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

趙縣

趙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縣城距省會石家莊市42公里。總面積675平方公里,總人口55萬人(2003年)。地理坐標為北緯37度37分—37度53分、東經114度36分—115度4分之間,地處太行山東麓中段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平均海拔41.8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開闊平坦。縣人民政府駐趙州鎮府前街1號。趙縣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縣,也是河北省第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縣,是國家命名的“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中國雪花梨之鄉”,是全省唯一的“蘆筍生產基地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縣區公路縣區公路

趙縣,歷史悠久,見於史書記載,有2500多年的歷史。商朝,為方國一圉之地。春秋初屬鮮虞國,後歸晉國,稱棘蒲(今趙縣城)。戰國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有宋子,歸巨鹿郡轄;棘蒲屬恆山郡轄。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國,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改稱平棘侯國。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省平棘侯國,置平棘縣,屬常山郡,治所今趙縣城南1.5公里固城村。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於今趙縣城東北12.5公里置宋子侯國,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廢侯國改縣,屬巨鹿郡轄。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今趙縣西南西封斯一帶置封斯侯國,西漢末年撤除。元帝時,在今趙縣東20公里處設敬武縣,屬巨鹿郡。

新莽時,改宋子縣為宜子縣,屬巨鹿郡,後廢。東漢初撤銷敬武縣。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併入中山國,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國,置常山郡,常山時國,時郡,均轄平棘縣。

三國初,平棘縣屬魏國轄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趙國,轄平棘。

西晉時,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屬趙國。曾一度又設宋子縣。

東晉十六國時,戰亂四起,群雄爭霸,疆域分割,趙郡數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劉淵遷都乾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國號漢,趙郡歸劉氏,治所平棘;石勒據襄國(今邢台),稱後趙,九年(公元327年)置趙郡,治所房子(今高邑縣西南),轄平棘;慕容雋建前燕,趙郡又屬慕容氏;符堅滅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趙郡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後燕,建興十年(公元395年)趙郡復歸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寶立,拓跋矽奪并州(今太原),圍中山,取常山諸郡,趙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歸北魏。

南北朝北魏時,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設殷州,治所廣阿(今隆堯城東),趙郡歸殷州所轄,下領五縣: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欒城。永安二年(529年)復置宋子縣,歸巨鹿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為東魏、西魏,趙郡屬東魏,仍歸殷州轄。

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改殷州為趙州,趙州名始於此,州治初在廣阿,後移平棘。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宋子縣。趙州領四縣:平棘、高邑、癭遙(今寧晉縣)、廣阿(今隆堯)。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趙州為趙郡,復置宋子縣。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趙郡為趙州,平棘縣改隸趙州。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縣置欒州,轄平棘、宋子二縣。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欒州,平棘、宋子二縣改隸趙州,治所平棘。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宋子縣併入平棘縣,同時罷趙州為趙郡,轄平棘、高邑、贊皇、元氏、癭遙、欒城、大陸(今寧晉縣部分)、柏鄉、房子、藁城、鼓城(今晉縣)。
縣區古建築縣區古代建築

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趙郡為趙州,治所柏鄉。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遷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趙州改名欒州,轄平棘縣。貞觀初年(公元627年)欒州復名趙州,治所平棘,屬河北道,下領:平棘、欒城、元氏、癭陶、贊皇、柏鄉、臨城、昭慶(今隆堯)。中唐時屬成德節度使(治所今正定縣)所轄。天寶初年改趙州為趙郡。盛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復為趙州。

五代時(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戰火不斷,國號變換頻繁,趙州地幾易其主:後梁時(公元907年),趙州歸趙王李熔;李存勖滅梁,建後唐,應順元年(公元934年)趙州屬後唐;石敬塘建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趙州為後晉轄;劉知遠建後漢,趙州隸屬後漢;郭威於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建後周,趙州由後周所轄。趙州治所均在平棘。

宋朝尊崇趙為國姓,大觀三年(1109年)升趙州為慶源軍節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為慶源府,治所平棘,屬河北西路,轄七縣:平棘、寧晉、高邑、柏鄉、贊皇、臨城、隆平。

靖康二年(1127年),慶源府為金所轄,金天會七年(1129年),慶源府改為趙州。天德三年(1151年),趙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義”。屬河北西路,轄縣不變。
金正大二年(1225年),沃州歸元所有。元太宗六年(1234年),置永安州,治所藁城,轄平棘縣。七年(1235年),廢永安州,平棘縣改隸趙州,為州治。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縣入趙州,為真定府轄,領柏鄉、隆平、高邑、臨城、寧晉、贊皇六縣。
清初,趙州屬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趙州為直隸州,即直隸趙州,割贊皇歸正定府,轄縣有柏鄉、隆平、高邑、臨城、寧晉

