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縣

肥鄉縣

肥鄉區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東與廣平縣交界,南與成安縣相連,西與邯山區接壤,北與永年區、叢台區、曲周縣毗鄰。介於東經114°37′—115°01′、北緯36°29′—36°40′之間,總面積503平方千米。肥鄉古稱肥邑,區名源自戰國時期趙國的相國肥義,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初置肥鄉。截至2016年,肥鄉區下轄4個鎮,5個鄉,戶籍總人口41.0276萬人。實現地方生產總值95.332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0.31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8.017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7.001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6020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1.8:39.9:28.3。 肥鄉區境內擁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墓景區和竇默墓、聖井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饒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信息

概況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是邯鄲市東部衛星城。全縣轄7鄉2鎮,263個行政村,人口近32萬,總面積501平方公里,素有“華北糧倉、冀南棉海”之稱。肥鄉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稱肥邑,是戰國時趙國首輔相國肥義的封地,三國魏文帝建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境內擁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墓景區和竇默墓、聖井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參觀拜謁者多達30萬人次。與平原君趙勝密不可分的、具有歷史和現實教育意義的歷史典故有30多個。肥鄉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便利。邯鄲市裝備製造工業園區位於肥鄉縣和邯鄲縣交界處,距邯鄲市主城區僅8公里,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309國道、邯濟鐵路、青蘭高速縱貫全境,省道寧魏線橫穿南北。距京珠高速京廣鐵路、京深公路不足10公里,距在建的邯鄲機場30公里。縣境內有連線三峽電網的500KV開關站一座,220KV變電站一座,35KV變電站9座,電力供應充足可靠。肥鄉縣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有糧食、棉花和蔬菜等。小麥、玉米、棉花等主導產業聞名遐邇,圓蔥、食用菌和瘦肉型豬等特色產業具有相當規模。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圓蔥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優質棉基地縣”“中國優質小麥基地縣”“中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縣、先進縣”“河北省糧食生產基地縣”。

“河北省肉牛生產基地縣”肥鄉縣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5.5萬名經過職業技術培訓的高素質勞動者,可助您事業興旺發達。三十二萬肥鄉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我們承諾,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為您打造創業平台。肥鄉縣是您的“寶地”。您的“寶地”就在肥鄉。

行政區劃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轄2個鎮、7個鄉:肥鄉鎮、天台山鎮、大西韓鄉、辛安鎮鄉、毛演堡鄉、元固鄉、屯莊營鄉、東漳堡鄉、舊店鄉。

肥鄉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距新興工業城市邯鄲市僅14公里是邯鄲東部衛星城,西靠京廣鐵路京開高速公路。309國道、邯青(青島)快速公路和邯濟濟南)鐵路橫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肥鄉縣總面積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總人口31萬,轄2鎮7鄉、263個行政村。

肥鄉鎮:鎮政府駐李莊村。面積80.4平方千米,人口6.91萬。轄39個村委會:李莊、北街、東街、南街、西街、鄭村、前屯、常莊、東關、南關、北關、西關、辛廟、曹莊、趙莊、趙寨、蔡莊、辛莊、申莊、高莊、城西、鋪上、梁莊、潘村、東北莊、後翟固、前翟固、東張寨、西張寨、常耳寨、城南堡、前黃寨、後黃寨、打席營、勒馬台、郭家堡、龍堂堡、南西落堡、北西落堡。

天台山鎮:鎮政府駐天台山村。面積59.28平方千米,人口3.59萬。轄22個村委會:天台山、南王固、北王固、東馬固、西馬固、南杜齊、北杜齊、南謝堡、北謝堡、宜官堡、大康堡、韓堡、李堡、鄭堡、張達、吳堡、肖莊、焦堡、支村、任堡。

東漳堡鄉:鄉政府駐東漳堡村。面積53.5平方千米,人口2.90萬。轄34個村委會:東漳堡、西趙寨、東趙寨、前劉寨、後劉寨、西南口、東南口、前北口、後北口、東大靳、西大靳、北大靳、瓜精莊、井王莊、小移莊、雞澤屯、東呂口、山字丘、前大移莊、後大移莊、李莊、宋莊、小靳、北行、中行、南行、東趙、西趙、小營、靳莊、井頭、薛莊、積善。

