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柏林寺

趙縣柏林寺

趙縣柏林寺:地理位置:河北省趙縣城內石塔路東端路北。面積:占地80畝、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名稱:趙縣柏林寺

地理位置:河北省趙縣城內石塔路東端路北

面積:占地80畝、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

景點簡介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全景

柏林禪寺位於趙縣城內石塔路東端路北,這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史稱“古佛道場”、“畿內名剎”。柏林寺在東城區雍和宮之東,為京師八大寺廟之一。元至正七年(1347)始建,明正統十二年(1447)重建。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為慶祝康熙60壽辰,由胤禎主持重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一次撥巨款進行重修。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全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圓俱行覺殿、大雄寶殿維摩閣共五進院落。中軸的東西兩側為配殿,整座寺院布局整齊嚴謹,全部建築都建在高大的磚石台基上。山門殿前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磚砌影壁,雕刻有精美圖案。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檐下正中懸掛有巨額橫匾,上書“萬古柏林”,是康熙60壽辰時的親筆題書。殿內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7尊木製漆金佛像。東配殿記憶體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鑄造的交龍紐大銅鐘,高2.6米,鐘身遍刻經文。維摩閣,自成院落,為雙層建築,東西兩側建有翼樓。寺內曾保存中國唯一存留的龍藏經版。佛教經典從唐代起稱為“藏”,龍藏就是指清朝御製鐫刻的佛學大叢書,其內容收集了元、明、清三朝著名高僧以及佛學研究的著作,很多為史書所不載的史料,多可從這裡探源溯流找到答案。這部龍藏刊刻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成於乾隆三年(1738),經版有78230塊,經書7240卷。

經版系選用上好的梨木雕造,刀法洗鍊,字型渾厚端秀,由於印刷量極少,因此經版至今字口鋒棱俱在,完整如新,經版於1982年移至智化寺保存。柏林禪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在唐代以前叫觀音院,元代由朝廷賜額柏林禪寺,延續至今。在其建寺1700餘年的歷史過程中,高僧輩出,然亦幾經興衰。1988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柏林禪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交省佛協管理,並逐步籌資修復。住持淨慧大和尚沿門托缽,得十方布施,經過十幾年的修建,一座

趙縣柏林寺趙縣交通圖
占地80畝、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嶄新的柏林禪寺在一片廢墟上拔地而起,先後修建起普光明殿、山門、鐘鼓樓、觀音殿(含藏經樓)、禪堂(含法輪閣)、問禪寮(含懷雲樓)、開山樓、雲水樓、指月樓、會賢樓,這些建築,紅牆黃瓦,雕樑畫棟,古樸莊重,氣勢宏大。全寺主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為木結構單檐宮殿式建築,上覆以黃琉璃瓦,氣勢雄偉。殿內供奉著高3米、重達10噸、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釋迦佛坐像和其他神佛雕像。普光明殿通過一條約7米寬、100米長的石板路與山門相連,路兩旁設定了六對仿唐石燈幢,植有近萬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餘株柏樹與十幾株歷盡滄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輝映。一進山門,就踏入清淨佛地,與山門外的塵俗世界形成鮮明對照。穿過普光明殿便是觀音殿。該殿結構、外形與普光明殿相似,但分為兩層。一層供奉用千年古柏雕成的觀音像,二層為藏經樓,供有新印的《龍藏》一部。隨著一座座殿宇相繼落成,這處初具規模的佛教聖地,在大陸宗教界大放異彩。如今,柏林禪寺有穩定僧眾30人,從1993年開始,每年都舉辦生活禪夏令營,一些外國僧侶和學者不斷前來拜訪甚至長住,有的還慕名參加生活禪夏令營。現寺內普光明殿右前方聳立著的古塔,是趙州古佛從諗禪師的舍利塔,因其在柏林禪寺內,故俗稱柏林寺塔。該塔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柏林寺塔建於元代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磚木結構,平面呈八角形,七級,高約33米。整個塔身坐落在堅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資百萬元,將此塔修整一新。經過修整的柏林寺塔,“較之昔日,雖非新構,亦美輪美奐,典雅莊嚴”。今日的柏林禪寺,殿堂設施完備,佛事活動井然,中外僧侶、遊人絡繹不絕,已成為一處環境美、教風正,集佛教活動、佛學研究、佛教教育及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典範寺院

