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詞語釋義]

吃飯[詞語釋義]

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在中國及世界的許多國家,吃是一種文化。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飯、午飯和晚飯,發展到現在,在許多大中城市,許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習慣。 吃飯是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詞目:吃飯 拼音:chīfàn
基本解釋
1.[eat;h

吃飯吃飯
aveameal]∶進食 我們今晚在哪兒吃飯

2.[makealiving]∶維持生活 靠打獵吃飯

3吃飯在魔獸爭霸中意思是回血池補血 劍聖回去吃飯了
詳細解釋
亦作“喫飯”。泛指生活或生存。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蘇州薛皆三進士有句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無如喫飯難。’”瞿秋白《餓鄉紀程》三:“各人吃飯問題的背後,都有世界經濟現象映著。”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吃飯並不是只是吃米飯,吃饅頭、麵條等等都能說是吃飯。

吃飯禮儀

好的“食相

首先,要嚴記吃飯只吃七分飽,這樣不僅避免“眼睛大肚子小,”也有利於身型保持。現在很時興“Allyoucaneat”這種任你吃到飽的自助餐。

吃飯吃飯
其次,只揀眼前的菜吃,歪著身子撐著筷子夾菜,實在不可取喔。不過,現在中式餐桌一般都裝有圓轉盤,想吃什麼轉一下就在眼前,方便許多。但在轉盤前,先看看同桌人是否在夾菜或盛湯,避免讓人有“搶菜”的感覺。再次,用餐時,嘴中有食物請勿說話,否則菜屑從口中噴出,很失禮也很難堪喔。手裡拿著筷子,如果想盛湯先將筷子放下再拿起湯勺,不要拿了筷子又拿湯勺,所有器皿一手握,那樣感覺會“很土氣”。

最後,所有的食屑,碎骨,應當放在骨碟里,直接丟在餐桌下或在桌旁都是很有礙觀瞻的,如果沒有骨碟可以用紙巾鋪墊代替。如果可以的話,請儘量使用“公筷母匙”,既衛生又雅觀。

觀察飯桌上的“食相”是考量人教養最簡單的方法,因為“吃”是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背後的親職教育了。[1]

鑒於食相的私密性,觀看一個人進食其實是一件既興奮又娛樂的事,還帶著點犯罪感。社會也一向有借共飯來增加了解、促進交流之風俗。於是同桌吃飯也就具有了表演的性質,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學意義。食相,又做“吃相”,有的時候並不僅是指進食的樣子,而是指做事的漂亮與否,姿態和“姿勢”的醜陋與否。做人做事可以做得合理合法,但是也可以做得“吃相”難看,例如,13年前聶衛平與藤澤秀行對局時以“一個老北大荒知青的頑強”所放出的那一個制勝的棋招,至今仍有人為其“吃相”的難看而感到難過。

食相和大部分的禮儀一樣,都具有禁忌的性質,說穿了,無非就是要我們儘量克制各自的動物本能,成為一個合乎社會規範的文明人。然而,飲食和性,正是人類最難以克服的兩種頭號動物性衝動。從《禮記》開始的種種食相禁忌,基本上都是反自然的。例如,中外的食相禁忌皆無一例外地反對以犁庭掃穴和狼吞虎咽的風格進食,這一條顯然是針對我們的先人而來。

食相是多媒體的,不雅的食相,還包括一些不該在餐桌上發出的聲音。儘管進食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音也來自於空氣的振動,但是這種聲音被公認為不雅和非禮。與反對狼吞虎咽相比,禁止在吃飯時發出非禮之聲還是有些道理的,屬於“遠古的回聲”。在那些比舊社會還舊的社會裡,食物總是短缺的,肚子總是餓著的,一旦得到了吃的,除了儘快把它吃掉,還得在進食的時候把音量收細,以免招引來搶掠者。而《國家女排管理細則》首次觸及食相:第13條:“文明進餐,吃有吃相。”

