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全稱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指循環系統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臟、動靜脈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腦血管硬化、中風等等。臨床表現主要有心悸、眩暈、紫紺、呼吸困難等症狀。

基本信息

簡介

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中風等。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特點。心血管疾病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機制

其病因主要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即動脈血管內壁有脂肪、膽固醇等沉積,並伴隨著纖維組織的形成與鈣化等病變。這種病變發展至心臟冠狀動脈時則形成冠心病(心腦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從正常動脈到無症狀的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搏管狹窄,需要十餘年到幾十年的時間。但從無症狀的動脈硬化到有症狀的動脈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風,只需要幾分鐘。很多病人因毫無思想準備,也無預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臨床表現

疲勞

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當心臟病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令人產生疲勞感。疲勞可輕可重,輕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礙工作。但心臟病疲勞沒有特殊性,它與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勞難以區分。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主觀感覺及客觀徵象的綜合症狀心血管疾病。主觀上患者感覺心臟跳動快速、不整或搏動有力。客觀檢查可見心跳頻率過快、過緩或不齊,即有心率和心律的變化。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dyspnea)也是主觀感覺和客觀徵象的綜合表現。主觀上感覺呼吸費力,客觀上呼吸次數增多,動作快而幅度加大。

循環系統循環系統

胸部的各種器官都可以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如腦梗塞,肺炎,急性氣胸,氣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膚帶狀皰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導致呼吸困難。心臟病心臟病的呼吸困難多為漸進性,逐步加重。

1.運動性呼吸困難(exertionaldyspnea):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正常人在劇烈運動時也有呼吸困難感覺,停止運動後很快恢復。心臟病患者在常人不會發生呼吸困難的活動量時出現症狀,而且恢復慢甚至於不恢復。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現不能平臥或不能長時間地平臥,斜靠位甚至於端坐,雙下肢垂於床邊。

不能平臥的機制是:

①平臥時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心血管疾病用,返回心臟增多,加重了心臟的工作負荷;

②平臥時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臥位的肺活量有輕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達-25%)。

3.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又稱為“心源性哮喘”,以區別於肺臟疾病引起的哮喘。發生機制除上述的兩點外,入睡後呼吸中樞敏感性降低,肺臟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顯的缺氧,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已感到呼吸極度困難。病人立即從臥位改變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狀才能逐漸緩解。

4.急性肺水腫(acutepulmonaryedema):是最嚴重的一類型呼吸困難,可以影響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處理。病人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明顯的缺氧,不斷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紫紺

紫紺(cyanosis)是體徵,指黏膜和皮膚呈青紫色。體內還原血紅心血管疾病蛋白(未經氧飽和的血紅蛋白)絕對值超過5g%(6~7vol%的不飽和度)。

紫紺的機制為缺氧血,血紅蛋白過多,及血液淤滯。有中心型及周邊型兩種。分述如下:

1.中心型:指發生於心臟及肺臟器官水平的紫紺。動脈血因氧飽和不足或混有過多的未經氧合的血液。見於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樂氏四聯症、艾森曼格氏綜合症等,及因肺動脈壓升高致間隔缺損晚發右至左分流。肺臟病變致血液氧合障礙也是中心型紫紺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時,肺臟淤血影響氧合產生中心型紫紺。中心型紫在運動時加重。長期血氧不飽和可以出現血紅蛋白增多及杵狀指趾。

2.周邊型紫紺:見於周圍血流速度過於緩慢,單位時間內組織攝取過多的血氧。周邊型紫紺在活動時並無明顯加重。心力衰竭時血流緩慢,周邊組織攝氧多。因此其紫紺綜合了兩種形式。
眩暈
眩暈(vertigo)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人體對於空間關係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使患者自覺周圍景物或自身在鏇轉及搖晃,眩暈發作時常伴有平衡失調、站立不穩及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暈厥

暈厥(syncope)是由於一時性廣泛的腦缺血、缺氧,導致大腦皮心血管疾病質一過性功能障礙,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暫的意識喪失的一種臨床病徵。在發生意識喪失前常伴有面色蒼白、噁心、嘔吐、頭暈、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

