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坳鄉

黃坳鄉

黃坳鄉是位於江西省修水縣東部邊陲,與武寧縣石門樓鎮、靖安縣中源鄉接壤。全鄉版土面積為176.4平方公里,共轄13個行政村,3444戶,總15796人,耕地面積為19836畝。黃坳鄉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為遂川縣黃垇鄉,1958年成立黃垇公社,1969年劃屬井岡山管理區,1984年復改鄉。位於市境南部,鄉政府駐羅團,距市區12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0.7萬。319國道貫穿鄉境。西側崇山竣嶺、東側為丘陵、中部為狹長河谷盆地。鄉鎮企業有玩具、鐵合金、制茶、山貨加工、木材加工等工廠,境內還有井岡山市茶場。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黃坳鄉黃坳鄉

黃坳鄉位於修水縣東南部,與武寧縣石門樓鎮、靖安縣中源鄉接壤,距縣城12千米。面積176.4k㎡,人口1.6萬人。轄黃坳、龍峰、港源、塘排、岩嘴、旁培、潭溪、三塘、船形、田溪、丁橋、硃砂、九龍等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塘排。武(寧)廟(嶺)公路從境內南北穿過。

沿革

1958年設勝利、和平公社,1959年並為潭溪公社,1960年改黃坳公社,1970年劃歸武寧縣轄,1972年劃回修水縣,1984年撤社建鄉。1995年,塘排鄉、九都鄉合併後更名黃坳鄉。1997年,面積175.4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黃坳、角山、船形、塘下、龍峰、港洲源、塘排、岩嘴、旁培、焦壟、松杉容、窩溪、中塘、潭溪、田溪、丁橋、若坪、硃砂、黃坑19個行政村。

郵編

332412[2008年代碼]360424216:~200九龍村~201硃砂村~202丁橋村~203潭溪村~204田溪村~205三塘村~206塘排村~207旁培村~208岩嘴村~209龍峰村~210港源村~211黃坳村~212船形村

黃坳林場

位於黃坳鄉,面積61.2k㎡,人口3560人。解放前夕屬山谷區皇崗鄉,解放後屬黃沙區岩嘴、黃坳、龍坪鄉,1956年合併為黃坳鄉,1982年成立國營修水縣黃坳林場,場部駐地黃坳街,距縣城34千米。

特色農業

黃坳鄉黃坳鄉鄉村
黃坳鄉地表資源十分豐富,林農產品主要有各種木材、毛竹、茶葉、金桔、生薑、香菇、木耳等。山上有紅木、楠木、箬葉、水電,地下藏有粉石英瓷土、水上漂流和大理石等大量礦產資源,特色產品主要有井岡碧玉茶、井岡杜鵑花卉盆景、箬葉、絲瓜絡系列保健品、純天然野生蔬菜和井岡山霉豆腐等。

黃坳鄉是著名的箬葉採摘之鄉,有500多戶農民從事箬葉採摘工作。由於箬葉都生長在深山老林,許多農民都要騎著摩托上山採摘箬葉,不但工作強度大,而且危險多,為此,鄉政府因勢利導,引導農民在自家的荒山荒坡試種箬葉,同時派出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黃坳鄉福溪村支部書記李鎮陽今年2月份,帶頭試種箬葉2畝,成活率達80%。

黃坳烏雞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修水縣黃坳鄉境內,因黃坳鄉地處九嶺山脈中段,系典型的山區鄉,氣候濕潤、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高,地理環境十分適合綠色農副產品的培植生長。黃坳烏雞受外來雞種的影響較小,幾乎沒有受到其他雞種變異、同化的現象,一直保留著黃坳烏雞的原種特徵。

黃坳烏雞冠暗紅色,下端肉髯黑色,公雞冠形較大,呈深紅或烏紅色。毛形為片羽狀,有部分雞羽毛外翻,毛色以黃色為主,夾雜有少量的白羽毛或黑羽毛。羽毛緊湊,色澤光亮,體型纖巧,成年母雞一般體重為1-1.5公斤,成年公雞為2-2.5公斤,烏皮、烏舌、烏肉、烏骨、烏爪為其主要特徵,形成十分突出的“五烏”特色。黃坳烏雞具有肉質嫩滑、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甜而不膩、脂肪少,瘦肉率高、滋補性強、口感好等特點,是當地款待貴賓的佳品,也是滋補產婦、體弱多病者的上等補品。當地對烏雞的食用頗為講究,按民間的習慣以毛色而論;黃毛烏雞滋補性能最佳,翻毛烏雞可祛風濕,滋陰潤肺;白毛烏雞具有性寒降火、清涼散熱之功。特別是閹割後的烏雞,肉質最為上乘。

