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莊村

辛莊村

辛莊村位於濟南市東部,巨野河西岸,東與李家寨村隔河相望,西與謝家村接壤,北鄰楊家村,南接孫村村,隸屬濟南市歷城區孫村鎮管轄。全村轄區總面積72公頃,其中耕地47公頃,企業占地7公頃,商業區占地2公頃。還有雙街鎮辛莊村、修武縣城關鎮辛莊村。

基本信息

地名來歷

據村中天啟年間所立碑文記載,村民於明初由直隸棗強遷此,以建新村之意故名“新莊”,村址在今村北半里處。1976年曆城縣加大狼貓山水庫庫容,庫區橫嶺村遷至孫村,定名為“新村”,當地政府為避免村名混淆,將新莊更名為辛莊,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辛莊村辛莊村
全村地處泰山余脈北麓,地勢平坦,土地厚薄不均,喜澇怕旱。多種植小麥、玉米、穀子、大豆、甘薯及其它雜糧。

境內交通便利,連線濟王公路和濟青高速路的縣鄉公路自境內穿過,北距膠濟鐵路4公里,濟南國際機場8公里。境內駐有濟南晨美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山東省金利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老年活動中心。

2000年,全村有113戶,434口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3‰。現有田、李、韓、張、楊、董、邢、王、林、辛等10個姓氏,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0.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00萬元,人均純收入5000餘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分別為20∶60∶2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5000萬元。

該村是濟南市經濟強村之一。1994~2000年連續7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1997年,村支部被中共山東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濟南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經濟發展

辛莊村辛莊村
第一產業新中國成立前,全村只有幾戶人家,擁有耕地6.6公頃,糧食畝產80公斤,總產8000多公斤。1954年回響政府號召,全村成立了4個農業生產互助組;1955年冬,4個互助組聯合組成一個初級社;1956年2月與孫村5個初級社聯合成立孫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8月成立第五、二十五生產隊歸孫村生產大隊所轄。從謝家村、孫村調整部分土地歸兩個生產隊耕種,土地總面積達到47公頃。

1960年,第五生產隊將村東一眼轆轤井安上水車,用耕牛牽引提水,始有水澆地1.4公頃。1962年通電後,全村4眼淺井,可澆地13.4公頃,畝產300公斤,總產量達8萬公斤。

1972年1月,新莊生產大隊成立,黨支部帶領民眾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73~1977年,投資25萬元,鑽深井2眼,修變電室2處,架設低壓線路600米,修水渠400米。埋設管道1200米,使村40公頃土地變成旱澇保收高產田,糧食畝產突破千斤大關,總產達到3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有所增加。由於一家一戶經營,制約了糧食產量的提高,為解決這一矛盾,1993年村委對全村耕地實行購種、耕地、播種、灌溉、收割、滅蟲等“六統一”。引進優質麥種煙幅188號、09401號進行更新換代;投資8萬元購置拖拉機、收割機等大中型農機共5台套。2000年,全村糧食畝產700公斤,總產48萬公斤。

辛莊村辛莊村
第二產業該村工業始於1930年前後,由於地少人多,單一務農難以為生,故村民多到境內講書院磚窯廠做窯工謀生。

解放後,生產隊先後燒過石灰、硫磺,規模小,從業人員60人,年均收入2000餘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建蜂窩煤廠和麵包廠,因資金不足、銷路不暢等諸多原因,很快下馬。1985年,投資10萬元,建起社會福利服裝廠,17名殘疾人自帶縫紉機入廠,村兩委成員帶領職工學技術,找銷路,闖過一道道難關,終於使服裝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在企業發展中,該村始終堅持招標承包經營責任制,選好承包人,承包人在經營中盡職盡責,與職工一起艱苦創業,取得驕人的經營業績。第一、二輪承包人,村黨支部副書記蔣世萍、村黨支部書記李寶財分別將所獲承包金60萬元、420萬元無償捐給集體,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

1994年以來,先後4次包租謝家、孫村土地,建起標誌服廠、橡膠廠、泡沫廠、裝飾材料廠、外貿服裝廠。1998年,實行企業股份制改革,成立濟南興財實業有限責任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寶財,監事會主席田繼銀。到2000年底,公司擁有8家分廠,1600多名職工,固定資產金額5000多萬元,年產值6000多萬元,年利潤達800多萬元。全村80%的勞動力進廠務工,70%的農戶為公司股東,人均年純收入5000元,人均存款餘額8000餘元。

