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

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

類別: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
地區: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河南、四川
編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Ⅷ-144
申報地區或單位: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衡水市、平泉縣、承德縣、山西省朔州市、遼寧省瀋陽市、吉林省通化縣、河南省寶豐縣、四川省宜賓市、成都市、綿竹市、古藺縣、射洪縣

簡介

寶豐釀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期。據《戰國策·魏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又據《世本》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於汝海之南,應邑之野(今寶豐縣)。在寶豐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應國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大量珍貴的酒器酒具,佐證了寶豐釀酒業的悠久歷史,寶豐是中國白酒的發源地之一。
唐宋時期,寶豐釀酒業達到鼎盛。據《寶豐縣誌》記載:北宋時,僅寶豐縣就有七酒務,宋神宗欽派大理學家程顥監酒寶豐,每年收酒稅7萬貫以上;金朝大正元年,收酒稅四萬五千貫,居全國各縣之首。

千百年來,寶豐酒與文化結緣,演繹出無數動人的故事。李白、吳道子、元好問等都曾留下了大量的史書丹青。歷代交替,各種文化交織,逐步形成了一部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寶豐酒文化。
寶豐酒因產於寶豐而得名,是河南名酒之一。該酒釀製歷史久遠,據考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一說創始於夏禹時期的儀狄,至今相沿已長達4100多年。可見其歷史之悠久。該酒雖歷史久遠,但直到宋朝方興盛。幾經興衰,傳承至今,產量不斷增大,知名度不斷提高,遠銷東南亞。原酒出口量全國第一,成品酒出口河南省第一。
寶豐酒制曲技藝嚴格,拌料、制曲、上霉、晾霉、潮火、大火、後火、驗收、貯存科學規範。品評、勾兌、調味、降度、定型,程式把關嚴謹,確保了品位和質量。其特徵是以優質高粱為原料,大麥、小麥、豌豆混合制曲,採用“清蒸二次清”工藝,地缸發酵,陶壇貯陳。酒質具有清香純正、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獨特風味,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之一。2002年獲國家原產地標記保護註冊認證,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近年來,傳統的寶豐酒釀造工藝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傳統工藝的關鍵環節全由人工完成,面臨失傳危險;二是所用主要原料高粱、大麥、豌豆等的種植面積急劇下降,出現供不應求;三是現代化的機械、化工產品正在不斷取代傳統釀酒器具和用料;四是各種假冒偽劣白酒充斥市場,並以低價銷售,使傳統的寶豐釀酒業步履維艱。為傳承寶豐酒傳統釀造工藝,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視,成立了相應組織,制定了相關政策,將通過挖掘整理寶豐酒傳統釀造工藝、舉辦培訓班、修建傳統工藝釀造車間、興建寶豐酒文化苑、編寫《寶豐酒志》等措施。

河南非遺目錄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擁有郟縣大銅器、麒麟舞、四平調、河洛大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