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運動

五卅運動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特別是在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號召下,同年2月上海日商紗廠工人罷工取得勝利。日本資本家伺機報復,藉故部分停產,停發工資。5月14日﹐日商紗廠工人再次罷工。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廠方宣布停工,工人顧正紅帶領工人衝進廠內,要求上工和照發工資。日本廠方不僅不允,而且槍殺了顧正紅,打傷十多名工人。上海日本內外棉十一個紗廠兩萬多任務人立即罷工抗議。中共中央和上海黨組織號召各界大力支持。上海學生首起回響,從18日開始分別到南京路﹑新世界等鬧市區募捐,援助顧正紅家屬及罷工工人。外國租界當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為名逮捕數人。24日,中國共產黨在滬西工友俱樂部組織一萬多人參加顧正紅追悼會,於是五卅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歷史背景

1925年5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爆發的以工人為主體的有全國各階層人士廣泛參加的反帝愛國運動。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實現國共合作,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特別是在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號召下,同年2月上海日商紗廠工人罷工取得勝利。日本資本家伺機報復,藉故部分停產,停發工資。5月14日,日商紗廠工人再次罷工。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廠方宣布停工,工人顧正紅帶領工人沖

進廠內,要求上工和照發工資。日本廠方不僅不允,而且槍殺了顧正紅,打傷十多名工人。上海日本內外棉十一個紗廠兩萬多任務人立即罷工抗議。中共中央和上海黨組織號召各界大力支持。上海學生首起回響,從18日開始分別到南京路﹑新世界等鬧市區募捐,援助顧正紅家屬及罷工工人。外國租界當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為名逮捕數人。24日,中國共產黨在滬西工友俱樂部組織一萬多人參加顧正紅追悼會。參加追悼會的上海大學四名學生,在路經租界時被巡捕逮捕。上海租界工部局準備在5月30日進行非法審訊被捕的工人和學生,還決定對租界內的華人加強鎮壓和限制,並要越出租界築路﹐更加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五卅運動五卅運動

5月30日,上海各校學生兩千多人到租界內進行反帝宣傳講演,聲援工人鬥爭,要求釋放被捕的工人﹑學生等。英巡捕又拘捕學生一百多名,關押在南京路的老閘捕房。上海各階層民眾數千人,趕到捕房周圍,要求釋放學生。英國巡捕蓄意向民眾開槍,當場打死十多人,打傷數十人,造成了五卅慘案。6月1日,在共產黨人蔡和森﹑李立三﹑劉少奇﹑劉華等人領導下,上海總工會宣告成立,隨即宣布實行全市工人總同盟罷工,參加罷工的有二十多萬工人。還有五萬多學生罷課,公共租界的商人全體罷市,英租界的華籍巡捕也舉行罷崗。6月7日,由上海總工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和各馬路商界總聯合會推舉代表組成的上海工商學聯合委員會成立,提出取消領事裁判權﹑懲凶﹑賠款等十七項要求。

事件過程

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很快席捲全國。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它標誌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1925年1月,黨的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決定加強黨對工農民眾運動的領導。四大以後,工人運動迅速復甦和發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紗廠近4萬名工人為反對日本資本家打人和無理開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資而先後舉行

五卅運動五卅運動

罷工。中共中央專門組織了領導這次罷工的委員會。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的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代表、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工人10多人。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激起上海工人、學生和廣大民眾的極大憤怒。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第32號通告,緊急要求各地黨組織號召工會等社會團體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罷工鬥爭。19日,中共中央又發出第33號通告,決定在全國範圍發動一場反日大運動。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民眾於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遊行示威。同時,為加強工會組織的力量,決定由共產黨人李立三劉華等主持,成立上海總工會。隨後,劉少奇到達上海,參加上海總工會的領導。

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在租界的繁華馬路,進行宣傳講演和示威遊行,租界的英國巡捕在南京路上先後逮捕100多人,並突然向密集的遊行民眾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3人,傷數十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當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劉少奇和劉華等組成行動委員會,具體領導這次鬥爭,組織全上海民眾罷工、罷市、罷課,抗議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