吃飯時最忌諱的幾件事

吃飯的質量和習慣直接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吃了幾十年的飯,可是您真的會吃嗎?
1.不吃湯泡飯
許多人喜歡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湯),或者乾脆直接將飯泡進湯里,吃湯泡飯。而這種吃法很不科學,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為經常吃湯泡飯或邊吃飯邊喝水(湯),吃進去的飯菜往往是囫圇吞棗,沒有經過口腔的咀嚼消化便到了胃裡,使胃的負擔增加了許多。同時,由於水(湯)還可沖淡唾液和胃中的消化液,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受到了影響,久而久之,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易患胃病。

另外,由於消化不充分,也會降低胃腸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有些家長貪圖方便,進餐時大人吃什麼,小孩也吃什麼,經常利用湯泡飯餵孩子,既省時又方便……湯泡飯不可取。
2.不狼吞虎咽
由於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不少人吃飯速度相當快,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10分鐘不到一頓飯就“解決”了,這種就餐行為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

眾所周知,人們吃飯的目的除了獲得美味享受和飽腹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從各類食物中獲取全面的營養。要想獲得充足的營養,勢必要使食物能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食物進入口腔後,首先經過唾液的混合和初步消化,並經過牙齒的咀嚼,大塊食物變成小塊食物,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饅頭、麵條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被水解為糊精或麥芽糖,以備進入胃腸後易為機體所消化吸收。

大家知道嗎?肥胖與吃飯速度有關

就餐時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必然會縮短許多,不能充分地與唾液進行混勻和消化,大塊食物也得不到仔細的機械加工。這樣,既影響了唾液對食物的消化,又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此下去,除了可能易患胃腸疾病以外,還可能因為消化吸收不佳而影響身體健康。

最新研究發現,飲料中所含的果糖會刺激人體中一種導致暴食的激素分泌。這個發現再次給人們暢飲甜飲料的習慣敲響了警鐘……喝甜飲料會導致暴食。
3.邊吃邊聊好
我國傳統習慣中,有“食不言”的說法,認為吃飯時說笑,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來,海內外專家提出一個新觀點,邊吃邊聊好,因為氣氛和諧、心情舒暢有利於消化。人在進餐以後,要藉助消化液的功能,才能有最好的消化吸收。無拘束地談話進餐,大家都高興,此時,胃部消化液分泌能達到最佳狀態。
4.不在看書、看電視時吃飯
每當複習考試來臨之際,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一邊吃飯一邊看書學習,或剛吃完飯就抱上書本。人體內血液的“分配”也是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當看書學習時,大腦處於“勞動工作”階段,血液便會多分配一些至大腦,以保證大腦的“工作”。就餐時,為了使胃腸道能更好更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血液流經胃腸系統就相對其他時間多一些,直至飯後30至40分鐘,這就是許多“飯後犯困想睡覺”的原因。邊吃飯邊看書或者飯後立即看書學習,既學習不好,還可能由於看書學習使得胃腸道的供血不足,影響消化,長此以往而導致胃腸疾病。同理,飯後馬上看書學習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隨著電視節目的日益精彩,不少人為了不落下那些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吃飯時也不願意關掉電視,便一邊吃飯,一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與吃飯看書學習一樣,這種行為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5.不談不愉快的事情
目前,在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家長會一邊吃飯一邊詢問孩子的學習考試情況,當孩子回答說考試成績不好時便會招來家長的一頓數落或指責。這樣一來,孩子的情緒立刻一落千丈,胃口大減,從而導致了飯量和胃液分泌減少,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
6.不吃早飯損害身體
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是不吃早飯。特別是兒童有時候不知道早飯的重要性。取消早餐,就有在其餘進餐時間吃得過飽和選擇高脂肪及高糖飲食的危險。健康早餐應包含脫脂的牛奶、優酪乳或乳酪(3歲以下兒童應吃不脫脂的乳製品)和糧食製品,也就是說,應有燕麥片粥、全麥麵包、水果或果汁。
7.不注意各種顏色的食物相結合
應使各種顏色搭配並變換花樣。這些飲食應平衡提供各種營養,如抗氧化的維生素、葉酸(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含有這種成分),礦物質、纖維和植物化學成分。每日要吃5份蔬菜和水果,儘量減少烹飪時間,這有助於預防癌症、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8.不認識鹽的危險
誰在品嘗味道之前不拿鹽罐子撒點鹽?遺憾的是這一習慣在我們中間已經根深蒂固。大多數人除了知道鹽可以用來烹飪和調味外,並不知道鈉就存在於許多食品中,因為它被用作防腐劑。因此,最好食用不經過加工的天然食品或含鹽量低的食品。冷盤、肉腸、罐頭、乾麵條和一些調味品等是含鹽量高的食品。食鹽過量會增加患病的危險。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出血和骨質疏鬆。

