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衫鄉

上衫鄉

上衫鄉是江西省九江修水縣所轄鄉鎮,地處湘贛邊陲,全鄉11個行政村,141個村民小組,2709戶人家耕種著10931畝耕地,13566人口居住在7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革命時期這裡是湘鄂贛三省蘇維埃舊址所在地。這裡的人民勤勞勇敢,質樸善良,文人墨客甚眾,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這裡山美水美人更美,四季氣候溫濕宜人;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尤其以地下礦產資源儲量多,開發品位高;交通便捷,電信暢通,柯櫳油路穿鄉交織,村村四通四有,是一片農業高效、工業發展、礦產豐富的紅色故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上衫鄉上衫來源嶺戰役原址
上衫鄉位於湘、鄂、三省交界處,西臨湖南平江,北抵湖北通城,南接江西銅鼓,依海拔1156米的土龍山而伴,版土面積77.4平方公里,人口1.4萬,距修水縣城64公里,通往湘、鄂兩省的柯壠線公路從境內經過,交通較為便利。這裡風光秀美、氣候宜人,歷史文化厚重,秋收起義前,在這裡暴發了著名的“下衫暴動”;大革命時期是湘鄂贛省委省蘇的駐紮地,彭德懷滕代遠傅秋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戰鬥過,是重要的紅色革命根據地,現有紅色革命遺址多處,極具紅色旅遊開發價值。

上衫鄉全鄉現有朱熹祠、方竹寺、玉林寺、真武殿等祠堂、廟宇建築多處,這些地方是傳承民俗文化,從事民俗活動的場所,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極具地方風俗特色。同時,還有高牆大院、青磚蘭瓦、結構布局宏偉、建築設計精巧,且具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築群多處。

在上衫村、同升村戰爭時期留下的多處舊址與遺蹟,上衫村的湘鄂贛省委、省蘇、少共省委、省總工會、省工農銀行、兵工廠和村民昔日在來源嶺等地拾到的彈殼以及老人的回憶。

行政區劃

上衫鄉修水上衫鄉晨霧
面積:77k㎡ 

人口:14603人 

郵編:332428 

代碼:360424202 

上衫鄉轄下衫、上衫、王橋、李竹、書堂、同升、紅星等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鵝公塘。

革命歷史

上衫鄉上衫鄉湘鄂贛省委、省蘇舊址
上衫鄉地處湘鄂贛邊陲,距修水縣城60多公里,全鄉土地面積77平方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偏僻鄉鎮,早在20世紀30年代,這裡紅軍戰旗飄揚,獵獵漫捲,戰爭風起雲湧,陣陣波濤,給後人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史話。

1931年國民黨蔣介石軍隊正組織對蘇區進行圍剿,中共湘鄂贛省委機關駐地湖南的瀏陽成為國民黨軍隊圍剿的重點之一,為此,湘鄂贛省委機關遷駐平江。1931年9月,湘鄂贛邊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平江長壽街召開,期間遭國民黨軍隊飛機的轟炸,大會轉移到修水上衫續開。 駐紮時間:湘鄂贛省委、省蘇及其機關從1931年9月遷入至1932年4月遷出在修水上衫駐紮約8個月時間。

1931年7月,在湖南瀏陽東門楚東山召開全省第一次黨代會,成立省委,由李宗白任省委書記。1931年9月,湘鄂贛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上衫成立第一屆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由賴汝樵任主席,劉建中任副主席。1932年3月22日,在上衫召開了省委第三次執委擴大會議,解散了以李宗白為首的原省委,組建省委,林瑞笙任省委書記。1932年4月1日,在修水上衫召開省蘇維埃第二次執委擴大會,重新組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以王顯德為主席,劉建中、彭德懷為副主席。

少共省委駐魏家灣,先後由湯昭郭潛任少共省委書記;省總工會駐城隍灣,先後推舉陳桂生、傅秋濤為委員長;省政治保衛局駐埠下屋,先後由賴汝樵、塗正坤任分局長;紅軍第五分校駐三帝殿,分校校長高泳生:省兵工廠駐西灣,廠長向士俊;湘鄂贛省反帝、擁蘇大同盟駐土地港,由張警吾任主任;省石印局和無線電台駐火燒屋場;湘鄂贛省婦代會,江運樊為主任;省少年先鋒隊總部,由張蕃任總隊長,陳時夫任黨代表;湘鄂贛省臨時法庭,由賴汝樵任主席;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湘鄂贛省互濟會、湘鄂贛紅軍醫院等。

1932年3月,根據湘鄂贛省委第三次執委擴大會議關於“以修、銅、萬為中心根據地,積極向東南發展計畫”,同時考慮到現駐地修水上衫與中央蘇區相隔較遠,不便聯繫和不便指揮銅、萬等縣,決定將省委省蘇機關遷出修水,向萬載小源轉移。4月中旬,省委、省蘇機關開始經靖林、黃荊坑、幽居、瀏陽東門、白沙、石鼓山等地向東南萬載轉移,隨後,其他各機關亦陸續遷出上衫。

紅色景點

上衫鄉上衫鄉湘鄂贛總工會舊址
下衫暴動指揮部舊址——下衫農會:位於上衫中學校內的朱熹宗祠,該屋坐北朝南,占地1240平方米,磚木結構,上下兩層,分正屋、側屋、上下廳、天井,有房屋20餘間。