民國成立(1912年),十月廢府,州改省、道、縣三級制。民國2年(1913年)2月,趙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趙州為趙縣,隸屬冀南道。民國3年(1914年),冀南道改為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趙縣直隸於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成立偽政權“華北臨時政府”,趙縣屬河北省第十三區。1938年1月1日,成立偽河北省公署,趙縣歸冀南道冀中區。

1939年5月,趙縣抗日游擊政府成立,屬冀南四專署領導。10月,趙縣城南沙河店、東西楊村一帶和元氏、高邑部分地區,建立趙元高邊區縣,歸冀南四專署領導。1940年7月,改趙元高邊區縣為趙元寧聯合縣,歸冀中七專署領導。1943年3月,為紀念陳翕儒英勇就義,改趙元寧縣為翕儒縣,領屬關係不變。1945年2月,趙縣與翕儒縣合併,恢復原趙縣,屬冀中區六專區。1946年5月,趙縣屬冀中十一專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趙縣劃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趙縣仍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趙縣,併入寧晉縣,屬石家莊專區。1961年7月9日,恢復趙縣,原欒城縣部分轄區併入趙縣,隸屬石家莊市。1962年1月趙縣欒城分別設縣。1970年石家莊專區改稱石家莊地區,轄趙縣。

縣區概述

政區圖政區圖

趙縣,古稱趙州,地處華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東麓,位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東南30公里處,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縣,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縣,是國家命名的“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中國雪花梨之鄉”,是全省唯一的“蘆筍生產基地縣”。全縣總面積67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281個行政村,總人口55萬。

趙縣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縣,也是河北省第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縣,是國家命名的“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中國雪花梨之鄉”,是全省唯一的“蘆筍生產基地縣”。

趙縣境內平川沃野,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積78萬畝,盛產小麥、玉米、梨果、蘆筍、食用菌等。年糧食總產4.3億公斤以上。梨果是趙縣的傳統優勢產業,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量3.8億公斤,所產“趙州”牌雪花梨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國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梨”,榮獲“中華名果”稱號,現有梨果冷藏加工企業1362餘家,是全國最大的機製冷庫群。縣鄉工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以紡織、造紙、食品(澱粉)、包裝、機械、建材、化工等行業為主,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產品700餘種,其中棉紗、棉布、紙製品、玉米澱粉、梨汁、高品質磷肥、合頁、軸承等50多種產品已成為具有相當優勢的領航產品。特別是澱粉加工企業達到了28家,其中液糖、結晶糖等澱粉深加工企業10家,年澱粉生產能力45萬噸以上,各類糖加工能力10萬噸,年可消耗玉米60多萬噸,和梨果加工業一起被省政府列入22條重點扶持的龍型產業。

趙縣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擁有省保以上文物11處,其中,趙州橋是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孔敞肩石拱橋,被譽為“世界橋樑鼻祖”和“天下第一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永通橋與趙州橋並稱“姊妹橋”,有異曲同工之妙;陀羅尼經幢被譽為“華夏第一塔”。

