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地處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鄰內蒙古赤峰市,北接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南及西南分別與本市的隆化和豐寧兩縣接壤,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153公里,距首都北京340公里,是冀蒙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圍場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內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脈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750—2067米,縣城海拔850米。總面積9058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04年)。縣政府駐圍場鎮欄中路100號。

基本信息

概述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承德市最北部,距市區153公里。東鄰內蒙古赤峰市,北接克什克騰旗,西北與內蒙古多倫縣相連,南臨隆化縣,西南與豐寧縣接壤,總面積為9217.72平方公里,轄37鄉鎮、312個行政村(其中小康鄉鎮7個,小康村49個),總人口為50萬(其中貧困人口4.03萬),是承德市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縣。

全縣有耕地8萬公頃,人均耕地2.44畝,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圍場縣林木資源豐富,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和河北省用材林重點基地縣。全縣有林地面積3.75萬公頃,占全省林地面積的12.2,森林覆蓋率42.9,林木蓄積量1360萬立方米,森林中棲息著鹿、狍子、黃羊、野豬、野兔、松雞等數十種珍禽野獸。塞罕壩機械林場是全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場。全縣有宜牧草場4.2萬公頃,是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援助的“北方草原和畜牧現代化建設試點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細毛羊育種基地縣”。全縣可利用水資源5.43億立方米。

全縣現已探明礦產33種,已開採17種。其中沸石、矽砂、瑩石、大理石、玄武岩、鐵、油母頁岩等儲量較大。

全縣有野生植物602種,其中,杏仁、黃花、蕨菜、白蘑、榛子、木耳、大黃等山野珍品和黃芩、金蓮花、黨參等貴重藥材產量大,有的已成為出口創匯產品。

木蘭圍場是清代皇家獵苑,塞罕壩機械林場是國家一級旅遊資源,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獨特的森林、草原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人文景觀使之成為京北黃金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縣有津圍、承圍、圍京、圍多4條幹線公路、4條縣級公路,公路總里程800多公里,其中,幹線公路270公里。承圍二級路圍場段正抓緊施工。全縣新建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8座,實現了村村通電,供電能力達5萬千瓦。全縣37個鄉鎮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通訊業務已進入全省、全國通訊網,市話容量增加到2.4萬門。
199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財政收入7050萬元,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1957元,增長105.3%,固定資產投資4.44億元,增長29.4%,引進市外資金2.45億元,增長15.4%。
工業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輕工、礦山、建材六個骨幹行業,主要工業品有兔絲絨毛呢、實木家俱、中成藥、水泥、矽砂、石材等20多種產品,其中,中秋牌冬粉、鹿苑系列酒等10多種產品獲省部優稱號,瑩石、沸石、牛羊肉、山野菜、彩色燈泡等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1998年全縣工業增加值3億元。
圍場縣是全國重點馬鈴薯繁育基地縣、雜糧出口基地縣、北京第四層次時差蔬菜基地縣、河北省雙環蔬菜基地縣和生態農業試點縣。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土豆和蔬菜。已建成了一批薯、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菜、經濟林和優質牛、豬、小尾寒羊生產基地。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三九馬鈴薯澱粉有限公司、塞罕壩中密度纖維板廠、乳製品有限公司、可大毛紡廠等34家企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骨幹龍頭企業。1998年,肉類產量達4.9萬噸,糧食總產量19.8萬噸,蔬菜產量55.8萬噸,果品產量1.6萬噸,農業增加值5.3億元。
1998年,全縣鄉鎮企業1.8萬家,從業人員6.2萬人, 營業收入25.1億元,實交稅金3190萬元。個體工商戶2.36萬戶,從業人員7.4萬人,營業收入13.1億元。 上繳稅金2417萬元。
行政區劃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7個鎮、30個鄉:圍場鎮、四合永鎮、克勒溝鎮、棋盤山鎮、半截塔鎮、朝陽地鎮、朝陽灣鎮、道壩子鄉、龍頭山鄉、腰站鄉、黃土坎鄉、四道溝鄉、蘭旗卡倫鄉、銀窩溝鄉、新地鄉、廣發永鄉、育太和鄉、郭家灣鄉、楊家灣鄉、大喚起鄉、哈里哈鄉、新撥鄉、張家灣鄉、寶元棧鄉、山灣子鄉、三義永鄉、姜家店鄉、下伙房鄉、燕格柏鄉、牌樓鄉、城子鄉、老窩鋪鄉、御道口鄉、石桌子鄉、大頭山鄉、南山嘴鄉、西龍頭鄉。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堅持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現已成為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資源優勢明顯、主導產業突出、生態環境優美、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沃土。

