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含輝

張含輝

張含輝(1902~1933)陝西興平人。1924年秋,在陝西省立三中讀書時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陝西省學聯主席、全國學聯審查委員、共青團西安地委委員、陝西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中共陝西省委農委代理書記、省委候補委員等,是大革命時期陝西著名的民眾領袖。曾任中共山東臨時省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張含輝,1900年生,。名松林,字蘊山,化名光軍、英俠。1922年春考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學。在進步教師的教育、影響下,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當選為西安市學生聯合會負責人。1925年夏被選為陝西省學生聯合會主席,是年秋任共青團西安地方執委會執行委員和國民黨陝西省臨時黨部執行委員,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期間,他協助魏野疇領導學生參加驅逐軍閥吳新田的鬥爭和“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帶領學生同教育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把幾個反動校長趕出學校;在代表陝西省學聯去北京出席全國學生代表大會時,參加了在神武門、天安門舉行的關稅自主國民示威大會,參加了包圍段祺瑞臨時執政府、要求段祺瑞下野和搗毀章士釗、葉恭綽、李思浩等住宅什物的鬥爭。1926年1月返陝後,主持召開了省學聯臨時代表大會。

大革命時期

1926年4月至11月,在反對直系軍閥劉鎮華圍攻西安城的鬥爭中,張和黨團西安地方執委會的負責人一起,積極協助李虎臣、楊虎城籌劃軍需民食,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堅定軍民守城信心。是年夏,和侯德朴一起遵照中共西安地方執委會指示化裝出城,到藍田動員民眾支持反圍城鬥爭,很快成立了農民協會,建立了農民武裝,並奪取劉鎮華部在藍田孟村鎮的糧倉,救濟貧苦農民。他還發動當地紅槍會的武裝力量繳了劉鎮華部一個營的槍。同時,在當地黨團組織的協助下,籌集了一批經費,派人秘密送往西安城內,交給了中共西安地方執委會。

8月下旬,張受命再次出城,赴乾縣開展工作,先後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成立了中共乾縣支部並任支部書記;還成立了國民黨乾縣縣黨部。不久又擔任國民黨陝西省臨時黨部前敵宣傳隊隊長,接應為解西安城圍由綏遠南下已到乾縣的國民軍聯軍孫良誠部向西安進軍。

西安解圍之後,張協助魏野疇舉辦軍事政治隊,培訓革命幹部。1927年1月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不久還兼任農民運動委員會的領導工作。中共陝甘區執委會成立後,他奉派到長安縣為中共組織舉辦的農民講習班講課;多次到藍田、戶縣指導農民運動。5月初,又當選為陝西省工會執委會常務委員。5月中旬,駐戶縣的新軍閥何經緯勾結土豪劣紳屠殺農民協會會員十多人。張赴戶縣調查,並與其他共產黨員一起,以陝西省農民協會籌備處的名義發表通電和宣言,揭露何經緯的罪行。

1927年6月上旬省農民協會成立,張當選為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部長。曾批准長安縣農協處決了兩個作惡多端的土豪劣紳。9月下旬,在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並一度負責省委農民部的工作。他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去藍田巡視,和當地中共組織負責人一起恢復了農民協會,積極領導農民協會和農民武裝開展抗租、抗稅和懲辦地主豪紳的鬥爭。

受命山東

1929年夏,張到北平,與中共順直省委接上關係,被任命為省委巡視員,先後到大名、邢台、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巡視工作,指導黨的地下鬥爭。

從1929年1月起,由於叛徒出賣,中共山東省委屢遭破壞,著名共產黨人鄧恩銘、劉謙初、吳麗實、黨維蓉、雷晉笙、郭隆真等相繼被捕。1930年11月初省委機關又一次遭到破壞後,張含輝和王青士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到山東。12月初,張、王和中共中央派來山東的吳亞魯在青島組成中共山東臨時省委,張任書記兼職委。1931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山東臨時省委改稱中共山東省委,張仍任書記,兼組織負責人。他一到山東,就積極貫徹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清除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在山東的影響,制訂了恢復和整頓各地中共組織的計畫。他深入工廠、農村和軍隊指導工作,還多次主持開辦黨員訓練班,親自講課作報告,加強對黨員進行形勢和任務的教育。在任山東省委書記期間,他和戰友們“用布爾什維克的精神去奮鬥,克服一切困難,把一個無生氣的山東黨推動得活躍起來,有相當的成績”(1931年5月6日《山東省委工作總報告》)。全省中共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新成立兩個特委、一個市委和八個支部與特別支部,黨員由200多人發展到390人;工農民眾的革命鬥爭和黨的兵運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

1931年4月13日,中共青島市委秘書長尹祝三被捕後叛變,中共山東省委和青島市委機關遭破壞,省委常委兼青島市委書記顏世斌等20餘人先後被捕,張機智脫險。但因國民黨當局明令通緝,他在4月15日召開省委會議安排了近期工作,確定了省委和青島市委臨時負責人後,即離魯赴滬,5月5日向中共中央作了《山東省委被破壞經過及教訓》的報告,並對中共今後在山東的工作和領導人員的安排提出了建議。不久,中共中央派張回陝,先後在駐蘭州的鄧寶珊部和楊虎城部駐漢中的警衛團做兵運工作。

不幸遇害

1933年春,張受中共組織派遣,化裝成商人,由漢中去川北給紅四方軍送軍用地圖和醫藥,並提出準備發動警衛團兵變,打出紅旗與紅四方面軍匯合的計畫。紅四方面軍領導人認為,警衛團暫時留在楊虎城部進行秘密工作,與紅軍保持互不侵犯的關係,對革命更為有利;如果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可以公開打出紅旗,同紅軍匯合。張回漢中向黨組織傳達了上述意見,決定按此精神布置工作。此後警衛團通過地下交通線,給紅四方面軍送去不少軍需物資。

是年初夏,張奉命再次入川與紅四方面軍總部進行聯絡。任務完成後返回途中,在南鄭縣兩河口附近被地方民團(一說在川北被土匪)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