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鄉

孟村鄉

藍田縣孟村鄉位於西安市以東2.5公里處的白鹿塬上,緊鄰西安市霸橋區和大學城。東靠終南山東段的簣山,依偎在終南的懷抱,南臨湯浴河與岱峪河匯入鏟河順原西南向北轉入渭河,北依輞川灞河,三面環水。是一個土層以320米的高差直落鏟、灞二河,上部覆蓋100多米的黃土,中部為三趾馬紅土,下部為棕色沙質泥岩。是億萬年形成的風成黃土台原。南北寬約9公里,東西長約30公里,原面平坦,從東南向西北分布,總面積約263平方公里。海拔600—780米,高出鏟、灞及西安城區200-300米。年平均氣溫11.8度。土地肥沃、空氣清新、四季分明。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孟村鄉孟村鄉
地貌地形複雜,南部為秦嶺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間,北部是橫嶺。海撥418—2449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宜林、宜牧、宜糧。農業資源豐富。
經濟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薯類、豆類等。中藥材有天麻、五味子、黨參、柴胡、杜仲等。林產有油桐、漆樹等,輞川白皮松是名貴樹種之一。礦產有玉石、鐵、鎢、白雲石、石棉,尤以玉石有名。藍田玉、金川牛為主要特產。
孟村鄉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2008年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38種,已探明儲量的有21種,高嶺土礦儲量6000萬噸,高品位石灰石礦儲量1.2億噸,優質花崗岩儲量8億立方米,藍田玉儲量100萬立方米。探明地下熱水四處、已開採利用三處,礦泉水16處,經地礦部門評審鑑定,達到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

歷史沿革

孟村鄉孟村鄉
孟村鄉處於白鹿原上,古名“長壽山”、“霸上”,為中更新世紀時期流水和風等自然力經過幾百萬年長期作用下沉澱形成的土狀堆積形黃土台原,原面平坦完整。歷史悠久,人文遠古,實為一文化大原、歷史名原。
據史料記載,“周平王東遷,有白鹿游於原上,人們以為祥瑞,是以得名焉”。
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割藍田西北置芷陽縣起,歷史上曾先後在白鹿原建過芷陽、灞城、灞陵、南陵、北山白鹿、寧民、萬年、樊川、杜縣、長安、藍田等縣。
孟村鄉原高坡陡,居高臨下,依山傍水,地勢雄偉,灞河水環繞原腳,原上平坦開闊,是古長安東面的天然屏障,歷來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傳說中的黃帝滅蚩尤之戰遺址就在原上南邊的“尤風嶺”。漢景帝大將周亞夫、唐李淵女婿左親王衛段論、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都曾屯兵白鹿原上。
在歷史上曾是皇親國戚、商賈、墨客旅遊避暑憩息之勝地,唐德成元年,高祖李淵校獵於此,修築“神堯山莊”。
原上文物遺蹟豐富,廟宇寺觀眾多,僅《藍田縣誌》記載的就有七十多處,最著名的有清涼寺、太平寺、永福寺等,太平寺原有僧人千餘眾,清涼寺相傳王維曾經居住,是唐太宗每年避暑之地。
孟村鄉孟村鄉
孟村鄉處於白鹿原上是藍田的文化區,又是一方革命熱土。1920年白鹿原腹地孟村鄉成立了約有40名進步青年教師為主要成員的勉學會,他們以“宣傳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陝西社會”為綱領,在陝西革命史上留下深深一筆。1927年1月成立農民代表大會,點燃了藍田縣農民協會運動的火種,1927年4月,由張含輝、陳子敬等宣傳發動,在白鹿原郗家村成立了藍田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使藍田地區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分子。
孟村鄉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南北朝時期的智勝法師就是白鹿原孟村鄉人,他自幼聰慧過人,譽為神童,24歲從揚州乘船經海路赴印度求法,遍游印度及爛陀寺等,併到鹿野苑學習大乘諸論及講經說法,名聞西域佛國;唐代中葉著名的畫家韓乾也是白鹿原人,他特別擅長畫馬,官至大廟寺丞;明末闖王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便是白鹿原大王村人,他參加起義十餘年,馳騁疆場,有勇有謀,屢建奇功,被封“權將軍”、“汝侯”,為17世紀中葉舊中國大地上叱吒風雲的一位英雄人物。還有現代為民除害、護送汪峰、令白匪聞風喪膽的原海軍劉司令員趙啟民;德高望重,對家鄉懷有濃濃深情,官至陝西省省長的趙伯平。這些都是藍田人特別是白鹿原上孟村鄉人傑出的代表。

