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鎮鄉

厚鎮鄉

厚鎮鄉位於陝西省藍田縣城北部的橫嶺嶺區東部,距縣城27公里,全鄉總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7萬,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以調整產品結構為主線,不斷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投入,經過幾年的大力發展全鄉經濟呈現繁榮景象。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厚鎮鄉栽植乾果200公頃、水雜果106.67公頃,改良布爾山羊5000隻,牛、羊存欄分別達到2萬頭和3萬隻;發 展無公害蔬菜80公頃,棚栽蔬菜81公頃,建成天麻有性繁殖菌種廠2家,食用菌產量81萬袋。糧食生產在壓縮種植面積和遭遇災害情況下,總產量實現5萬噸。白鹿水泥廠第二生產線建設進展順利,冶煉廠擴建全面完成,小寨水泥一、二、四廠38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技改項目已投入生產,化纖廠經過技改年產量由原來的400噸增加到2500噸。鄉玉石廠乳製品廠、食品廠、玉山奶粉廠新產品開發初見成效,一批名優產品市場銷售良好。36戶停產半停產鄉鎮企業恢復生產,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303戶。13戶經委直屬企業完成總產值5000萬元,上繳稅金28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5%和16%。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3.6億元,上繳稅金280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7%和12%;完成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同比增長16.1%。

基礎建設

厚鎮鄉厚鎮鄉
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工業園區、文姬路延伸段及牡羊路基工程和28條鄉 村;完成投資140萬元、全長758米的厚鎮鄉域二期防洪工程;改造中國小危漏校舍9.3萬平方米,城關中學教學樓、田家炳中學學生公寓樓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厚鎮鄉公網及21個村的農網改造;新建通訊基站13座,開通了寬頻傳輸和CDMA網路系統,行動網路覆蓋厚鎮鄉90%以上區域,建成“村村通”工程50處。深化財政改革,實行會計集中核算,首批56個行政事業單位納入厚鎮鄉會計中心管理。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厚鎮鄉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醫療保險已全面啟動。開展了厚鎮鄉幹部職工計畫生育清查和創建計生綜合服務鄉活動,厚鎮鄉計畫生育率達到98.1%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以內。社會治安以“打黑除惡”為重點,深入開展“治爆緝槍”和打擊經濟領域犯罪專項鬥爭,使厚鎮鄉保持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交通現狀

厚鎮鄉厚鎮鄉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公路運輸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區唯一的運輸方式,是關係到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快農村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既是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 效途徑。農村公路呈現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通車裡程逐年增大,技術等級逐年提高,路面狀況不斷改善通達深度不斷增加,農民出行更加便捷顯著增加的局面
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的發展目標對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數量、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公路和農村渡口、客貨運輸站點總量不足、公路通達深度不夠、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很突出使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農村稅費改革和交通稅費改革的實施改變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資金籌措渠道,資金籌措的難度加大。各級政府認真履行安全管理職責,積極做好預防,取得了可喜進展。深入開展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的,全面提高駕駛員素質和運輸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針對危險路段實施安保工程,強制運輸車輛投保第三責任險和承運人責任險,加強了節假日期間道路運輸安全管理等取得了較好效果。同時,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特別在農村由於路況差、車況差、駕駛人員總體素質有待提高,的安全生產基礎仍很薄弱,形勢依然嚴峻。
為農村客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十一五”期間,國家還要投資1500億元資金,使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公路,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鄉鎮通瀝青(水泥)路;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廣大農民對運輸的迫切需求,發展前景樂觀;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採取有效措施,加快農村交通運輸發展,做好農村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農業

厚鎮鄉厚鎮鄉

厚鎮鄉王咀頭村有5個村民小組,286戶,1160人。2005年該村從本省商洛周至戶縣及省外山西、河南、雲南等地組織核桃3000多噸,加工銷售核仁1000多噸,全村村民加工銷售核桃淨收益達476萬元。

2008年厚鎮鄉政府因勢利導,扶持民眾發展核桃加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王咀頭村為中心的核桃加工特色產業基地。主要做法:一是抓培訓、示範引導。鄉農技站聘請市場行銷人員對民眾培訓,提高民眾的市場競爭意識。二是抓交通基礎建設,創造良好生產條件。為解決運輸問題,2004年修建了寬6米,長3.3公里出村沙石路。三是抓宣傳,營造氛圍。2004年5月以來,先後在《農民日報》、《陝西日報》、《西安日報》,陝西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宣傳,營造良好產銷氛圍。四是抓服務,促發展。2005年為民眾協調解決貸款220多萬元,為做大做強核桃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體建設