企業的發展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韓喜凱、副省長郭長才等省、市領導多次來標誌服廠檢查指導工作。該廠也於1997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大型二檔鄉鎮企業”稱號。1998年通過國家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獲得產品進出口經營資格,其產品打入國際市場。1999年生產空降兵迷彩服1000套、陸軍夏裝10萬套等,成為參加國慶50周年閱兵的專用服裝。

辛莊村辛莊村
第三產業建國前後,有貨郎2人,經營針頭線腦,本小利微。隨後,陸續辦起磨坊、掛麵坊、豆腐坊、代銷點、小飯店等,收入甚微。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該村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步伐,以標誌服廠為依託,建設商業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94年租用謝家村土地,投資500萬元,建商品房4500平方米,1996年建立起“二七”集貿市場。此後,每年的10月份舉辦秋季物資交流大會,引來八方客商。2000年底,商業區內共有工商戶44家,其中外來工商戶30家。分別為商店16家,中小型飯店18家,服裝經營、維修網點10家,年創收60萬元。該村充分利用便捷的交通優勢,辦起集體、個體加油站各1處,年創收20萬元。為方便客戶,集體辦起招待所和興達餐廳,效益可觀。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80人,實現總產值2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20萬元,創利稅15萬元。隨著工業的發展,運輸業逐漸興起,全村共有載重汽車8輛,拖拉機12部,年純收入30萬元。

特色產業

2001年春,山東省金利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00萬元,承租村里耕地15.3公頃,每年向村委繳納承包金10.02萬元,集花木繁育、綠色設計、觀光旅遊於一體,進行綜合經營,引進中外名貴花木90餘個品種,5萬餘株。與山東省老幹部局、老年體協聯合建設的省老年活動中心,設游泳館、釣魚池,兩處景觀當年年底可對外開放,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社會進步

辛莊村辛莊村
文教科技建國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村里沒有學校,學齡兒童要到1公里外的孫村國小上學,入學率僅20%。1955年辦起初級國小,一、二、三、四年級學生可就地入學,五、六年級到謝家國小就學。“文化大革命”中,始辦完小至1982年。1993年投資20萬元,在村東建高標準國小及幼稚園,1997年國小撤併到謝家國小。自1993年始,村里對考入中專者獎勵500元,考入大專以上者獎勵1000元。建國後,共有3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本科7人,大專5人;有1名職工獲本科學歷,3名職工獲大專學歷。1985年以來,建起職工技校等,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和幹部、職工上崗培訓,提高了民眾文化素質和幹部的管理水平。2000年,有80多名村民擔任中層以上領導幹部,成為企業技術骨幹。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里人多地少,僅有少數人家擁有土地,多數村民靠被人雇耕、做窯工為生,過著貧困窘迫的生活,年人均糧食僅有7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30元。建國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50公斤,人均純收入50元。1962年全村通電。1978年,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1200元。1982年村民用上自來水,1999年全村供暖氣。2000年人均純收入5000餘元,人均存款餘額8000元;村民都住進標準較高的住房,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50輛,其中個人擁有18輛,各種機車110輛,程控電話87部,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有線電視。

辛莊村辛莊村
集體福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村民福利水平逐步提高。1982年全村用上自來水,幼兒免費入園,小學生免交學雜費,升入高中以上學生給予一次性獎勵。自1993年收繳集資、三提五統費以來,全部由集體負擔;對女55歲、男60歲以上的村民,每月給予生活補助費20元~30元;現役軍人家屬每年補助1200元;對特困家庭實行救濟,每戶救濟500元。特困戶予以特殊照顧。田傳信60多歲,老伴殘疾,無住房,被安排看機井,為其蓋房子3間,老伴進福利廠當保潔員。對14歲以下獨生子女一次性購買終身養老保險。建立村衛生室,購置常用醫療設備,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能就診,醫護人員送藥上門。

精神文明建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該村注重兩個文明一起抓,連年評選“五好文明家庭”,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半年初評,年終總評,嚴格標準,認真評選,評選出的十佳文明標兵戶、好媳婦、好公婆、好丈夫、好乾部、好青年,披紅戴花,大力宣傳。投資10萬元,擴建文體娛樂中心,購進體育娛樂器械,組織老年人參加老年迪斯科、健身操表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自1996年始,利用10月份的物資交流大會,邀請10多個文藝團體前來演出,活躍民眾文化生活。1994~2000年,連續7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濟南市“文明單位”。

