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1000餘人,到達井岡山地區的茨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8年2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中國革命從此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正確道路。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制定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組織制度和紀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武裝鬥爭樹立了榜樣,成為中國革命走上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的開端。

歷史背景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圖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進入低潮。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

10月, 毛澤東率領 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 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4月, 朱德陳毅率領工農革命軍由湘南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改稱紅軍第4軍。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月,組成了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接著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紅軍在赤衛隊和人民民眾配合下,接連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至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和遂川、酃縣、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剿”,根據地不斷擴大。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後,留下一部紅軍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創立過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選址原因

井岡山地區位於羅霄山脈中段的湘贛邊界,包括江西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和湖南的酃縣、茶陵等縣,周圍五百餘里。這裡的有利條件是: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還可利用兩省敵人既要互相爭奪地盤又要各自保存實力的矛盾;黨和民眾的條件較好,大革命時建立過黨的組織、工會、農會和農民武裝,黨和革命的影響仍然存在,還保存著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地勢險要,幅員廣大,有游擊戰爭的迴旋餘地;自給自足的地方農業經濟,具有為紅軍初期發展提供給養的經濟力。這個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裡開展游擊戰爭,可以影響湘贛兩省乃至於湖北。因此井岡山雕塑園,在這裡建立根據地,既有利於紅軍的生存和發展,又有利於推動全國革命走向高潮。

創立經過

毛澤東率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向井岡山地區轉移,在蘆溪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有名的三灣改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七百餘人的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轄第1、第3營井岡山建起觀光索道和特務邊、軍官隊、衛生隊;在部隊中確立黨的絕對領導原則,建立黨的各級組織,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黨的小組,營、團建立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全軍由黨的前委委員會統一指揮;確立官兵平等,在部隊中實行民主制度。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為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十月三日,部隊到達寧岡的古城,前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通過地方黨組織爭取當地袁文才、王佐兩支武裝。接著,在井岡山北面山腳的茅坪,設立了醫院和留守處,於十月底到達井岡山的茨坪。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建成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部隊在井岡山周圍各縣開展游擊活動,打擊反動地方武裝,深入發動民眾,重建地方黨組織,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和民眾武裝。十一月攻占茶陵,建立了黨的縣委、縣工農兵政府(譚震林為主席)和赤衛大隊。在總結茶陵戰鬥經驗時,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與此同時,重建了寧岡、永新縣委,恢復了蓮花、酃縣黨的組織活動。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隊占領遂川,建立了黨的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以及暴動隊、赤衛隊、農民協會、工會等民眾組織。在遂川,毛澤東對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井岡山百跌泉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經過三個多月的游擊戰爭,井岡山區和寧岡、永新、遂川、茶陵、酃縣靠近井岡山的地區,都為工農革命軍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經過團結改造,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二月,工農革命軍攻占新城,於二十一日在礱市成立了寧岡縣工宵兵政府。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成。

影響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

鄧小平同志:“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可以說,後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對當年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和光大。
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實踐中,紅軍創造了人民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經驗,形成了以“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鬥、敢於勝利,依靠民眾、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意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開闢了新的道路。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敵人很強大,革命的道路還很長。也說明中共開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