辛安鎮鄉:鄉政府駐辛安鎮村。面積45.03平方千米,人口2.55萬。轄25個村委會:辛安鎮、西南莊、小漳堡、失駕堡、孟宋堡、前賈莊、後賈莊、東杜堡、西杜堡、孟郭莊、小康堡、孟陶莊、北河堡、孟張莊、西賈北堡、東賈北堡、前白落堡、後白落堡、中白落堡、前趙雲堡、後趙雲堡、范莊、史莊、潘寨、楊莊。

舊店鄉:鄉政府駐西北高村。面積54.85平方千米,人口2.85萬。轄26個村委會:西北高、東北高、西馬寨、東馬寨、東辛寨、西辛寨、北河馬、東路莊、西路莊、中辛店、東辛店、西辛店、東營、南莊、溫莊、焦寨、賈寨、北營、楊莊、舊店、許莊、南營。
肥鄉縣肥鄉縣

大西韓鄉:鄉政府駐大寺上村。面積45.28平方千米,人口2.90萬。轄28個村委會:大寺上、小寺上、後寺上、馬小屯、粉房頭、寨中堡、小南頭、逯家堡、杜湯堡、大西韓、南西韓、東荊科、西荊科、呂家堡、東莊上、東張莊、西張莊、西高家寨、東高家寨、北相公莊、南相公莊、唐疃、程莊、柳莊、崔莊、韓屯、李莊、鄭莊。

屯莊營鄉:鄉政府駐屯莊營村。面積53.73平方千米,人口2.55萬。轄22個村委會:屯莊營、劉寨營、南屯莊、西吾吉、東吾吉、孔倉堡、南河馬、大西高、小西高、西呂營、北屯莊、田寨、申營、後營、房莊、趙莊、鄧莊、楊莊、柴莊、賀營、程寨、周寨。

元固鄉:鄉政府駐前元固村。面積55.76平方千米,人口2.75萬。轄27個村委會:前元固、西元固、東元固、西彭固、索家寨、八里莊、西賢店、三里堤、東屯莊、西屯莊、戶部李莊、東河頭堡、西河頭堡、前油胡寨、後油胡寨、中油胡寨、李堡、平莊、李莊、楊莊、沙窩、袁莊、王莊、謝村、胡莊、郝莊、韓莊。

毛演堡鄉:鄉政府駐毛演堡村。面積54.53平方千米,人口3.50萬。轄40個村委會:毛演堡、侯寅堡、前王固、後王固、姚宮院、東謝店、西謝店、東長橋、南長橋、南元寨、李焦寨、李興堡、郝家堡、郭焦寨、百戶寨、王焦寨、水劉莊、魏莊、牛村、周莊、袁莊、杜寨、陳莊、史寨、趙莊、張村、林寨、姚莊、崔莊、辛莊、路堡、風火、東魏、孫莊、卜寨、前街、后街、孔寨、後屯。

2003年底,肥鄉縣轄2個鎮(肥鄉、天台山)、7個鄉(東漳堡、辛安鎮、舊店、大西韓、屯莊營、元固、毛演堡),1個居委會、263個村委會。

地質地貌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位於華北平原南部。地質構造位置處於地朝準地台(Ⅰ級)華北斷拗(Ⅱ級)臨清台陷(Ⅱ級)邱縣肥鄉斷凹(Ⅳ級)內。據石油鑽井揭露,在肥鄉一帶,前第三系基岩可能以肥向斜為主體受到館陶西斷裂的影響,表現為單邊斷裂一不對稱向斜型。其凹陷沉積中心在肥鄉東南15公里。其中推斷東營組一沙三段厚約1500米。肥鄉地層第四紀厚度大,全境無基岩出露。在地質新生界,下第三系是華北及本區找(石)油的主要目的系層。而第四系厚度達1700米,為地下水存儲系層。兩系地質在肥鄉境鑽探的具體揭露是:下第三系漸新統東營組:岩性以深紅、棕紅、灰綠色泥岩、砂質泥岩為主,與淺棕、灰綠色粉砂岩、泥質粉岩互層。視厚度70米至100米。第四系下更新統:岩性以棕黃色粘土、亞粘土夾細砂、主粗砂為主,夾砂礫層、肥25孔、肥28孔見有玄武石。視厚度200米。