各地習俗

阿富汗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謝,這是阿富汗一些地區的習俗。這裡招持客人十分誠懇,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對主人說“夠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會不理睬你,你必須繼續吃下去,吃得越多,對方越高興,那才是禮貌。如果隨便吃幾口就停嘴,對方會不高興。到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帶點助消化藥。
汶萊
吃多吃少,隨你便,這是汶萊人的待客習俗。在汶萊,家裡來了客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向自己問好,主人就會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把家中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從不勸食,對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從不過問。主人認為這樣問客人是不禮貌的。
印度
“我吃飯,你付錢。”在印度的一些地區,如果同商業談判對象和朋友共進晚餐館,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的資本比我的多,所以這筆餐費應該由你付。”不熟悉情況或初來乍到的客人,常常會被這種場面鬧得啼笑皆非。錢多的人或是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對你的尊重,與摳門或挨宰不能相提並論。
瑞士
吃定量,多吃自費。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細算,節約成風。在這個國家承辦的世界性高層活動,一日三餐固定供應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這份餐費發給個人,讓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費供應一茶。誰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錢,國內外客人一視同仁,概不例外。先訂“協定”後吃飯。
澳大利亞
與澳大利亞人共進午餐要特別注意記住哪一頓飯該由誰付錢,如果你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禮貌的,在一般情況下,你提議喝酒,通常由你付錢,不可各自付錢,除非事先說好。吃多少要多少,嚴格“三光”。
德國
德國人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如與他們共進餐館,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東西,自已要的飯菜必須吃光,也要用麵包蘸著吃下去或喝光,用舌頭舔光碟子的場面也司空見慣。[2]
荷蘭
荷蘭人習慣於每天吃一頓熱飯,農民一般中午吃,其他家庭則把熱飯安排在黃昏,飯前人們要喝上一杯冰鎮的酒。這頓飯總是從上菜湯開始,然後上茄汁對蝦、鯡魚之類。早午餐主食多為麵包,配以冷肉、熏排骨、罐頭魚、乳酪、果醬。早餐飲茶,午餐喝加咖啡加奶或涼牛奶。甜食有牛奶蛋糊、燉水果加奶油、薄餅或蘋果餡餅。
埃及
埃及人煮飯一般是先放4碗水和4湯匙植物油和鹽放在鍋中煮沸,再放入淘洗過的大米,旺火煮開後用文火燒。
西班牙
西班牙人愛吃雞飯。他們先將帶骨雞肉煮湯,再炒熟這些雞骨肉,加入米後炒至略焦黃,再倒入洋蔥、蒜頭、番茄醬和雞湯,慢火煮20分鐘,湯乾飯熟即可。
義大利
義大利人煮飯則是將米和蔥末一同倒入油鍋炒一下,再加鹽和水,用文火煮一小時,食前加黃油和乾酪攪拌。這是傳統的歐洲食法。
海地
海地人喜食橄欖油飯。做飯時,先把水燒開後下米,然後倒入橄欖油,水乾飯熟後,過冷水,再塗上牛油,上火再燜,水乾即可。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人煮飯時用一份大米、二份水再拌以適量的鹽、醋、油,用文火煮熟,再倒入大盤子中,上面鋪些番茄片食用。
南美洲
南美洲一些國家流行洋蔥飯。先把水煮開,放入碎洋蔥、鹽和大米,慢火煮熟即可。
中東地區
中東地區流行吃菜飯。這種飯是先炒熟,再將切好的菠菜倒進去翻炒,一加入米、番茄、鹽、胡椒,再加水用小火煮乾吃。此飯叫菠菜飯
瑞士
瑞士人煮飯比較講究,將大米、水、牛奶各一份,加上雞蛋黃、糖和鹽,攪拌均勻後再用文火煮。當米飯水分吸乾時,再將打成泡沫的蛋白倒入,飯稍為發黃即起鍋食用。
美國
美國人善做番茄汁飯,方法是先將洋蔥、蒜頭炒出香味,加入番茄汁和水,倒入米煮熟即可。[3]

