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鄉

黃沙鄉

黃沙鄉,位於臨桂縣西北隅,東與縣內的宛田瑤族鄉、五通鎮、保寧鄉接攘,西與融安縣交界,西南連永福,北接龍勝縣國家花坪自然林管護區。鄉政府駐地黃沙街距縣城70公里。既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貧困山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寬廣的土地,優美的旅遊資源,種類繁多的土特產品。黃沙鄉人均土地面積55畝,林業用地人均54畝。全鄉森林覆蓋面積為14533公頃,用材林面積9451.7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75.96%、49.4%,人均杉木林10畝,毛竹林2.3畝。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黃沙鄉黃沙鄉風景
黃沙鄉下轄5個村委,58個自然村,63個村民小組,聚居有漢、瑤、壯、侗等民族,1998年底,有總人口5228人。位於臨桂縣西北隅,東與縣內的宛田瑤族鄉、五通鎮、保寧鄉接攘,西與融安縣交界,西南連永福,北接龍勝縣國家花坪自然林管護區。

地理位置

黃沙鄉位於縣城東南,距縣城18.5公里,修銅線(省道)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境內山巒起伏、河川縱橫、景色秀麗、幅員遼闊、人口眾多,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稻香魚肥、林木茂盛、水能充沛,是修水的糧食大鎮、林業重鎮、工業強鎮。

氣候環境

黃沙鄉屬山地溫涼風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16℃,高寒地區常有冰雪霜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2228-2556mm之間,相對濕度為81%,是臨桂縣的半雨地區,多雲霧,日照少,年總日照1100-1400小時,山地多為疏鬆粘壤土,肥沃濕潤,有機質高,PH值5-5.5,適宜植物生長和發展反季節蔬菜。

農業資源

黃沙鄉黃沙鄉旅遊景觀
自然資源豐富,土地寬廣,旅遊資源優美,土特產品類繁多。黃沙鄉人均土地面積55畝,林業用地人均54畝。全鄉森林覆蓋面積為14533公頃,用材林面積9451.7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75.96%、49.4%,人均杉木林10畝,毛竹林2.3畝。全鄉除了木材、毛竹等森林資源外,還有棕桐,油桐等林業產品,另還有杜仲、靈香草、魚腥草等中藥材和香菇、木耳、竹筍、羅漢果、蜂蜜等食用特產。這些土特產品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優良的自然環境和肥沃的田土非常適宜水稻、紅薯、玉米、小麥、油菜、豆類等農作物的生長。全鎮耕地2.5萬畝、年產優質稻8800噸、植物油50噸、畜、禽、魚肉總產達100噸。

境內長24.98公里,集雨面積89.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7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45立方米/秒的黃沙河自然落差580米可利用落差250米,每年可開發水能8514萬千瓦時。

旅遊資源

鄉轄境內有一個九級瀑布,稱“九灘”,其氣勢極為壯觀。清秀的黃沙河與黃沙山區的景色屬天然植物公園,氣候十分涼爽。可在這些地方修建一些避暑設施,圈些小動物作為獵場,則七至九月它是旅遊休養避暑的好地方。熱情好客的瑤鄉人民謁誠歡迎各地有識之士前來發展,共創輝煌。

白柚之鄉

黃沙鄉是有名白柚之鄉,白柚王的評選會是當地有名的盛會。黃沙鄉的柚農都爭當白柚王。通過白柚王的評選,黃沙柚子遠近出了名,柚子還沒下樹,就有客人上門來買,當上白柚王,是對白柚品質的肯定,柚子就會賣得更好。

該鄉4000戶柚農種植了65萬株白柚,上萬柚農都盼望著在每年一屆的評選會上當上“白柚王”。

建設成就

黃沙鄉黃沙鄉九灘
建國五十載,黃沙同全國各地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二十年,更顯出無限生機,二萬多勤勞、善良的黃沙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勇於開拓、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鄉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出了一條強鎮富民的好路子,現有膠板廠、造紙廠、電線電纜廠、火柴廠等一批鄉鎮企業。黃沙鎮鄉鎮企業立足本鎮的實際,大膽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以質優價廉占領市場,火柴廠生產的火柴遠銷巴西南美國家,膠板廠的產品占有武漢、長沙、廣州等大中城市的部分市場。一九九六年,黃沙鄉鎮企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榮獲縣委縣政府的嘉獎。

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尊師重教成為黃沙的光榮傳統,投資50萬元的鎮中學實驗樓和國小教學大樓拔地而起,全鎮在校師生1290人,普九教育順利通過驗收。

管理機制

穩定發展現有企業,引進外資,創辦新企業的觀念指導下,黃沙的企業更加興旺發達。隨著昌隆機磚廠正式點火投產,付家鋪鮮花基地更是花香撲鼻,自來水的構建,新組建的黃沙土紙集團以現代化的運作方式,正走向規模化、集團化,大自然不僅賦予黃沙以溫柔、嫵媚的靈氣,也以石英礦、瓷土等礦藏為黃沙築起堅實的脊樑。“創造環境促發展”是黃沙鎮歷屆班子領導的共同做法。

文化活動

黃沙鄉黨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投入2000餘元加強陣地建設,在社區內顯著位置懸掛廉政宣傳畫、書寫廉政警示標語。組織黨員幹部觀看警示教育片,使黨員幹部認識到加強自身建設、防微杜漸、廉潔從政的重要性;在社區組織開展廉政歌曲比賽;舉辦廉政文化建設專題報告會、黨紀條規輔導講座等活動,不斷加強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時代背景及重要意義的認識。

人文特色

黃沙鄉人文特色之茶俗
以茶待客,是一種極講禮儀的待客行為。賓客光臨,男主人陪坐,女主人奉茶,泡茶不宜太滿,俗云:“茶泡淺,酒斟滿”,又雲“姨婆(不懂禮者)泡茶滿盅盅,大姑(懂禮者)泡茶大半盅”。 接待貴客,茶料須下得豐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蓋面,菊花跑邊,上不見水,下不見底,一吹三個浪,一刷三條巷”。向客人敬茶,側身上前,同時道聲“請吃茶”,上完茶後,退時側身而退。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規矩,接茶要用雙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暫時不吃,不能隨意放地上應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應自行將茶碗送回茶盤,告辭時應講“多謝茶”。

茶俗廣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親嫁女諸方面。修水人每遇紅白喜事,主人都設一茶房,請幾位婦女專門準備茶水,不時給親朋好友敬茶此活稱“司茶”。舊時,民間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親的習俗。相親是婚姻第一道程式,俗稱“看大姑”。相親之日,男方4-10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盤待客茶。此時,男女雙方見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辭,女方不中意,則不傳第二次定情茶雙方中意,女方在傳定情茶時,男方放禮金 於茶盤內,稱“壓茶盤”,女方則設午宴招待男方來賓,婚事便算初定。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