農業

薯牛菜特色主導產業優勢突出。已培育出具有較強區域優勢的薯牛菜有三大物色主導產業。全縣馬鈴薯年平均種植面積44萬畝,產量達到6億公斤,蔬菜種種植面積23萬畝,牛飼養量17萬頭,其中奶牛4000頭。興建了雙九澱粉有限責任公司、承德天添乳業公司、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圍場鎮薯菜批發市場、腰棧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其中年產萬噸的雙九澱粉有限責任公司已進入全省重點龍頭企業行列,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和全國十大畜禽交易市場之一。培育了金欄牌馬鈴薯、燕塞牌5寸人參胡蘿蔔、春結球白菜等省市名優產品。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河北省馬鈴薯之鄉”、“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示範縣”。

工業

工業優勢行業和骨幹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以食品、建材、礦山、醫藥化工、能源五大行業為主導的工業經濟體系初具雛形。宏達化工、天原藥業、風力發電等骨幹企業和20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胡蘿蔔汁加工、馬鈴薯全粉加工、微晶玻璃等一批較大規模項目正在運作之中,工業經濟已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旅遊業

旅遊新興產業潛力較大。歷史上,圍場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獵苑,有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境內現存有康熙點將台、乾隆七通碑、將軍泡子、燕趙古長城等歷史遺蹟60多外,擁有100萬畝人工林的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20萬畝優質草場紅松窪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和御道口草原三大景區的東中西三條旅遊線已初步形成,圍場已成為京北黃金旅遊線和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國家四A級景區、被省政府命名為“生態旅遊示範區”。

礦產

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我縣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矽砂、沸石、瑩石、油母頁岩、玄武岩等,其中矽砂儲量3億噸,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礦產有36種,開發利用的20種,是全國規模較大的造型材料生產基地,適合於大規模開採。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音曾設為清帝“行圍狩措”的木蘭圍場。光緒二年(1876年)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設圍場廳,1913年始建圍場縣,廳、縣均因木蘭圍場得名。1989年改為自治縣。

行政規劃

2000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7個鎮、3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19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圍場鎮 59097 四合永鎮 24729 克勒溝鎮 17411 棋盤山鎮 20857 半截塔鎮 10534 朝陽地鎮 16624 朝陽灣鎮 17807 道壩子鄉 9006 龍頭山鄉 10479 腰站鄉 20819 黃土坎鄉 13050 四道溝鄉 7398 蘭旗卡倫鄉 10152 銀窩溝鄉 15909 新地鄉 16857 廣發永鄉 9343 育太和鄉 7159 郭家灣鄉 10461 楊家灣鄉 10445 大喚起鄉 9184 哈里哈鄉 9755 新撥鄉 14189 張家灣鄉 4571 寶元棧鄉 9422 山灣子鄉 9410 三義永鄉 8974 姜家店鄉 7363 下伙房鄉 7946 燕格柏鄉 5592 牌樓鄉 8973 城子鄉 11073 老窩鋪鄉 3129 御道口鄉 4345 石桌子鄉 5858 大頭山鄉 10388 南山嘴鄉 4238 西龍頭鄉 4421 塞罕壩機械林場虛擬鎮 1619 國營御道口牧場虛擬鄉 3407 

