樹,名木花卉,蔚為壯觀。森林公園風光絢麗,青峰碧水,深藏靈秀;春天:層山綠秀,嫩柳含煙,百花爭艷;炎夏:群山凝翠,蒼山秀水,清爽宜人;金秋:層林盡染,滿山紅遍,美不勝收;隆冬:“三友”斗雪,嬌嬈迷人,涉趣無盡。
樓觀台森林公園內的樓觀台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老子李耳著書立說、傳道講經之道教發祥地,已有三千餘年歷史,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道教史稱“仙都”;大秦寺是基督教傳入中國的發祥地,現有大秦寺塔等古蹟;西樓觀大陵山是老子修真、羽化之地,有吾老洞、老子墓等古蹟;宗聖宮建於唐初,是李唐王朝奉老子為遠祖,禮祭老子的宗祠。公園內計存文物古蹟50餘處,碑石170餘通,名人詩詞佳作150餘篇,還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傳說

古墓發掘

樓觀鎮樓觀鎮
2005年周至縣樓觀鎮村民整地時意外發現一座古墓,當地文物部門發掘清理,出土了鐵器、陶罐、錢幣等文物10件(組),豐富了當地歷史及考古研究資料
周至縣文管所副所長王黨周介紹,2005年7月5日樓觀鎮延生觀村6組村民楊福民等人在修整田地翻掘一處土坎 時,發現地下露出古磚,他們意識到此地有古墓,隨即報告縣文管所,文管所迅速派人到現場進行發掘清理。所見的古墓處於終南山北麓峪道附近,墓為豎穴土壙墓,其上有大量積淤沙石,墓門口有青磚砌堵,墓室地面也鋪砌有青磚,其中棺木等已朽化無跡,留有一具風化殘缺的屍骨。文物工作者在墓室內出土不少文物,計有鐵釜、鐵刀、鐵錐、鐵釘、玉、陶罐新莽錢幣等。
鐵釜直徑約34厘米、高約30厘米,有雙耳,儘管銹色斑駁,但整體依舊堅固完整。鐵刀長約43厘米,柄首鑄為環狀,雖已鏽蝕嚴重,但仍可看出當初的直身單刃、刃口薄銳的威儀。一枚鐵錐為環狀柄首四棱尖刺狀,長約25厘米,也應為當時的一種武器。還有多枚長約20厘米的大鐵釘,可能是用來釘棺材所用,其碩大的體形反襯出當初棺木的厚重龐大。這些多種鐵器在墓內集中映示出兩漢之際鐵器的普遍套用。
樓觀鎮出土的新莽幣有貨泉70枚、貨布5枚,皆品相完好,形小而輕薄,薄裹一層綠色銅銹,其懸針篆錢文尤顯得清晰秀雅,顯現出王莽時期貨幣改革的特色。特別是墓中還出土4枚底徑約2厘米的圓錐形器物,中雕鑿有貫通四方孔,分量較重,估計為金屬鑄制,但一時不能確定為何種材料、什麼用途
這一古墓年代應是新莽末期到東漢初期,依據墓中鐵釜鐵刀、鐵錐等軍事所用器具隨葬現象判斷,墓主可能為武將身份。

黨政建設

樓觀鎮樓觀鎮
為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樓觀鎮著力從四個方面著手,促進各項工作的快速展開:

一是抓制度建設,促進有制管人。建立了上下班考勤制度,避免機關人員遲到早退的現象;制定了“上班十不準”,有效扼制了部分工作人員上班脫崗、上網打遊戲、炒股、隨意串走等不良行為,完善了民眾接待制度、首 問責任制、信訪制度等,使政府部門真正做到服務於民,樹立良好的視窗形象

二是抓學習宣傳,促進思想升華。結合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樓觀鎮組織全體機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公務員法》、《公務員處分條例》等,深刻領會,撰寫學習心得,在機關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並組織全體機關幹部集中考試。班子成員在總結自身作風的同時,認真開好了“遵紀守法、廉潔從政”為主題的民主生活會

三是抓作風建設,促進勤政務實。為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樓觀鎮要求機關工作人員在勤政務實上下功夫,紮實做好本職工作,打造服務型政府。2008年,樓觀鎮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年終目標任務已完成90%以上,2008年正積極籌備驗收工作,公路推進進度比預期提前了6個月,並在社保徵兵土地改革等各項工作中加大服務力度,同時,環境衛生、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有新突破。

四是抓督促評比,促進效率提高。堅持每周一上午召開工作例會,由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在會上通報各部門上一周的工作進度,及時查漏補缺。並對工作完成不及時、作風虛浮的部門責任人進行批評,責令限期整改。

相關詞條

陝西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