內部景觀

趙縣柏林寺舍利塔
從諗禪師舍利塔:此塔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元朝天曆三年(1330),為紀念禪宗大德趙州從諗禪師(778~897)而立。塔額為“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 ”。磚木結構,實心,七層,高26.7米,造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1966年邢台大地震時塔剎被震下加之人為破壞,嚴重毀損傾斜。1997~1998 年,由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資修復。趙州禪師是中國禪宗史上震爍古今的高僧大德,人稱“趙州古佛”。唐大中十一年(857),禪師八十歲行腳至趙州,在此駐錫40 年,大行法化,120歲圓寂。其禪風所及,遠至日本韓國及今日歐美各地,有《語錄》三卷問世。按佛教傳統,見塔禮拜或合掌右繞,獲福無量。

發展史

趙縣柏林寺鐘鼓樓
趙縣(古稱趙州),燕南重地,冀北名區。座落在古城東南隅,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古稱安濟橋)遙遙相望的趙州觀音院,就是今天的柏林禪寺。柏林禪寺始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滄桑幾度,香火綿延,這座古剎迄今已經過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據史料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在去印度取經之前,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曾駐錫觀音院,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期,高僧從諗禪師在趙州古觀音院駐錫四十年之久,化行燕趙,弘法利生,建立宗風,法流天下。禪師門風高峻,宗主一方,時人不敢直稱其名,尊為“趙州和尚”或“趙州古佛”。趙州禪師圓融二世,門風朗峻,禪機活潑,接引眾生,觸機即發,隨緣施教,了無滯疑。“平常心是道”,“本份事接人”是趙州和尚的日用禪語,旨在教導學人在日常生活中悟道,如實知自心。趙州禪師曾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道不遠人,只在目前。”告誡學人,本份事在腳下,平常心現當前,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遂有“吃茶去”、“洗缽去”、“趙州橋”、“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等公案流傳於四海叢林。趙州禪師一生精勤求法傳道,生活十分樸素清貧,其《行狀》云:“住持枯槁,志效古人。僧堂無前後架,鏇營齋食。繩床一腳折,以燒斷薪用繩系之。”他有《十二時歌》,寫到自己的衣、食、住。其衣:“裙子偏衫個也無,袈裟形相些些有,褲無腰,褲無口,頭上青灰三五斗……”;其食:“苦沙鹽、大麥醋、蜀黍米飯薤萵苣…”。其住:“土塌床、破蓋席,老榆木枕全無被……”。然而,老禪師卻:“唯稱供養不等閒,和尚道心須堅固。”

晚年,當地主政燕、趙二王競相供養,並擬在王府內闢地營造禪宮。禪師聞之即予制止,並堅定地說:“若動著一莖草,老僧即歸趙州。”當時朝廷尊其德行,特賜紫袈裟。地方官員具威儀迎接,而趙州禪師則堅讓不受。趙州禪師住世百二十年,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行化四方,聲播宇內,僧俗鹹敬,人天共仰。其松柏氣節,有如高山流水,令人嘆為觀止。趙州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曰真際禪師,塔曰光祖之塔。元明兩代曾先後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際禪師寫真刻石。柏林禪寺現存的趙州塔建於元代,全稱“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高33米,七層,下有蓮花須彌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從此,古觀音院這一方寶剎即由趙州和尚而聞名天下,成為佛教史上一座享有盛譽的禪林古寺——趙州祖庭。宋、元、明、清數百年間,高僧輩出,寺塔重修,屢受帝王敕封,臣民祟仰,宗風未墜,古柏常青。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殿堂、經像蕩然無存,在殘碑斷碣、蔓草荒煙間,僅存趙州祖師塔及唐柏20餘株,形影相依,一片淒涼。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柏林禪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交河北省佛教協會管理,並逐步籌資修復。在淨慧法師主持下,1991年正式規劃施工,歷時五年,今日趙州祖庭已一改當年“破磚亂瓦毛毛草”的荒敗景象,一座座殿堂樓閣拔地而起,一次次法會海眾雲來,青年僧才茁壯成長,趙州門風后繼有人。1990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初一日),來自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以及當地的佛教信眾一千多人,在寒風微雨中敲鑼打鼓迎接漢白玉釋迥牟尼佛像和觀世音菩薩像進寺,並舉行安座儀式,道場初建,佛菩薩像先至,沒有殿堂,只好暫時於露天草廬中安奉。釋迦佛坐像高3米,重10噸,右手作“施無畏印”,表示賜與眾生安樂;左手作“與願印”,表示成就眾生善願。此像系美國紐約正覺寺住持佛性法師施資供奉。