帝國主義的屠殺,點燃了中國人民鬱積已久的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怒火。從6月1日起,上海全市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總罷工、總罷課、總罷市。從6月1日到10日,帝國主義者又多次開槍,打死打傷民眾數十人。英、美、意、法等國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全部上岸,並占領上海大學、大夏大學等學校。上海人民不懼怕帝國主義的武力鎮壓,相繼有20餘萬工人罷工,5萬多學生罷課,公共租界的商人全體罷市,連租界雇用的中國巡捕也回響號召宣布罷崗。

6月1日,上海總工會成立,李立三任委員長。這標誌著上海工人運動從分散的狀態開始轉向集中的有組織的行動。上海工人階級在總工會領導下,成為一支組織嚴密、紀律嚴格的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力軍,在鬥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6月4日,上海總工會與全國學聯、上海學聯、各馬路商界總聯合會共同組成的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宣告成立,上海各界民眾結成了反帝聯合戰線

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輿論封鎖,推動反帝愛國運動,中共中央於6月4日創辦了《熱血日報》,由瞿秋白任主編。《熱血日報》及時向廣大民眾傳達黨指導運動的方針、政策,揭露帝國主義的罪行。6月5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書》,指出“全上海和全中國的反抗運動之目標,決不止

五卅運動受迫害的民眾

於懲凶、賠償、道歉等”,“應認定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其主要目的”。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五卅運動的狂飆迅速席捲全國,從工人發展到學生、商人、市民、農民等社會各階層,並從上海發展到全國各地,遍及全國25個省區(當時全國為29個省區),約600━700個縣,各地約有1700萬人直接參加了運動。北京、廣州、南京、重慶、天津青島、漢口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重要礦區,都舉行了成千上萬人的集會、遊行示威和罷工、罷課、罷市。6月11日,漢口參加遊行示威的民眾行至公共租界時,英國水兵向人群開槍射擊,打死數十人,重傷30餘人。漢口慘案進一步激起全國民眾的憤怒。全國各地到處響起“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撤退外國駐華的海陸空軍”、“為死難同胞報仇”怒吼聲,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怒潮。

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得到了國際革命組織、海外華僑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舉行了50萬人的示威遊行,聲援中國人民的五卅運動,並為中國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舉行集會和發起募捐,聲援五卅運動。6月7日,日本30多個工人團體舉行盛大演講會,決議聲援中國工人團體,同時向日本政府和資本家提出抗議。英國工人階級積極行動,阻止船、艦、車輛運輸軍火到中國。五卅運動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

帝國主義用屠殺手段鎮壓上海人民的“三罷”鬥爭﹐引起全國人民的公憤。北京﹑廣州﹑天津﹑南京﹑漢口﹑長沙﹑焦作﹑水口山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和礦區﹐一千二百多萬民眾﹐先後起來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其中省港大罷工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給英日等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上海的“三罷”鬥爭﹐由於民族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威脅利誘下﹐單獨停止罷市﹐破壞了反帝統一戰線﹐工人罷工堅持了三個多月﹐最後為了保存力量和鞏固已得勝利陸續復工。

會議決定

一、通過傳單和露天演講,向公眾說明罷工真相。

二、募捐援助罷工工人。

三、設法營救被捕學生。

大夏大學、南洋大學等60餘團體的代表800餘人開會,討論營救被捕學生的辦法。會議決定提出組織上海各團體救援被捕學生聯合會;出版特刊,組織演講隊;反對工部局增加碼頭捐、增訂印刷附律、交易所註冊等3提案。5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學生和工人於5月30日在上海租界內舉行反帝示威。