地貌

肥鄉縣全境處於平原地帶,地勢平坦,西南略高,東北略低。最高點為寨中堡村偏北0.8公里處,海撥55.4米;最低點為瓜精莊東南0.3公里處,海撥41.4米,相差14米。全縣境基本處於漳河沖洪積扇區,按《河北省地貌圖》分類,屬於堆積平原區之新沖積平原亞區,以扇上平地或緩斜地為主,間夾古河道微高地和扇上窪地,呈北東向狹條帶狀分布。全縣地貌主要類型有:故河道(自然堤緩崗)、微斜平地(二坡地)、決口扇形地和小沖積錐、窪地等,其中故河道、二坡地、小扇形地、窪地等,分別占總面積的23%、21.6%、5%和47.9%。

地表水

今肥鄉縣境內無自然河流流徑,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接納成安縣邯鄲縣瀝水徑流的客水,以及岳城水庫灌區的供水。大氣降水多年年均降水量為513.2毫米。總水量約為2.06億立方米。每年汛期,上游縣徑流客水平均水量為1035萬立方米。灌區供水量1965年至1978年年均量為35875立方米,其中最大供水年1967年為7萬餘立方米。80年代空白供水年逐漸增多,進入90年代幾乎停止供水。

地下水

本縣地下水主要貯存於新生界第四系各層結構鬆散的岩層中。該層含水沙層結構鬆散薄亂,據測估,可采量每平方公里約為13.77萬立方米。全縣地下水可采量約為68987萬立方米,年采量約為68321萬立方米。地下水的補給以大氣降水直接滲入為主,其次是渠灌、井灌回歸補給。由於近處灌溉供水減少,地下采水超量,水位下降。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1980-1981年),全縣土壤共分2個土類、4個亞類、8個土屬、47個土種。其分布特點是隨微地貌起伏呈有規律的分布,隨河流沉積規律平行故道呈帶狀或班狀分布,從崗到窪,沙、壤、粘分布的過渡性,嵌壤性非常強。

土壤地質

縣境內土壤成土母質均勻為古黃河漳河等河流沖積物,它依附著河流“緊沙、慢淤,不緊不慢兩合土”的沉積規律,形成今日土壤質地沿東西方向呈“沙—中壤—重(粘)”規律性的分布狀態。概括地說,土壤質地以北口一帶為最重,其次是白落堡、舊店一帶;最輕的是肥鄉鎮一帶,其次是天台山鎮和北高一帶。全縣土壤耕層養分含量,除速效鉀較為豐富外,其他幾種養分均較缺乏,而且不同地點含量高低不均,總的狀況是:“高鉀、低氮、缺磷、有機質少“。

氣候環境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位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中緯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顯著,四季差異明顯。春季,風多而風速大,降水少,溫度低,升溫快,乾旱嚴重;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降水日數多,降水量多而集中;秋季,天氣晴朗;冬季,寒冷乾燥,降水量少。氣候總的特徵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集中,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日照氣壓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45.43×108J/m2,其中大於或等於0℃的輻射量為45.43×108J/m2,大於或等於10℃為36.11×108J/m2。年平均日照為2767小時,年平均日百分率為61%,日照時數日平均為7.6小時。日照時數季節性變化明顯,春季最我,平均785.1小時,占年總日照時數的28.2%,其中最多的5月份,日照時數為305.9小時,占年總日照數的11.0%;冬季最少,平均為566.9小時,占年總日照數的20.4%,其中2月份最少,平均為186.4小時,占年總日照數的6.7%;夏秋兩季介於冬春之間,分別為:754.7小時和660.4小時。

一年四季中,氣壓以冬季為較高,多年平均氣壓值為1017.1百帕(hPa),即縣全境多在高壓控制下。其中以1月份為最高,平均氣壓達1021.4百帕。夏季為較低氣壓季節,平均氣壓值為998.9百帕,即夏季以低壓控制為主。其中以7月份為最低氣壓月份,平均氣壓只有997.1百帕。春秋季節為過度季節,分別為1008.9面帕和1014.0百帕。年平均氣壓值為1010.7百帕。各月平均氣壓值波動範圍在標準大氣壓值(1000.0百帕)的-0.3至+22.0百帕。

多年年平均氣溫13.0℃,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為26.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為-2.7℃,年較差為29.4℃。極端最高氣溫為42.0℃,出現有2次,分別在1962年7月10日和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為-22.5℃,出現在1972年1月26日。年積溫平均為4736.6℃,平均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為4945.1℃;負積溫為-208.5℃。