村莊建設

辛莊村辛莊村
建國前,全村僅有1條街,狹窄不平。村民住土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8平方米。建國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磚牆瓦頂逐漸取代土坯草房。1970年後,住房以鋼筋混凝土、磚石瓦結構為主。1994年,投資40餘萬元,對3條主要街道進行硬化,鋪設瀝青路面,安裝了路燈。同年,投資120萬元,在歷城四中原址上建起村委辦公樓。1995年,結合商業區開發,建高標準商住兩用商品套房40套,40戶村民入住。新修大街600米。1998年,投資40萬元。在商業區建占地5500平方米街心花園,並固定3名環衛工人負責街道養護、市場清掃,保持道路清潔、美觀。2001年,開發村民住宅區,首批共建6套戶,人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

組織建設

辛莊村辛莊村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46年3月,田子英在淄博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建國後,該村長期隸屬孫村生產大隊,1972年成立新莊生產大隊,有2名黨員,與當時的孫村聯中組成聯合支部,支部書記孫玉田。黨員三會一課,組織生活在孫村聯中進行。期間,發展黨員5名。1973年8月,中共新莊生產大隊第一屆黨支部成立,書記李寶財、副書記楊東玉、支部委員田子英。多年來,黨支部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增強了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黨員均在村辦企業中擔任領導職務,成為技術骨幹,為兩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2000年,全村有黨員29人。1995~2000年連續被中共歷城區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0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1997年和2001年分別被中共山東省委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6年2月,經章丘縣抗日民主政府組織發動,成立新莊村農民協會,組織領導民眾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抗擊國民党進攻解放區的鬥爭。解放戰爭中,組織民眾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建國後,積極開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955年,互助組聯合,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主任田文水。1956年,孫村高級社成立,新莊歸其管轄,成立第五、二十五生產隊。1972年1月,新莊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成立,主任田文祥,副主任楊繼才,委員李玉山。1984年,辛莊村村民委員會成立,主任田繼銀,副主任蔣世萍,委員田明利,下設3個村民小組。2000年,辛莊村村民委員會由3人組成,主任田繼銀,副主任李玉山,委員趙淑雲,團支部書記李青,民兵連長田明利,婦聯主任趙淑芸。自1984年以來,村民委員會4次被中共歷城區委、區政府評為歷城區模範村委會,10次被中共孫村鎮黨委、政府評為孫村鎮模範村委會。

雙街鎮辛莊村

辛莊村辛莊村
基本介紹

辛莊村位於雙街鎮西南部,北運河西岸,距鎮政府1.5公里,面積2.7平方公里。全村285戶,人口915人。

該村2005年完成文明村“五個一”工程建設,為村民提高了良好的生活文化環境,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為村民提供了健康保證。

村辦企業有:永昌五金衝壓件廠、光明衝壓件廠。

村西有人民解放軍52855部隊農場。村民與駐軍關係融洽,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修武縣城關鎮辛莊村

辛莊村辛莊村
基本情況

辛莊村有人口940人,戶數225戶,耕地637畝,黨員23名,村民代表16人,人均收入4432元。經過近年來的總結探索,率先在全鎮建成了80座沼氣池,針對該村規模養殖戶比較多的情況,協調成立了修武縣誠譽畜牧合作社、無公害蔬菜種植協會,既有效改變了村內糞便亂堆亂放現象,又節約了能源,為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可用農家肥。幾年來,兩委幹部的帶領下,大部分民眾走上了規模發展、科技致富的快車道。

修武縣誠譽畜牧合作社是設在城關鎮河北辛莊村西頭養殖基地,06年4月由楊天保等六人發起,在修武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註冊資金3萬元,本社是以生豬飼養、購銷為一體的股份性養豬專業合作社,目前以發展社員養殖戶73戶,中小型豬場6個,輻射周邊7個鄉鎮28個自然行政村,存欄種公豬、母豬375頭,商品豬4800餘頭,吸收股金39900元。

辛莊村辛莊村
村容村貌、整體規劃

1、主次街道無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掛亂曬等現象,主次街道上不得堆放磚、石子、沙等建築材料和木頭、秸稈、柴草及其他雜物。