1991年1月23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柏林禪寺舉行佛像安奉後的第一次大型法會以紀念佛陀成道之期。柏林禪寺普光明殿占地面積3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80平米,為磚木結構單檐宮殿式建築,上覆黃硫璃瓦,風格典雅,莊嚴古樸,佛殿正中安奉著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為普光明殿題寫匾額和楹聯。普光明殿於1991年11月動工興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農曆八月初一日)隆重舉行了落成開光典禮。這一大型主體建築的完成,得到國內外諸山大德、長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別是美國紐約佛性法師大力支持,捐贈巨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裡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雲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歸雲禪師平生主持七所名剎,望重當時,現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這裡先後有圓明月溪禪師、魯雲行興禪師,都是宗門大德,柏林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寺。當時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殿堂、經像蕩然無存。到1988年這裡重新進駐僧人時,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餘株古柏,很難使人想到這裡曾是一處佛教古剎。

趙州禪師

趙州禪師(778~897),法號從諗,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齡的從諗禪師行腳至趙州古城,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趙州古佛”。趙州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而享譽當時中國的南北禪林。人們議論當時中國禪林的高僧,每每說“南有雪峰,北有趙州”;又有“趙州眼光爍破四天下”的美譽。在遙遠的南方,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山門聳立有“趙州關”,福建雪峰義存禪師的道場有“望州亭”。由此可見趙州禪師在禪門中的地位。禪師雖然道譽四布,並有燕趙二王的供養護法,但他的生活卻十分樸素清貧。他的“繩床一腳折,以燒斷薪用繩系之”。他經常是“褲無腰,褂無口,頭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蘆席,老榆木枕全無被”。禪師正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弘傳祖師心印,接引四方學人。膾炙人口的“吃茶去”、“洗缽去”、“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等公案不僅啟悟了當時的許多禪僧,而且流傳後世,歷久彌新。從宋朝開始,中國禪門盛行以“參話頭”為方便的話頭禪,趙州禪師的公案語錄最頻繁地為人們所參究,許多人在趙州語錄的啟發下明心見性。其中“狗子無佛性”更凝練而為“無門關”,成為禪門一大總持,直至今天在中國日本歐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趙州禪師住世百二十年,他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真際禪師”。元明兩代曾先後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際禪師石刻頂相。寺內現存的趙州塔建於元天曆三年(1330),全稱“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高33米,七層。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資重修,使古塔煥然一新。