2002年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面積9062平方千米,人口51.45萬。轄7個鎮、30個鄉,8個社區居委會、312個村委會。縣政府駐圍場鎮欄中路100號。

圍場鎮 鎮政府駐富強村。面積185.75平方千米,人口5.82萬。轄8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北菜園、橋東南、橋東東、橋東北、土字街、一街、二街、三街;富強、車字、金字、坡字、湖字、河東、前進、吉下、吉上。

四合永鎮 鎮政府駐營子村。面積156.755平方千米,人口2.76萬。轄13個村委會:營子、掌字、雷字、合字、廣字、虎字、鹿圈、東關地、瑪琥溝、烏蘇溝、下界地、大石門、四棵樹。

半截塔鎮 鎮政府駐半截塔村。面積209.28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11個村委會:半截塔、托果奈、楊樹林、馮家店、張家營、要路溝、布都溝、西順井、榆林子、什八克、北溝。

朝陽灣鎮 鎮政府駐朝陽灣村。面積182.08平方千米,人口2.20萬。轄11個村委會:朝陽灣、葦子溝、大局子、黃家營、五間房、小撥、邊牆、孤山、金礦、油房、三號。

棋盤山鎮 鎮政府駐棋盤山村。面積276平方千米,人口2.30萬。轄15個村委會: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棋盤山、沙里把、甘溝門、金水泉、富城子、羅十號、羅六號、十八號、十五號、二十六號、二十九號、九號、小上、小下、回漢。

克勒溝鎮 鎮政府駐克勒溝村。面積168.17平方千米,人口1.99萬。轄10個村委會:克勒溝、毛大壩、石人溝、高家店、元寶窪、七座塔、頭道梁、圍宇。

朝陽地鎮 鎮政府駐朝陽地村。面積162.03平方千米,人口1.81萬。轄10個村委會:朝陽地、掛麵鋪、石泉河、葉柏壽、溫珠溝、大興永、前石坯、下地、北道、康家窩棚。

新地鄉 鄉政府駐新地村。面積180.65平方千米,人口1.95萬。轄9個村委會:新地、崗子、營房、六家、大營子、六道溝、狍子溝、大西溝、太平地。

廣發永鄉 鄉政府駐廣發永村。面積133.07平方千米,人口1.09萬。轄5個村委會:廣發永、大杖子、車道溝、協力永、裕太城。

腰站鄉 鄉政府駐腰站村。面積206.65平方千米,人口2.33萬。轄17個村委會:腰站、水泉、永北、畫山、清泉、五家、正溝、上三合義、下三合義、邊牆山、永合棧、烏拉溝、六合店、碑亭子、根菜溝、榆木溝、左家店。

西龍頭鄉 鄉政府駐龍頭村。面積226.3平方千米,人口0.49萬。轄4個村委會:龍頭、大院、東城子、甘溝口。

黃土坎鄉 鄉政府駐黃土坎村。面積248.43平方千米,人口1.48萬。轄8個村委會:黃土坎、頭道川、二上、二下、大牆、海字、昌字、哈灑。

四道溝鄉 鄉政府駐四道溝村。面積101.62平方千米,人口0.85萬。轄6個村委會:四道溝、橫河子、二道溝、永合義、砬子溝、廟宮。

藍旗卡倫鄉 鄉政府駐燒鍋村。面積204.49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13個村委會:燒鍋、新豐、望道石、北泉溝、下新房、磚瓦窯、狍子溝、二把火、潘家店、馮家店、亂石窯、錦善堂、步家店。

育太和鄉 鄉政府駐育太和村。面積83.82平方千米,人口0.84萬。轄4個村委會:育太和、八英莊、橫立營、雙峰山。

銀窩溝鄉 鄉政府駐銀窩溝村。面積207.64平方千米,人口1.78萬。轄16個村委會:銀窩溝、德安莊、馬連道、來汰溝、銀水泉、銀杖子、北山根、上伙房、富營子、西溝門、麻家營、大碾子、前道、銀里、石匣、查正。 

