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嶺鄉

北嶺鄉

北嶺鄉位於山東省利津縣境中部,距縣城22公里,轄23個自然村,35個村民委員會。有6493戶,總人口22120人,其中男11034人,女11086人,非農業人口1215人。全鄉總面積50平方公里,有耕地2422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667公頃。

基本信息

圖示———北嶺鄉中心學校

北嶺鄉北嶺鄉

北嶺鄉位於山東省利津縣境中部,距縣城22公里,轄23個自然村,35個村民委員會。有6493戶,總人口22120人,其中男11034人,女11086人,非農業人口1215人。全鄉總面積50平方公里,有耕地2422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667公頃

地理水文

北嶺鄉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腹地為黃河故道,境內有一條黃河古廢壩縱貫南北,壩西大都是紅粘土地,壩東為古鹽灘,土質沙鹼。引黃乾渠六乾、七乾橫穿全鄉,刁口河流經西部。境內有七條縱橫交錯的灌排溝渠。鄉政府建有300萬立方米庫容的水庫一座,各村累有水庫30餘座,總蓄水量可達1000萬立方米,實現了排灌配套、旱澇豐收有保障。

基礎條件

永館路橫穿鄉境東西,濱港路縱貫鄉境南北,國家級威烏高速公路穿越鄉境北部。由此,東至膠東半島,西達京、津、唐,南巡淄博、沂蒙,北接東營海港可抵遼東半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屬於交通樞紐型鄉(鎮)。如今,全鄉村村通公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和裝有現代遠程教育接受系統,鄉政府駐地通網際網路。

文化之鄉

北嶺鄉素有“文化鄉”之稱。岳鎮南(1785-1843),字文峰,北嶺村人。嘉慶十二年(1807)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充任督察院監察御史。王會英(1829-1909),字薇卿,號愚村,台前村人。同治十二年,鄉試中舉,翌年舉進士,授翰林院檢討。不久,入諫院,掌福建道監察御史、屬兵、刑、工、戶科給事中。迄今,利津縣國家級會員共7人,北嶺鄉占3人。分別是王愷,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戈,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著書立傳,能書善畫的當代文化名人不勝枚舉。一大批新人輩出,茁壯成長。鄉政府於2007年10月9日成功舉辦“北嶺鄉首屆書畫作品展”,參展作者35人,作品119件,展出6天,轟動全市,文化底蘊可見一斑。北嶺鄉素有崇尚文化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鄉”名不虛傳。

北嶺鄉北嶺鄉

蔬菜之鄉

北嶺鄉又稱“蔬菜之鄉”。古有種菜傳統,地處黃河故道的南西灘村,家家有菜田,戶戶庭院是菜園。鄉政府因勢利導,1994年幫助民眾建設高低溫棚853個,發展陽畦韭菜2140畝。1996年投資375萬元建起蔬菜批發市場一處。2001年實施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項目建設,建智慧型育苗中心一處,發展高低大棚801個。2002年實施蔬菜批發市場二期擴建工程,建成1.2萬平方米的大型鋼架式蔬菜交易大廳一處,旺季平均日交易量35萬公斤。北嶺蔬菜批發市場被農業部命名為“定點蔬菜市場”。2006年鄉政府為北嶺鄉蔬菜註冊“綠嶺”商標,北嶺蔬菜遠銷廣東、上海、內蒙、遼寧等地。蔬菜之鄉美名遠揚。蔬菜生產已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蔬菜面積現已發展到3.2萬畝,占全鄉耕地面積的75%,蔬菜產業帶動了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以色列西紅柿、羽衣甘藍、紫背天葵、韭菜芹菜菠菜等30餘種“新、稀、特”蔬菜和名優無公害產品落戶北嶺,“蔬菜之鄉”聲明再振,美譽遠播。

小城鎮建設

1997年10月鄉政府遷新址後,駐地逐步形成商貿小區,小城鎮建設起步。2001年,鄉政府聘請山東省設計院編制了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2002年,組織實施了“兩縱一橫”3條主街區公路建設,全長3683米,完成商貿區土建工程建築面積5280平方米,配套水、電、路、訊等設施,小城鎮建設初步形成規模。

特色產業

北嶺鄉建起食用菌高科技研發中心

近日,一家以專門研發食用菌技術的高科技研發中心落戶利津縣北嶺鄉。這也是我市首家食用菌研發中心,屬市農業龍頭試點工程。該研發中心總投資150萬元,建築面積560平方米,分潔淨實驗區、栽培區、辦公區三個功能區。