建於東漢末年的柏林寺也素有“古佛道場”、“畿內名剎”之稱。

行政區劃

區域劃分

趙縣轄7個鎮、4個鄉:趙州鎮范莊鎮北王里鎮新寨店鎮韓村鎮南柏舍鎮沙河店鎮前大章鄉謝莊鄉高村鄉王西章鄉

鎮級概況

趙州鎮:縣前、石塔、西關、宋村、邢村、蘇村、大李莊、南三相、瓜家莊、固城、大石橋、焦家莊

縣區鄉鎮街道縣區鄉鎮街道
、西門、常家莊、西河、東卜莊、小李莊、南門、北門、劉家莊、南正村、常洋、潘村、封家鋪、屯子村、郭村、董村、南何家莊、東門、眭家營、南解家疃、西朱家莊、北白尚、南白尚、西卜莊、付家灣、東關、尉家莊、南楊家莊、停住頭、南姚家莊、官莊、東晏頭、酉晏頭、趙家莊、付劉莊
南柏舍鎮:北柏舍、東柏舍、許家郭、南柏舍、南李疃一、王家郭一、安柏舍、 南李疃二、王家郭二、河西寨、曹柏舍、王家郭三、唐家寨、北李家疃、鄭家郭、徐家寨、高莊、楊家郭、李柏舍、俞家崗
沙河店鎮:野雞鋪、西大誥、東楊村、沙河店、謝家灣、北馮、南南馮、楊召、北南馮、中馮、丁村、大浩鋪、東浩、東大浩、東北營、小浩、西楊村
韓村鎮小呂村、大呂村、北辛莊、石家莊、泥溝、北楊家莊、東羅村、西羅村、宋城、大馬、徐家莊、各子一、各子二、各子三、趙村、蘇家疃一、 蘇家疃二、韓村、柏家營、李家莊、北何家莊、黎村
范莊鎮:范莊、曹莊、西花邱、南花邱、北花邱、南莊、東張家莊、孝友、 常信營、楊扈東門、楊扈西門、楊扈南門、楊扈北門、賢門樓一、 賢門樓二、賢門樓三、賢門樓四、解家寨、任莊、大安一、大安二、 大安三、大安四、大安五、大安六、秀才營、小寺莊、東朱家莊、 前進、永進、高峰、五星、三中、健全、勤勞、人民
新寨店鎮:台興莊、新和村、曹谷幢、新寨店、趙刀寺、迎恩鋪、安王村、周村、范村、西陽台、東陽台、西何莊、北正村、馬谷莊、豆家莊、肖莊、 辛店、賈店村、彭家莊、六市莊、北輪城、馬刀寺、北三極、趙莊、北解家疃
北王里鎮:前田村、康賈村、溝岸、何莊、西王家莊、賈呂、南輪城、傅家莊、輪城莊、煙家寨、南王里、北王里、黃市村、後田村、吳賈、永興莊、西章呂、東章呂、西張家莊、馬平、前營、換馬營、馬村、小琉璃、 大琉璃、後營、西正村

鄉級概況

高村鄉:西大里寺、東封斯一、東封斯二、西辛莊、北泥河、段村、高村、 南泥河、南田村、西江村、辛卜莊、南王村、市莊、猛公、西大章、 東大里寺、東大章、西封斯一、西封斯二、北莊、西封斯三、白溝 驛、北王村
王西章鄉:西章鋪、西紀毫、東湘洋、董西章、候召、陳家莊、西洨洋、南寺莊、 胡家營、西湘洋、東洨洋、屈西章、百戶莊、南西章、車紀毫、王西章
前大章鄉:王家莊、豆腐莊、後大章、中賬、北姚家莊、杜家莊、儀停、雙廟、 永安、四德、西白莊、固德、城郎、鄉官、商家莊、周家莊、馮家莊、北朱家莊、齊家莊、小馬圈、南白莊、前大章、安現、投頭莊、史家莊
謝莊鄉:謝莊、小東平、大東平、大寺莊、安家莊、董莊、郜家莊、大郝莊、小郝莊、北中馬、東王莊、南中馬、田莊、大馬圈、孫家莊、馬莊、疙瘩頭、北龍化、南龍化、各南、東姚家莊、常信一、常信二、林子

道路交通

趙縣交通、通訊發達,電力供應充沛,地下水資源豐富。石家莊至青島的308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和擬建的石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石家莊黃驊的高速公路、至天津的滄石高速公路距趙縣僅20公里。縣內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訊設施完備,微波通訊數字程控電話、無線行動電話、無線尋呼、國際國內傳真、國際網際網路已全面普及,隨時可與世界各地聯通。

全縣電力充沛,現擁有220千伏變電站9座,110千伏線路87公里,35千伏線路85公里,10千伏線路1063公里,配電變壓器3393台,總容量23萬千伏安。全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環境良好。

氣候產業

縣區柏林禪寺縣區柏林禪寺

趙縣境內平川沃野,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積78萬畝,盛產小麥玉米、梨果、蘆筍、食用菌等。年糧食總產4.3億公斤以上。梨果是趙縣的傳統優勢產業,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量3.8億公斤,所產“趙州”牌雪花梨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國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梨”,榮獲“中華名果”稱號,現有梨果冷藏加工企業1362餘家,是中國最大的機製冷庫群。縣鄉工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以紡織、造紙、食品(澱粉)、包裝、機械、建材、化工等行業為主,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工業生產體系。

主要產品700餘種,其中棉紗、棉布、紙製品、玉米澱粉、梨汁、高品質磷肥、合頁、軸承等50多種產品已成為具有相當優勢的領航產品。特別是澱粉加工企業達到了28家,其中液糖、結晶糖等澱粉深加工企業10家,年澱粉生產能力45萬噸以上,各類糖加工能力10萬噸,年可消耗玉米60多萬噸,和梨果加工業一起被河北省政府列入22條重點扶持的龍型產業。