在1962年至1996年間,地面平均溫度在14.7℃。一年中,各月地溫差異較大,6月份為最高,平均溫度為31.6℃;1月份為最低,平均溫度為-2.2℃,年較差達33.8℃。極端最高地溫為68.6℃,出現在1962年7月6日;極端最低地溫為-24.5℃,出現在1990年1月31日。

從1962年至1996年,年平均降水量為513.2毫米。降水最多年份為1963年,年降水最高達1036.0毫米;降水量最少年份為1965年,年降水量僅為248.2毫米。降水量在一年中,季節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多而集中,平均為327.9毫米。占年總降水量的63.9%,其中以7月份為最多,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占年總降水量的31.9%;秋季次之,平均降水量為95.4毫米,占年總降水量的18.6%;春季降水量較少,平均降水量為68.7毫米,占年總降水量的13.4%;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量為16.2毫米,占年總降水量的3.2%,其中1月份是全年中降水量最少的月份,平均降水量為3.9毫

米.只占年總降水量的0.8%。最大日降水量為166.3毫米,出現於1994年7月12日;最大過程降水量為1963年8月2日至10日,過程降水量為535.9毫米.

自1962年至1996年,平均初雪日為12月6日,終雪日為3月5日。初、終日期之間的日數平均為89天。最早降日期為10月31日(1989年),最晚結凍日為1月23日(1968年)。年平均降雪日數為99天,降雪日數最短為23天(1963-1964年);最長降雪日數為39天(1982-1983年)。

降雹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後伴同雷陣雨出現。肥鄉縣主要集中在6至8月份,而以6月下旬和8月中旬為最嚴重。歷年統計,平均年降雹0.7次。一日之中,降雹集中於14時至19時為最多。

肥鄉縣處於大陸性氣候區,受明顯的季風影響。春季盛行偏南風,冬季北風占優勢,夏秋兩季南北風交替出現。年平均風速為3.3為/秒,最大陣風速曾出現過20.0米/秒,出現在1966年4月6日。各月中4月份風速最大,平均為4.3米/秒;8月份風速最小,平均為2.5米/秒。年平均大風大於、等於170米/秒,日數為19.3天。大風日數以春季為最多,平均為9.8天;秋季最少,平均為2.2天。

1962年至1996年,肥鄉縣平均無霜期為201天,最長無霜期為225天,最短無霜期為178天。在80%的保證率下平均為189天。平均初霜凍在11月22日,最早是9月30日(1970年),最晚出現在11月17日理萬機196年),平均終霜凍日在4月11日,最早為3月4日(1967年),最晚為4月21日(1978年)。

1962年至1996年,平均霧日為21.4天.以冬季出現較多,平均3.7天出現一次,其中以12月份最多,平均為4.2天,這主要是空氣中水汽與較低低空溫易凝結的結果.秋季平均出現日數為2.7天,春季出現日數平均為10天.一年中以夏季出現霧的日數最少,平均僅有0.6天,這主要由於空氣溫度較高.其中以6月份為最少的霧日數,平均僅有0.3天.

肥鄉縣由於受季風環境的影響,年均相對濕度為67%,春季最小為60%,夏季最大為72%,秋季為71%,冬季為63%。月均相對濕度以6月份為最小,為57%;以8月份為最大,為82%。

累年平均蒸發量為1959.1毫米,四季頒布不均,以夏季為最多,蒸發量平均為726.4毫米,其中以6月份為最多,蒸發量平均為352.8毫米;冬季最少,蒸發量平均為181.1毫米,春秋位於中間,分別平均為692.7和359.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肥鄉土地總面積496平方千米,折合49600公頃,人均占有地2.55畝。耕地總面積為40301公頃,農業人口均占有耕地2.19畝。在總耕地中,有旱地550774畝,有效灌溉耕地為36630公頃,中耕地面積90.89%,林地面積69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3.9%,人均0.35畝,林地面積有各種果林共3489.2公頃,占耕地面積8.6%。

礦產資源

石油
肥鄉區有兩個潛在的生油岩系,即下第三系河沙街組一孔店組和下白堊—侏羅系,兩套生油岩系厚度均在2000米以上,局部可達4000米至5000米。
石膏
肥鄉區存在著兩套含膏岩系,即中奧陶統含膏碳酸鹽岩系和下第三系始新統沙河街組四段內陸湖盆油頁岩含膏岩系,有可能貯存大石膏礦層。

