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鎮

流亭鎮

流亭鎮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城中心以南4公里,距青島市政府26公里。鎮域東鄰夏莊鎮,南與李滄區樓山鄉接壤,西臨膠州灣與紅島鎮隔海相望,北依城陽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代,流亭鎮域地隸屬即墨縣。1898年《膠澳租界條約》簽訂後,白沙河以南8個村淪為德占區。1945年9月建流亭區,始用流亭名稱。1956年8月改為流亭鄉。1958年9月,改稱仙家寨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改名為紅寨人民公社,1982年2月恢復原名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建流亭鎮至今。

基本介紹

流亭鎮流亭鎮
該鎮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丘陵不大,以平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東西最大距離10.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62.54公頃。域內有女姑山,海拔59.2米。主要河流白沙河,境內流長8.9公里,流域面積26.7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蔬菜主要有黃瓜、西紅柿、捲心菜、芹菜、芸豆、辣椒等。域內海岸線長11.2公里,灘涂面積13.33平方公里。灘涂適合養殖的海產品有蛤、牡蠣、蚶、蟶子、魚、蝦等。全鎮林地面積373.3公頃,森林覆蓋率8.4%,綠化覆蓋率30%。

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公路立交橋和最長的公路跨海大橋,以及國際空港、膠濟鐵路、濟青高速、青銀高速、青煙一級公路、308國道、重慶路、雙元路、環膠州灣公路等交叉而成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是進出青島市的咽喉要道。

全鎮轄27個行政村。總人口108889人,其中本鎮戶籍人口61728人,暫住人口4716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少數民族主要是朝鮮族,1447人,占全鎮總人口的1.3%。該鎮有王、紀、趙、劉、李、徐、周等82個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經濟狀況

流亭鎮流亭鎮
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1億元(舊人民幣);1978年為1552萬元;2000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353.3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57∶32。該鎮以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鄉鎮工業著稱,2000年全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居青島市鄉鎮前列,8個村、5家企業被評為區級強村、強企(收入均過億元),其中仙家寨村收入過5億元。境內有流亭工業園、青島新型建材工業園及十幾家村級衛星工業小區。1989年山東省第一家韓國獨資企業(青島托普頓電器有限公司)落戶該鎮後,2000年全鎮已累計引進韓國、日本、美國、義大利、香港、台灣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323家外資企業,契約利用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全鎮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鑄造等十大支柱產業,湧現出宏豐、良木、美晶、浩大等骨幹明星企業。迅猛發展的工業和“三資”企業,促進了流亭鎮的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建築安裝業等各項經濟和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強鎮由來

該鎮地方財政收入和引進利用外資兩項指標列青島市鄉鎮第一名,是山東省對外開放龍頭鎮和經濟強鎮,全國星火技術密集區中心鎮。該鎮自1997年以來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第一次農業普查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鎮、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小康鄉鎮、婦女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民政工作全優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先進鎮、招商引資狀元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鎮、統計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示範鎮、百佳鄉鎮林業站等。