湘鄂贛省委省蘇舊址——宮選屋(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宮選大屋,始建於清鹹豐年間,該屋坐北朝南,占地3252平方米,三重二廳雙井、左右側房、上下兩層磚木結構,共有房屋50餘間,現存有辦公、會議場所多處,彭德懷住房及木床一張,二重門正頂立有刻著“湘鄂贛省蘇維埃人民政府”牌匾。(同時駐紮在宮選屋的機關還有省先鋒隊總部、互濟會、臨時法庭、婦代會)。

少共省委舊址——魏家大屋(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同升村魏家灣,占地825平方米,磚木結構,共有房屋12間,正門右側牆壁上存有“歡迎白軍士兵和下級官長來當紅軍”標語。

湘鄂贛省石印局、無線電台舊址——火燒屋(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中小校側,占地面積1210平方米,磚木結構,共有房屋9間。

湘鄂贛省總工會舊址——城隍灣祠(1931年10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城隍灣,占地面積1240平方米,磚木結構,共有房屋12間,現存有“工農大專政”標語。

湘鄂贛紅軍第五分校舊址——三帝殿(1932年3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松源街,占地820平方米,磚木結構,共有房屋10間,現存有吹號台、訓練場等。

湘鄂贛省反帝擁蘇大同盟舊址——土地港(1932年1月—位於上衫村土地港,占地面積1120平方米,土木結構,共有房屋6間。現存有標語:打倒屠殺工農的改組派,打倒勾結帝國主義的國民黨,消滅反革命的AB團。

湘鄂贛工農銀行舊址——土地港(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土地港,占地1241平方米,土木結構,房屋12間。

湘鄂贛省兵工廠舊址——西灣屋(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上衫村西灣,占地面積2285平方米,磚木結構,共有房屋20餘間,現存有遺留的彈殼、鐵片。

湘鄂贛省政治保衛局舊址——埠下屋(1931年9月—1932年4月):位於王橋村坪下,占地面積952平方米,土木結構,共有房屋6間。

來源嶺戰鬥遺址:位於上衫村西灣來源嶺,1933年2月,紅16軍7師1團在此與國民黨陶广部62師4團作戰。

同時,還有上衫村松源街紅軍醫院、萬家大屋烈士墓等遺址。

歷史故事

上衫鄉上衫鄉少共湘鄂贛省委
秋收起義——下衫暴動: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按照中共江西省委關於“並斟酌各縣情形,迅速制訂了全省《秋暴計畫》,在計畫中考慮警衛團,平瀏農軍留駐修銅,以及修銅兩縣工農運動都有相當基礎等情況,擬訂贛北以修水為起點,影響鄰近各縣,與各縣取得聯絡,舉行暴動並馬上實行捕殺豪紳及反動派,沒收大地主土地,建立農民政權”的指示,修水黨組織要求各地共產黨員抓好武裝力量,先後在農村組織了以下衫暴動為代表的數起“打土豪劣紳、反飢餓、反暴政”的農民暴動。

1927年八月,下衫的朱枳垣、朱銘煉、吳春滿等共產黨員根據黨組織的決定在下衫農民協會中挑選了三十多名精壯的農民組成自衛隊,吳春滿任隊長並配有烏銃、梭鏢、大刀等武器,進行了專門的軍事訓練。自衛隊臂佩紅布為標記,長駐農會,保衛農會,積極準備暴動。

下衫農會和農民自衛武裝的建立,大長了農民民眾的志氣,大滅了地主的威風,當地大小地主再不敢在農民頭上為所欲為。因此嚴重威脅了地主階級的權益,他們視農會及武裝為眼中釘、肉中刺,時刻想置農會及武裝於死地,他們勾結在一起暗暗糾集一批流氓地痞打手,並派人往湖南、湖北等地去購買槍枝,準備鎮壓農會。1927年8月16日,由朱枳垣領導的1000多名農民首先攻打敢於出頭的大地主朱經美,沒收了他們的穀米財物,並燒毀了他家的一部分賬薄和契約

打下朱經美後,農協歡慶勝利,準備再打禮源殿下的大地主徐濟航,並乘勝一邊練兵,一邊自造土槍土炮。在試打土鐵炮(罐崽炮)時,因炮管爆炸,自衛隊朱圻木被炸死,同時也炸傷了在旁邊玩耍的大地主朱谷豐的兒子朱雲齋。朱谷豐聞訊大發雷霆,糾集暴徒,帶領叔侄兄弟持刀擎棍於黑夜襲擊農會自衛隊。自衛隊毫無準備,當場有5名隊員被打得昏死過去,寡不敵眾,只好撤退,下衫農會被搗。

事件發生後,農民個個怒不可遏,一致要求嚴厲懲罰土豪朱谷豐,黨組織抓住這個活教材向農民進行階級教育,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拿刀槍武器剷除土豪劣紳。1927年8月20日,經過黨組織動員起來的2000多名民眾,懷著對地主階級的滿腔仇恨,在朱枳垣、吳春滿、朱銘煉等人的帶領下,將朱谷豐莊院團團圍住,喊聲震天動地,朱谷豐見來勢洶湧的民眾,嚇得癱瘓在地。農民衝進朱家大屋,捉住朱谷豐、朱壽昌,當即召開現場鬥爭會,控訴朱谷豐等人的暴行,向朱谷豐討還血債,會後應貧苦民眾的強烈要求,將朱谷豐用烏銃打死,並沒收朱家財產。這次暴動取得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廣大農民舉行武裝暴動的勇氣和決心。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