最常見的引起暈厥的原因有:

1.反射性暈厥:最常見,約占各型暈厥總數的90%,大多數是通過血管迷走反射,導致心臟抑制和全身血管擴張,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輸出量降低而導致腦缺血、缺氧引起暈厥。它們多數系壓力感受器反射弧傳入通路上的功能障礙所致。臨床上常見有單純性暈厥(血管減壓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暈厥、頸動脈竇過敏性暈厥、咳嗽性暈厥、排尿性暈厥吞咽性暈厥等。

2.心源性暈厥:因心臟輸出量突然減少而發生的暈厥。常見原因有:①心律失常:常見有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陣發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室纖顫等。②心臟搏出障礙:急性心包壓塞、急性心肌梗塞與心絞痛、左房粘液瘤、主動脈或頸動脈高度狹窄等。

3.腦源性暈厥:因腦部血循環障礙或腦神經組織病變所致的暈厥,臨床上常見於高血壓腦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頸椎病、顱腦損傷後等。

4.代謝性暈厥:由於血液成份異常導致暈厥,常見於低血糖、心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時二氧化碳儲留等。

5.精神性暈厥:癔病。

常見病種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個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隨著心臟每次收縮將攜帶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流經主動脈輸送到全身,以供給各組織細胞代謝需要。在主動脈的根部分出兩條動脈,負責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稱為冠狀動脈。由於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高血壓

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39mmHg和/或舒張壓≥89mmHg,按血壓水平將高血壓分為1,2,3級。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於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徵,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

心絞痛

心絞痛是指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徵。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類型。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臨床表現常有持久的胸骨後劇烈疼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損傷與壞死的心電圖進行性演變。

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種疾症。高血脂症一般表現不是很明顯。絕大多數的高脂血症自己沒有感覺,大多是在檢查身體時,或者做其他疾病檢查時被發現的。高血脂症出現的主要表現是併發症,動脈硬化、心臟問題、腦供血問題或者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者腎臟問題、高脂血症胰腺炎,這些都可能成為高脂血症的症狀。有的人臉上有黃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兩塊黃色的斑,這是黃色瘤,這些症狀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狀。

心臟病

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心臟病的種類有很多,包括:風濕性心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

中風

中風也叫腦卒中。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

治療

冠心病

發作時的治療: 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旦發生了心絞痛的症狀,要立即休息,同時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經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兩分鐘內心絞痛就可以緩解。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藥複方丹參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緩解心絞痛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鐘仍不緩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如果是初次發生了心絞痛,無論藥物能否緩解,均需儘快到醫院去就醫,因為初次發生心絞痛,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系統治療:(1)藥物治療

硝酸酯類,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長效心痛治。

他汀類降血脂藥,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緩或阻止動脈硬化進展。

抗血小板製劑,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終生服用。過敏時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維。

b-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有倍他樂克,阿替樂爾,康可。

鈣通道阻滯劑,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首選,如合心爽,拜心同

(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支架術。 介入治療不是外科手術而一種心臟導管技術,具體來講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裡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介入治療的創傷小,效果確切,風險小(<1%)。普通金屬裸支架的再狹窄率為15%-30% 。藥物塗層支架的套用進一步改善了支架術的長期療效,一般人群再狹窄率3%,糖尿病/複雜病變約為10%,其效果可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相媲美。
(3)冠狀動脈搭橋術(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後將其分別接在狹窄或堵塞了的冠狀動脈的兩端,使血流可以通過“橋”繞道而行,從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緩解心肌缺血的症狀。 這一手術屬心臟外科手術,創傷較大,但療效確切。主要用於不適合支架術的嚴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幹病變,慢性閉塞性病變,糖尿病多支血管病變)。

高血壓

治療目標:長期、有效控制血壓(短期目標);預防(逆轉)心、腎等靶器官的損害(長期目標);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長期目標)。所有一般的患病人群的收縮壓、舒張壓應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縮壓應降至14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腎病的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是130/80mmHg以下。