2、對本村所有旱廁進行改造,戶廁為標準衛生廁所,公廁為標準水沖式廁所。

3、對本村文化中心進行整修和安裝體育器材,並搞好場所環境衛生。

4、位於該村的誠譽畜牧合作社有效的帶動了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走出了過去陳舊落後的生產方式,由過去的牲畜糞便直接肥田,變為糞便——沼氣——肥田,使沼氣這種新型、乾淨、方便的能源有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走上了一條合理化綜合利用資源的新道路,為邁向新農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天津市北辰區雙街鎮辛莊村

基本介紹 辛莊村位於雙街鎮西南部,北運河西岸,距鎮政府1.5公里,面積2.7平方公里。全村285戶,人口915人。 該村2005年完成文明村“五個一”工程建設,為村民提高了良好的生活文化環境,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為村民提供了健康保證。 村辦企業有:永昌五金衝壓件廠、光明衝壓件廠。 村西有人民解放軍52855部隊農場。村民與駐軍關係融洽,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城關鎮辛莊村

基本情況 辛莊村有人口940人,戶數225戶,耕地637畝,黨員23名,村民代表16人,人均收入4432元。經過近年來的總結探索,率先在全鎮建成了80座沼氣池,針對該村規模養殖戶比較多的情況,協調成立了修武縣誠譽畜牧合作社、無公害蔬菜種植協會,既有效改變了村內糞便亂堆亂放現象,又節約了能源,為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可用農家肥。幾年來,兩委幹部的帶領下,大部分民眾走上了規模發展、科技致富的快車道。 修武縣誠譽畜牧合作社是設在城關鎮河北辛莊村西頭養殖基地,06年4月由楊天保等六人發起,在修武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註冊資金3萬元,本社是以生豬飼養、購銷為一體的股份性養豬專業合作社,目前以發展社員養殖戶73戶,中小型豬場6個,輻射周邊7個鄉鎮28個自然行政村,存欄種公豬、母豬375頭,商品豬4800餘頭,吸收股金39900元。 村容村貌、整體規劃 1、主次街道無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掛亂曬等現象,主次街道上不得堆放磚、石子、沙等建築材料和木頭、秸稈、柴草及其他雜物。 2、對本村所有旱廁進行改造,戶廁為標準衛生廁所,公廁為標準水沖式廁所。 3、對本村文化中心進行整修和安裝體育器材,並搞好場所環境衛生。 4、位於該村的誠譽畜牧合作社有效的帶動了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走出了過去陳舊落後的生產方式,由過去的牲畜糞便直接肥田,變為糞便——沼氣——肥田,使沼氣這種新型、乾淨、方便的能源有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走上了一條合理化綜合利用資源的新道路,為邁向新農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山東省萊西市望城街道辛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于姓於文登大水泊遷此建村,開始為新莊,後來為辛莊。 政區人口 辛莊村位於萊西市望城街道西北,距街道辦事處1.5公里。東與大望城相連,南和張家莊為鄰,西和輦至頭村接壤,北和水集街道的朱翠村隔洙河相望。域面積5021.2畝,其中耕地2662畝。2004年,全村共有744戶,2286人。 交通條件 村莊交通條件便利,距萊西火車站1.5公里,距國道204不足2公里,省道209從村東東北端入境繞村南西行。 經濟狀況 該村以農業為主導產業。近幾年,廣大民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果園種植較為繁榮,2004年,全村有果園面積1686畝。全村經濟總收入831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700元。 同時,該村以較好的區位優勢為依託,積極發展企業,在村東規劃建設了占地100畝的工業小區,並由集體統一搞好水電服務。目前全村有民營企業7家,個體工商戶130 余戶,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有503人。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發展迅速,農民生活逐步走向城市化,村莊住房條件整齊劃一,中心大街已經硬化、綠化;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部分民眾還建起了標準較高的居民住宅樓;全村統一實現了通水、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村莊86%以上的居民擁有彩電、冰櫃,擁有固定電話 504門,手機440部,機車成為主要的代步工具。村莊建有文化大院1個,黨員活動室、青年民兵之家,婦女之家、老年活動室一應俱全,為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91年就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符合條件的老人一律吃上了“五保”,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均按照有關規定投齊了各種保險。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膠萊鎮辛莊村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劉姓從亭蘭丘遷來立村。道光乙巳《膠州志》建置開方圖,在此村位置標為豐於屯。因村處小辛河旁,改名辛莊。
政區人口
位於鎮駐地南2.5公里處,東鄰花埠頂,南、西接馬店鎮,北毗南王珠。2005年底,全村共160戶,570人。
經濟狀況
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09.4萬元,人均純收入4200元,農業機械總動力1200千瓦。

