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列寧

再見列寧

《再見列寧》德國電影,獲得2003年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這是一部容易獲得各個層面歡迎的電影,它雖然“很政治”,但以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愛來包裹就顯得非常人性,這股感人的力量使它能夠突破一個相當德國化問題的限制。

簡介

再見列寧 ◆中文片名:再見列寧 / 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裡的延續
◆英文片名:Good Bye Lenin
◆導演: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編劇:貝恩德·里希坦伯格Bernd Lichtenberg
◆主演: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uhl - 亞歷山大
卡特琳·薩貝Kathrin Sass - 媽媽
瑪麗婭·西蒙Maria Simon - 阿里婭娜
弗勞倫斯·盧卡斯Florian Lukas - 丹尼斯
◆類型:喜劇/劇情
◆級別:香港:IIB
◆國別:德國
◆出品年份:2003

影片簡介

在丈夫逃往西德後,充滿熱情的東德共產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裡,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圍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甦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臥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德共下台,德國統一的訊息,假裝柏林圍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裡,阿歷克斯盡力演出著一場民主德國繁榮昌盛的鬧劇,從食品到服飾,甚至偽造電視新聞,儘管外面早已換了一番天地,但這方小世界裡歷史似乎停滯了,或者說兒子藉著對母親的愛而改寫、創造著歷史……
【關於影片】
雖然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依然被來勢洶洶的好萊塢搞得有些不尷不尬,依然要靠好萊塢大牌們撐門面,但德國人還是對本土的幾部作品感到頗為得意,並寄予了厚望。這部電影就是德國媒體的焦點,甚至被捧為金熊獎的最有力爭奪者。導演沃爾夫岡·貝克的上一部作品《生活是你的所有》(Life Is All You Get)在1997年柏林電影節上得到了特別獎。主演丹尼爾·布魯赫是目前德國炙手可熱的男星,去年摘取了德國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而本片已在德國獲得劇本大獎,亦為它增添了競爭砝碼。
影片可以說是十分誇張,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現實的問題。在今天的德國東部,固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時鐘倒轉,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過去的民主德國,對現在重新統一後的德國懷有複雜的感情。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處理了那種曖昧情感,將諷刺與傷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部容易獲得各個層面歡迎的電影,它雖然“很政治”,但以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愛來包裹就顯得非常人性,這股感人的力量使它能夠突破一個相當德國化問題的限制。雖然探討的命題嚴肅沉重,但黑色喜劇風格使其輕鬆曉暢。雖然影片展現的是歷史,折射的亦是當下德國民眾對政局的不安感。雖然手法夠荒誕夠鬧騰,但又非肥皂劇般無聊。影片從導演、表演到攝影、美工、配樂等各個環節都堪稱一流,尤其是劇本更得到眾口一詞的高度讚揚。
製片人斯坦芬·阿迪特在成功地運作了《羅拉快跑》和《天堂》後,從一大堆表現柏林圍牆事件的劇本中選擇了這一部,他認為德國電影界之所以在柏林圍牆倒塌後十年才能產生這樣的電影,是因為電影人需要時間和距離來檢視和理解這一歷史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乃至具體到個人身上的情感經驗。或許整個德國都需要重新觀照、定位自身。
【東德版“我愛我家”】
這是一部超過《蘿拉快跑》的傑作,德國人比好萊塢更善於(或者更敢於)利用數字電影的一些特性,剪接上有些獨特的技巧。不過沃爾夫岡·貝克其實是個五十來歲的中年導演,他的電影語言並不像《蘿拉快跑》那樣激烈,應該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接受。
不是德國人,也會笑個不停。這電影的故事很像某一集的《我愛我家》,宋丹丹摔了一跟頭,醒過來就失憶二十年,全家人怕她發瘋,被迫假扮文革時代。這部電影拍得認真紮實,有更多更有趣的細節,特別是整天想當導演的西德青年丹尼斯,他用舊新聞片加自拍錄像自製《東德新聞》,什麼亂七八糟的穿幫他都圓得過來,還播得一本正經。每次出現《東德新聞》,觀眾必定笑得人仰馬翻,此人今年不摟幾個最佳男配角獎什麼的,天理難容
2003年第5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
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配樂、最佳美術指導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