(1)非藥物治療

聽診聽診

不論是否接受藥物治療,每位高血壓患者均需接受非藥物治療即生活方式的改善,對於某些輕症患者醫生會建議首先進行非藥物治療一段時間看能否降低血壓。主要包括:限制食鹽(<6克/天),減輕與控制體重,戒菸,低脂飲食,限制飲酒,經常活動,調整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睡眠,避免情緒波動及過度勞累。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①限鹽

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中鹽攝入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鹽量不得超過6克,這裡的6克不僅指食鹽,還包括味素、醬油等含鹽調料和食品中的鹽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限鹽勺”來幫助我們控制攝鹽量,沒有“限鹽勺”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參考一啤酒瓶蓋的鹽量大概是2克的辦法控鹽,還可以採用在原來用鹽量的基礎上減少1/3—1/2的辦法。

②控制體重

體重指數(BMI)的計算方法為:

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

BMI≥25為超重,BMI≥27為肥胖。

③攝入食品的“宜”與“忌” a.碳水化合物

適宜——米飯、粥、麵食類、芋類、軟豆類。

應忌——番薯(產生腹氣的食品)、乾豆類、味濃的餅乾類

b.蛋白質

適宜——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豬瘦肉、魚)、蛋、牛奶和牛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黃豆粉、豆腐絲等)。

應忌——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無鱗魚等)、肉類加工品(香腸等)。

c.脂肪類

適宜——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動物油、生豬油、燻肉、油漬沙丁魚

d.維生素、礦物質

適宜——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蔔、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等),水果類(蘋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類、菌類。

應忌——纖維硬的蔬菜(竹筍、玉米)、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蔥、香菜類)。

④限酒、戒菸。

⑤適量運動可提高心血管系統性能,使血管的舒縮運動趨向正常化,並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濃度。競爭性或使用爆發力的運動,如舉重,會使血壓升高,而輕、中度以鍛鍊耐力為目標的有氧代謝運動不但不會升血壓,反而有利於血壓下降。這些運動首推快步走路,也可選擇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繩、爬山等。

堅持“三、五、七”。三指3公里,30分鐘以上,一次走完最好,兩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運動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運動就是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最為理想;七指運動劑量達到中等量運動,中等量運動是指運動中的心率達到(170-年齡)次/分。比如,65歲運動時的心率=170-65=105次/分。運動前做準備活動,運動結束後用10分鐘放鬆。運動剛結束時計數的脈率(等於心率)比運動中的心率慢10%。運動結束即刻計數15秒內的脈搏跳動數乘以4為每分鐘的脈率或心率,加上該數的10%即為運動中的心率。例如,運動結束即刻15秒內脈率為30,30×4=120,120+120×10%=120+12=132次/分。

(2)藥物治療

對於非藥物治療無效或危險性較高的高血壓患者,應該給予藥物治療。藥物選擇的原則是:降壓效果好,24小時平穩降壓;一天一次,方便患者服用;副作用小,患者易於堅持;可以保護患者的心、腦、腎等靶器官。重要的一點是,藥物的選擇應當由醫生指導進行,切忌聽信廣告及自己按照說明想當然服藥。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降壓藥物包括:

利尿劑:通過排鈉利尿,減少體內循環中鈉和水的含量,使血容量下降而降低血壓。常用於治療輕、中度高血壓。此類藥物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壽比山)。

β受體阻滯劑:阻滯β受體,減弱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達到減慢心率和降低血壓的目的。此類藥物如:普萘洛爾,阿替洛爾、美托洛爾、比索洛爾。

鈣拮抗劑:抑制鈣離子通過心肌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使平滑肌鬆弛,周圍阻力降低,具有降壓、抗心絞痛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壓、收縮期高血壓與妊娠有關的高血壓等。此類藥物如:絡活喜、拜新同和波依定。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而降低血壓。對輕、中、重度高血壓、老年性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適用。此類藥物如:卡托普利(開博通)、依那普利(悅寧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諾)。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作用機制和特點與ACEI相似。套用於輕、中度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由於咳嗽無法套用ACEI的患者。此類藥物如:氯沙坦(科素亞)、纈沙坦(代文)、替米沙坦(安博維)。

