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鄉

黃龍鄉

黃龍鄉地處江西省九江修水縣的黃龍山腳下。黃龍鄉面積62.5平方公里,有1.9萬餘人口,耕地面積15000餘畝。主產優質水稻、紅薯、大豆。經濟作物以蠶桑、藥材(白朮)、生薑為主。畜牧業以及礦產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黃龍鄉的農村面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村村實現了“四通”(通公路、通電話、通手機、通電)。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黃龍鄉黃龍鄉
黃龍鄉地處三省交界的黃龍山腳下。雄偉的黃龍山,海拔1514.2米,山清水秀,名勝古蹟遍布山間。境內平山寺為汨羅江的發源地。山下的黃龍寺為千年古剎,是佛教五宗七派之一的黃龍宗的發源地。據考證,黃龍宗於宋朝時期流傳日本,近些年日本宗教界人士,曾多次前來尋根問祖。寺中的觀音井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黃龍鄉資源豐富,主產優質水稻、紅薯、大豆。經濟作物以蠶桑、藥材(白朮)、生薑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山羊、肉鴿、山雞為主。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長石、石英花崗岩等為主,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黃龍鄉的農村面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村村實現了“四通”(通公路、通電話、通手機、通電)。 全鄉中學、國小全部興建了新教學大樓,為下一代的教育奠定了物資基礎,集鎮興建了衛生院門診大樓,水泥街道,安裝了自來水。不但方便了民眾,改善了環境,而且為今後農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行政區劃

黃龍鄉黃龍鄉村民
面積:63k㎡

人口:19543人

郵編:332423

代碼:360424201

黃龍鄉轄白橋、牌下、洞下、黃龍、官橋、小莊、太陽壟、沙塅、都嶺、橋頭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白橋。

自然風光

黃龍鄉黃龍鄉
黃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點,修水縣占其總面積的5/8,與武漢長沙南昌等城市均相距200公里左右,緊連“大廣”和“京珠”兩條高速公路。最高峰1511米,年平均氣溫11℃左右,夏季最高氣溫28℃,是座山雄、景奇、林豐、水美的寶山,春賞杜鵑,夏觀雲海,秋看日出,冬玩冰雪,是生態旅遊勝地,旅遊、攝影和登山運動愛好者的理想去處。黃龍山為黃龍宗派的祖庭,被歷朝三次封賜,有晉葛洪、唐呂洞賓、宋蘇東坡黃庭堅、明劉伯溫、清乾隆、民國蔣介石等手書摩岩石刻及唐觀音井、宋靈源橋、三關、祖師塔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流行黃龍地區千年之久的花燈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類文化遺產,數百年來盛演不衰的漢劇,藝術表現手法獨特,令人賞心悅目。黃龍山下的泰清溫泉,水量盛大,微量元素眾多,對諸種疾病療效明顯,自古為當地人們珍愛,有“三省第一泉”之譽,每年接待遊客眾多。

黃龍鄉的黃龍山位於幕阜山脈中部的北麓,東西走向,綿亘百里,最高處是與江西省修水縣、湖南省平江縣交界的主峰只角樓峰,海拔1528.3米。黃龍山山水相映,雄絕險峻,又美麗奇特,輕靈雋秀,有許多奇峰異石,奇花異木。其中只角樓、天岳關、鳳凰池、雲之巢、石田三畝、營盤寨,峰巒疊障;石瀑、四重瀑,飛玉散珠;銀杏樹、桂花樹、水杉、金錢松,林木蔥鬱;點頭石、寶鏡石、回音石,妙趣無窮,一百多處自然奇景,天設地造,鬼斧神工,是一個只應天上有,人間哪能幾時見的旅遊勝見.