北嶺鄉北嶺鄉
北嶺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永館路與濱海路兩條省道交匯處的黃金地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該公司是黃河三角洲較大的集肉食品加工、批發、銷售於一體的民營企業。公司於始建於1998年,總占地20畝,擁有固定資產480萬元,年創產值1200萬元,利稅150萬元。企業自建設以來,曾榮獲“東營市消費者滿意單位”、“十強私營企業”等榮譽稱號,被市技術監督局評為“質量信得過單位”。

該公司擁有肉食品加工生產線一條,建有儲存能力200噸的肉食恆溫庫和相應配套的運輸設備。主要產品有豬肉丸子、雞肉丸子、魚肉丸子及火腿、辣腸等肉食產品,並註冊了專利品牌。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東北三省、濱州、威海、勝利油田及周邊地區,享有較好的信譽。

蔬菜產業簡介

北嶺鄉北嶺鄉
北嶺鄉位於利津縣境中部,總面積52.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蔬菜面積3.2萬畝,年產優質蔬菜16萬噸,蔬菜生產是農村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農民收入的70%來源於蔬菜生產。

北嶺鄉境內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土地及水資源無污染,農藥與化學肥料施用少,土質肥沃,經山東省農業廳認定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相關標準和要求,被認定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目前,全鄉建有放心蔬菜基地8個,以保護地蔬菜種植為主,主要盛產以色列西紅柿、羽衣甘藍、櫻桃蘿蔔、紫背天葵、美國西芹等30多種“新、稀、特”蔬菜和優質無公害產品。2005年,北嶺鄉被市政府列為“全市六大蔬菜基地之一”。基地內部重點實施了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開發,實施了節水灌溉工程,建成高標準農業標準智慧型育苗中心一座,以蔬菜運營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1個,引進蔬菜深加工企業1個,蔬菜協會及專業合作社3個,已申請認證8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2.8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成了農村黨員幹部科技培訓中心,與省農科院建立技術協作依託關係。北嶺鄉蔬菜運銷及技術服務協會創辦了《利嶺蔬菜》簡報,在技術上給菜農以指導,在產業信息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上給菜農以引航。建有黃河以北規模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2005年12月被國家命名為“農業部定點市場”。2007年,在蔬菜批發市場建成農藥殘留檢測室1處,制定了嚴格的檢測制度和不合格品報告制度,每天抽檢5-6個蔬菜產品,北嶺鄉蔬菜種植的標準化程度有了跳躍式發展。北嶺鄉蔬菜生產已成為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蔬菜之鄉”的美譽遠播,名符其實。

教育部門職能

北嶺鄉北嶺鄉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我縣教育工作的政策、辦法和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二)研究提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

(三)綜合管理全縣的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工作,指導協調各鄉鎮、各部門有關教育的工作,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

(四)統籌規劃和指導全縣教育體制與辦學體制的改革,統一規劃全縣國中、國小、幼稚園布局,負責初級中學、國小學籍管理。

(五)主管全縣教師工作,規劃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隊伍的建設,指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協同有關部門制定教育系統人事管理的有關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全縣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制度改革工作。

(六)會同有關部門擬定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教育收費的政策規定與措施,編報縣級教育經費年度預算建議方案,監測教育經費投入情況,落實省市出台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政策;管理直屬學校、單位的教育事業費、基建投資和教育系統的專項經費,並監督檢查經費的使用情況。

(七)協助有關部門管理局屬單位領導班子,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管理縣直學校及鄉鎮教育辦公室、鄉鎮中國小股級以下幹部。

北嶺鄉北嶺鄉
(八)管理全縣國中以上學歷教育工作,規劃、指導民辦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負責全縣大中專招生工作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

(九)規劃、指導、協調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電化教育、勤工儉學工作,負責教育統計和教育信息開發建設工作。

(十)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工作;組織指導教育科研工作,組織學校承擔國家、省、市、縣教改科研項目,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十一)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美育工作以及國防教育工作。

(十二)負責全縣語言文字管理工作。

(十三)指導與教育局有關的教育學會、協會、基金會等社團組織的工作。

(十四)負責本部門及部門職責範圍內的安全工作。

(十五)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黃河入海口

東營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之黃、草原之綠、大海之藍,共同繪製了一幅多彩畫卷。這裡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天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