厚鎮鄉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建設。以“東海明珠”工程為抓手,加強鎮鄉文化站、村文化室陣地建設,改造提升休 閒文娛場所,分批創建300個文化示範村。配置健身設施,建設健身路徑,創建100個體育特色村。加快網際網路、數位電視進村入戶步伐,到2010年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達到70%。重視建設文化特色村鎮,做好農村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工作,促進民間優秀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扶持農村專業和業餘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繼續開展“萬場電影千場戲”等文化下鄉活動。積極開展民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黨員遠程教育網、農經網等載體,開展政策宣傳、普法教育、文化傳播、科技普及、氣象服務。以“新農民、新生活、新家園”為主題,以“城鄉結對、共建文明”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並把文明村創建與建設全面小康示範村結合起來。積極創新形式、內容和手段,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提高農民文明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農村新風尚

培訓工程

厚鎮鄉厚鎮鄉
厚鎮鄉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繼續安排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農民培訓補助力度,推行“教育培訓券”辦法, 切實提高培訓實效。整合培訓資源,拓展培訓領域,創新培訓方法,突出培訓重點,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轉崗就業能力。適應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對技術工人需求增加、要求提高的趨勢,把以政府引導為主的素質性培訓與以企業發展為目的崗位技能培訓結合起來,適當延長培訓時間,提高培訓補助標準,加大對市場緊缺職業工種培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以企業自主培訓為主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專業大戶、職業農民及新型農場主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農業實用技術與經營管理知識培訓,繼續選派優秀農民出國或進高校進修,培育一批新型農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職業技術學校(院)。進一步推進對農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的勞動預備教育培訓,促進農村新增勞動力充分就業。加強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搞好培訓就業對接,制定出台鼓勵企業吸納登記勞動力就業政策,促進農民分工分業分化,實現城鄉就業一體化。

健全社會保障

厚鎮鄉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進一步做好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工作,提高重點參保對象的參保率。加強對農民工合法權益保護,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工傷保險制度,研究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加強各類城鄉養老保險辦法的銜接,探索建立與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政府、集體、個人權利、義務明確,一個平台統一管理,標準有別、廣覆蓋、可接軌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健全農村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適時提高低保補助水平。繼續做好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對農村弱勢群體實施各項救助

貫徹十七大精神

厚鎮鄉厚鎮鄉
厚鎮鄉為廣泛深入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切實轉變機關黨員幹部作風,密切黨群、乾群
關係,推動全鎮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文明健康的發展道路。根據樟辦字[2007]92號檔案精神,經鎮黨政班子聯席會研究,決定在11月10日至25日期間,集中組織全鎮機關黨員幹部下鄉開展以支農宣講、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宣傳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為重點,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手段,以開展“五同五幫五入戶”(即與農民民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同進步;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幫助提高生活質量、幫助提高政策科技水平、幫助建設和諧美好家園、幫助提高致富本領;黨員幹部入戶、政策宣傳入戶、部門服務入戶、扶貧幫困入戶、調查研究入戶)活動為載體,以增 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為目的,樹立黨員幹部親民、為民、富民、愛民的良好形象,促進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紮實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組織形式

此次活動以新農村建設試點自然村為主要陣地,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掛點領導、市幫扶掛點單位都將深入到各自幫扶聯繫點上參加“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全體鎮機關幹部、駐鎮單位和鎮屬單位幹部將分赴到15個村委開展“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具體名單及幫扶聯繫點見附表)。確保每個村(居)委都有2名以上黨員幹部參加活動。

三、活動內容

全體黨員幹部要緊扣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結合農業農村“三冬”工作,採取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的方式,紮實開展“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做到心繫基層、心繫農村、心繫農民,充分發揮知識才能、經驗信息、社會關係等優勢,為幫扶的試點自然村的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出謀獻策、添磚加瓦。具體把握好十二個“突出”。

加強持政建設

1、強化責任各班子成員要身體力行,作好表率,組織帶領好黨員幹部下鄉開展好新農村建設幫扶活動。

2、嚴肅紀律黨員幹部下鄉不得增加基層及農戶負擔,自帶被子,吃住在農家。開展“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確保在農家的時間為3—5天,至少不少於3天。黨員幹部下鄉期間要嚴守工作紀律,注意維護自身形象,不得隨意請假,不得做有損黨員幹部形象的事情。

3、加強督查鎮將進行全程督查,對活動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活動開展不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

4、注重總結各活動和幫扶點要及時將開展活動的情況和典型事例歸納總結報鎮“五同五幫五入戶”活動辦公室。

陝西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