肥鄉區共古生界底普遍發育有石炭一二疊系今煤岩系。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茅草、蘆草、菅草、刺蓬棵、艾蒿、茵陳蒿、蒼耳棵、車苣麻、狗尾草、牛緶草、板板草、蒺莉苗、抓地秧、醋溜酸、灰灰菜、蒲公英、掃帚苗、豬毛菜、刺兒菜、薺菜、大花苗、野薄荷、地黃、兔絲子、米布袋、紅眼棵、小蟲盤等。
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野兔、黃鼠狼、田鼠、鼢鼠、刺蝟、老鼠;另有:獾、狐、狸等。
鳥類:麻雀、灰鵲、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斑鳩、燕子、鵪鶉等。其他如:烏鴉、喜鵲、鷹、鷂、青鶼、鶘、沙雞、雁、雕等。
兩棲類:蛙、蟾蜍。
爬行類:蛇、晰蜴、壁虎等。
昆蟲類:蝗蟲、螞蚱、蠅、蚊、虱、臭蟲、蚤、蝶、蟬、螞蜂、土蜂、蟋蟀、螳螂、螻蛄、金龜子、尺蠖、蠶、蜣螂、螢火蟲、瓢蟲、蚜蟲、草鈴、棒象、蜘蛛、蠍子、蜈蚣、蟈蟈、蠐槽、金針蟲、地老虎等。
軟體動物:蝸牛。
環節動物:蚯蚓。

動植物資源

肥鄉縣肥鄉縣

植物和動物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也相應地有不同的物候。

1月:地表封凍、草木凋零。

2月:終雪、冰化、土表始風化、冬小麥始返青、柳條始綠。

3月:土壤解凍、螞蟻蜜蜂始出窟活動,等始見,大雁北飛,野草發青芽。榆錢出、落,小麥始長,椿樹吐芽、杏花開。

4月:終霜,果樹花開,蛙始鳴,布穀鳥叫,棗樹發芽,播種棉花,楊花

落,麥抽穗。

5月:椿樹開花,小麥蠟熟,油菜蒜苔、蠶繭可收穫,杏熟,蟬鳴。

6月:棉花現蕾,麥熟。

7月:桃子熟。

8月:棉吐絮,椿樹結籽,終蕾。

9月:夏播作物谷、豆等熟,蘋果、梨熟,燕南飛,菊花開。

10月:始霜,桃杏樹葉黃,蛙終鳴、塊伏作物熟。

11月:、蛙冬眠,水結冰,大雁南飛,楊柳落葉,始雪,土壤凍結。

12月:地表全面凍結,積雪久而不化。

歷史沿革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始建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至1996年已有1775年的歷史。歷史上肥鄉縣曾兩次被撤銷;境域最小時只有現境域的二分之一,境域最大時有近兩個現轄區面積;區劃最多時42個行政鄉,最少時只有3個行政區。60年代以來,縣之隸屬、境域和區劃趨於穩定,從而促進了肥鄉縣政治、文化和經濟建設的平穩發展。今肥鄉縣境域,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戰國歸趙,秦屬邯鄲郡。

西漢於縣境內東北部置列入縣,屬廣平國。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設即裴侯國;地節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設邯溝侯國;二侯國均屬魏郡。〔新〕王莽時,改列人縣列治縣,更即裴為即是。

東漢廢即是、邯溝兩侯國,列治縣復名列人縣。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屬鉅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屬魏郡。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溝縣地始置肥鄉縣。與列人縣同屬廣平郡。晉肥鄉、列人兩縣均屬司州廣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漳縣(今曲周)併入列人縣;太和二十年(496年),列人縣又分出斥漳縣。列人縣、肥鄉縣民屬相州。東魏天平元年(534年),肥鄉縣併入臨漳縣,屬魏郡。北齊時,列人縣廢。

隋開皇十年(590年),復置肥鄉縣。十六年(596年),於縣東部原列入縣地設立立清漳縣。大業三年(607年),肥鄉、清漳兩縣屬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肥鄉縣改屬紫州;四年(623年)屬磁州;六年(621年)屬名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屬廣平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屬名州。會昌三年(843年),清漳縣併入肥鄉縣。五代肥鄉縣屬名州。宋肥鄉縣屬河北西路名州。金肥鄉縣屬河北西路名州。天會七年(1129年),肥鄉縣領新安鎮。元肥鄉縣屬中書省廣平路。明肥鄉縣屬京師廣平府。清肥鄉縣屬直隸省廣平府。