大事記

流亭鎮流亭鎮
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4月,漢武帝出巡至不其縣,在今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明堂。
明永樂二年(1404年),在女姑口有駐軍一營,約900人。
明萬曆六年至九年(1578年~1581年),即墨知縣許鋌推行“墾荒田,招流移,築堤岸,通商艘”,女姑口漸成通商口岸,“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既通,農商之利益普”。
清同治六年(1867年),通商口岸女姑口眾行鋪立重整舊規碑。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白沙河以南,磚塔嶺以西劃入膠澳租借地。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3月21日,膠濟鐵路由青島經女姑口、城陽東站,通車至膠州。
1930年,白沙河水源地西廠(仙家寨水廠)建成,日送水3500噸。
1932年4月,駐女姑鹽場的鹽警開槍打傷女姑口一菜農,村民800餘人沖入鹽警局迫使局長賠償了被傷菜農的損失。
1933年10月11日,省有線長途電話青島--流亭段架通,全長28公里。
1938年,日本強征白沙、趙村、前台、官泊等村土地1100餘畝,修建軍用飛機場(今流亭機場)。
1945年9月,中共流亭分區委員會、流亭區公所成立。宋達任書記,王嵐濤任區長。
1949年5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破國民黨青島外圍第二道防線,女姑口、趙村、仙家寨等地解放。
1950年10月31日,中共嶗山工委動員白沙、官泊等村民遷移250戶,徵購14個村的土地2400畝,組織石匠1480人,民工2萬人,支援流亭機場擴建工程。
1951年6月2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令,原即墨縣所轄南城陽、東果園、西果園、廟頭、葦山等村劃歸流亭區管轄。
流亭鎮流亭鎮
1956年8月,青島拖拉機站在仙家寨成立,開始使用手扶拖拉機。
1959年1月20日,青島白沙河變電站開始向即墨縣供電。
1981年,大旱,5月份土壤含水量僅6%,流亭沿海一帶地下海水倒灌。
1985年8月1日,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許世友在青島參加中顧委華東組會議期間,參觀了流亭機場。
1986年秋,仙家寨村組織召開流亭鎮首屆村級農民運動會。
1989年11月,山東省第一家韓國獨資企業--青島托普頓電器有限公司落戶流亭。
1994年7月16日~21日,全國第二屆科技精品展覽會上,流亭鎮5個單位14個產品參加評選,獲5項金獎。
1995年5月28日,山東省內一次性投資最大的鄉鎮企業--青島流亭水泥公司正式投產運行,總投資1.6億元。
1996年4月12日,泰國非常規性教育考察團一行8人到流亭鎮參觀了鎮婦女培訓基地,到家看望了“雙學雙比”女能手王鳳。
1997年4月,青島良木集團公司成立。
1998年7月,流亭鎮對蝦育苗場成功育出日本對蝦幼苗,是城陽區第一家進行日本對蝦育苗獲得成功的育苗場。
1999年4月19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雲視察流亭鎮。

經濟發展

流亭鎮流亭鎮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畝產68公斤。1951年實行土地改革後,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53年糧食畝產95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51公斤,總產達到375萬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以種糧為主逐漸轉為種植蔬菜為主,蔬菜生產由過去單一的計畫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1978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24200畝,蔬菜總產達50500噸。1990年,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33072畝,蔬菜總產80000噸。1990年該鎮投入58萬元,修建長達115000米的節水板渠。1992年投入180萬元,修築南城陽片大排水工程。1990年~2000年,共打井36眼,淘洗井620眼,使萬畝菜田解決了防旱排澇問題。2000年共建高效農業蔬菜大棚100個,小拱棚7000個,引進種植優秀蔬菜品種10餘種。2000年蔬菜總產達850萬噸,向市場供應蔬菜800萬噸以上,占青島市蔬菜供應量的25%。1986年~2000年連年被青島市政府評為蔬菜生產管理先進鎮,1991年被青島市評為蔬菜生產狀元鎮。
流亭鎮流亭鎮
該鎮海岸線長、灘涂面積廣,且重視水產養殖。1937年前,女姑口一帶有人租灘養蟶,日軍第二次侵占青島後,再無人從事此業。1958年成立仙家寨公社養殖場,養殖海帶。1959年在女姑口建養蝦池0.4公頃試養對蝦。1965年雙埠大隊成立灘涂養殖隊,護灘養殖菲律賓蛤80公頃。1977年仙家寨公社養殖場在湖島海區單養紫貽貝10公頃,畝產3650公斤;1978年放養10.7公頃,其中間養海帶2公頃,貽貝畝產4030公斤,海帶畝產乾品1100公斤,兩項純收入9.84萬元。1990年~1992年,全鎮400公頃養殖池均養殖對蝦,畝產分別達到142、254、357公斤,連續三年名列山東省第一,成為全國對蝦養殖三大高產區之一。1990年,對蝦養殖技術獲國家農業部豐收計畫獎。1991年,其大面積池塘對蝦養殖高產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獲青島市科技一等獎。1993年,對蝦流行病毒蔓延。搞單一品種、高投入、高產出養殖模式已不可取,該鎮及時採取向多品種、立體化養殖方向發展,在蝦池中放養魚、蝦、貝等品種,1995年畝產收入達5900元,成活率達96.7%,養殖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0年,該鎮投資900萬元,建成良種魚繁殖中心,該中心與黃海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海洋大學、青島市水產局等單位聯姻(引進技術)進行大菱鮃養殖、太平洋引種、泰國模式養蝦、藥物篩選等科學養殖試驗,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被專家認定為2000年青島市養殖精品工程。2000年,全鎮灘涂養殖400公頃,養殖雜色蛤、牡蠣、蚶、?、蟶等水產品。養蝦(魚)池346個,年產魚、蝦82萬公斤。

