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水痘

小兒水痘

水痘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染是主要傳播途徑。另一種是接觸傳染,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見於1~6歲的小兒,水痘傳染性很強,常在託兒所、幼稚園等兒童集體中流行。

基本信息

病理概述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皰疹病毒
“小兒水痘”是由水痘—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季為參見。學齡前兒童為好發年齡,6個月以內的嬰兒較少發病。本病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傳染性很強,一次患病後可終身免疫。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皮膚出現紅色小斑疹丘疹皰疹,並可同時存在。皮疹大多見於軀幹部頸部口腔等部位。

小兒水痘起病時可出現發熱。咽痛。全身不適等現象,經過數小時至1天,皮膚上出現皮疹,也有的並不出現上述症狀而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現在頭部和軀幹,逐漸蔓延到四肢。開始出的為紅色小丘疹。經1-2天變成橢圓形、綠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圍呈淡紅色。3-4天泡疹乾縮結痴,1-3周痴皮脫落。痴蓋很表淺,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發病後一批批陸續出現的,所以在病兒皮膚上可見到丘疹、皰疹、痂皮同時存在,這是水痘疹的特點,一周后完全乾燥而成痂蓋,就不再有傳染性。一般預後良好,很少發生重的併發症。

病因病理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
病原體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即人類皰疹病毒3型。病毒核心為雙股DNA,核衣殼是由162個殼微粒排列成立體對稱的二十面體,外有一層脂蛋白包膜。病毒呈球形,直徑150-200nm.兒童初次感染時引起水痘,恢復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內,少數人在青春期成年後,受冷、熱、藥物、創傷、惡性病或放射線等因素作用,病毒被激活導致帶狀皰疹。一次感染水痘可獲終身免疫,但在免疫功能受損者或已接受過水瘟疫苗者,也可有第2次感染,症狀輕微。

帶狀皰疹和水痘都是由同一種病毒,即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該病毒後,引起水痘,多見於從未感染過此病毒,因之對之無免疫力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小兒,尤其是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水痘痊癒後,該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被感染者體內的神經細胞中,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如上呼吸道感染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外傷、放射治療、服免疫抑制劑等,均可能導致病毒再度活動,而誘髮帶狀皰疹。

臨床表現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
小兒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它是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並能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得過水痘的,由於體內已經有了抗體,就不會再得了。

小兒水痘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開始時患者可有微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咳嗽或輕度腹瀉等症,常不被重視。發熱的同時或於發熱1-2天后開始出疹,皮疹先見於軀幹、頭部、逐漸延及面部,最後到達四肢。皮疹分布以軀幹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從斑疹->丘疹->水皰->開始結痂,短者約6-8小時,水皰稍呈橢圓形,大小不一,表淺,似浮在表面,常伴癢感使患者煩躁不安。一般1-3日內,皰疹從中心開始枯乾、結痂,再經數日後,痂蓋自行脫落後即為痊癒。

因皮疹分批出現,故在病根中可見各期皮疹同時存在,此起彼伏,參差不齊。成人患水痘,其症狀較兒童嚴重,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全身症狀嚴重,皮疹融合成片,併發症易見如肝炎肺炎等,應加以注意。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只要溫度在38.5度以下的一般不用作退燒處理,如果要退燒的話最好不要服用阿斯匹靈,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水痘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覆搔抓,水皰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從而導致愈後患處留下疤痕。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見於兒童,臨床上以輕微和全身症狀和皮膚、黏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為特徵。

潛伏期14-16日: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出疹期
(一)前驅期:嬰幼兒常無前驅症狀。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納差及上呼吸道症狀,1-2日後才出疹。偶可出現前驅疹。

(二)出疹期:發熱同時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點:
1.先見於軀幹、頭部,後延及全身。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皰疹時感皮膚搔癢,然後乾結成痂,此過程有時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后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橢園形,3-5mm,周圍有紅暈,皰疹淺表易破。皰液初為透明,後混濁,繼發感染可呈膿性,結痂時間延長並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軀幹最多,其次為頭面部及四肢近端。數目由數個至數千個不等。
4.皮疹分批出現,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5.口腔外陰眼結合膜處黏膜可發生淺表皰疹,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疼痛。