中華民國民國2年(1913年),肥鄉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3年(1914年)改屬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屬河北省;民國26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同年10月18日(農曆九月十五日),日本侵略軍侵占縣城,建偽政權。

民國27年(1938年)5月31日,肥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南抗日軍政委員會,後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8月,屬冀南第二專員公署;不久,屬冀南第三專員公署。民國37年(1948年)5月,屬華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8月,屬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鄲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肥鄉縣隸屬邯鄲專區。1958年10月,肥鄉縣併入曲周縣。屬邯鄲專區。1960年5月,曲周屬邯鄲市。1961年6月,肥鄉縣從曲周縣分出,恢復肥鄉縣建制。1970年屬邯鄲地區,1993年屬邯鄲市至今。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建置肥鄉縣,其境域是由邯溝侯國和列入縣西部構成。東魏天平元年(534年),肥鄉縣併入臨漳縣。隋開皇十年(590年)復置肥鄉縣。十六年(596年)原列人地設清漳縣。唐會昌三年(843年),清漳縣併入肥鄉縣。至明、清、民國三代,肥鄉縣境域“東西廣袤八十里,南北延袤四十里。”其四至

是:“西至邯鄲梨林堡界三十五里,南至成安縣霧睹營(也名霧觀寺,即今店上)界十五里,東至廣平縣李白營界三十五里,北至永年縣大由村界(現屬曲周縣)二十八里。”

民國29年(1940年)2月,成立邯(鄲)永(年)肥(鄉)邊區(相當縣級)。10月,邯永肥邊區撤銷。成立永(年)肥(鄉)(後改為功岑縣)。這時,肥鄉縣的境域只有現在境域的二分之一,這是肥鄉縣有史以來轄區最小的時期。

民國32年(1943年)3月,成立磁(縣)肥(鄉)辦事處(後改稱磁肥縣)。

民國33年(1944年)8月,功岑縣撤銷,併入肥鄉縣。

民國33年(1944年)8月,肥鄉縣二區24個村劃歸永年縣。

民國34年(1945年節8月,磁肥縣撤銷,所轄原肥鄉縣村莊,歸肥鄉縣建制。

民國36年(1947年)7月,肥鄉縣第六區劃歸永年縣。

1958年7月30日,廣平縣併入肥鄉縣。這是肥鄉縣有史以來所轄區最大的時期。10月,肥鄉縣撤銷,併入曲周縣。1961年6月1日,恢復肥鄉縣建制。

1962年3月1日,原廣平縣從肥鄉縣分出,後又將趙村、積善2村再劃回肥鄉縣。此後,肥鄉縣境域邊界、形狀和面積沒有變化。

2013年,撤銷辛安鎮鄉,設立辛安鎮鎮(冀民函[2013]176號)。調整後,轄3個鎮、6個鄉:肥鄉鎮、天台山鎮、辛安鎮鎮、大西韓鄉、毛演堡鄉、元固鄉、屯莊營鄉、東漳堡鄉、舊店鄉。
2015年,撤銷大西韓鄉,設立大寺上鎮(冀民函[2015]176號)。
2016年9月30日下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肥鄉縣,設立邯鄲市肥鄉區,以原肥鄉縣的行政區域為肥鄉區的行政區域。

歷史文化

肥鄉縣竇默墓
肥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稱肥邑,是戰國時趙國受輔相國肥義的封地,三國魏文帝建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境內擁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墓景區和竇默墓。

平原君趙勝,戰國時趙國人,趙惠文王之弟,“戰國四君子”之一,公元前251年葬於肥鄉,墓區在今縣城東南4公里元固鄉西屯莊村西北,1982年7月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肥鄉縣人民政府重修碑樓,建立了保護標誌並劃定了保護區。現墓區占地8.5畝,每年接待遊客約1萬人。

竇默

字漢卿,肥鄉縣人,元朝太醫,曾任元皇太子真金之師,公元1280年故於元京,是年11月歸葬於肥鄉縣城西村。原墓區占地32畝,建有祠堂。1982年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現僅存墓碑一通。