同名著作

作者 錢鍾書(1910——1998)
文摘
吃飯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這種主權旁移,包含著一個轉了彎的、不甚樸素的人生觀。辯味而不是充飢,變成了我們吃飯的目的。舌頭代替了腸胃,作為最後或最高的裁判。不過,我們仍然把享受掩飾為需要,不說吃菜,只說吃飯,好比我們研究哲學或藝術,總說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樣。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把國家分成三等人,相當於靈魂的三個成份;饑渴吃喝是靈魂里最低賤的成份,等於政治組織里的平民或民眾。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樣來敷衍民眾,把自己的野心裝點成民眾的意志和福利;請客上館子去吃菜,還頂著吃飯的名義,這正是舌頭對肚子的籍口,仿佛說:“你別抱怨,這有你的份!你享著名,我替你出力,還虧了你什麼?”其實呢,天知道——更有餓癟的肚子知道——若專為充腸填腹起見,樹皮草根跟雞鴨魚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區區消化排泄的生理過程里還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古羅馬詩人波西藹斯(Persius)曾慨嘆說,肚子發展了人的天才,傳授人以技術(Magisterartisingeniquelargitorventer)。這個意思經拉柏萊發揮得淋漓盡致,《巨人世家》卷三有讚美肚子的一章,尊為人類的真主宰、各種學問和職業的創始和提倡者,鳥飛,獸走,魚游,蟲爬,以及一切有生之類的一切活動,也都是為了腸胃。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動(包括寫文章在內),不僅表示頭腦的充實,並且證明腸胃的空虛。飽滿的肚子最沒用,那時候的頭腦,迷迷糊糊,只配作痴夢;咱們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飯睡中覺,就是有力的證據。我們通常把飢餓看得太低了,只說它產生了乞丐,一類的東西,忘記了它也啟發過思想、技巧,還有“有飯大家吃”的政治和經濟理論。德國古詩人白洛柯斯(B.H.Brockes)做讚美詩,把上帝比作“一個偉大的廚師傅(dergrossSpeisemeister)”,做飯給全人類吃,還不免帶些宗教的稚氣。弄飯給我們吃的人,決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翁。這樣的上帝,不做也罷。只有為他弄了飯來給他吃的人,才支配著我們的行動。譬如一家之主,並不是掙錢養家的父親,倒是那些乳臭未乾、安坐著吃飯的孩子;這一點,當然做孩子時不會悟到,而父親們也決不甘承認的。拉柏萊的話似乎較有道理。試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們把茶飯來向它祭獻,它還不是上帝是什麼?但是它畢竟是個下流不上檯面的東西,一味容納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賞。人生就因此複雜了起來。一方面是有了腸胃而要飯去充實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飯而要胃口來吃的人。第一種人生觀可以說是吃飯的;第二種不妨喚作吃菜的。第一種人工作、生產、創造,來換飯吃。第二種人的結果,來健脾開胃,幫助吃飯而增進食量。所以吃飯時要有音樂,還不夠來勸酒;文雅點就開什麼銷寒會、銷夏會,在席上傳觀法書名畫;甚至賞花游山,把自然名勝來下飯。吃的菜不用說儘量講究。有這樣優裕的物質環境,許多從前慣吃的東西,現在吃了仿佛玷污清白,決不肯再進口。精細到這種田地,似乎應當少吃,實則反而多吃。假使讓肚子作主,吃飽就完事,還不失分寸。揀精揀肥,貪嘴不顧性命,結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只能像李逵所說“淡出鳥來”。這誠然是它饞得忘了本的報應!如此看來,吃菜的人生觀似乎欠妥。

科學的吃飯時間表

早餐──7:00這時你可能還“睡”在床上,可實際上你的體溫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於甦醒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早餐的最佳時間。滿分早餐:1個完整的橙子+1杯咖啡+2片全麥麵包+1份西紅柿炒雞蛋。怎么樣,這個早餐很豐盛吧。各位上班族想要擁有一個精力充沛的上午,就要注意這個營養早餐了喔。