診斷檢查

1.臨床症狀和病史
2.實驗室檢查:必要時可選作下列實驗室檢查:
①取新鮮皰疹內液體作電鏡檢查,可見到皰疹病毒顆粒。能快速和天花病毒相鑑別。
②在起病3天內,取皰疹內液體接種人胚羊膜組織,病毒分離陽性率較高。
血清學檢查,常用的為補體結合試驗。水痘病人於出診後1-4天血清中即出現補體結合抗體,2-6周達高峰,6-12個月後逐漸下降。亦可用間接螢光抗體法檢測。
④PCR方法檢測鼻咽部分泌物VZVDNA,為敏感和快速的早期診斷手段。

傳染方式

水痘患者的皰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有該病毒存在,故與患者接觸或吸入患者咳嗽、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後,易感兒童或成人可被傳染。在小兒的集體單位中,如幼稚園,如未及時發現、隔離水痘患兒,可導致易感兒童中水痘流行,發病率達80--90%。而帶狀皰疹因為是在個體免疫力下降時才出現,在時間上和人數上不是集中大量發病,而呈散在發病。也有報告發現易感兒童在與成人帶狀皰疹患者接觸後引起水痘的。

預防措施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預防措施
對患水痘的小兒注意隔離,尤其在幼稚園、醫院門診等處。水痘完全結痂後就沒有傳染性了。對有該病流行的兒童場所,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特殊情況下可考慮被動免疫,即在潛伏期早期用丙種球蛋白。或用恢復期病人的血清、或成人的血清注射,使發病時減輕症狀。

患水痘後應注意休息,局部疹子可用1%龍膽紫,或用蘆甘石洗劑白降汞軟膏磺胺軟膏等塗抹,並將患兒指甲剪短,防止抓破痘疹引感染。

對可疑或確診為水痘的患者應進行隔離。其中上學或入托的小兒,一般可在家中隔離,家中如還有其他未患過的水痘的小孩,有條件時另擇居住處或不與患者同住一房間。房間儘可能讓陽光照射,打開玻璃窗(玻璃阻擋可殺滅病毒的日光紫外線);定時開窗門使空氣流通也有殺滅空氣中病毒的作用。對接觸水痘皰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根據情況分別採取洗、曬、燙、煮、燒消毒,且不與健康人共用。隔離應持續到全部皰疹乾燥結痂時為止。

發生水痘是初次感染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的臨床表現,此後,患者獲得免疫力,一般終生不會再出水痘;但一小部分患者,可以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發生帶狀皰疹。在發生一次帶狀皰疹之後,一般不會復發。帶狀皰疹患者一般未進行隔離。但如果家中有未出過水痘的小兒,我們認為應該避免與之接觸。

治療方法

小兒水痘治療藥物
1、對症治療:對有皮膚破損者,可外塗10%龍膽紫;皮膚搔癢者,可塗2%石碳酸液或爐甘石洗劑等;若皰疹破裂,可塗搽新黴素軟膏。水痘套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綜合徵的危險。故一般不用水楊酸製劑,可選其它藥物或物理降溫。皮膚有繼發感染,或合併肺炎、敗血症者,可分別選用磺胺抗生素等。若合併腦炎者,可按乙型腦為治療。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一般水痘不可套用。如水痘合併嚴重併發症,在套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後感染水痘時,如用激素時間很短,可停用,或儘快減至生理量