名勝古蹟

趙州橋

位於河北省趙縣境內,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又稱安濟橋),趙州橋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95-605年)。據唐中書令張嘉貞《安濟橋銘》記載:“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

趙州橋趙州橋
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對世界後代的橋樑建築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拱上加拱的“敞肩拱”的運用,更為世界橋樑史上的首創。在歐洲最早的敞肩拱橋法國在亞哥河上修造的安頓尼鐵路石拱橋和在盧森堡修造的大石橋,但它比中國的趙州橋已晚了近1100多年。

趙州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拱腳寬9.6米,跨徑37.02米,拱矢7.23米。從整體看,它是一座單孔弧形石橋,由28道石拱券縱向並列砌築而成,其建築結構之奇特,自古有“奇巧固護,甲於天下”的美稱,不僅有高度的科學性,而且具有中國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偉大作品。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是目前中國國內唯一一處。  

安濟橋

坐落在趙縣城南洨河之上,因趙縣古稱趙州,所以又稱趙州橋,又因大橋以石砌造而成,故當地俗稱大石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安濟橋建於隋代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師李春監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該橋結構堅固,雄偉壯觀。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大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

安濟橋安濟橋
,施工技術堪稱巧妙絕倫。唐代中書令(宰相)張嘉貞在《趙州大石橋銘》中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從整體來看,是一座單拱橋。拱長達37.02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像一張弓,橋面平坦寬闊,成為“坦拱”,兼顧了水陸交通,方便了車馬運行。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縱向並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獨立站穩,自成一體,既便於施工,又便於單獨修補。這樣大跨度的坦拱,對橋台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難度高。而橋台卻是既淺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僅1.549米,由五層排石壘成。其地基是承載力較小的亞黏土。在這樣的地基上,用這樣小的橋台,建這樣大跨度的石拱橋,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安濟橋最大的科學貢獻,則在於它的“敞肩拱”的創造。在大拱的兩肩,砌有四個並列的小拱,既增大流水通道,節省石料,減輕橋身重量,又利於小拱對大拱的被動壓力,增強了橋身的穩定性。這就有力地保證了安濟橋在1000多年的歷史中,經受住無數次洪水衝擊,八次大地震搖撼,以及車輛重壓,千載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安濟橋在橋樑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中國後代橋樑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敞肩拱”的運用,實為世界橋樑史上的首創,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拱橋。在歐洲,直到1883年,法國在亞哥河上修建的安頓尼特鐵路石拱橋和盧森堡建造的大石橋,才揭開歐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橋的序幕,比安濟橋晚了近1300年。知道安濟橋的西方橋樑專家也都認為,安濟橋敞肩拱建築,堪稱現代許多鋼筋混凝土橋樑的祖先,開了一代橋風。

安濟橋首創橋樑工程史上的新型結構,表現了精湛的施工技術,又是一件藝術珍品。它橫

永通橋永通橋
跨洨河,宛如長虹飛架,巨身凌空,氣勢雄偉。弧形平坦的主拱線上,對稱地輕伏著四個小拱,仿佛四個巨型花環,裝飾在橋身兩肩,輪廓清晰,線條明快,在恢弘之中,透出矯健、輕盈的美感。大橋頂部,塑造出想像中的吸水獸,寄託大橋不受水害、長存無疆的良好願望;欄板和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石雕群像,各式蛟龍、獸面、花飾、竹節等,尤以蛟龍最為精美。蛟龍或盤踞遊戲,或登入入水,變幻多端,神態極為動人。雕作刀法遒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

永通橋

永通橋建造年代,由於沒有原始資料,歷來眾說紛紜。據1986年從橋下出土的橋石構件和刻字考證,永通橋始建於唐代永泰初年(公元765年)。但橋下出土的物件的風格,很像隋代作品,於是也有的認為,永通橋和安濟橋是同時建造的,或者說,永通橋的建造年代在隋末唐初。永通橋的結構形式,完全模仿安濟橋,因其修建時間晚於安濟橋(大石橋),而且形體又小,故人們將其稱為小石橋。

永通橋也是一座單孔敞肩弧形坦拱石橋,全長32米,寬6.3米,主拱也採取縱向並列砌築法,由21道縱向並列的拱券石砌成,跨度26米,拱矢約5.2米,橋面跨度很小,近於水平,極其便於車輛通行。在橋的拱肩上大拱上同樣伏設四個小拱,小拱與大拱幅度之比大於安濟橋,這是匠師因地制宜的創造性運用。

