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口鄉

杭口鄉

杭口鄉位於修水中部,文化名人黃山谷故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1.6萬,轄10個行政村,駐有22個縣直、鎮屬機關部門和廠礦企業。杭口是一個經濟重鎮,除生產糧食外,還生產蠶桑、中藥材、山羊、茶葉、杭豬、紅木家俱等。鎮政府機關駐地距修水縣城20公里,省道柯龍線和縣道茅溪線交匯於此,貫穿境內,修江主流經過這裡流向下游,形成了水陸交通網路。

基本信息

杭口鄉杭口鎮
杭口鎮位於修水中部,文化名人黃山谷故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1.6萬,轄10個行政村,駐有22個縣直、鎮屬機關部門和廠礦企業。杭口是一個經濟重鎮,除生產糧食外,還生產蠶桑、中藥材、山羊、茶葉、杭豬、紅木家俱等。鎮政府機關駐地距修水縣城20公里,省道柯龍線和縣道茅溪線交匯於此,貫穿境內,修江主流經過這裡流向下游,形成了水陸交通網路

概況

杭口鄉杭口鎮風景
贛西北邊陲杭口鄉是個風水上乘之鄉,此地十里秀水。山巒蒼翠,修竹茂林。有著名的杭山。杭山腳下,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的家鄉雙井就坐落在那裡。杭山秀美靈氣,杭山腳下的子民和後代,聰靈好學,才高品優。杭山兒女,沿續勤奮讀書的美德,深受濃郁詩風的薰陶,人才輩出。杭口鄉在2000年正式更名為杭口鎮

杭口自古人才輩出,十里秀水孕育著濟濟英才。這裡是宋代文化名人黃庭堅的故里,是南宋佑丞相章杭山的出生地。在宋朝僅雙井黃氏一族就有48名進士,其中2名官至尚書,人才薈萃,群星燦爛,被傳為佳話,不僅宋代罕見,自宋以後的中國歷史也是鳳毛麟角。

行政區劃

杭口鄉暮色杭口鎮
面積:53k㎡

人口:17308人

郵編:332435

代碼:360424107

轄:杭口街居委會,雙井、中高塅、下杭、雷嶺、皂源、茅坪、楊坊、坪下、杭口、厚家源等10個村委會。

旅遊景點

杭口鄉黃庭堅紀念館門樓
杭口鎮境內山山水水皆成畫圖,是理想的觀光旅遊勝地。以南宋丞相章杭山名字命名的杭山矗立在修江岸邊,削壁千尺、怪石嶙峋、雲蒸霞蔚,十分壯觀。傍山而築的白鶴寺,望江而立,終年香火不絕,相傳古代一位白鶴仙師貪戀杭山的秀麗風光而棲居於此,後人為了紀念她就建立了這座古寺。已有千年歷史的杭口古鎮,經歲月蒼桑,儘管面目全非,古鎮石級街道,兩旁的舊牆殘坦,遺留著歷史的足跡。

杭口老橋,相傳是南宋丞相章鑒所建,距今已有800餘年,橋為雙孔,長100餘米,寬4米,青色水磨石砌成,既秀麗又堅固。橋下流水淙淙,橋頭古木參天,涼風習習,人到此處,如入洞天府第,有爽心悅目之感。

山谷故里雙井村山奇水秀,美不勝收。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村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間是一馬平川的盆地。北面的觀音山,群峰聳立,巍峨險峻,風景宜然;南面的修江水依偎著莽莽青山,格外溫順寧靜,十里水道,偃波息浪,平展如鏡,水深數,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天光雲影徘徊其間,泛舟河上,使人體味到“碧水丹山”的獨特韻味。

黃庭堅紀念館位於縣城南山崖,前身為江西省修水縣歷史文物陳列室,1984年籌建紀念館,1985年11月開館。南山崖相傳為黃庭堅的棲游讀書處。一直還存留著他的“佛”、“釣磯”等摩崖石刻及手植薜荔崖等遺蹟,還有他的法書碑刻 100多通。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該館館藏文物427件,標本1萬多件。其中黃庭堅撰文並書寫的《王純中墓志銘》及《宋故徐純中墓志銘》均為宋墓出土,所作行楷在傳世黃庭堅書法作品中少見。

村內處處茂林修竹,古道幽徑,人行其中,頓覺回歸自然。更有山谷墓、明月彎、釣魚台、上天梯、高峰書院、十里秀水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雙井獨特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經濟面貌