祖庭中興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199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為宗教場所開放,交河北省佛教協會管理,並逐步籌資修復。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法師親自主持祖庭修復工作,他不憚辛勞,奔走呼告,夙興夜寐,慘澹經營。“破磚亂瓦毛毛草”的荒敗景象逐漸改觀,殿堂佛像一一湧現。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開光典禮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日本、台灣、香港的貴賓和國內諸山長老、佛教信眾三千多人參加了這一盛況空前的慶典,趙朴初會長委託吳立民先生持親筆信前來祝賀。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護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禪寺的修復工程次第展開。五、六年間相繼落成:山門、鐘鼓樓、東西長廊、觀音殿、藏經樓、禪堂、懷雲樓、開山樓、會賢樓、指月樓雲水樓、香積樓、古佛庵等建築;全院地面硬化或綠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變而為殿宇莊嚴、環境幽雅、佛唱悠揚、香客雲來的清淨佛地。在修復殿宇的同時,柏林寺的僧團組織逐步穩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趨健全,學修並重的道風初步形成。這裡繼承了傳統叢林的規制,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兩次請職確立執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設監院寮、客堂、維那寮、典座寮等職能部門,負責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務的決策,由方丈召集班首執事會議,民主議定實施。全體僧眾堅持每天早晚課誦、過堂、坐禪,每半月誦戒布薩並有全體僧俗住眾參加的生活會議宣讀《共住規約》,議決寺院的各項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學院在柏林寺招生開學,培養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開。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開放十周年慶典及趙州塔修復竣工典禮、淨慧法師升座儀式隆重舉行。這標誌著趙州祖庭的中興大業取得階段性成果。千年古剎煥發生機,重新成為燕趙大地上輝映遐邇的莊嚴法域。

現任住持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柏林禪寺住持上淨下慧法師。出生於1933年,他是中興柏林寺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和河北《禪》雜誌主編。法師髫齡出家,早年曾親近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並從其承法成為臨濟宗、曹洞宗傳人。法師日常法務繁忙,但精力過人,雖日理萬機,但常安詳自在。1993年,法師根據自己幾十年修學佛法的體會,結合時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禪”,作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導思想和實踐方針。“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型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風采。提倡生活禪的目的在於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互相熔鑄,產生出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禪宗精神,還其靈動活潑的天機。在人間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趨向智慧型的人生、圓滿的人生。”(《生活禪開題》)圍繞這一思想,淨慧法師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則。他把佛法的思想凝鍊為“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作為生活禪的宗旨。幾年來,生活禪受到教內外人士的關注和好評。

相關圖片

趙縣柏林寺淨慧
淨慧,祖籍湖北新洲,生於一九三三年。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撫養。十四歲在武昌三佛寺拜師學經,奠定超脫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獻身佛教的理想。一九五一年十八歲時到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一九五二年即成為虛雲老和尚傳法弟子。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是新中國第一批佛教研究生。從一九六三年被錯劃為“右派”,輾轉北京廣東湖北等地接受勞動改造。一九七九年,落實政策後回到北京,在中國佛教協會從事佛教文化宣傳工作,參與創辦《法音》雜誌,並任責任編輯;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法音》主編,同年,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一九九三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一九八八年,受河北省有關部門之邀和中國佛教協會委派,參與創辦河北省佛教協會並任會長,主持河北省佛教的興復工作。一九八九年創辦《禪》刊。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期間,協助有明法師修復正定臨濟寺,開展講經、傳授在家菩薩戒等各種大型弘法活動。從一九九一年冬開始,主持趙州祖庭柏林禪寺的興復工作,使柏林禪寺從一片廢墟變成殿堂莊嚴、規模宏大的叢林,組織僧團,弘宗演教,振興河北佛教。從一九九三年起,每年在柏林禪寺舉辦“生活禪夏令營”,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在佛教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河北省佛學院舉行試辦開課式。同年九月三十日(農曆八月初十日),隆重舉行柏林禪寺中興十周年慶典,正式就任柏林寺住持。二零零零年一月,河北省佛學院獲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五月十五日,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學院院長。從一九八二年開始,先後出訪亞、非、歐、美、澳諸洲十餘國,聯誼布道,廣結佛緣。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趙縣柏林禪寺退居,湖北當陽玉泉寺住持、黃梅四祖寺住持;政協河北省趙縣委員會副主席、政協河北省委員會七屆、八屆、九屆常委;全國政協第九屆、十屆委員會委員。