永通橋的雕刻非常精美,橋面兩側有方形座柱22根,在現存的欄板上,在各小券的撞券石上,都有精美的浮雕,畫面生動逼真。所以,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石橋看功勞,小石橋看花草。”是啊,大石橋(安濟橋)創敞肩坦拱之先,對世界橋樑史有重大貢獻,小石橋(永通橋)步其後,則有裝飾精美之

柏林禪寺柏林禪寺
巧,若干部分甚至超過大石橋。兩橋同在一地,相距僅3公里,所以古人將安濟橋與永通橋並稱為趙州“奇勝”。

永通橋的修建承襲了安濟橋的許多優點,而且有許多標新立異的發展,永通橋和安濟橋一樣,也在中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961年國務院就將永通橋與安濟橋一同列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林禪寺(柏林寺)

柏林禪寺座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 196 - 220 ),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裡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雲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禪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元代,這裡先後有圓明月溪禪師、魯雲行興禪師行化,柏林禪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禪寺。當時柏林禪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

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到1988年這裡重新進駐僧人時,殿堂、經像已經蕩然無存,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餘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昭示世人這裡曾是一處佛教古剎。 1988 年,柏林禪寺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大和尚親自主持柏林禪寺修復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護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隨後,鐘鼓樓 、觀音殿、藏經樓、禪堂、懷雲樓、開山樓、會賢樓、指月樓、雲水樓、香積樓、古佛庵、關房、佛學院、茶香樓 、 文殊閣、普賢閣、萬佛樓相繼建成;2003年9月6日,巍峨雄偉的萬佛樓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標誌著趙州祖庭的中興大業取得重大成果。一處占地 90 余畝,殿堂樓閣鱗次櫛比、莊嚴整肅的千年古剎重煥生機。柏林禪寺現任方丈為明海禪人,常住僧眾160 餘人,內設河北省佛學院、河北禪學研究所。每年舉辦上元節吉祥法會、中元節報恩法會、清明節水陸法會、生活禪夏令營、念佛七、禪七等大型弘法活動。僧眾堅持每天早晚課誦、過堂、坐禪,每半月誦戒布薩,如法如律結夏安居。冬參夏講。趙州祖庭已經成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鎮。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底,趙縣有583494人。其中男性301986人,女性281508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7‰。其中趙州鎮人口67888人,韓村鎮人口47321人,新寨店鎮人口31751人,沙河店鎮人口34170人,范莊鎮人口24501人,南柏舍鎮人口38958人,北王里鎮人口43372人,前大章鄉人口43518人,高村鄉人口42169人,王西章鄉人口27953人,謝莊鄉人口69714人。

民族

截至2009年底,全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以上,有少數民族17個,計339人,其中蒙古族99人,回族39人,藏族12人,維吾爾族12人,苗族18人,彝族22人,壯族27人,布依族6人,朝鮮族29人,滿族33人,侗族4人,瑤族6人,土家族6人,哈尼族11人,景頗族1人,土族2人,俄羅斯族1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6%。

自然地理

地質地貌

趙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中段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開闊平坦。西部海拔高度46.6米,東部海拔高度33.9米,地面坡度約為1/1500至1/2500,相端相差12.7米,受地形、氣候變易、河流改道等因素影響,趙縣土壤為褐土地帶,全縣99.7%的土壤屬褐土類。

河流

境內古代河流縱橫,水量豐沛。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境內尚存洨河、沙河、冶河、汪洋溝、石津渠。除洨河因有石家莊市排出的污水流入常年有水外,其餘均為季節河。洨河源自鹿泉、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自欒城縣龍門村南入趙縣境,經北王里、新寨店、趙州鎮、王西章4個鄉鎮22個村莊,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河道曲直、寬窄變化不大。其流量年際內變化較大,汛期流量曾達1390立方米/秒,排洪能力665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較小。石津乾渠從藁城市自北向南穿過趙縣東部,流入寧晉縣,境內總長12.834公里,東西向的分乾有兩條,從乾渠引水出縣境,總長分別為3.5公里和6.5公里。年平均引水1558萬立方米,澆地20.9萬畝次。