山東省即墨市店集鎮辛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于氏祖由雲南遷來建村,當時周圍無村莊,因開闢村莊辛苦勞動,所以取名辛莊村。

政區人口 

位於即墨市店集鎮西南方向,南靠店東屯村,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西距青威路2公里,總面積986畝,其中耕地面積824畝,2005年村民120戶,人口386人。

經濟狀況 

村莊50%的勞動力用於農業種植,其餘人員從事經商、打工、建築等行業。2005年,村莊經濟總收入432萬元,人均收入5212元。

社會事業 

1998年到2005年,在駐村工作組的資助下,村民戶戶吃上了自來水,90%的村民擁有彩電、冰櫃等家用電器,機車成為代步工具,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已經普及,農業生產實現大半機械化。30%村民看上了有線電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100%。

山東省膠南市珠海街道辛莊村

地理位置
辛莊村位於膠南城區泰山路以北、珠山路以西交界處,交通十分便利,泰薛路從村前經過,是前灣港通往全國各地的主要通道,進出前灣港的貨物大部分從此通過,距“同三”高速公路膠南出口3公里。
人口耕地
辛莊村村域東西1.3公里,南北2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2004年有住戶665戶,人口1898人。
經濟概況
辛莊村歷史上以農為主,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泰山路兩側興辦了民營工業園。由於地處市郊,投資環境優越,吸引了以青島平洋紙製品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20餘家,形成了建築、工商等較大規模的支柱產業,村級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全村有各類企業43家,個體工商戶50餘個,獨資、合資企業3家,全村年工業總產值23402萬元,銷售收入23695萬元,2004年居民人均純收入6483元,連續六年被命名為“膠南市經濟十強村”。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斷提高。1995年投資100餘萬元興建辛莊國小,極大地改善了村教育條件,1998年又投資30餘萬元建設一座幼稚園,並被評為一類幼稚園。辛莊村先後有200餘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該村每年拿出20多萬元為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活動,使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獲得榮譽
先後多次被青島市委市政府、膠南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莊”、“先進黨支部”、“經濟十強村”等榮譽稱號。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蕉莊鄉辛莊村

辛莊位於蕉莊鄉政府駐地蕉莊西北三公里。地處瑚山之左。地勢西高東低。村舍南北逶迤形成一線。 村西有葫蘆峪。 設一村民委員會。共187戶,764人。耕地952畝。主產小麥、玉米。村有耐火材料廠。年產值39萬元,從業100人。1978年人均收入206元;1983年提高到413元,較前增長一倍。 《侯氏族譜》載:“明初吾祖自棗強遷來,由公孫莊至樓子莊,已遷兩處矣。五世居坎住淄川西南三十里辛莊……嘉慶六年十世孫汝棟謹識。”據此,當定居於明嘉靖(1552年)年間。在此之前,此處已有居民村落。 據該村64歲保管員侯兆佑講:立村時,因此處多杏樹,故名“杏園”。後遭火災,村舍悉為灰燼。又重建村,先改名為“新莊”,後為警示人莫忘建村之辛苦,又改名為“辛莊”。清乾隆八年(1743年)《續修淄川縣誌》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縣誌》均載村名為“辛莊”。 村西北30米處有葫蘆峪,屬瑚山一景。傳說鐵拐李赴蟠桃會,醉臥此地。他背上的丫丫葫蘆便印下了這葫蘆峪。峪上部大而園,環壁懸崖;峪下部瘦長。峪口漸縮成細谷緩轉東去。恰似倒置的丫丫葫蘆。峪中松柏爭茂,桃杏橫生;群鳥翔集,啁啾不絕。峪深處有一洞,俗稱磨盤洞。長、闊各約30米,可容百餘人。洞中泉水叮咚, 細流涓涓,冬夏不涸。峪中年產杏、桃、棗等果品5,000餘斤。尚有重晶石礦。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