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里鄉

炮里鄉

炮里鄉屬長安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瀕渭水,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9′-108°37′,北緯33°42′-34°14′。從東、南、西三面拱圍西安。區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東西跨度52公里。地貌多樣,山、川、塬皆俱。總面積956平方千米/974平方千米。總人口7.3萬人(2006年)。轄管鳳凰嶺、鴨溝、丹陽、張龍、民主等23個村委會。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炮里鄉炮里鄉
農業資源: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遊觀光帶、中部獼猴桃經濟帶、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帶,發展城郊型農業。特別是把獼猴桃作為立縣產業來發展,人工栽植面積1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鄉和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範鄉。培育的獼猴桃優質品種“秦美”、“亞特”通過國家鑑定並分獲金、銀獎,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全縣累計建成冷庫548座,加工企業6家,貯藏加工能力達7.5萬噸,包裝、運輸、銷售、勞務等一批關聯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成為周至縣著名的試點鄉正鎮.

旅遊資源
:歷史悠久,山水擅關中第一,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文物古蹟頗多,人文和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漢家離宮,唐家園林,星羅棋布。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是老子講授《道德經》之地,世稱“天下第一福地”.
炮里鄉炮里鄉

水力資源:水及水力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民的獨特優勢,秦嶺北麓的“九口十八峪”,大小52條峪溝,形成平原15條河流,年徑流量9.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45萬千瓦,地下水補給量充足,總量達3.2億立方米,為灌溉發電提供了有利條件。投資近億元的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鄉鎮項目的實施,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向西安日供60—80萬噸優質水,標誌著水資源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果。

礦產資源:已探明和發現的金屬和非金屬礦18種,金屬礦主要有、銀、、鎂、鐵、、鋅等,其中金、銅、鐵等金屬礦種貯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開採價值。

品牌經濟

炮里鄉炮里鄉
炮里鄉瓜農都給自家的西瓜貼上了標籤,“這個防偽碼就像身份證號,網上一查就知道是誰家種的西瓜。”2008年5月10日,長安區炮里鄉布村的劉偉峰,為自家的西瓜貼上了一個個特殊的小標籤。

這個綠色的小標籤,是炮里鄉2008年為西瓜申請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識。揭開小標籤,能看到一組16位編號,登錄農業部農產品安全質量中心的網站,就可以查出這個西瓜的身份。

“每個標籤背後的編號都不一樣,是哪個村哪一戶種的西瓜,全都能查個一清二楚。”炮里鄉副鄉長李卓說,2008年申請“無公害西瓜”認證,是為了保護炮里西瓜的品牌。

炮里鄉位於白鹿原上,2008年西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占全市西瓜種植面積的13%。因為海拔高,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炮里西瓜味道甜,瓜形好,在市場上頗有聲譽。