α受體阻滯劑:通過選擇性作用於突觸α1受體,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擴張,從而使動脈血壓下降。適用於有糖或脂代謝異常、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此類藥物如: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糖尿病

(1)糖尿病治療的目標: 要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必須要先明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從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糾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謝紊亂,促使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正常代謝。
②緩解高血糖等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症狀。

③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併發症和防治心血管、腎臟、眼睛及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變,延長患者壽命,降低病死率。

④肥胖者應積極減肥,維持正常體重,保證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長發育,保證糖尿病孕婦和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順利分娩,維持成年人正常勞動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2)飲食治療

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輕症患者完全可以依靠控制飲食使血糖水平達標。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種類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採用何種藥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並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目前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飲食療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①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準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②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併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③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質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

(3)運動治療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為重要。有些輕型糖尿病患者只堅持體育鍛鍊並結合用飲食控制即能達到康復。

①游泳鍛鍊法

游泳鍛鍊要科學地掌握運動量。掌握游泳鍛鍊的運動量的方法有多種,但對普通游泳愛好者來說,最為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游泳者脈搏變化的情況,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我國正常人安靜脈搏頻率為每分鐘60-80次。經常參加游泳鍛鍊的人,安靜脈搏頻率較為緩慢,為每分鐘50-60次;鍛鍊有素的人,脈率還要低一些。對普通的游泳愛好者來說,每次游泳後,脈搏頻率達到每分鐘120-140次,此次鍛鍊的運動量則為大運動量;脈搏頻率為每分鐘90-110次,則為中運動量;游泳鍛鍊後,脈搏變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數在10次以內,則為小運動量。

選擇游泳鍛鍊的運動量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愛好者,即使是年輕力壯者,每周大運動量的鍛鍊,也不應超過2次;而中年人則以中等的運動量為宜,不要或少進行運動量過大的游泳鍛鍊;老年人最適宜小運動量和中等偏小的運動量的游泳鍛鍊。

②慢跑鍛鍊法

跑步是一項方便靈活的鍛鍊方法,老幼鹹宜,已日益成為人們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健身跑應該嚴格掌握運動量。開始練習跑步的體弱者可以進行短距離慢跑,從50米開始,逐漸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為100米/30秒-l00米/40秒。

慢速長跑:是一種典型的健身跑,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後,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鐘跑1000米。

跑行鍛鍊:跑30秒,步行60秒,以減輕心臟負擔,這樣反覆跑行20-30次,總時間30-45分鐘。這種跑行鍛鍊適用於心肺功能較差者。

跑的次數:短距離慢跑和跑行練習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齡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鐘。

跑的腳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氣,再跑二三步後呼氣。跑步時,兩臂以前後並稍向外擺動比較舒適,上半身稍向前傾,儘量放鬆全身肌肉,一般以腳尖著地為好。跑步應避免在飯後馬上進行,或在非常冷、熱、潮濕及大風的天氣下進行,最好在早晨進行,可先做操然後跑步,臨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散步鍛鍊法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鐘)或中速(80-90步/分鐘)散步,每次30-60分鐘,可用於一般保健。

快速步行法: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每次鍛鍊30-60分鐘,用於普通中老年人增強心力和減輕體重,最高心率應控制在120次/分鐘以下。

00

定量步行法(又稱醫療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後漸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鐘,接著在平地上散步15分鐘。此法適用於糖尿病、心血管系統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5)藥物治療

對於那些病情較重的患者,光靠運動,飲食可能無法控制病情。這時就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以下是對一些常用藥的介紹。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磺脲類:最早套用的口服降糖藥之一,現已發展到第三代,仍是臨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揮作用。建議餐前半小時服藥。

雙胍類:口服降糖藥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如調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對於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薦使用。為減輕雙胍類藥物的胃腸副作用,一般建議餐後服用。

