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源鄉

復源鄉

復源鄉,地處修銅交界處,全鄉人口5496人,版圖面積149平方公里,山林面積20萬畝,木材蓄積量全縣第一,年採伐量占全縣六分之一,年產毛竹20萬根。氣候獨特,風光綺麗,百里崇河貫穿全境,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銀杏、古樟、山葛、薇菜爭奇鬥妍,山羊、蜜蜂養殖初成規模,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基本信息

概況

復源鄉復源鄉一河兩崖圖
在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艱苦奮鬥,地處莽莽大山的復源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公路可直通修水、銅鼓,水運可至東津水庫,程控電話村村通,電力併入華東大電網,復源有著茂密的森林和秀美的山河,是投資開發、田園風光旅遊的理想選擇。

復源鄉氣候獨特,風光綺麗,百里崇河貫穿全境,一河兩崖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山雞、野豬、麂、毒蛇出沒其間,銀杏、古樟、山葛、薇菜爭奇鬥妍,山羊、蜜蜂養殖初成規模,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復源鄉地處修銅交界處,全鄉人口5496人,面積149平方公里,山林20萬畝,木材蓄積量全縣第一,年採伐量占全縣六分之一,年產毛竹20萬根。

行政區劃

復源鄉復源鄉公路
面積:139k㎡

人口:5793人

郵編:332434

代碼:360424212

轄:雅洋、坑口、馬門咀、湖洲、中坪、雙港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雅洋坪。

基礎設施

復源鄉復源鄉村莊
復原鄉是修水縣邊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復原鄉黨政領導帶領全鄉人民積極爭取上級扶助,在投資138萬元新修五豐至李家源等26公里道路的基礎上,又投入資金25萬元,新修了雙港至楓村公路;投資3萬元新修了中坪團頭灣鋼索橋,加固了坑口鋼索橋,加高了坑口及湖洲兩座水泥橋;在省市電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00萬元開通了無線電話,全鄉累計裝機700餘部,電信信號覆蓋全鄉每一角落。復原鄉還爭取150萬元農網改造資金,對全鄉高、低壓線路進行全面改造,全鄉架設高壓線路21公里,低壓改造達98%,新裝變台12台;投資200萬元架通了山口至復原35公里電線路,全鄉用電質量和安全均發生了根本改變,徹底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公路可直通修水、銅鼓,水運可至東津水庫,程控電話村村通,電力併入華東大電網。

經濟發展

復源鄉復源鄉樓房
復原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強攻工業項目,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復原鄉立足實際,依靠科技,推廣套用良種良法,開展農業科普年、病蟲害防治年活動,糧食產量明顯提高,圍繞打造40里毛竹走廊,發展養土雞、養蜂、養羊,實行幹部擔保幫融資金,落實責任幫選項目,健全網路幫學技術,瞄準市場幫建基地,取得顯著成效。為引導鼓勵農戶發展產業,復原鄉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鄉新栽毛竹700畝,低改800畝,養雞規模達到50000羽,養羊4000頭,養蜂8000箱,湧現了一大批種養大戶。

復原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攻工業上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植稅源,充分利用木竹和水力資源優勢,全力抓好木竹深加工和水電開發項目,至2006年 止,全鄉引資150萬元創辦了鉛筆廠,引資50萬元興辦了新星人造板廠,引資50萬元興辦花炮簽廠,引資30萬元修通了七里壩攵公路,以開發木竹資源,引資370萬元改造了烏沙灘電站,引資2100萬元興建了湖洲電站和坑口電站,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千瓦,每年可為該鄉提供50萬元以上固定稅源。

農業資源

復源鄉復源鄉茶園
復原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以大力發展毛竹產業為抓手,推進富民工程。復原鄉有山地面積19萬畝,其中毛竹1.7萬畝,人們歷來愛栽竹,該鄉土壤氣候又適宜毛竹生長,特別是崇河兩岸,竹影婆娑,翠竹、綠水、藍天,相互輝映,美不勝收。該鄉黨委、政府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大打生態農業、生態休閒旅遊牌,打造崇河40里毛竹走廊,大力倡導農民栽毛竹,去年全鄉新栽毛竹700畝,要求每人新栽5根毛竹,全鄉新栽面積1000畝,低改2000畝,達到人均毛竹5畝以上,全鄉竹林面積2.5萬畝以上,投產後年產毛竹20萬根以上,真正形成“山頂松杉戴帽,山腰翠竹繞環”的生態景觀。村民們栽竹熱情高。

村民栽竹積極性高的重要原因是它的經濟效益高。栽竹能致富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特別是林改後毛竹走俏,一根最高能賣到11元錢,一畝毛竹投產後有600多元的收入,在復源鄉,栽竹最多的一戶達300多畝,使毛竹產業實現生態景觀與產業富民的雙贏。

文化特色

復源鄉復源鄉茶具
復源鄉自古以來喜歡茶,家家戶戶種茶,制茶,天天飲茶。把飲茶與吃飯看的同等重要。修水人歷來好客,遇客先敬一碗茶,俗雲“客至主人歡”,“坐下當,戲下當,吃碗茶當”。

以茶待客極講禮儀、賓客光臨,男主人陪坐,女主人奉茶,泡茶不宜太滿,俗云:“茶泡淺,酒斟滿”,又雲“姨婆(不懂禮者)泡茶滿盅盅,大姑(懂禮者)泡茶大半盅”。接待貴客,茶料須下得豐富,所泡之要做到“麻子蓋面,菊花跑邊,上不見水,下不見底,一吹三個浪,一刷三條巷”。向客人敬茶,側身上前,同時道聲“請吃茶”,上完茶後,退時 側身而退。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規矩,接茶要用雙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暫時不吃,不能隨意放地上應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應自行將茶碗送回茶盤,告辭時應講“多謝茶”。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