畜牧業:2000年全鎮有134個畜牧養殖場,共養奶牛236頭,羊1237隻,雞36萬隻。

林業以“三綠”工程為主,重點抓好“四旁”植樹,保護最佳化生態環境。林果主要有桃、蘋果、梨、葡萄、山楂等,2000年產水果600噸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54億元,實現增加值1.97億元。其中蔬菜6100萬元,漁業1.43億元,林業20萬元,畜牧業5000萬元。

流亭鎮流亭鎮
第二產業建國前,境內僅有兩家白鐵加工、紅爐及2處白酒作坊等零星手工業。建國初期,手工業作坊大都停辦。1958年9月至1962年先後辦起了公社農機修配廠、石灰窯廠、冬粉加工廠、製糖廠、建築修繕隊等小型企業。1969年建仙家寨化工廠,其產品食用小蘇打獲國家農業部優質產品獎。1970年後逐步辦起了殺雞廠(現為浩大實業有限公司)、汽車拖拉機修配廠、水泥廠、飼料廠等企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又辦起了青燕被服廠、新型材料廠、建築公司、水產品加工廠、鑄鍋廠、華安客車修配廠等。1978年,社辦企業總產值173萬元,創利稅7.8萬元,從業人員1289人;隊辦企業總產值327萬元,創利稅11.2萬元,從業人員2238人。1985年,經濟體制改革,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鎮、村、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是年鎮辦企業總產值460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950萬元。90年代,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外引內聯,最佳化產業結構,全鎮的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1992年,青島市率先在流亭鎮建起占地669公頃的青島環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招商引資。199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24億元,年銷售收入完成2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貨值12.8億元,出口創匯9500萬美元。累計引進外資項目97個,契約利用外資1.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153.7萬美元。該鎮先後被評為青島市吸引外資狀元鎮、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管理先進單位。1998~1999年,該鎮投資1930萬元和3700萬元,分別建起了占地980公頃和140公頃流亭工業園和青島建材工業園。兩大工業園區,契約利用外資1.6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650萬美元;契約利用內資8.9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3.31億元。2000年,該鎮全年引進外資項目82個,契約利用外資5335.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04.4萬美元,外資企業上繳稅金達8958.5萬元,三資企業出口創匯3.65億美元,內資企業出口交貨值3.8億元,列青島市鄉鎮首位。

建築業:1959年境內西果園大隊首先成立了建築修繕隊。1963年仙家寨等大隊相繼成立了建築修繕隊。1978年仙家寨公社成立了建築公司,建築業迅速發展。2000年全鎮共有建築公司6家,從業人員達2600人,擁有資產2000萬元,實現產值1.08億元,創利稅1620萬元。由仙家寨建築公司承建的城陽區政府行政中心辦公樓等7項工程均獲省級優質工程。2000年,該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9.7401億元,實現增加值14.5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91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0131億元,上繳稅金1.9043億元。