氣候

趙縣屬東部季風氣候區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時間短,夏冬兩季時間長。春季多偏南風,夏季炎熱,高溫多雨,初秋多連陰雨,中秋天高氣爽,冬寒乾燥少雪,多西北風。氣候條件適宜多種溫帶農作物生長,適宜發展農業、林果業。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趙縣全境面積675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縣耕地面積48151.21公頃,人均耕地1.228畝,比2010年人均耕地1.23畝減少0.002畝,土地資源較為缺乏。

水資源

趙縣水資源主要由地下水、過境水和大氣降水三部分組成。大氣降水是唯一的自產水源。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依靠降雨入滲、河渠入滲、側向補給、田間水回歸四項。過境水包括石津乾渠季節性過水和洨河污水,洨河污水由於嚴重污染,不算做水資源。實際過境水只有石津乾渠水。根據趙縣第二次水資源調查評價報告可知:趙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263.3萬立方米,多年水資源利用量12509萬立方米。地下水動態。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品種較為貧乏。華北石油在大馬村、宋城村鑽探,探明地下埋藏有豐富的硫化氫天然油氣,現封井待采。在趙州鎮、高村鄉、沙河店鎮、王西章鄉沿洨河兩岸的25個村莊有油井120口。

經濟概況

工業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東部突破的戰略要求,趙縣工業園區已晉身第一批省級工業聚集區,生物產業園被確定為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園區。全縣已經形成生物醫藥、化工、紡織印染、造紙包裝、食品調味品、機械零配件製造等特色產業。截至2012年,全縣擁有澱粉及深加工企業36家,澱粉生產能力15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10,並擁有40萬噸液糖、16萬噸結晶糖、10萬噸山梨醇、600噸阿維菌素生產能力,行業年收入40億元。澱粉產業集群被列為省級重點產業集群。行業龍頭企業利民集團和興柏集團被列入全國澱粉20強企業、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紡織印染產業是石家莊市重點產業集群,擁有70餘萬錠、3萬台織布機,年生產棉紗5萬噸,棉布6億米、加工色染漂布2億米,行業年銷售收入近30億元。造紙包裝產業擁有亞洲單機規模最大的河北華泰紙業公司。統萬珍極公司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調味品生產企業。

農業

全縣糧食常年播種面積107萬畝以上,玉米、小麥是主要糧食產品,年總產量60萬噸以上。趙縣相繼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優質專用糧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6年以來五次被評為全國先進。趙縣雪花梨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以“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美譽載入史冊。截至2012年,已有種植面積25萬畝,年總產量5億公斤,曾榮獲國際林博會金獎、中國名優梨金獎、中華名果、中國雪梨王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全縣擁有梨果機製冷庫1362座,貯藏能力4億公斤。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認定面積達到11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以上。

社會

教育

截至2012年底,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99所,共有在校生75343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以縣為主”的教育方針,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的,不斷加大對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先後順利通過了省、市教育督導評估驗收。

衛生

2012年,全縣擁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3家,鄉鎮衛生院16所,農村衛生室281所,民營醫療機構4家。新農合制度運行規範,2012年參合人數46.4萬,參合率97.43%。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已建成4家縣級敬老院,擁有床位710張。

宗教

趙縣是一個宗教大縣,是河北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縣內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截至2012年底,信教民眾4.6萬人,分布在全縣16個鄉鎮、辦事處的210個村莊,正式登記備案的宗教活動場所73個。

民俗文化

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眾多,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達7項,包括范莊 龍牌會、南寺莊背燈挎鼓、趙州扇鼓、梅花調、何莊武獅、五道古火會、趙縣道情。其中,《趙縣道情》是分布於趙縣東部的一種說唱藝術,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表演形式為雙人說唱,器具為筒子、串板、架子鼓、長板等,類似於現代評書,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藝術價值;《趙縣五道古火會》屬民俗類項目,是該縣楊家莊村特有的一種民間信仰,流傳年代久遠,所供奉神像保存完好,個個神采熠熠,栩栩如生,古火會還延續了每年正月十五放焰火保平安的習俗;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項目《何莊武獅》興起於明末初,將武術與舞獅絕妙融合在一起,在當地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歷史名人

鐵凝,姓屈,女,漢族,1957年9月生,籍貫河北省趙縣,高中學歷,中共黨員,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共產黨第17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8屆中央委員。

周冬雨,籍貫河北省趙縣,因參演《山楂樹之戀》而聞名。

天朝羽,原名楊若磊,生於趙縣南寺莊,國內著名繪本漫畫家。出版有漫畫繪本《青春塗鴉-如果這就是生活》《黑白奇境》《種在時光里的向日葵》。
李嘉佑,代詩人,字從一。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天寶七載(748)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正字。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