黃龍山還有豐富的人文資源。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玄在此結廬煉丹,修煉成仙;宋代文學家黃庭堅三登黃龍山,留下的優美詩篇和諸多墨寶;宋代岳飛領兵征剿洞庭楊么曾在此屯兵,後人建有岳王廟;中國佛教的黃龍宗發祥於此,建有黃龍寺;明代劉伯溫曾遍游黃龍名勝,並留下詠黃龍山風光的七律一首:“黃龍美景盡幽幽,三畝石田氣勢猷。幕阜行觀南北地,峰尖坐著東西州。湫池塘闊藏蛟鯉,只角樓高近鬥牛。青竹台上勞到掃,鳳凰池間壯旅遊。”黃龍山因此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

獨特文化

黃龍鄉黃龍鄉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修水人喜歡茶,家家戶戶種茶,制茶,天天飲茶。事實上,修水人把飲茶與吃飯看的同等重要。修水人歷來好客,遇客先敬一碗茶,俗雲“客至主人歡”,“坐下當,戲下當,吃碗茶當”。修水茶區別於外地茶的特點是以佐料下茶,故稱喝茶為“吃茶”,由於縣大,境內泡茶又呈現區域特色。修水古分8鄉,高、崇、奉、武、仁、西、安、泰。仁鄉茶:以朱溪茶為代表,茶料除茶葉外,通常使用菊花、黃豆、芝麻3種,用料較普通,故流行較廣。特點是茶色淡雅,清香可口。奉鄉茶:以上奉茶為代表,此茶具有仁鄉茶同樣用料外,更要用蘿蔔條下茶。特點是清香味濃,有嚼頭。泰鄉茶:以三都茶為代表,通常以爆米為主要茶料,又稱“爆茶”,還有以小麥為主要茶料的“小麥茶”和以嫩玉米為主要茶料的“苞蘆茶”。泰鄉茶的特點是芳香可口,尤其在工間食之既解渴,又飽肚,很受民眾喜歡。“十錦茶”:茶料最豐富多樣,集各區鄉之大成,主要茶料有茶葉、菊花、黃豆、芝麻、花生、柑桔皮、生薑、蘿蔔、花椒、桂花、茶芎。十錦茶並不是十多種茶料同時下茶,只是相對其他茶而言,茶料更為講究,更為豐富。十錦茶色彩斑斕,食之甘醇入胃,回味久長,講究營養成份,藥 用價值,菊花清心明目,生薑溫中補氣,茶葉提神醒腦,花椒去濕防寒,柑桔皮化痰止咳,花生芝麻潤,黃豆解毒,蘿蔔丁去郁下氣,茶芎澄血祛風,長年常飲,可增強體制,促進新陳代謝。懷遠酌茶:主要是客家人飲用的一種茶,此茶也別有風味,一般用陶罐沖泡,茶料簡單,只放粗茶葉或茶子球,為防餿放少許花椒,夏暑飲用此茶,清涼爽口。

修水人以茶待客極講禮儀、賓客光臨,男主人陪坐,女主人奉茶,泡茶不宜太滿,俗云:“茶泡淺,酒斟滿”,又雲“姨婆(不懂禮者)泡茶滿盅盅,大姑(懂禮者)泡茶大半盅”。 接待貴客,茶料須下得豐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蓋面,菊花跑邊,上不見水,下不見底,一吹三個浪,一刷三條巷”。向客人敬茶,側身上前,同時道聲“請吃茶”,上完茶後,退時 側身而退。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規矩,接茶要用雙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暫時不吃,不能隨意放地上應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應自行將茶碗送回茶盤,告辭時應講“多謝茶”。

千百年來,茶俗廣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親嫁女諸方面。修水人每遇紅白喜事,主人都設一茶房,請幾位婦女專門準備茶水,不時給親朋好友敬茶此活稱“司茶”。舊時,民間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親的習俗。相親是婚姻第一道程式,俗稱“看大姑”。相親之日,男方4-10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盤待客茶。此時,男女雙方見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辭,女方不中意,則不傳第二次定情茶雙方中意,女方在傳定情茶時,男方放禮金 於茶盤內,稱“壓茶盤”,女方則設午宴招待男方來賓,婚事便算初定。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