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溪區

美溪區

美溪區,隸屬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湯旺河中上游,伊春市區東南20.5公里處。北與五營、紅星、新青林業局搭界,南與南岔、西林區接壤,東靠金山屯、鶴崗,西與烏馬河相鄰。全區行政區劃南北長94公里,東西寬29公里,總面積為2258平方公里。全區人口41028人(2010年)。

美溪區下轄1個街道,7個林場,境內有回龍灣山莊等景點。 2010年,美溪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12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7.4%。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美溪林區,可追溯到唐朝,屬海北道黑水都督府,為黑水靺赫黑水部活動區。

遼、北宋時屬東京道鐵驪王府,為女真鄔畏於厥部活動區。

金、南宋時屬東京蒲與路屯河猛安。

元代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桃溫萬戶府。

明代屬奴爾乾都司屯河衛轄區。

清代屬興東道。

民國十七(1928年)國民政府廢道,當時在伊春河一帶擬設伊春廳,美溪林區正置伊春廳所轄之內,偽滿時隸屬三江省湯源縣,抗日戰爭勝利後屬合江省湯源縣。

民國三十六(1947年),合江省林務局南岔分局在美溪設82公里作業所。

1949年定為美溪林務所,1950年8月,擴建為美溪林務分局,1951年7月,美溪林務分局遷址五道庫,1953年,五道庫林務分局擴建為森林工業局,同年3月,伊春縣建立後,美溪村公所改建為伊春縣轄治和村級鎮。

1955年10月,美溪區公所組建,屬伊春縣領導,美溪設鎮政府。1957年1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遷址美溪,在美溪成立五道庫林管區。伊春縣擴建為伊春市,美溪改為市轄區。

1958年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和五道庫管區合併,同年4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更名為黑龍江省美溪林業局。是年10月,美溪區人民政府易名為美溪人民公社。

1960年3月,美溪人民公社、美溪林業局實行第一次政企合一,1962年1月,政企分設,1964年9月,實行第二次政企合一,統稱為美溪區人民政府、美溪林業局,簡稱美溪區(局)。

1967年6月7日,成立美溪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9月,恢復美溪林業局黨委。

1980年9月22日,撤銷美溪區革命委員會,恢復美溪區人民政府、美溪林業局建制。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美溪區轄1個街道,7個林場:美溪街道;大西林林場、順利河林場、青山口林場、金沙河林場、樺皮羌子林場、碧倉庫林場、臥龍河林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美溪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湯旺河中上游,伊春市區東南20.5公里處 。地理座標東經128°48'—129°09',北緯47°41—48°04'。北與五營、紅星、新青林業局搭界,南與南岔、西林區接壤,東靠金山屯、鶴崗林業局,西與烏馬河林業局相鄰。全區行政區劃南北長94公里,東西寬29公里,總面積為2258平方公里。

氣候

美溪處於寒溫帶,屬於溫潤性季風氣候。溫差較大,春秋風大、季短、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0.44°C。結凍期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至翌年4月11日左右解凍。最低為11月,平均氣溫23.9°C。最低氣溫零下33°C—42°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3.1°C。積雪深度30—50厘米,高山可達100厘米以上。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0.3°C。極端最高氣熱溫達36.5°C。年最大溫差44.4°C。全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左右,早霜出現在9月20日左右,晚霜在5月25日左右,無霜期為116天左右。

地形地貌

美溪區地形由南向東漸高,構成較複雜的多低山丘陵地帶。境內平均海拔高500米,最高峰為小白山,海拔1022.1米,最低處為美溪區(局)所在美溪鎮,海拔210米。總地貌東北高、西南低,陽坡陡而短,陰坡緩且長,崗脊較為寬平,平均坡度為10至15°左右,局部最大坡度在40°左右。個別山峰陡峭,有許多奇形怪石。地質結構主要岩層為岩漿岩,局部地帶石灰岩、大理岩,大西林鐵礦位於境內。