加餐──10:30要知道,在早上7點到10點之間的這個時間段,你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在其他時間段快上40%。所以,此時你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來幫你集中精力、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

滿分加餐:1根香蕉。

午餐──12:30 同事們都開始逐漸起身,這也是你的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是吃午餐的最佳時間。此時你體內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遠不如早餐的時候,所以用餐時需要細嚼慢咽,萬萬不能一邊盯著電腦一邊吃午餐。不僅容易發胖,營養也無法吸收。

滿分午餐:含豐富纖維的蔬菜+紅肉類肉食+主食。

下午茶──15:30 這也是需要立即補充能量的時候,因為你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已經大大降低,不僅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開始冒頭,如果再不及時補充能量,你的工作就很難順利、愉快地進行下去了。

滿分下午茶:富含粗纖維的杏仁或葡萄乾。

晚餐──18:30晚餐一定要在睡前4個小時解決,這是食物在胃腸道中完全消化吸收所需的時間。否則帶著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僅會堆積脂肪,你的睡眠質量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滿分晚餐:富含蛋白質的海鮮或豆類+主食

飯後不要命的事

飯後喝茶=喝毒藥

“茶葉中含有鞣酸和茶鹼,這兩種物質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藥物研究院研究員表示,胃液和腸液是人體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可當鞣酸進入胃腸道後,會抑制它們的分泌,從而導致消化不良。此外,鞣酸還會與肉類、蛋類、豆製品、乳製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吃的食物當中含有金屬元素,如鐵、鎂等,鞣酸還有可能與它們發生反應,長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結石。專家表示,白開水是最好的飯後飲品,即可清口又不影響消化,飯後過半小時就可以喝一些淡茶了。飯後吃水果=胃腸不適 

飯後吃水果,好像是很多人的愛好,但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因為水果中富含單糖類物質,他們通常在小腸吸收。飯後吃的水果會被食物阻滯在胃內,一是,影響食物消化,二是停留時間過長的話,單糖就會發酵而引起腹脹、腹瀉或胃酸過多、便秘等症狀。

同時,吃了魚、蝦後不宜立即食用葡萄等酸性水果,因為魚、蝦等含有高蛋白和鈣等物質,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很快同食,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胃腸不適。

吃水果最好在飯後2~3小時或飯前1小時。如果吃了腸類熟制食品,再吃一些桔子、檸檬則有益處,因為熟食製品中有些含有亞硝酸鈉作防腐劑,而桔子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有效抑制亞硝酸鈉的合成,有利健康。

飯後洗澡、刷牙、松褲帶=消化不良、胃下垂

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就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引起消化不良。有些人很喜歡飯後刷牙,但立即刷牙的話,會使鬆弛的牙釉質受損。另外,松褲帶雖然讓肚子舒服了,卻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致使消化器官和韌帶的負荷增大,促使胃腸蠕動加劇,容易發生腸扭轉,腸梗阻,以及導致胃下垂等。

飯後卡拉OK=胃腸不適

雖然“飯後百步走”有道理,但對於老年人,最好還是不要運動,因為飯後半小時內,胃因接納了食物而變得十分沉重。此時參加運動會使胃飽受“動盪”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響;飯後立即散步對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老人可導致頭昏、乏力、眩暈、肢體麻木;對患有消化道潰瘍和胃下垂的病人則會加重病情。飯後宜靜坐30分鐘再活動。 

對於年輕人,最好不要飽食之後唱歌,俗話說“飽吹餓唱”,因為,飽食後唱歌,會使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大,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胃腸不適等其他病症。

飯後立刻就睡覺=中風、發胖

剛吃了飯,胃內充滿食物,消化機能正處於運動狀態,這時睡覺會影響胃的消化,不利於食物的吸收。同時,飯後腦部供血不足,如果飯後立即上床,很容易因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導致中風。另外,入睡後,人體新陳代謝率降低,易使攝入食物中所含熱量轉變為脂肪而使人發胖。[4]

飯後症狀與健康

吃飯吃飯
1、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2、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3、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4、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5、常常於飯後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進食後可以緩解,常有泛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
6、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爾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7、飯後上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症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後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8、飯後出現泛酸、燒心、噯氣、胸骨後痛,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9、進食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10、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泛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