會議作出決議

一、分頭向各校負責人談話。

二、向學校宣傳,並派工人同去。

三、印行傳單――包括揭露外人侵略一切事實。

四、上街演講示威。中共中央還決定,為加強工會的組織力量,由共產黨人李立三、劉華等主持,成立上海總工會。

隨後,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劉少奇抵達上海,也參加了上海總工會的領導。上海總工會的成立,標誌著上海工人運動從分散的狀態開始轉向集中的有組織的活動。5月30日,在上海學聯的指揮下,上海學生2000多人分頭在公共租界各馬路散發傳單、宣傳講演,揭露日本資本家槍殺顧正紅、逮捕工人和學生的罪行。是時,南京路自英華街以西至西藏路一帶,“人如蟻聚,驅之不散”。100餘名學生遭巡捕(租界內的警察)的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內,引起了學生和市民的極大憤慨。有近萬人聚集在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國巡捕以警棍驅趕、毆打民眾,民眾堅不退卻。下午3時許,巡捕向民眾開槍,打死10餘人,傷幾十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晚,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行動委員會,建立各階級的統一戰線,發動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一致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組織全上海的反帝大運動。6月1日,上海總工會公開成立,李立三任委員長,劉華任副委員長並發表宣言及告全體工友書,聲討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宣布全市舉行總同盟罷工。從6月2日開始,20餘萬工人相繼罷工,5萬多學生舉行罷課,絕大多數商人罷市,半數左右的華籍巡捕也實行了罷崗。6月4日,上海總工會聯合上海各路商界總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建立了統一戰線性質的上海工商學聯合會,作為反帝運動的公開指揮機關。6月11日,工商學聯合會主持召開了有20萬人參加的市民大會,通過了向帝國主義交涉的17項條件。主要內容是:懲辦兇手;賠償損失;中國人民在租界有言論、出版、集會的自由;撤退駐華之英、日軍隊;取消領事裁判權等。中國人民反帝鬥爭迅速由上海擴展到各地,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共北方區委領導北京民眾舉行示威遊行和國民大會。天津、唐山等地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鄧恩銘等領導成立了青島市滬青慘案後援會,召開市民大會抗議帝國主義暴行。在武漢,陳潭秋、董必武領導學生罷課、工人罷工,聲援上海工人鬥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五六百個縣市的1700多萬民眾直接參加了這場反帝鬥爭。其中以蘇兆征、鄧中夏領導的省港罷工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海外僑胞也進行了示威遊行和募捐活動,支援國內民眾鬥爭。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持。上海三罷鬥爭給帝國主義嚴重打擊,英、日兩國銀行的紙幣在市場上被拒絕使用,報紙停止刊登英、日商品的廣告,僅太古、怡和(英商)、日清(日商)3家輪船公司,就因船員罷工而每天損失營業額4.1萬多元。帝國主義和軍閥對上海人民反帝鬥爭繼續採取鎮壓政策。從5月30日至6月10日,英、日帝國主義殺害中國民眾60餘人,重傷70餘人。奉系軍閥、淞滬戒嚴司令邢士廉下令宣布上海戒嚴,禁止民眾集會、結社和遊行示威。9月18日,封閉了上海總工會,通緝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李立三。同時,他們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對資產階級即以“司法調查”、“關稅會議”進行誘惑,又以停止借款、通匯、運輸和電力供應相威脅。6月19日,上海總商會宣布於6月26日單獨提前開市。總商會另組“五卅事件委員會”,將17項交涉條件修改為13條,刪掉取消領事裁判權、撤退英日駐軍、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的自由等項內容。不久,學校開始放暑假,學生紛紛離校。鑒於這種情況,中國共產黨決定改變工人鬥爭的策略,由總罷工改為經濟鬥爭和局部解決。

復工條件

8月10日,上海總工會發表宣言,提出9項復工條件:

一、無條件交回上海會審公廨;

二、租界內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

三、租界華人須與外人有同等參政權利;

四、承認工人有自由組織工會之權,並承認工會有代表工人之權;

五、工人全體上工,不得因此次罷工開除工人

六、發給罷工期內工資50%;

七、增加工資15%,工資一律發給大洋;

八、優待工人,尤須改善女工、童工工作條件;