水文

美溪區境內有五道庫河、青山口河、大西林河等大小河流43條,均屬松花江水系湯旺河支流,最大河流為湯旺河,全長470公里,流經施業區境內35公里。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美溪區境內林木資源主有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水曲柳、胡桃楸、黃鳳梨、椴樹等珍貴樹木40多種。野生獸類主要有紫貂、棕熊、野豬、獐子、猞猁、水獺、獾、野兔、鹿、松鼠等50多種。野生鳥類有啄木鳥、花尾榛雞、野雞、野鴨、貓頭鷹、鴛鴦、雉雞、鵪鶉、杜鵑等珍禽179種。魚類有哲羅、細鱗、川丁子、泥鰍、柳根子、七星子等。此外還有蛤蟆、小螻蛄等30多種。野生植物類山藥材有人參、黨參、柴胡、三棵針、五味子、車前子、百荷、血見愁、靈芝最為有名,是天然藥材寶庫。山野菜類有猴腿、刺嫩芽、蕨菜、黃花菜等200多種。尤其是天然的木耳、猴頭蘑、榛蘑、元蘑、榆黃蘑、松籽、榛子等林區著名的山特產品。山野果類有山葡萄、山草莓、山梨、山都柿、山丁子、山核桃等。

礦產資源

美溪區地下貯藏著花岩、碳岩以及鐵、金、鋁、鋅等多種礦藏。

人口民族

人口

1985年,全區人口增至51020人,出生率控制10.53‰,自然增長率為5.94‰。截止到2010年末,全區人口增至41028人,全區人口出生率下降到3.1‰,自然增長率在3.11‰。

民族

截止到2010年末,美溪區漢族40951、蒙古族12人、回族116人、朝鮮族107人、滿族130人,達翰爾族107人、錫伯族26人,俄羅斯1人,少數民族比例0.74%。

經濟

綜述

2010年,美溪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12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7.4%;工業增加值完成11613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29.8%;非國有經濟增加率達到75%;職工自營經濟增加值實現1656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549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8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769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51.28%。

第一產業

2010年,全區農林業增加值完成11231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24.2%。食用菌生產完成4110萬袋,採集山野菜760噸、山藥材343噸。伊春沃爾瑪食用菌農超對接基地落成,帶動了食用菌產業鏈條延伸發展。目前,全區從事職工自營經濟的人員已達842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7280元。

第二產業

2010年,美溪區中小企業改制面達到95%,非國有經濟比重增加至75%,粗加工企業數量減少了30%。共引進鳳凰山旅遊度假區項目、商貿中心建設項目、建築機械製造項目、鉛鋅礦項目、大西林聖旨山風電項目等共10項,實際到位資金33200萬元,為年計畫的148%。

第三產業

2010年,美溪區旅遊業共接待遊客28.63萬人次,實現產值12883萬元。回龍灣景區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AAAA級景區驗收,景區的規模和品位進一步提檔升級,接待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景區投資1200萬元,完成了景區太陽能室外照明節能環保工程。東皋台、沙灘浴場等景觀建設工程竣工並對遊人開放。

社會事業

教育

2010年,美溪區有學校15所,匹配資金230萬元,全額補發了中國小教師套改工資,投資168萬元,為全區各中國小在職教師發放筆記本電腦350台。2011年,美溪區投資300萬元對第一中學、第一、三國小的教學樓和校內平房進行了維修。同時,投資89萬元,為第一中學設立了功能完備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多媒體電子教室及相配套的準備室、藥品室和標本室。在第一國小新建了標準化國小科學實驗室,第三國小擬上10個多媒體設備和科學實驗室,使各中國小校的教學設施逐步完善。