老窩鋪鄉 鄉政府駐上窩鋪村。面積97.64平方千米,人口0.36萬。轄3個村委會:上窩鋪、下窩鋪、石人梁。  

楊家灣鄉 鄉政府駐楊家灣村。面積168.5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8個村委會:楊家灣、興巨德、二道灣、海蘇灣、常樂店、邵家店、務本堂、小窪。

哈里哈鄉 鄉政府駐哈里哈村。面積286.24平方千米,人口1.07萬。轄7個村委會:哈里哈、八十三號、莫里莫、台子水、扣花營、對庭溝、三義號。

大喚起鄉 鄉政府駐大喚起。面積299..62平方千米,人口0.95萬。轄7個村委會:二十七號、二十三號、五十一號、五十六號、三十二號、大八號、滿漢土。

山灣子鄉 鄉政府駐山灣子村。面積226.28平方千米,人口1.12萬。轄7個村委會:山灣子、熱水湯、半壁山、楊樹溝、紅胡蘆、王家店、朵石。

寶元棧鄉 鄉政府駐寶元棧村。面積341.10平方千米,人口1.03萬。轄6個村委會:寶元棧、三十五號、竹字上、竹字下、豐富溝、三道溝。

下伙房鄉 鄉政府駐下伙房村。面積177.66平方千米,人口0.94萬。轄8個村委會:下伙房、萬泉溝、哈巴氣、八號地、任家營、東溝、大廟、沙巴爾汰。

姜家店鄉 鄉政府駐姜家店村。面積237.68平方千米,人口0.75萬。轄5個村委會:姜家店、北二道溝、廟子溝、杜家店、如意山。

牌樓鄉 鄉政府駐牌樓村。面積150.937平方千米,人口1.07萬。轄9個村委會:牌樓、東岔、廠溝、西岔、西上、六十棵、紅砬子、碾子溝、於家灣。

三義永鄉 鄉政府駐三義永村。面積235.95平方千米,人口1.05萬。轄5個村委會:三義永、北三岔口、拐步樓、德合宮、二地。

燕格柏鄉 鄉政府駐燕中村。面積298.32平方千米,人口0.67萬。轄8個村委會:燕中、燕下、燕上、天橋、阿抹、五號、燕峰。

石桌子鄉 鄉政府駐石桌子村。面積160.74平方千米,人口0.66萬。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轄8個村委會:石桌子、梁家營、碑梁溝、馬家店、蓋子溝、三岔口、小橋子、嗄拜。

城子鄉 鄉政府駐城子村。面積297.24平方千米,人口1.38萬。轄11個村委會:城子、桃山、二號、土門、平房、八頃、亞字、哈字、十二號、六棵樺、十九號。

南山咀鄉 鄉政府駐山咀村。面積173.47平方千米,人口0.49萬。轄4個村委會:山咀、石棚、卡倫、官地。

大頭山鄉 鄉政府駐大頭山村。面積178.72平方千米,人口1.25萬。轄9個村委會:大頭山、賀家營、大河口、柳條溝、黃土梁、毯梁溝、裕太豐、雙月、前懷。

龍頭山鄉 鄉政府駐龍頭山村。面積148.65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8個村委會:龍頭山、小錐山、頭板、二板、大字、克字、多上、多下。

張家灣鄉 鄉政府駐張家灣村。面積126.68平方千米,人口0.50萬。轄4個村委會:張家灣、巴頭溝、寶元昌、半山吐。

郭家灣鄉 鄉政府駐郭家灣村。面積182.08平方千米,人口1.19萬。轄7個村委會:郭家灣、梨樹甸、旺水泉、榆樹林、松樹溝、羊草溝、車家營。

新撥鄉 鄉政府駐新撥村。面積276.72平方千米,人口1.72萬。轄13個村委會:新撥、舊撥、碧柳、銀溝、白雲皋、二道河、岱尹上、岱尹下、駱駝頭、新水泉、大素汰、殷家店、南楊樹溝。