九、賠償死傷學生、工人。

在英、日資本家先後答應“承認中國政府頒布工會條例所組織之工會”、對罷工工人在生活上予以相當之幫助、酌加工資、不得無故開除工人等條件後,各業罷工工人從8月底到9月上旬陸續復工。五卅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力量和革命統一戰線的作用,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標誌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相關人物

(一)李立三(五卅運動領導人之一)

五卅運動李立三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城郊福建圍人。先後入淥江中學、長郡中學和廣益中學。經羅章龍介紹,回響“二十八畫生”徵友聲明,同毛澤東會見。廣益中學畢業後,到護國軍當兵。民國8年(1919)9月赴法勤工儉學,在克魯梭的史乃德鋼鐵廠當翻砂工,並積極參加留學生的愛國運動。10年春,同趙世炎、陳公培、劉伯堅等醞釀建立共產主義同盟,組成勞動學會和勤工儉學學會,成立華工組合書記部,為華工謀福利。後與趙世炎、蔡和森等就建立了少年共產黨取得一致意見。9~10月,參與蔡和森、陳毅等領導的留學生進駐里昂中法大學頭鬥爭,被法國當局遣送回國。12月中旬,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回湖南,由中共湘區委員會派往安源路礦。

“文化大革命”中,被誣為“老牌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受到殘暴鬥爭。1967年6月22日,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致死。

198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召開追悼平反昭雪大會,認定李立三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人運動傑出領導人之一。為紀念他的革命功勳,修復李立三故居,設陳列館,展覽其生平事跡。

(二)蔡和森(五卅運動領導人之一)

蔡和森(1895----1931),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宣傳家,新民學會發起人之一,法國勤工儉學組織者、實踐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

五卅運動蔡和森

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蔡和森積極主張發展工農運動,以促進國民革命的發展並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堅”。他指出,工農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新動力”、“台柱子”,只有依靠工農階級才能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在1925年4月,他就提出建立農民武裝的問題,指出“農民運動之武裝的形式”的重要性。他向一切願意革命的人們指出:“你們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階級(工農階級)方面,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階級(買辦階級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出路。”

1925年5月,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蔡和森同志在黨中央參與指導了這次運動。為了把這場鬥爭推向全國去,他在自己主編的《嚮導》周報上,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發表了《告全國民眾書》,很快地就把這場鬥爭發展到了廣州、香港等城市。

1931年初,蔡和森同志從莫斯科歸國。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導兩廣黨的工作。3月,他帶著家眷來到了香港。6月10日,由於叛徒出賣,他被英帝國主義間諜逮捕。6月12日,被引渡到廣州,不幸於8月4日,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時年36歲。

蔡和森同志一心為黨,一生為黨,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是永遠記得他的。

(三)劉少奇(五卅運動領導人之一)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

1898年11月2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少年時期上過私塾(中國舊式初級學校),1919年中學畢業。1920年加入

五卅運動劉少奇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從莫斯科回國,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礦同李立三等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隨後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代主任,主任。

1925年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此後在上海、廣州、武漢參加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武漢工人民眾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在河北、上海、東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局委員,留在赤色職工國際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秋回國,任中共中央職工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受到錯誤的批判,並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殘,於1969年11月12日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恢復他的名譽作了專門的決定。

歷史意義

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很快席捲全國。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它標誌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得到了國際革命組織、海外華僑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舉行了50萬人的示威

五卅運動五卅運動紀念雕塑

遊行,聲援中國人民的五卅運動,並為中國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舉行集會和發起募捐,聲援五卅運動。6月7日,日本30多個工人團體舉行盛大演講會,決議聲援中國工人團體,同時向日本政府和資本家提出抗議。英國工人階級積極行動,阻止船、艦、車輛運輸軍火到中國。五卅運動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

五卅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的鬥爭中受到很大鍛鍊,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幹部,黨組織也得到極大發展,在鬥爭實踐中總結了寶貴的經驗,為以後黨領導大規模的民眾鬥爭奠定了基礎。

五卅運動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人民民眾的偉大力量﹐標誌著中國人民覺悟的迅速提高和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