歷史人物

趙縣柏林寺趙州從諗禪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裡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雲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禪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元代,這裡先後有圓明月溪禪師 、 魯雲行興禪師行化,柏林禪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禪寺。當時柏林禪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卻屢遭劫難,到 1988 年這裡重新進駐僧人時,殿堂 、 經像已經蕩然無存,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餘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昭示世人這裡曾是一處佛教古剎

相關詩詞

趙縣柏林寺觀音殿
坐北朝南的山門上,高懸著生前擔任過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初題寫的“柏林禪寺”匾額。門兩側掛著中國佛協副會長、河北省佛協會長、柏林禪寺方丈淨慧法師撰寫的對聯:“寺藏真際千秋塔;門對趙州萬里橋。”《趙王與師作真贊》碧溪之月,清鏡中頭。我師我化,天下趙州。《哭趙州和尚二首》師離滹水動王侯,心印光潛麈尾收。碧落霧霾松嶺月,滄溟浪覆濟人舟。一燈乍滅波旬喜,雙眼重昏道侶愁。縱是瞭然雲外客,每瞻瓶幾淚還流!其二:佛日西傾祖印隳,珠沉丹沼月沉輝。影敷丈室爐煙慘,風起禪堂松韻微。只履乍來留化跡,五天何處又逢歸。解空弟子絕悲喜,猶自潸然對雪幃!

交通指南

由北京西站搭乘至石家莊的城際快車,票價40元,行程3小時;或由蓮花池長途汽車站搭乘汽車。由石家莊火車站馬路對面的汽車站搭乘30路汽車南郊客運站,由此搭乘至趙縣的中巴,票價7元,車會直接送你到柏林寺門口。

寺院修行

5點鐘,東方晨霞微透,禪師們、居士們在大殿中按位置排列好之後,鼓聲敲動,聲音悠揚而綿長,這便是柏林禪寺新一天的開始。早課後是早飯,依次下來是誦經、休息、過堂、午飯、休息、坐禪、休息、晚課、吃飯、休息、講課、晚上9:30分,全寺便又沉睡在夜色當中。時間表安排得是一絲不苟,而禪師們的腳步也是按部就班,從不亂過半寸。

飲食住宿

趙縣柏林寺萬佛樓
在寺廟內是要吃齋飯的,清清素素,對於出家人來說,這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對於我們來說,這是調養生息的好機會,幾天的代謝吞吐,一個人便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在柏林寺,品茶也是另外的一門學問。大多禪師都精於茶道,所謂“茶禪一味”,深解其中奧秘的他們醒來一杯茶,參禪後一杯茶,飯後一杯茶,閒時還飲茶作賦,逍遙自在。在寺內留宿通稱“掛單”。柏林寺內食宿分為兩個檔次,雲水樓位於寺廟西側,10元/天,6人房間、電扇、公用衛生間,晚上可以到設在齋堂後面的公共浴室洗澡;茶香樓位於東側,20元/天,4人間、私人衛生間、空調、熱水澡;價格均含三餐齋飯

河北省佛學院

趙縣柏林寺河北省佛學院
河北省佛學院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准成立,是河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一所省級佛教院校。學院位於趙州祖庭柏林禪寺,與素有“天下第一橋”之譽的趙州橋遙遙相望。柏林禪寺最早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 196 - 220 ),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唐朝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擘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名聞遐邇,“平常心是道”、“狗子無佛性”、“吃茶去”等公案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時人尊為“趙州古佛”,柏林禪寺由此成為中國禪宗的重要祖庭。1988年,近代禪宗泰斗虛雲禪師的得法門人淨慧老和尚參拜祖庭時,看到 “一塔孤高老趙州”、“斷碑殘碣埋荒草”的悲涼場景,遂發心重振祖庭。在他的領導下,十餘年間,柏林禪寺殿堂林立,壁宇生輝,香火繚繞,宗風重振,沉寂在燕趙大地的千年古剎重現往日之生機。