流亭鎮流亭鎮
第三產業1579年(明萬曆七年)流亭建起集市,成為方圓左右的貿易中心。建國前,商業、飲食業、服務業、錢莊等各類店鋪有30家。1951年辦起聯合供銷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後各生產大隊均設供銷店或代購代銷店。1958年銷售總值167萬元。1978年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618人,年創產值869萬元。90年代,國營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實行集體或私人承包,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1992年以來,先後建起羅家、仙家寨批發市場和仙家寨、雙埠兩個集市。其中仙家寨批發市場投資1200萬元,年營業額1億元。村村設有農貿小市場和餐飲服務業。2000年底,全鎮經營餐飲服務業的達810戶,其中投資200萬元以上的大型酒店9處。全鎮個體工商戶1861戶,私營企業295家,從業人員達9628人。個體運輸戶1113戶,其中客運戶256戶,個體私營經濟上繳稅金1500萬元,是青島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十強鄉鎮。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1億元,集市貿易額完成6.12億元。市場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一期投資3000萬元的流亭裝飾建材批發城,於2000年10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總投資1200萬元的青島機車及配件交易市場,於2000年11月開工建設。

特色產業該鎮已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銷一條龍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全合、妙士、浩大、波尼亞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流亭豬蹄流亭大饅頭、波尼亞烤腸、妙士飲料等食品享譽青島乃至全國。

社會進步

流亭鎮流亭鎮
文教科技1930年域內共有私塾17處,塾師25人,塾生460人。1949年域內有學堂6處,教師61人,共有學生974名。幼兒教育1958年,仙家寨大隊辦起了幼稚園,有幼兒20名,教師2人。60年代以後,趙哥莊、李家女姑等8個大隊先後辦起了幼稚園。70年代,幼稚園園舍簡陋,教、玩具簡單。1986年,村村辦起了幼稚園,幼兒入園率達70%。2000年,全鎮用於園舍建設、內設配套及育人環境總投資達1328萬元。其中仙家寨村、雙埠村、趙村分別投資260萬元、200萬元和180萬元,建起了各室齊全、內設達標、戶外設施配套、育人環境優美的融教育、活動、娛樂、休息、辦公等五位一體的兩層樓幼稚園,全鎮幼稚園達到20處,兒童入園率達95%;55%的幼稚園達到青島市一類標準。1996年趙村幼稚園被命名為青島市示範幼稚園,1998年仙家寨幼稚園被命名為山東省示範幼稚園。1996年該鎮幼教工作被評為青島市教研先進鎮。1997~2000年連續四年被城陽區評為學前教育先進單位。1999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雲視察流亭鎮仙家寨幼稚園時,對仙家寨幼稚園和流亭幼兒教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

普通教育全鎮1984年實現初等教育。1986年完成校舍改造“六配套”。1990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1992年實現九年義務教育,被國家教委確認為優秀等級。1993~2000年,全鎮用於校舍建設總投資6472萬元。其中仙家寨國小、雙埠國小、女姑山國小、流亭國小和流亭中學分別投資360萬元、300萬元、180萬元、1000萬元和1200萬元。用於內設配套、電教裝備總投資517萬元,全鎮建多媒體教室4個,微機室10個,語音室7個。“二機一幕”普及率達100%。2000年,中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至2000年,共輸送大中專學生2892人,其中本科生420人,專科生461人,中專生2011人。1997年仙家寨國小被命名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2000年流亭中學(現城陽五中)被命名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1997年,流亭鎮被命名為青島市農村基礎教育示範鎮。2000年被命名為青島市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先進鄉鎮。

