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源鄉

峰源鄉位於蓮都區西南,距市區58公里,與青田、景寧、雲和接壤。總面積128.23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全鄉總人口4994人。該鎮自然資源豐富,蔬菜業發展較快,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鄉鎮的經濟發展良好,2005年工農總產值5246萬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峰源鄉,總人口4994人,勞動力3056個,其中外出人口1744人。2005年工農總產值5246萬元,農業總產值35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45元。全鄉12個行政村都通了程控電話,7個行政村安裝了有線電視。
峰源鄉耕地面積228公頃,林業用地9239公頃,水果面積78.5公頃,蔬菜面積208公頃。
峰源鄉平均海拔650米,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年降雨量比市區多200毫米,是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的良好場所。峰源鄉年種植反季節蔬茶133公頃,其中庫坑村、西坑村無公害基地各33公頃,主要種植品種有甜(辣)椒、四季豆、包心菜、西紅柿等。同時峰源鄉又是全區重點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區總數的25%。

自然資源

全鄉境內可開發小水電資源近1.5萬千瓦,現已開發7000千瓦。
麗水十大峽谷之一的獼猴峽風景區坐落在峰源鄉境內,通過峰源鄉黨委政府的努力建設和宣傳,逐步形成以獼猴峽為中心,輻射周邊風景點葑垟湖、庫坑岩的生態旅遊帶。

經濟發展

峰源鄉食用菌生產以花菇為主,年產規模控制在500萬袋以內,2002年底峰源鄉無公害香菇生產基地出產的“愛綠森”牌香菇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產品運銷西歐、日本等。
全鄉有竹林面積1200公頃,開發建設筍竹兩用林基地200公頃,筍竹種植收益較為可觀。全鄉共有大小竹子加工企業五家,生產竹珠、竹膠板等產品,年產值近300萬元。

文化建設

積極配合區里開展鄉村文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文化活動場所,配備各種文體活動器材,加快建設農村文化陣地。認真抓好“種文化”活動,組織舉辦了峰源鄉2009年運動會,活躍了農村體育文化氛圍。認真抓好全民素質教育,積極抓好鄉風評議月活動,不同時期開展了“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十佳好媳婦”、“五星紅旗飄起來”迎60周年國慶活動等先進評比宣傳工作。龐山村“春泥計畫”試點工作成績顯著,成為峰源鄉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典型。積極組織開展好農民素質培訓,充分發揮農村遠教平台和農民信箱作用,3000餘人次受教育,夏莊村、龐山村被評為優秀遠教示範點,提高廣大農民民眾的思想素質和生產生活知識。

計生工作

大力開展信息排摸、長效節育措施落實、社會撫養費徵收和計畫生育“創國優”創建活動,進一步強化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廣泛開展計生宣傳工作,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提高水平,有效地穩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質。庫坑村計生文化園建設得到區領導充分肯定,全年共召開專題會議20次,計生服務員培訓12次,懸掛計生橫幅8幅,下發宣傳品400多份。截至2009年12月底,全鄉共出生人口92人,計畫內86人,計畫生育率93.47 %。共組織1158人參加查環查孕,檢查率95.8%。違法生育對象6人均已立案調查。

村級建設

經過3個月的努力,完成了對所轄的12個村黨支部、村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共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兩委幹部78人,兩委幹部平均年齡44歲,國中以上學歷人數占兩委幹部總數的85%,實現了村幹部年輕化、知識化。
深化學習實踐活動,提高能力素質。突出圍繞“發展農副業求品牌,鞏固生態鄉上水平”的實踐載體,把學習實踐活動與與貫徹落實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相結合,與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相結合,通過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活動落實,進一步樹立科學規劃的新理念、民主管理的新理念、協調服務的新理念、改革創新的新理念。由分管領導、住村幹部、大學生村官組團服務20人次,為民眾代辦事件30多次,為民辦實事400多件。強化機關幹部管理,提高機關效能。健全完善了《峰源鄉幹部駐村連心考核機制》,20名駐村幹部均簽訂責任書,年終以量化的分數對幹部的常規工作、民眾評議、專項工作情況進行考核,有效轉變幹部作風。積極落實“住村聯心”、“一戶一策一幹部”等制度,廣大人民民眾滿意度較高。做好檔案、保密工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落實政務信息公開,拓寬和暢通了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完善回應處理機制,提高了機關工作效能。
積極開展“強班子、樹正氣、促發展”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堅定了黨員理想信念,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積極落實“住村聯心”的有效工作機制,倡導鄉幹部“工作在鄉、崗位在村”的工作思路,提高了鄉幹部“促一村發展、富一村百姓、保一村平安、建一村文明”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通過上山扶貧和下山脫貧相結合的辦法,將1500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轉移到第三產業,成功實現峰源鄉富餘勞動力轉移,2005年獲得蓮都區勞務輸出一等獎。通過木寮村後山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整治建設,解除了困擾木寮村351名民眾的後顧之憂。

基礎設施

2005年峰源鄉積極配合蓮都區交通局,完成了大港頭至峰源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圓了民眾祈盼多年的道路硬化夢。投資180萬元改造硬化了夏莊村至木寮村的8公里水泥路面,同時完成了源頭嶺至小嶺根路基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庫坑村至上垟村、橫山後蔡岱村公路23公里路基改造工程,2005年被蓮都區政府評為交通工作一等獎。
投資30萬元,對峰源鄉所在地龐山村進行了整治工作,建成了古色古香的村會議室,潔淨寬敞的環村道路,改善了村莊面貌,提升了中心村的品位。2005年做好峰碧35千伏輸變電線路,完成橫坑村引水工程,解決民眾生活、生產用水難問題。

社會穩定

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民住房保險,參保率達 90 %。落實農村家電下鄉補貼,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合人數7332人,徵收達率到90.26%。開展了農民基礎養老保險辦理工作,1460名6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切實推進大病困難民眾醫療救助工作,共報批51人,發放醫療救助款19.5萬元。努力實踐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落實補助資金9000元。認真抓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及學生安全工作,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活動開展經常,作用發揮明顯,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切實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堅持了每月必排查、排查必處置的工作原則,排查不穩定因素4件,成功調解糾紛4起。暢通民情反映渠道,認真開展領導下村走訪,全年有效排查化解民眾矛盾糾紛119起,努力把各種信訪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爭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重點做好復退軍人、民辦教師的穩控工作和老信訪戶的調解工作,幫助爭取合法權益,嚴厲打擊不法上訪,確保了信訪工作實效。制定了治安防範方案,進一步修訂考評、獎懲等制度,建立健全各項綜治規章制度,並召集20個行政村、4個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現場簽定了《2010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任務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到人。
全鄉545戶933人低收入農戶、8個低收入農戶集中村通過與市、區部門單位的結對幫扶,取得了紮實的成效。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現有219戶241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月發放保障金接近3萬。認真搞好農民技術培訓和勞務輸出,並按期組織開展廚師培訓班和來料加工培訓班等,現已培訓農戶人數246人,轉移就業人數205人,全部都超額完成上級的任務數。
峰源鄉是全區重點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區的33%以上。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與各村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建立應急隊伍,完善應急裝備,制定應急制度,並為每位應急隊員提交保險。一年來,通過廣泛的消防知識宣傳,紮實的工作措施,全鄉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消防事件,有力地保護了生態安全,並在年度考核中獲得優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