在廟宇修建的同時,淨慧老和尚大力開展各種修行和弘法活動,舉辦傳戒法會、“生活禪”夏令營、禪茶文化交流會,安居、誦經、冬季禪七等。受到佛教界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好評。1998年9月,在柏林禪寺僧伽培訓班的基礎上,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河北省佛學院開始試辦並對外招生。2000年5月,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學院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准成立。學院概況:一、辦學理念:院長淨慧老和尚根據對漢傳佛教教理的深刻理解和幾十年的修行經歷,提出“信、戒、學、修”四字方針和“養成僧格、融入僧團”八字綱宗作為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二、學院學制:學院開設三個班,中專班、大專班兩年,研究班三年。三、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師二十九人,其中法師十九人,在家教師十人,在家教師中大學講師、教授四人,高級教師一人。四、課程設定:學院的課程設定,本著學修並重的原則,以禪宗修學為核心內容,加強中觀、唯識的教理基礎,並以傳統文化的薰習為補充。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在日常授課之外,還有單元授課、大型講座、小型沙龍講座等多種教學形式。五、硬體設施:2003年,由香港旭日集團贊助,在柏林禪寺西北角新建了一座四合院式三層仿古建築,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內設辦公室、會議室、大禮堂、閱覽室、圖書室、電腦室、書畫室、教室、活動室、茶室、師生寮房等,是一所集辦公、教學、生活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教學樓,極大地改善了學院的教學環境。六、畢業學僧:目前已培養三屆學僧,共有120名學僧圓滿畢業。畢業學僧有的繼續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禪寺擔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學院擔任教學或管理工作,也有許多學僧回到自己原來的寺院肩負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經成為一方住持

遊記

柏林寺,我心中永遠的淨土:我與柏林寺的因緣是我源於我的一場病。由於外貿公司工作太辛苦,經常出差,我被查出來得了甲亢,我的心情非常差,於是我在復旦大學的姐姐替我在柏林禪寺報名參加了第十屆生活禪夏令營。從寧波乘車三個半小時到上海,從上海二十多個小時到石家莊,那時的我,對佛對寺院充滿了一種神秘的嚮往。在石家莊車站,

趙縣柏林寺趙縣柏林寺
看到柏林禪寺的師父來接我們的車,心裡非常踏實。車緩緩地開動,車上還有上海靜安寺的師父們,我坐在當中,感覺自己仿佛也是其中一員。當車子到達寺院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柏林寺之所以叫柏林,是因為院內鬱鬱蔥蔥的柏樹,我想也應該是預示著佛法長存吧。七天的生活於我來說是全新的,我們換上營服,我們一些營友住在乾淨簡樸的房間裡,所有的陌生都一揮而去。在這裡,我的心是純淨的,沒有任何的煩惱與牽掛,聽著師父們講經講課,早上四點半跟著靜波法師誦《金剛經》,晚上喝趙州茶,這樣的體驗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我終於明白了其實向佛皈依並不是消極地生活,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積極地摒棄生命中不需要的東西,更加積極地幫助眾生。因為我們剛好是第十屆夏令營,有幸跟師父們去了五台山,聽大師們講課,受益匪淺,在五台山傳燈的時候,我小心翼翼守護著手中的明燈,仿佛那是照亮我人生的明燈,那種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也是在五台山,我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佛教徒,至今我還每天帶著我的皈依證,師父給我取的名字叫:明智,我想應該是讓我更加明智地生活、工作、學習,幫助眾生。慚愧的是我做得太少,在繁雜的事務中還是會產生貪嗔痴的念頭,但我始終記住師父的話: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認真吃飯認真睡覺,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柏林寺永遠是我生命中的淨土!感謝淨慧老和尚!感謝明海大和尚!感謝明奘師父!感謝大緣師父!感謝柏林寺每一位師父為大家做出的努力!有一天,我還會再來!後記:各位師父好!四年過去了,柏林寺一直在我心中鮮活地存在著,想念大家的時候,就到網上去看望大家,我的這篇文章有點像流水賬,可是記錄著我真實的情感,在網上我還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真的很親切,希望夏令營越辦越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游在河北(1)

遊覽河北省各地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