杭口鄉桑蠶生產基地林園
杭口是一個經濟重鎮,除生產糧食外,還生產蠶桑、中藥材、山羊、茶葉、杭豬、紅木家俱等。其中蠶桑近年來發展迅速,桑園面積達4000畝,年主繭量2000擔,產值達120萬元,占農業產值的30%,成為了杭口的經濟支柱產業;中藥材種植和山羊飼養的數量逐年增多,形成了規模,在經濟總量中占有重要位置。

紅木家具早在90年代中期就打出了品牌,遠銷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杭豬、茶葉是杭口的名優傳統產業,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暢銷省內外。杭口水電資源充足,除郭家灘電站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修建小型水利發電站,且投資小,見效快,效益好。改造後的電站發電量可由現在的300千瓦增加到8000千瓦,不僅經濟效益可觀,而且能為地方工業解決能源創造條件。杭口地下礦產豐富,主要有黃金和礦,這兩種礦源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可供長時間開採。

地方特產

杭口鄉杭口鎮雙井村
著名的雙井綠產自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釣魚台,台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茶園就坐落在釣魚台畔。這裡依山傍水,土質肥厚,溫暖濕潤,時有雲霧,茶樹芽葉肥壯,柔嫩多毫。 古代“雙井茶”屬蒸青散茶類,用蒸氣殺青,再烘乾、磨碎、煮飲。如今的“雙井綠”,分為特級和一級兩個品級。特級以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為2.5厘米左右的鮮葉製成;一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製成。加工工藝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復烘六道工序。鮮葉進廠後,薄攤2—5小時,然後用鐵鍋殺青,每鍋投入鮮葉0.15—0.2公斤,鍋溫為120—150℃,炒至含水58—60%為殺青適度。稍經揉捻後,即用烘籠進行初烘,烘溫約80℃,烘至三成乾,轉入鍋中整形提毫,待茶葉白毫顯露,再用烘籠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葉能手捻成末,茶香顯露,此時含水量約為5%—6%時,趁熱包封收藏。 品質特點為,外形圓緊略曲,形如鳳爪,鋒苗潤秀,銀毫顯露;內質香氣高香持久;湯色明亮;滋味鮮醇;葉底嫩綠。

管理機制

杭口鄉桑蠶產業發展會現場
杭口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利用資源優勢,搶時間、抓機遇、爭速度、促發展,狠抓招商引資辦企業,效果顯著。為了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成果,繁榮地方經濟,鎮政府在保護、鞏固、發展現有引進項目的基礎上,依託本地優勢,繼續從山谷故里雙井旅遊景點開發,水晶製品深加工,鈾礦開採,黃金礦開採,修建小型水電部,茶葉精加工,集鎮商貿區建設等七個方面招商引資上項目。優良的服務環境對來杭口投資的客商和私營企業主,從各個方面給予保護,做好各種服務性工作。

特色文化

杭口鄉茶文化節閉幕式現場
獨特的茶俗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修水人喜歡茶,家家戶戶種茶,制茶,天天飲茶。修水人把飲茶與吃飯看的同等重要。好客,遇客先敬一碗茶,俗雲“客至主人歡”,“坐下當,戲下當,吃碗茶當”。修水茶區別於外地茶的特點是以佐料下茶,故稱喝茶為“吃茶。

以茶待客極講禮儀、賓客光臨,男主人陪坐,女主人奉茶,泡茶不宜太滿,俗云:“茶泡淺,酒斟滿”,又雲“姨婆(不懂禮者)泡茶滿盅盅,大姑(懂禮者)泡茶大半盅”。 接待貴客,茶料須下得豐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蓋面,菊花跑邊,上不見水,下不見底,一吹三個浪,一刷三條巷”。向客人敬茶,側身上前,同時道聲“請吃茶”,上完茶後,退時 側身而退。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規矩,接茶要用雙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暫時不吃,不能隨意放地上應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應自行將茶碗送回茶盤,告辭時應講“多謝茶”。

千百年來,茶俗廣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親嫁女諸方面。修水人每遇紅白喜事,主人都設一茶房,請幾位婦女專門準備茶水,不時給親朋好友敬茶此活稱“司茶”。舊時,民間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親的習俗。相親是婚姻第一道程式,俗稱“看大姑”。相親之日,男方4-10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盤待客茶。此時,男女雙方見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辭,女方不中意,則不傳第二次定情茶。雙方中意,女方在傳定情茶時,男方放禮金 於茶盤內,稱“壓茶盤”,女方則設午宴招待男方來賓,婚事便算初定。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