御道口鄉 鄉政府駐御道口村。面積230.91平方千米,人口0.46萬。轄4個村委會:御道口、樺樹林、一復興地、三復興地。

道壩子鄉 鄉政府駐道壩子村。面積193.7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轄10個村委會:道壩子、紅要子、查下、查上、永豐、新台、立新、八家、順上、順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西、北三面分別與內蒙古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多倫縣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滿族自治縣、隆化縣相連。距承德市區138公里,距省會石家莊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縣境東西長138公里,南北寬118公里,總面積9219平方公里。

地貌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帶,為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與燕山山脈的結合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700~1900米。

氣候

圍場屬北(寒)溫帶—中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高原—山地氣候。冬長夏短;夏半年,受副熱帶暖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天氣溫暖多雨,無明顯盛暑季節;冬半年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春秋兩季則是這兩種氣團的轉換季節,風向多變,天氣複雜,氣溫變化劇烈,春季氣溫回暖快天氣乾燥少雨,而秋季則氣溫迅速變涼,氣候涼爽怡人。且壩上、壩下不同區域氣候條件很不一致,小氣候差異很大。

輻射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7~13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向陽坡太陽輻射較多。其分布趨勢是北少南多。季節分布是春夏兩季居多,占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64%,冬季輻射量最小,12月份僅為530千卡/平方厘米。平均生理輻射≥0℃、≥5℃、≥10℃、≥15℃、≥20℃期間總量分別為99.90、83.90、57.70、50.20、15.50千卡/平方厘米。5~9月份作物生長期間的太陽輻射量為73.6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總輻射量的55%。

日照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77~283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64%。其中4~9月日照時數近1500小時,超過全年日照時數的55%;作物生育期間日照時達為1200小時以上,占全年日照時數的43%以上。全縣大部作物為一季短作,所以均能滿足作物對光能的需求。

氣溫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年平均氣溫在-0.50~6.00℃之間,年平均最高氣溫在7.00~13.00℃之間,年平均最低氣溫在-8~4℃之間;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40℃,出現於2000年7月14日。
20世紀80年代後出現持續暖冬現象,年平均氣溫發生明顯變化,1991~2005年,年平均氣溫為5.80℃,較80年代前平均值升高1.10℃。氣溫變化尤以1~3月最為明顯,分別較歷史平均值上升1.40、2.70和1.50℃。夏季上升為0.60℃。

降水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年降水量為300~560毫米,時空分布上差異較大。從地理分布看,縣西為少雨區,縣東為較少雨區,縣中為多雨區。從季節分布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72%,春季雨量較少,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2%~15%。在冬季,北部壩上地區降水量多於中南部,可達10毫米以上,其他鄉鎮為3~5毫米。作物生育期間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
1991~2005年降水平均值無明顯變化,但15年間經歷一個相對多雨期和一個少雨期。1991~1999年為相對多雨階段,均降水量為535.80毫米;2000年後為相對少雨期,特別是2000~2002年連續年出現較為嚴重的旱情,2000年盛夏6、7月降水量僅為59.70毫米,2001年春季乾旱持續到5月;2002年春夏乾旱間斷出現,5月降水僅5.20毫米,7月降水22.70毫米,旱象十分嚴重。2003年降水出現3個歷史極值,即8月降水量僅10.40毫米,為歷史同期最少;9月降水量為198.00毫米,為歷史同期最多;全年降水總量達604.00毫米,為歷史上最多的年份。

蒸發

年平均蒸發量為1491.10毫米左右,冬季蒸發量最小,夏季最大。以蒸發量和降水量之比來看,春季最大,蒸發量是降水量的8~10倍,因此土壤失墒嚴重,導致春旱和風沙天氣。

霜期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各區霜期差異較大。1980年前,中南部地區初霜為9月20日,終霜為5月14日,無霜期128天;西北部地區初霜為9月12日,終霜為5月25日,無霜期111天;壩上高原區初霜為8月25日,終霜為6月22日,無霜期63天。1980~2005年間,全縣初霜日延遲到9月21日;終霜日提前到5月8日;各區無霜期分別延長3~4天。