瓜農們準備註冊“炮里無公害西瓜”的地域性商標,真正樹起“炮里西瓜”的品牌。

黨政建設

炮里鄉炮里鄉
2008年以來,如何為瓜農銷售難解憂分愁,一直是擺在炮里鄉黨委、政府議事日程的重要問題。炮里鄉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及早動手,採取四項措施化解難題。
建立專業合作社,組織經紀人隊伍幫銷售。炮里鄉在組建由各村和種植大戶廣泛參與的西瓜產業合作社的同時,於2008年4月21日在炮里鄉政府舉辦了首屆農民經紀人培訓,組織起了15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聘請區內外專家、教授,從市場調查、信息收集、銷售策略、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專門培訓,以使經紀人提早準備做好銷售前的各項工作。
完善農情信息網路,為瓜農銷售牽線搭橋。由鄉政府信息站和電信、通訊部門協作,建立專門網頁,從西瓜播種起,就將種植品種、全鄉面積、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優質措施、聯繫電話、接洽人員等情況在網頁上廣泛宣傳,大造輿論,以使更廣泛的地區更多的人了解炮里西瓜。
專項整治農資市場,確保西瓜提前和按季上市。鄉上與工商、質檢、農資等部門合作於4月中旬,對全鄉的種子、薄膜、化肥、農藥等涉農物品進行了專項檢查,併到田間地頭進行抽查。杜絕了不符合標準的產品流入市場和田間,以保證西瓜的成熟期,避免錯過銷售的好時機。
完成地域性商標註冊,增強炮里西瓜的競爭力。2008年來炮里鄉作為優質無公害西瓜生產基地,其獨特的品質已得到瓜商和市場的普遍認可。為叫響“炮里西瓜”的品牌,更好地擴大市場,鄉上已與工商、農業等部門進行了充分的協商,擬註冊“炮里無公害西瓜”地域性商標,以品牌效應開拓市場,促進銷售。
從縣鄉委、政府召開的全區鄉機構改革動員大會上獲悉,鄉將集中一個月時間,全面開展鄉機構改革工作。區領導錢虎威、徐樹安、王福林、李映昭、楊育民出席會議。
本次改革將遵循權責一致、統籌兼顧、政事分開、重在轉變職能、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原則,進一步明確鄉政府切實履行發展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維護穩定的職能,切實轉變鄉政府職能,實現由計畫指令向市場引導轉變,由行政命令向說服教育、示範引導、提供服務轉變。各鄉黨政機構統一設4個綜合性辦事機構,鄉領導實行交叉任職。鄉事業單位統一設定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所、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文化廣播電視衛生服務站等事業機構。機關按新規定的編制和崗位要求,在現有公務員中實行公開競爭,擇優上崗;事業單位人員實行聘用制,公開競爭,擇優選聘。本次改革分三個階段進行,截至2008年11月底結束。
錢虎威要求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對鄉機構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突出重點,全力做好鄉機構改革各項工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嚴格機構設定,搞好政事分開;妥善處理認真解決好機構改革中的敏感問題,理順派駐鄉機構與各鄉關係,建立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堅決清退臨時人員;加強領導,確保機構改革順利進行。

經濟政策

炮里鄉炮里鄉
2008年來,為了切實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陝西省以“一村一品”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別是2007年省上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範萬村推進工程以來,湧現出了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專業村,既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培育了新型農民,增加了農民收入,又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民的致富夢變得不再遙遠。西安市長安區炮里鄉上,就有這樣一個夢想。
提起以盛產西瓜著名的炮里鄉上塬村,人們就會記憶猶新。2007年夏天,包括炮里鄉在內的西安周邊瓜農遭遇了嚴重的“賣瓜難”,讓古城西安掀起了由政府、民眾參與的一場集體行動,有效緩解了西安周邊地區西瓜滯銷難題。而這一切,讓村支書下定決心,要讓村民“兩條腿”走路,靠特色種植增加收入。
炮里鄉上塬村地處長安區東部塬區,全村300多戶,總人口800多人。由於土地乾旱,灌溉條件不足,種莊稼多為靠天吃飯,人均收入偏低。當地村民有種西瓜傳統,但種植品種的單一直接影響農民增收步伐的加快。2005年擔任村支部書記後,帶領村民走特色種植的想法,隨著2007年夏天的“賣瓜難”,變得愈加強烈。性格開朗、做事認真的中年漢子郭俊博,憑藉當年開辦過加工廠積累的經驗,分析當地的自然條件,認定要從土地中生錢,必須走特色種植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郭俊博獲知野生皂莢不但可以人工種植,而且藥用價值很高,觀賞價值市場潛力巨大時,村支書親自帶頭種起了皂莢,並鼓勵村民一同種植。由於種植皂莢產量低,一些村民的積極性受挫。為了圓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夢想,找到高產量皂莢新品種,郭俊博四處找信息,多次自費去楊凌參觀學習。為了讓村民信服,2008年郭俊博帶頭種植了50畝皂莢,40畝西瓜。他堅信,皂莢每噸8000元的好價錢,一定會圓村民的致富夢。
郭俊博說:“我希望以身作則,帶動全村人將皂莢種植產業化、規模化,通過做強皂莢深加工,實現全村人均增收目標,最終把家鄉變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皂莢主導產業村,讓自己心中沉甸甸的夢早日變成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