黃坳烏雞適應性強,抗病性好,但生長緩慢,個體較小。前期生長性能較好,尤其是伏雞(夏天)、秋雞最為明顯,後期生長較為緩慢,一般3月齡小雞體重可達0.6公斤,後3個月增重平均只有0.5公斤左右,需要6-8個月才能達到成年雞的標準體重。該雞產蛋周期比較穩定,雞群之間沒有明顯差異,母雞初產體重在750克以上,公雞性成熟期在120天左右。一般年產蛋80-100枚,蛋重在40克左右。種蛋受精率在80%以內,當地孵化方式採用傳統的母雞孵化,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生長性能伏雞(夏天)最佳,雞的品質以秋雞為上等,成活率均在80%左右。春冬季育雛與夏秋季相比難度相對較大,雛雞要注意保溫。

經濟建設

黃坳鄉黃坳鄉鄉長徐高華
修水縣黃坳鄉按照“更專、更優、更新、更特”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大打生態牌,做活山上文章,主攻竹、米、茶、瓜“四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目前全鄉毛竹面積15000畝,優質稻20000餘畝,茶葉3500畝,年種西瓜2000餘畝。四項主導產業真正成為了黃坳鄉農民的“致富四寶”。

黃坳鄉土地資源豐富,山地丘陵多,氣溫、雨量均適宜毛竹生長。該鄉結合林改,提出“增資源、增效益、富山富民”的林業發展目標,大力抓好竹林撫育、低產竹林改造、新擴竹和毛竹綜合開發利用,加強毛竹生產基地建設,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在原銷售的基礎上,鄉里積極引導村民對毛竹進行精深加工,一些竹製品在市場上銷售看好,提高了毛竹的附加值,村民收入大為提高,竹業經濟已占全鄉人均純收入的15%,預計3至5年後可達到30%以上。

黃坳鄉為進一步做優米業,黃坳鄉里全力實施“黃坳大米進市場、上餐桌”計畫,大力建設優質無公害糧食生產基地,加快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並將申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品牌效應使黃坳大米供不應求,去年,該鄉九都米業公司銷售大米750萬公斤,產值2000萬元。

黃坳鄉有野生青錢柳(俗稱甜茶)500畝和品質好、產量高的高山雲霧茶———眉峰雲毫。為抓住這一資源優勢,黃坳鄉從技術、政策、市場三方面入手,在引導村民人工栽種青錢柳的同時,抓好高山雲霧茶的新擴低改,改進傳統工藝,提升“眉峰雲毫”的品質,加大供貨力度,幫助茶農擴大種植規劃。去冬,全鄉新擴茶園1500畝,栽種青錢柳1320畝,目前全鄉茶園面積達到3500畝,青錢柳2000畝。

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黃坳生產出來的西瓜既甜又脆,在縣內外享有盛名。該鄉西瓜產業在鄉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技術上的支持、信息上的引導下,極大地提高了該鄉瓜農調優品種、擴大規模種植的信心,品種也日益增多,西瓜種植規模一年一個台階,現全鄉每年種植西瓜突破2000畝,每畝產量達到6000公斤。

旅遊資源

黃坳鄉黃坳鄉
黃坳鄉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27年毛澤東同志帶領工農紅軍在此開展革命鬥爭,打土豪、分田地,築糧倉,黃坳人民勇往直前,並肩作戰,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為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保存完好的既有毛澤東同志舊居、紅軍物質轉運站、硃砂沖哨口、紅軍廣場、紅軍烈士墓、圓墩嶺戰鬥等舊居舊址,又有古建築雁塔橋、十里杜鵑長廊和地球同一緯度僅有的原始次森林等自然風光,還有新遷近開發的紅星文化村--硃砂河漂流區,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可謂紅綠交相輝映。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江西吉安井岡山市行政區劃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全市現轄21個鄉鎮場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97萬人,總面積1297.5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