黨政建設

孟村鄉孟村鄉
孟村鄉在開展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農村黨員流動性大,年齡大,天氣冷等實際情況,突出“安排細緻,形式多樣,兩促進,兩不誤”三個特點,引導黨員創新學習方式,收到良好學習效果。
鄉黨委積極指導各支部組織村上黨員學習。採取宣講式、業餘小形式、入戶輔導式、鄰里協會式、互動促進式等方法分類指導,對文化程度低和老弱病殘黨員明確幫學對子;對外出流動不能參加集中學習的黨員,指定專人作為聯絡員,定期了解黨員的學習情況,收集心得體會,指導檢查學習進度。幫助責任人均由村上文化程度高的黨員、教師或積入黨積極分子擔任。並且要求有職黨員學習時要做到有學習資料、有學習筆記、有心得體會、有幫教學習對象。對於文化程度低和老弱病殘黨員,讓其家屬幫助講解學習提綱。同時為進一步深刻認識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解讀“十一五”規劃主要內涵,市駐村幹部張幟還帶領蔣寨村全體黨員和村組幹部走出去,到戶縣東韓村參觀學習,通過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使民眾真切的感受到身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給民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孟村鄉村務公開避虛就實,做到村里大小事務公開化,民眾心裡明白化,村務公開實現“質”、“量”雙突破。
按照村務公開“兩匯報十公開一目標”要求,各村認真落實公開時間、內容、方式三到位。由村支部書記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匯報支部工作;村主任匯報村委會工作和任期目標完成情況,讓民眾參與到村里大小事務的討論和決策中去,擴大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決策權,提高民眾的參政意識。農稅減免、農稅徵收標準、水電費標準以及村組重大財務活動經鄉會計核算中心核對後,採取公開欄,張貼公開榜的方式,逐項、逐筆及時、準確的向民眾公布,確保各村在財務公開中不留死角,向民眾交了一筆明白帳。對於熱點問題,諸如計生指標莊基指標、救濟款發放等民眾關注問題,按照具體的姓名、組別、家庭人口、申請理由、標準逐戶公開,接受民眾的評議和監督,讓民眾看在眼裡,明在心裡。東村、西村還利用公開欄這一陣地,為民眾提供致富門路和生產生活指南,民眾稱道“公開欄就是好,公開了村務,提供了信息,是大家的新聞視窗”。
村務公開的“質”和“量”上去了,民眾私下的議論少了,幹部民眾的關係更加密切。

特色經濟

孟村鄉孟村鄉
白鹿原
白鹿原位於西安市東南10公里,處於灞河和滻河之間,南北寬10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平均海拔600米,高出藍田縣城200多米。

按今行政區劃,白鹿原分屬西安市的二區一縣,即長安區、灞橋區、藍田縣。藍田縣占其面積三分之二,西部分屬長安區和灞橋區各一部分。白鹿原的藍田轄地包括安村、孟村、前衛三個鄉鎮,總人口約11萬。

白鹿原土層沃厚,氣候宜人,物產富饒,號稱藍田縣的“小麥囤”,小麥產量高、品質好。明代陝西提學副使敖英曾作《鹿原秋霽》詩曰:“雨過梧桐夜氣清,隔林雙鳥說秋晴,雲收秦嶺撐重碧,風動蕎花弄月明;白鹿何年呈上瑞,豐原長歲獲兩成;菊英滿泛新醅綠,對酌斜陽頌太平”,形容了金秋時節白鹿原的豐饒景象。甚至連金代的軍旅詩人王渥也產生了“官家後日鑄五兵,便擬買牛耕白鹿”的想法。

在廣袤寬闊而又略有起伏的白鹿原上,順其走勢有一條大溝叫鯨魚溝。鯨魚溝把白鹿原天然分成兩半,溝北叫北原、溝南叫南原。

傳說周平王欲另擇地建都,至原區發現有白鹿出現,認為該處是風水寶地,就動工築城。豈料原下藏著一條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拉出了一條大溝,從此便將這溝叫鯨魚溝,又將這原叫白鹿原。

白鹿原許多地方都帶有神秘瑞祥的色彩,白鹿原上的聚仙坊村,傳說是當年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在輞川的錫水洞修道,其他七仙去拜訪韓湘子時,經常在此會聚,故叫“聚仙坊”。又有考證聚仙坊原叫聚賢坊,因為唐時王維隱居輞川,長安城的文人墨客和名流賢達經常經白鹿原去輞川,每次去時都要聚集在這裡,故而叫“聚賢坊”。

歷史上,白鹿原曾先後兩次建立過“白鹿縣”。在西安建都的歷代王朝,都把白鹿原視為吉祥的風水寶地和郊遊狩獵的御園。
美食美玉
藍田因出產美玉而得名。藍田玉歷史悠久,是全國“四大名玉”之一,2004年藍田玉地理標誌產品通過國家質監局認定。藍田玉產品作為饋贈禮品已被銷往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藍田素有“廚師之鄉”的美譽,歷史上名廚遍及全國各地。2004年藍田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廚師之鄉”稱號。

相關詞條

陝西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陝西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