流亭鎮流亭鎮
成人教育五六十年代,有23個大隊辦起了以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民夜校。70年代末,仙家寨、王家女姑等生產大隊先後辦起了農民文化技術學校。80年代全鎮辦學率達100%。80年代末,農民文化技術學校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為辦學目標。198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推廣了王家女姑村辦學的做法和經驗。1992年,該鎮被山東省確認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鎮。1996年10月~1999年6月,紅埠村、仙家寨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先後辦起了企業管理大專班3個,學員150人,財會班2個,學員100人,英語班1個,學員40人,為提高農民素質,振興農村經濟培養了人才。1992年,該鎮投資60萬元,建起了流亭鎮成人教育中心。2000年,共舉辦財會、文秘、初級微機、農作物栽培、海產品養殖、崗前培訓等各類專業培訓班148期,參加各類專業學習培訓的人員達8718人。1992年,流亭鎮成人教育中心被命名為山東省農村成人教育示範學校;2000年被評為爭創青島市農村成人教育十面紅旗工作先進學校。1995年、1998年,該鎮被青島市評為“雙五”富民工程先進鎮。

該鎮共有各類科學技術人員2028人,專業研究會11個,與大專院校、企業集團建立技術聯姻35家。組織實施各類科技發展項目40餘項。投入技改資金2.8億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9家,其中5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26個,完成產學研項目5項。2000年有8家企業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4種產品獲山東省和青島市名牌稱號,共取得各類技術成果56項。1995年被評為國家科普先進集體,1996年被評為青島市科普特色鄉鎮。1997~2000年,連續四年獲青島市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流亭鎮閱覽室
文化藝術京劇、茂腔、柳腔、山東鑼鼓等民間藝術在全鎮代代相傳。建國後,民眾文化生活更加活躍和繁榮。1958年成立廣播站。1976年建立文化站。1978年成立電影隊。1992年建立共纜傳輸電視,1998年改為有線電視。全鎮共有民間舞蹈隊26支,其中大秧歌隊9支、大鼓隊6支。1997年建鎮文化教育中心,農村文化大院22個,圖書室22個,閱覽室18個,藏書20萬冊。該鎮藝術節始於1993年,每年正月民間藝術匯演和調演已形成制度。培養各類文化藝術人才千餘人。每年結合節慶,開展書法、繪畫、演講、演唱、卡拉OK、舞蹈等活動。自1996年始,連續五年獲青島市民眾文化先進單位。1999年和2000年分別獲青島市電影工作先進單位。1998~2000年鎮文化教育中心閱覽室連續三年被評為青島市先進閱覽室。

體育活動共有體育場地71個,籃球隊27個,門球隊19個,民間武術隊11個。每年舉行一次流亭鎮農民職工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冬季越野賽。仙家寨村、紅埠村等8個村,自1986年開始,堅持每年召開村級農民職工田徑運動會。全鎮經常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人數達27000人。1999年被評為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學校體育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兩操一課一活動正常開展。中小學生體育達標合格率達100%。其中優秀率分別達31.7%和32.5%。校校成立籃球隊、桌球隊、足球隊、排球隊和田徑隊。全鎮每年舉行一次各類項目的對抗選拔賽,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體育人才。其中國家級運動員2人,省級運動員1人。

流亭鎮流亭鎮
醫療衛生建國前醫療條件較差,有診所3處,中藥鋪4個,中西醫12名。1956年成立聯合診所,1958年改為衛生院。60年代後期,各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78年有衛生室28個,赤腳醫生56人。2000年,村級衛生室發展到92個,病床112張,衛生技術人員138人。鎮衛生院1997~2000年投資110萬元,對院舍進行擴建和改造,門診樓、病房樓等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投資150萬元購置新型胸腹兩用B型超聲儀、遙控搖籃X機等20餘台先進醫療設備。1999年該醫院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百佳醫院稱號。

