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目連戲

南樂目連戲

“目連戲”有“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之稱,對中國的戲劇起源,沿革及發展傳承等研究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也為研究華夏史學史、文學史、民俗文化等提供珍貴資料。該劇無論在表演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注入了中國傳統宗教和倫理說教的內容,這對研究宗教信仰,佛教文化和歷史等提供了有力佐證。

簡介

南樂目連戲,“目連戲”是曾經流行於南樂縣民間的一個口述本,以民間雜耍為主,集綜合戲曲、武術、焰火、魔術於一身,有鋸解、磨研、開腸剖肚等特技表演,服裝、道具、化妝、表演均有獨特之處,唱腔初為民間小調,清朝時改為大平調。“目連戲”自宋朝由開封傳到南樂縣。南樂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偏僻封閉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使該戲曲一直保留著古老的原始風貌,其表演形式、戲劇程式等方面無不帶有傳統文化的烙印。

起源出處

源於河南、深藏於南樂民間的“目連戲”是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劇種,堪稱戲劇的老鼻祖,有“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之稱,對中國的戲劇起源、沿革及發展傳承等都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也為研究華夏史學史、文學史、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提供了珍貴資料。有專家認為,“目連戲”的發現和研究可能會改寫中國戲曲史。歷史上的戲曲藝術,據記載是以元雜劇為始,而“目連戲”則早於元雜劇,其情節內容與唐朝的目連變文一脈相承。南宋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搬《目連救母》雜劇,觀者倍增。”明朝有鄭之珍創作的戲劇《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目連戲”在清康熙年間曾傳人宮廷。

發展過程

目連戲為專演《目連救母》而命名,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有證可考的劇目,因此被視為戲曲的鼻祖。

目連戲集戲曲、舞蹈、雜技、武術於一身,有鋸解、磨研、吞火、噴煙、開膛、破肚帶彩特技和盤叉、滾叉、金鉤掛玉瓶、玩水蛇、挖四門等舞蹈動作,及金剛拳、武松採花拳、五龍出動拳諸多拳路,服裝、道具、化裝、表演均有獨特之處。由於深藏民間,至今仍保留粗獷、原始的本來面目,唱腔初為花鼓調,明末大平調興起後,因其動作大,架子大,真刀真槍,雄渾豪放,適宜目連戲的武打表演,故自清代改為大平調。既可登台演出,又可扎揚表演,遊街時鼓樂齊鳴,三眼槍助陣以壯行色。

北宋時開封已有連演七天的記載。北宋淪亡後,北方的目連戲演出在史料中幾近消失,因而長期未受到重視。而南方各省的目連戲卻如火如荼,頻頻見諸文人筆記、小說、方誌等文獻。

其實,目連戲並未在中原民間絕跡。80年代南樂目連戲《五鬼捉劉氏》終於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整理和研究卻欠深入。唯一的一份目連戲的演出錄相帶如今已不知去向,可資參考的資料只有由目連戲第五代傳人蘇尚志口述、韓德英等整理的《目連救母》劇本和幾張倖存的劇照。我們希望通過對南樂目連戲的現場調查,發掘它的民間文化蘊涵,連線起目連戲由北到南傳承演變的鏈條。如今惟一能完整演出目連戲的蘇尚志老人已於前年年底溘然長逝,令人不禁悵然嘆息。所幸的是,蘇先生的兩個弟子——兩位年近花甲的農民,繼承了目連戲一部分演出情節和表演技巧。他們兩人一個能記詞,一個能表演。兩位老人熱情很高,現場為我們表演了“閻王登殿”等片斷。雖然場地簡陋,但從他們的表演中,我們依然領略到了目連戲所蘊含的民間樸素而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情感,感受到民間藝術粗獷豪放的神采情韻。兩位老藝人說,當地稱目連戲為“玩鬼”,深受民眾喜愛,幾乎人人能演。但如今要看完整的目連戲演出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村中能夠充當演員的年輕人大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到了春節,人員湊齊,湊出一些資金,才能完整地演出。

南樂縣文化旅遊局已下了不少功夫來保護目連戲,局裡的常少峰老師經過廣泛調研,正在從事目連戲的相關研究。南樂縣文化旅遊局的郭局長說,關於目連戲,他有兩個期盼,一是希望河南大學能夠派出專業的戲曲研究者,從技術、理論上幫助他們進一步挖掘整理目連戲,二是希望上級撥下充裕的資金,從經濟上予以支持,推動目連戲的保護和搶救。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南樂縣申報的“目連戲”入選。經文化部門的奮力搶救,這一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譽的古老劇種,如今在南樂起死回生。“目連戲”是曾經流行於南樂民間的一個口述本,以民間雜耍為主,綜合戲曲、武術、焰火、魔術於一身。“目連戲”自宋代由開封傳到南樂縣。

流傳地域

“目連戲”曾在南樂縣廣泛流傳,多在春節上演,深受民眾歡迎。“文革”期間被視為封建迷信禁演,1986年恢復演出,但受影視文化的衝擊,已瀕臨滅絕。“目連戲”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有效地促進搶救保護工作。

目前,南樂縣文化局已組建一支能演出“目連戲”的民間文藝隊,將在6月10日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赴鄭州參加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節目展演活動。

河南非遺目錄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擁有郟縣大銅器、麒麟舞、四平調、河洛大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