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為的造成“少吃多餐”),從而降低餐後血糖。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服,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時才能發揮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藥。為胰島素增敏劑,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並能改善與胰島素低抗有關的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該類藥物套用過程中須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開發的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對餐後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進餐前服用。

胰島素: ①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不論有無酮症酸中毒時均須持續不斷地胰島素治療。

②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如因應激、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肌梗塞等情況下發生酮症酸中毒者,宜暫用胰島素治療,直至應激反應消除,病情好轉後可酌情停用。

③妊娠婦女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④糖尿病人伴有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或有神經病變、肝硬化、下肢壞疽等宜採用胰島素治療。

⑤糖尿病人體重明顯減輕,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宜採用胰島素治療;若伴有結核病等長期消耗性疾病者須聯合抗癆治療。

⑥繼發性糖尿病如垂體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等均須採用胰島素治療。

⑦糖尿病伴高滲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病人。

⑧糖尿病人,凡是用飲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而得不到滿意控制者,均可用胰島素治療。

高血脂

血脂異常的治療

(1)非藥物治療措施:

包括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調節,用於預防血脂過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療的基礎。根據最近的研究,在東方人群中血清總膽固醇每增加0.6mmo1/L(23mg/dl),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34%。因此在東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膳食治療:影響血清總膽固醇的主要營養成分是飽和脂肪酸及膳食膽固醇,以及因膳食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而導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療的主要內容是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以及控制總熱量和增加體力活動來達到熱量平衡,同時為防治高血壓還應減少食鹽攝入量。這是治療血清膽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時也要貫穿在降脂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的全過程。

(2)藥物治療

因為各種治療血脂異常的藥物作用靶點不盡相同,而患者的個人情況不同更加決定了治療方案的個性化。所以,藥物治療應該在專業臨床醫師指導下進行,可選藥物種類如下: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用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

貝丁酸類: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諾貝特,100mg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貝特,200mg每天3次或緩釋型400mg;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羅齊,300mg每天3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緩釋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

煙酸類:煙酸,100mg每天3次漸增至1-3g/天口服;

阿西莫司:250mg每天l-3次口服。

(3)治療進程監測

飲食與非調脂藥物治療後3-6個月複查血脂水平,如能達到要求即繼續治療,但仍每6個月至1年複查,如持續達到要求,每年複查一次。藥物治療開始後6周複查,如能達到要求,逐步改為每6-12個月複查一次,如開始治療3-6個月複查血脂仍未達到要求則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3-6個月後複查,達到要求後延長為每6-12個月複查一次,未達到要求則考慮再調整用藥或聯合用藥種類。在藥物治療時,必須監測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血常規及必要時測定肌酶。

老年人:高脂血症使老年人中發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仍存在,成年人中的防治原則可用於老年人,但藥物使用應注意劑量及副作用,降脂不宜過劇過急。

婦女:絕經期前婦女除非有嚴重危險因素,一般冠心病,發病率低,故可用非藥物方法防治,有嚴重危險因素及高脂血症者方考慮藥物防治。絕經期後婦女高脂血症發生機會增多,冠心病危險性也增高,故應積極治療。

預防

一、認識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實行自我保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地適應社會發展與變革,心有朝霞,胸懷開闊。積極參加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參加健身運動,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以減緩肌肉萎縮,防止肥胖,增強心臟功能。以上的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關鍵。

以心率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經過運動鍛鍊可以減到60次/分,表面看也許與以前沒什麼差別,只減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間,就減少了550萬次心跳。健身鍛鍊有益心臟健康,對於心血管疾病防治最有益的鍛鍊項目是大步行走。身體的局部鍛鍊(如啞鈴、拉簧)則對心臟無甚益處。

三、心血管疾病防治要戒除不良嗜好與不衛生習慣,保持健康生活規律與方式,有個人的文化興趣愛好。

四、關於心血管疾病防治還要堅持低脂膳食,改變高脂肪飲食習慣。

認識循環系統及其疾病

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裝置,是人體最重要的系統之一,也是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容易出現的系統。認識循環系統及其疾病,促進健康改善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