2、抗病毒藥物:
(1)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靜滴,7-10mg/kg/次,每6小時1次,共7-10日。在1-2日內皰疹可變乾,症狀好轉。
(2)無環烏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5-7日,在治療3日後症狀可改善。
(3)阿糖腺苷:10mg/kg.d稀釋於葡萄糖中靜脈滴注,對某些患兒有效。
(4)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處。痘疹潰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搽)。
(5)、病毒唑+雙黃蓮靜脈滴注直至皰疹開始枯乾、結痂(4—5天);外搽阿昔洛韋軟膏,口服阿昔阿洛韋片板藍根沖劑(5—7天)。7天后可用銀花絞股藍田基黃等煮水喝至痊癒。
(6)、樹豆(又稱木豆)+千里光煎水冼患處,一天一次,連冼一周。如無樹豆,可用銀花代替。
(7)、如搔癢較為嚴重者可口服非那根,皰疹破裂者可塗1%龍膽紫,如有皮膚繼發性細菌感染,可適當選用四環素軟膏局部塗抹或抗菌素等。

辯證治療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風熱夾濕

風熱輕證(風熱夾濕)

主證:輕微發熱,或無發熱,鼻塞流涕,或噴嚏咳嗽。1~2天后出疹,疹色紅潤,泡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稀疏橢圓,並有篷癢感。此起彼伏,以軀幹為多(向心性),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減
連翹10克,銀花10克,竹葉10克,薄荷6克(後下),牛子8克,甘草30克,防風6克,桔梗8克,滑石18兌。
方解:連翹、銀花、竹葉情熱解毒;薄荷、防風輕散解表;桔梗、牛子、甘草宣肺解表,祛風痰,利咽喉;滑石滲利濕毒。

熱毒重證(濕熱熾盛)

主證:壯熱,煩渴,口齒乾燥,面紅,水痘分布較密、紫暗,根盤紅暈較著,泡漿混濁可伴出血性皰疹,或伴牙齦腫痛、舌生皰、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絳、苔黃燥而乾、脈洪數。
治法:清熱涼營解毒,涼血滲濕。
方藥:清胃解毒湯五味消毒飲。
黃連5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黃芩8克,赤芍8克,丹皮8克,生地10克,石膏15克,獲苓10克,苡仁15克,蘆根15克,地下10克。
方解:連翹、銀花、黃連、黃芩、地丁清熱解毒

小兒水痘的驗方

1.荊防半藍根燙
藥物:荊芥、防風各10克,半藍根20克,蘆根15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每天2次。
療效:次方治療小兒水痘94列,全部治癒。
2.銀石湯
藥物:金銀花、石膏各30克,玄參、紫草、澤瀉各15克,薄荷9克,荊芥6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共取藥液250毫升,分服。
療效:次方治小兒水痘116列,均治癒。一般服2-5劑。
3.青黛牡滑散
藥物:青黛粉、生牡蠣粉、滑石粉等量。
用法:將上藥混勻,加適量麻油拌成糊狀,塗抹在患處每天1-2次。
療效:次方治小兒水痘32例,治癒24列,顯效8例。

護理要點

小兒水痘小兒水痘--生物感染
1、患了水痘的病兒一經確診,立即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水痘在目前還未普遍施行自動免疫,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儘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水痘的病兒接觸。

2、發熱時要讓病兒休息,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要多喝開水和果汁水。

3、囑咐和管理病兒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別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皰疹被抓破化膿感染,若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的清潔。可縫製一副毛邊向外的手套,戴在病兒手上。如果皰疹破了,可塗1%的紫藥水,如有化膿可塗抗生素軟膏。

4、病兒的被褥要勤曬,衣服要清潔寬大,防止因穿過緊的衣服和蓋過厚的被子,而造成過熱引起疹子發癢。

5、個別水痘病兒可合併發生肺炎、腦炎。如發現病兒高熱不退、咳喘,或嘔吐、頭痛、煩躁不安或嗜睡,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飲食禁忌

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多吃蔬菜,忌吃公雞鯉魚海鮮螃蟹豆類及其製品、竹筍醬油禽蛋狗肉牛肉辣椒

注意事項

1.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給孩子吃透表發疹的藥,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孩子會感到奇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輕者會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細菌由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引起敗血症

2.正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其他疾病的孩子,和患有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比較重的孩子,以及傷口面積較大的外科病兒,更應千方百計避免與水痘病兒接觸。因為這些病兒如果發生了水痘,病情很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