醫療衛生

2010年,美溪區有醫院7所,基本醫療保險由原來的6000元調至8000元,重大疾病的補助金標準由原來的1.5萬元調至2萬元。並將老知青、大集體、二輕及一次性安置人員納入了醫保範圍,擴大了醫保覆蓋面,使全區參保率達到95%以上。為全區3103戶低保戶發放城鄉低保金1344萬元;為貧困戶和殘疾人員解決越冬燃煤2000噸、糧食50.8噸;為31名貧困大學生髮放了助學金6.2萬元;繼續深入開展“一幫一”、“家庭年”等惠民行動,全區645戶困難家庭,分別與33位處級領導、45個科室、10位民營企業負責人、22個區直基層單位、14個林場(所)結成幫扶對子,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扶貧解困工作氛圍。

基礎設施

2010年,美溪區投資2.4億元,完成棚戶區改造面積20.15萬平方米,新建樓房33棟,維修改造7.5萬平方米,總計3699戶;松嶺經營所和碧倉庫經營所,以及527和520兩個自然屯的移民工作全面完成,總計動遷林場職工367戶;投資1900萬元,完成了集中供熱改擴建主體工程建設;投資119.5萬元,鋪設棚戶區配套自來水管線3000延長米,投資500萬元,完成了區法院辦公樓建設和內部裝修工程;投資650萬元,完成了消防隊新址主體工程建設。投資145萬元,新建涼亭和長廊5座;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園林型小城鎮,投資100萬元,新增綠地1.5萬平方米,人均占有綠地面積提升了0.72%;投資120萬元,新建網球場一處、籃球場兩處;投資74萬元,安裝人和廣場LED電子屏的觀演台一座。

交通

2010年,美溪區投資2250萬元,新建通鄉公路90公里,其中:完成沿河公園河堤公路3.8公里,鳳凰山新區公路5公里,人和家園公路6.2公里,學府小區公路6公里,站東佳園公路7公里,富強小區公路18公里,森防路北小區公路10公里,沿河公園南側公路9公里,通河路新區公路7公里,紅光社區公路18公里。

旅遊景點

美溪回龍灣山莊

美溪區 美溪區

美溪回龍灣山莊旅遊度假場所,總面積4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綠地面積8萬平方米,山丘面積26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6萬平方米。回龍湖上有曲橋,湖邊有百米長廊,湖內有機動船、小木 船10多艘供遊人遊玩。沿湖順山而上,經108個石頭台階,登上20多米高的東台,可觀回龍灣山莊全景。

野生梨園

野生梨園位於回龍灣南山,面積23萬平方米,有梨樹萬株,其中雜有少量山丁子樹,是小興安嶺最大的野生梨園。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關東有三怪,其中的一怪是“養活孩子吊起來”。這一對關內人說來為怪事的習俗,在鄂倫春族體現也非常明顯。鄂倫春族兒童從出生之日起直至兩歲,都是在搖籃里度過的。鄂倫春族的搖籃“歐姆凱”支架用兩塊成U形的薄木板銜接而成,長板做底幫,短板做背靠幫,銜接處呈45度角。搖籃底部釘薄木板,頭部的底用皮子或用皮繩紡織而成。搖籃幫多用紅、黑、綠等顏色繪成圖案或花紋。背面掛有各種裝飾物,如獸骨、獸角、貝殼、銅鈴、神像。孩子睡在搖籃里,平時掛在仙人柱母親鋪位上的橫桿上;遷徙時背於身後,騎馬而行;狩獵時掛於樹杈之上。搖籃,對於鄂倫春族撫育兒童起著重要作用。

名優特產

大肉餅

大肉餅是黑龍江伊春的特色小吃之一,它是用鮮豬肉加清水與調料攪拌成餡,再用麵皮包餡,兩面煎熟而成。

美溪“三股流”血腸

殺豬菜是伊春林區的特色菜之一,而美溪“三股流”血腸更是遠近聞名。將新殺豬的腸衣洗淨,把新鮮豬血佐以薑末、醬油、蒜末、味素和花椒等調味料灌入腸中,煮熟後食用。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