地溫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年平均地面溫度為7.90℃,極端地面最高溫度為68.90℃,出現於1992年7月6日;極端地面最低溫度為-36.70℃,出現於1971年3月6日。5.0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14℃、15℃的平均初日分別為10/5,15/5,18/5。

凍土

1981~1990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年平均凍土深度103.20厘米。1991年後,由於氣候變暖,凍土層深度變淺,多數年份均小於100.00厘米。到2005年,15年平均凍土深度90.20厘米。

水文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河流多,且均於縣境內,水淺流急,受雨水補給影響,流量變化大。可分為灤河和遼河水系。伊遜河是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長88.5公里,流域內為主要經濟區。小灤河自北向南流經西部地區,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長95公里,該河源於塞罕壩上茂密的森林,因匯入灤河故得名“小灤河”。陰河源於北部接壩地區,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長62.1公里,也是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最大的河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矽砂、沸石、瑩石、油母頁岩、玄武岩等,其中矽砂儲量3億噸,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礦產有36種,開發利用的20種,是全國規模較大的造型材料生產基地,適合於大規模開採。

生物資源

按多年調查統計,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域內各門植物有170餘科、470餘屬、1100餘種或變種,其中:大型真菌30餘科70餘種,苔蘚植物35科200餘種,蕨類植物12科20餘種,裸子植物3科15種,被子植物90餘科800餘種或變種。有很多品種形成了龐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屬國家級或省級保護植物,有些屬當地稀有罕見珍貴品種。除人工從外地引進(含建國前引進)外,純屬鄉土品種。
大型菌類有:猴頭菌、耳木菌、珊瑚菌、密環菌即榛蘑、白口蘑、木靈芝等。
當地稀有罕見或新確認植物有:照山白、鹿蹄草、臭冷杉、堅樺、黃胭脂花、東方草莓等。
可供園林綠化植物有:油松、杜松、雲衫、核桃楸、冷海棠、黃檗、五角楓、糠椴、小葉白蠟、稠李、暴馬丁香、花楸、紅瑞木、接骨木、興安杜鵑、山刺玫、忍冬、莢蓮、山櫻桃、珍珠梅、八仙花等。
可供飲用或藥用的珍貴植物有:沙棘、山杏、胡枝子、小葉錦雞兒、刺五加、鼠李、岩青蘭、黃芹、黃芪、石韋、野金絲桃、白屈菜、曼陀羅、列當俗、青蒿、小叢紅景天等。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已查明的脊椎動物計5綱28目78科183屬323種,其中:魚綱4目5科21屬23種,如細鱗魚、鯽魚、泥鰍。兩棲綱1目3科5種,如中國林蛙、中華大蟾蜍。爬行綱1目5科5屬15種,如虎斑頸槽蛇,俗稱野雞脖子、雙錦蛇俗稱花帶子。鳥綱16目50科121屬228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大鴇、白鸛、黑鸛、白頭鸛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大天鵝、高山禿鷲、黑琴雞、灰鶴、白枕鶴、草原雕、烏雕、蒼鷹、雀鷹、松雀鷹、白尾鷂、獵隼、紅隼、雕鴞、長耳鴞、縱紋腹小鴞等。哺乳鋼6目15科35屬51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梅花鹿;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猞猁、兔猻、石貂、水獺、豹貓、馬鹿、蒙古羚、斑羚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共有179616戶,其中鄉村戶數為129453戶。全縣共有人口532573人,其中男277959人、女254578人;其中農業人口440175人,非農業人口92362人。全縣有少數民族人口30.9萬人,占總人口的58.1%,其中滿族250410人,占總人口的47.02%,蒙古族56037人,占總人口的10.5%,回族1907人,占總人口的0.4%,其他26個少數民族1050人,占總人口的0.2%。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以滿族、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境內共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苗族、白族、維吾爾族、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黎族、高山族、土家族、彝族、藏族、達斡爾族、傣族、土族、哈尼族、羌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哈薩克族、普米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基諾族等30個民族。