井堂寺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東部肥鄉縣城北一公里處,南鄰309國道,東鄰縣城至青蘭高速公路連線線(井堂街),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寺內聖井為河北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春秋戰國時代,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路過此地,遠看此處瑞氣沖天,近前更覺神志清爽,遂對顏回與子路兩位學生說:“此處地下頗有靈氣,如挖一口水井,可對周邊庶民大有益處。”於是,孔子親自選定位置,設計水井圖形猶如水瓶狀,下端內壁直徑一丈零二寸,向上逐漸收攏,至瓶口處內壁直徑為六尺一寸。當時孔子白天指揮弟子和民眾一起挖井,夜晚在附近村莊為百姓講學演禮,至今在井堂寺附近的梁莊、常耳寨和龍堂堡等村莊還有孔子的講學遺址和孔聖人演禮的傳說。農曆六月六日,水井挖成出水,附近四鄰八鄉的村民一大早便趕來此處,載歌載舞,歡呼慶祝,品償井水,但覺此井水清澈甘甜,沁人肺腑。附近村民常飲此水者,更發現井水有祛病強身、益壽延年之功效,故兩千多年來,井堂寺周圍村莊長壽者甚多,皆因常飲此井水故。人們為紀念孔子,將此水井取名聖井,後來又因一隻三足蟾在井中居住,故又稱為蟾井。古代天災人禍頻繁,旱澇連連,戰亂紛紛,有趣的是,遇乾旱年份,方圓百里水井幹涸,唯獨此聖井之水取之不盡,永不乾涸。又因井水能治病療疾,益壽延年,山東、山西、河南及當地來取聖水者絡繹不絕。每年的農曆六月六日,就成了固定的紀念日。

公元138年(漢明帝永和3年),印度高僧達摩祖師雲遊至此,感覺聖井處靈氣十足,氣場極強,便在聖井一旁打坐參禪,感天地之真氣,悟宇宙之靈性。斷定此處乃修行參禪之寶地,遂決意在此處建造寺院一座,度化十方眾生在此參禪悟道。達摩祖師曾數次往返於長安(今西安)、洛陽和肥鄉之間,化緣募捐,周邊民眾也踴躍捐助,不到二年時間,一座巍峨壯觀的殿宇建成。因蟾井遠近聞名,故命名井堂寺,我國古代有“南有白馬寺,北有井堂寺”之說。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統一黃河流域,敕旨對井堂寺大加修茸。時全國各地廣建佛寺,佛教空前興盛,詩人杜牧詩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當時盛況。唐代佛經大量傳入我國,更加促進了佛教的傳播,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曾敕旨維修井堂寺。女皇武則天更是崇尚佛教,執政期間敕命建造了井堂寺的藏經樓(今後殿),藏佛經一千餘卷。宋太祖趙匡胤敕令雕版刻印佛教經典《大藏經》,並藏於井堂寺藏經樓。此時的井堂寺已金碧輝煌,規度嚴整,有廟地120餘畝,僧眾500餘人,在每年的聖井紀念日(農曆六月六日)舉辦規模浩大的傳經法會,並一直沿襲至今。

井堂寺井堂寺
明朝時期因漳河泛濫,洪水曾一度將井堂寺淹沒。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均曾下旨維修井堂寺,但在以後的二百年間,逐漸失去了原來的規模與莊嚴。日本侵華前,井堂寺尚有大雄寶殿、藏經樓、水陸殿、韋佗殿、達摩殿、伽蘭殿和山門殿,僧房8間,占地約13餘畝。據梁莊村89歲的老人吳連仁講,他們小時候在寺內玩耍時,曾爬到過大雄寶殿的樓頂,發現上面的東北角藏有歷代敕修井堂寺的牌匾13塊,其中最大的一塊是大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敕修井堂寺的記載。日軍占領肥鄉縣城後,我八路軍三八六旅和冀南抗日游擊隊經常以井堂寺為掩護,對城內的日偽軍進行打擊和瓦解,1945年11月肥鄉解放後,井堂寺被拆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政策給井堂寺的重建工作帶來了生機。肥鄉縣委、縣政府對井堂寺的保護與開發工作十分重視,將肥鄉縣城南北最長的一條街(青蘭高速公路連線線)命名為井堂街,並在井堂寺周圍規劃以佛文化為主的旅遊景區。2006年省政府將井堂寺聖井列入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關懷和廣大佛教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井堂寺近年來得以長足發展。藏經樓和水陸殿於1994年和1997年分別建成。大雄寶殿2002年奠基,2007年農曆5月11日落成典禮。隨後將陸續建造和翻修水陸殿、韋佗殿、山門殿伽蘭殿達摩殿、蟾井八角亭和僧房,並同時進行景區道路和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