人民生活建國前,年人均糧食不足70公斤,經濟收入不足40元。建國後,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80公斤,經濟收入106元。70年代農民以地瓜玉米為主糧,80年代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以面、米和雞、魚、肉、蛋為主副食。穿著方面,七八十年代農民以穿棉、混紡料為主,款式多為便服和中山服。90年代,以棉、毛料為主,款式多為便服、休閒裝和西服,樣式新穎,逐步向高檔次發展。居住方面,建國前廣大農民居住多為茅土房,人均不足5平方米。80年代廣大農戶已告別土屋子,建造磚石結構的新屋。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鎮有828戶農民住進自己建造的“將軍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三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戰略的實施,2000年,共有3015戶農民住進了樓房,全鎮人均住房面積達30餘平方米。全鎮電話裝機總量10000餘部,行動電話6000餘部,電視普及率達100%。80年代普及腳踏車,90年代機車、機動車、各類汽車已逐步成為代步工具。85%的農民加入社會保險。其中農村養老保險(18~54歲)13500人,參保率為92%。全鎮25個村給男60歲、女55歲的老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費。100%的“五保”老人得到照顧,有28名老人住進鎮辦省一級、市模範敬老院--流亭鎮中心敬老院

200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16元,農民儲蓄餘額達4.9358億元,人均儲蓄達8391元。1998年該鎮被青島市命名為模範鎮,1999年被山東省評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先進鎮,被青島市連續兩年評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示範鎮。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小康鎮。1997~2000年連續四年被山東省命名為文明鎮、山東省齊魯鄉鎮之星。

鎮村建設

流亭鎮流亭鎮
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惟有小白幹路通過流亭,也是進出流亭的惟一公路。鎮與村、村與村之間,均是狹窄的鄉間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域內白沙河缺少治理,河床甚低,河面較窄,兩岸土坡,河內雜草叢生,屬季節河道。村容村貌、居住條件仍較落後。街道狹窄,路面高低不平,雨季泥濘。1985年,域內建起全國最大的流亭立交橋之後,308國道、雙元路、青銀高速公路、濟青高速公路、青煙路、女姑口跨海大橋相繼建成通車。1995~1998年,該鎮對重點區域、路域建設和河道治理進行了全面規劃。2000年根據“農村城市化”的要求,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等單位,在原規劃的基礎上,全面編制完成了鎮域規劃和村莊詳細規劃。把全鎮劃分為“鎮駐地中心區、流亭立交橋周邊區、空港區、工業園區和女姑山海洋產業區”等五大園區,確立了建設青島市北部生態城市門景、構築城區複合中心的戰略定位。1995年,按規劃分年度對重點路域、河道、園區、住宅區和環境景觀等實施了綜合整治和建設。2000年,全鎮累計投資7672萬元,用於濱河路、南流路、趙紅路、銀河路等公路和重點區域及景觀建設改造。其中,修築鎮級瀝青公路8條,總長16.33公里,面積235968平方米。各村總投資8000萬元,對主要街道進行了改造、拓寬和修築,總長81公里。實現了鎮與村、村與村之間柏油路相通。2000年域內公路密度達到2.98公里/平方公里。對域內南流路、趙紅路、濱河路等3條鎮級公路實施了亮化工程,總長5.5公里,共安裝路燈250盞,總投資達189.6萬元。各村主要街道全部實現亮化。1995~1999年,投資2720萬元,對白沙河流亭域內進行了四期綜合整治。其中投資1920萬元,清河床挖泥沙32.4萬立方米,護坡13.1公里,面積10.48萬平方米;投資800萬元,在域內白沙河下游新建枕式橡膠壩一座,總長297米,完成工程量6.5萬立方米。1998年開始按規劃對舊村進行改造和村莊整合。總投資1.82億元,共建居民住宅樓103幢,建築面積32.7萬平方米。建苗圃6個、花卉園2個。綠林80畝,植樹1100株。綠帶10條,長18公里。綠地58塊,150畝。栽道路行道樹15000株,鋪草坪10萬平方米。建村級公園一處,綠地45畝。2000年流亭鎮分別被評為青島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先進單位和村鎮建設先進單位。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