交通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為華北地區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之一。圍多(圍場—多倫)公路、承赤(承德—赤峰)西線公路和承圍公路交匯於此;京通鐵路(北京—通遼)從廟宮入境,經四合永、腰站、銀窩溝、克勒溝、朝陽地等5個鄉(鎮)出境入內蒙古自治區。縣城距境內最近的火車站——四合永站18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投入資金7600萬元,完成圍場鎮中、圍場鎮第四國小等9所學校教學樓及配套附屬工程。

醫療衛生

2011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為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39.5萬份,建檔率達到89.6%;完成御道口鄉衛生院擴建及27所村衛生室建設,90%以上的村衛生室達到省級標準化要求。

文化事業

2011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新建農家書屋111個、鄉鎮文化站36個,開展文化下鄉活動28次。

基礎設施

2011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共實施了7個少數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城建重點項目52項,新竣工房地產開發面積25萬平方米,新建公租房252套、廉租房50套;縣城供熱二期、供水增容工程順利竣工,縣城集中供熱普及率和供水普及率均達到68%。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木蘭圍場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居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蘊藏著五千年的紅山文化,千餘年的遼金文化和三百年的大清木蘭秋獮文化。木蘭圍場從新石器時期有人類居住開始,到戰國時期的古墓群,燕、秦時期的長城,遼金時期的古城遺址,元朝的白塔,再到境內現存的康、乾、嘉三位皇帝御筆所書的碑刻等眾多的文物古蹟,孕育了豐厚獨特的滿蒙文化。滿族特色的《霸王鞭》、《太平八角鼓》、《太平薩滿舞》、《滿族說唱》、滿族宮廷舞蹈、滿族《二人轉》、“二貴摔跤”和蒙古族舞蹈、蒙族曲藝《好來寶》、蒙族器樂演奏等一批具有民族風情的特色節目,至今興盛不衰。特別是《太平薩滿舞》曾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文藝匯演銀獎,蒙族曲藝《好來寶》曾獲得河北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等獎。

民間文藝

根雕
根雕又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的一種民間藝術。
剪紙
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剪紙不是依靠機器而是純粹手工製作,常用的方法有剪刀剪和刀剪兩種。剪紙的紋理大致可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皿、花木、果菜、山水等。
竹板落子
在圍場表演的竹板落(lào)子中,一人“單口”的稱作“耍單錘”,二人“對口”的稱作“一把鞭”。為配合春節、廟會等秧歌會,可就地圓場,也可登台,二人對口唱時,根據情況進行化妝,即化妝為醜、旦角各一人,一般旦角(多為男旦)打板,承擔主要唱段與劇情中的一個或幾個主要角色,可伴有簡單輕盈穩健的舞步,如另有專司伴奏人員可持並耍扇子及手絹,而丑角一般在開場白以數板形式先打一“辮穗”,在旦角主唱到具有轉折、過渡、人物變換等唱段,接旦角“下音”。丑角若不打板,可持手絹或半截“霸王鞭”,還可見景生情插科打諢,臨時抓詞,給觀眾以詼諧俏皮的幽默感。

名勝古蹟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內旅遊資源主要有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木蘭圍場、千年雙榆樹、東廟宮、將軍泡子、塞罕廟、月亮湖、七星湖、塞罕塔等旅遊景點。
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灤河上游地區,以其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川形勝甲於紫塞載入史冊。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首次看中這塊“萬里山河通遠檄,九邊行勝抱神京”的境地。清帝為“肄武綏藩”設立木蘭圍場,每次秋季到這裡舉行圍獵,史稱木蘭秋獮。
東廟宮
東廟宮座落於縣城以南26公里,伊遜河畔。該廟宮又稱“興安大嶺神祠”建於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作為嘉慶皇帝“拈香小憩”和接見內、外蒙古、新疆、青海各少數民族首領隨圍射獵、賜宴的活動場所。總面積為2400.5平方米,屬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中的“塔里雅圖伊遜哈巴齊”圍場。東廟宮內外,現存參天古松75棵,已有190餘年樹齡,山門題額:敕建敦仁鎮遠神祠,在青山碧野之中形成了國內現存較為獨特的廟宮合一建築。
月亮湖
月亮湖是一個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湖,外觀形狀圓似天上之月,是一處集森林、草原湖泊為一體的自然景點。
七星湖
七星湖,原名火泡子,因康熙火燒噶爾丹糧草得名,原有七個小湖,現已連為一體,08年從新改建。
著名人物編輯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著名人物有:陳鏡湖、蹇先任、王克東、于海洲、車慶豐、王文澤、丁明亞、江峰、惠世如等。