經濟狀況

肥鄉縣肥鄉縣

肥鄉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全縣轄9個鄉鎮,263個行政村,面積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人口30萬,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平原農業縣。近年來,由於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採取多種有效手段進行農業科學技術普及,使我縣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尤其是蔬菜生產連年再上新台階。2002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2.1萬畝,總產41.51萬噸,總產值達到了1.7億元.特別是以辛安鎮鄉、天台山鎮、在西韓鄉毛演卜鄉、肥鄉鎮等5個鄉鎮為中心的圓蔥生產已初具規模,2002年收穫面積3萬畝,總產達12萬噸,2003年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預計總產可達22.5萬噸,已成為我縣蔬菜生產的新興特色產業。同時,廣大農民在圓蔥生產技術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並湧現出許多種植能手及經紀人隊伍,由於成績突出,省、市有關領導多次視察我縣圓蔥生情況,並經予高度評價。肥鄉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全縣轄9個鄉鎮,263個行政村,面積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人口30萬,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平原農業縣。近年來,由於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採取多種有效手段進行農業科學技術普及,使我縣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尤其是蔬菜生產連年再上新台階。2002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2.1萬畝,總產41.51萬噸,總產值達到了1.7億元.特別是以辛安鎮鄉、天台山鎮、在西韓鄉、毛演卜鄉、肥鄉鎮等5個鄉鎮為中心的圓蔥生產已初具規模,2002年收穫面積3萬畝,總產達12萬噸,2003年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預計總產可達22.5萬噸,已成為我縣蔬菜生產的新興特色產業。同時,廣大農民在圓蔥生產技術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並湧現出許多種植能手及經紀人隊伍,由於成績突出,省、市有關領導多次視察我縣圓蔥生情況,並經予高度評價。

教育

肥鄉縣教育教育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3所,其中重點高中一所,初級中學21所,國小236所,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幼稚園各一所。現有教職工2793人,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61776名,中國小占地面積1269835平方米,建築面積182545平方米。1996年全縣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999年通過省“普九”第二輪複查。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確立了“經濟要發展,教育必先行”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強化學校管理,使肥鄉的普教、成教、職教、幼教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整個教育形勢呈現出勃勃向上的發展勢頭。一是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徹底改變了“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落後歷史,正在向著標準化發展。中國小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各類活動室從無到有,中國小布局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二是強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內部體制改革,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積極鼓勵教師在職進修,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樹立學科帶頭人,全面加強了教師隊伍的素質。

農業

肥鄉縣農業農業
“四增”措施加速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是增強幹部發展意識。積極引導村幹部由重管理向重服務、重發展轉變,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增強發展意識,並舉辦技術培訓班,加強對村幹部的技術培訓,提高帶領民眾謀發展的本領。

二是增長農民致富本領。重點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選派農業技術專家進村入戶傳授科技知識,近幾年來,共培訓民眾5萬多人次,推廣新品種80多個、新材料40多種、新技術20餘項,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是增加農村設施建設資金。以發展農村沼氣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投資4600萬元,建成文明生態村40個。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投入3800多萬元新建農村公路305公里,212個村莊實現了通油路,投資3000餘萬元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1600萬元大力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

四是增添農村新風尚。積極在農村引導創建文明、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健全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推進村務公開、一事一議,完善公開辦事制度,不斷增強民眾民主意識、政治意識和新農村建設意識。

交通運輸

肥鄉縣是邯鄲市東部衛星城。全縣轄7鄉2鎮,263個行政村,人口近32萬,總面積501平方公里,素有“華北糧倉,冀南棉海”之稱。肥鄉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便利,距邯鄲市主城區僅9公里,3-9國道,菡濟鐵路,青蘭高速縱貫全境省道寧魏線橫穿南北,距京珠高速,京廣鐵路,京深公路不足10公里,距在建的邯鄲機場30公里。計畫建設的邯黃鐵路(邯鄲到黃驊港)以肥鄉為始發點。肥鄉縣交通運輸業發達,縣內有大型運輸車車輛5000多台,成為邯鄲乃至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業最為發達的縣區。

邯鄲市之行政區劃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