特色產業

(一)馬鈴薯—中國馬鈴薯之鄉

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5萬畝、產量6億公斤,形成以1個原種場,兩個種薯公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司,六家千噸以上精澱粉廠為龍頭,帶動400箇中小型加工廠,輻射37個鄉鎮、300多個行政村近8萬農戶的產業體系,達到年銷售種薯1億公斤,銷售商品薯2億公斤,加工鮮薯1億公斤的產業規模,其中“雙九”澱粉有限責任公司被列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由我縣自行研製的脫毒馬鈴薯種薯獲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年產微型薯300萬粒,金欄牌馬鈴薯被列為省優質產品。我縣被命名為“全國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基地縣”、“河北馬鈴薯之鄉”,1999年被評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二)牛產業—全國商品牛基地縣

圍場是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援助的“北方草原和畜牧現代化建設”試點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和河北省畜牧重點縣。這裡山場廣闊,牧草肥美。近幾年,我們堅持把牛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培植,突出抓好舍飼圈養、品種改良和防疫滅病三個重點,大力發展奶牛產業。全縣牛飼養量達24.9萬頭,其中奶牛7000頭,初步形成了以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為龍頭,規模養殖戶達380戶,年加工銷售商品牛15萬頭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三)菜產業—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堅持以“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方向,大力發展錯季蔬菜。全縣每年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其中無公害蔬菜10萬畝,年產各類蔬菜60萬噸,燕塞牌5寸人參胡蘿蔔、春結球白菜、金欄牌馬鈴薯等河北省名牌蔬菜,主要供應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圍場是河北省菜藍子“雙環”工程,奧運蔬菜供應基地縣、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於2000年被命名為“河北蔬菜之鄉”。

(四)電源產業—全國第五大風電場

圍場是全國風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年平均風速為9.96米/秒,年有效風速累計時間5475小時(5--25米/秒),年有效風能供率密度300瓦/平方米。美國通用電氣、河北省建投公司、華潤集團、煙臺瀚風能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已與我縣簽定了風電開發協定,計畫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50億千瓦時,納稅達8億元。到年底,全縣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0.56萬千瓦,年提供稅收2025萬元。風電開發將成為我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五)礦產業—新崛起的造型材料基地

圍場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儲量較大的礦種有沸石、瑩石、矽砂、伊利土、珍珠岩、油母頁岩、玄武岩、天然礦泉水等,其中已探明礦產36種,開發利用的20種,是全國規模較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大的造型材料生產基地,沸石儲量20億噸以上,螢石儲量540萬噸,矽砂儲量3億噸以上,珍珠岩儲量200萬噸以上,其中矽砂產品覆蓋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

(六)旅遊—中國最美麗的地方

木蘭圍場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狩獵名苑,更是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境內有康熙點將台、乾隆七通碑、皇帝行宮、燕趙古長城等歷史古蹟60餘處,其中28處是重點文物保護。全縣旅遊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皇家、生態、民俗”為特色、以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御道口牧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大景區為核心、東中西三條環線貫通、壩上自然生態景觀和壩下農家游相映襯的大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成為“大避暑山莊”旅遊產業發展格局中“北翼”,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2億多元,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北方動植物的王國、攝影藝術家的天堂”。2005年,木蘭圍場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