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鎮

肥鄉鎮位於肥鄉縣中心,309國道從鎮南部穿過,並設有一中型貨場,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十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所轄各村基本實現了路面硬化和長途程控電話地撥。轄區內有多處名勝古蹟,其中位於鎮北部的井堂寺,近年來又修茸一新,樓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辭,吸引了山東、河南等數百公里外的遊客。另外還有竇默墓等古蹟,更增添了肥鄉鎮的吸引力。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肥鄉鎮(Feixiang Zhen),縣政府駐地。位於縣境中部。地方鐵路邯常、肥曲兩線,邯濟準軌鐵路過境。面積80.4平方千米,人口6.91萬人(2002年)。轄3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李莊村。古蹟有元代昭文館大學士竇默墓碑,鎮北古剎井堂寺,是圓蔥之鄉。

歷史沿革

1953年建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88年更名肥鄉鎮。1996年常耳寨鄉、翟固鄉併入,轄行政村39個(38個自然村),面積79.8平方千米,47168人。1997年,面積79.8平方千米,人口5.9萬,309國道和即將興建的邯濟鐵路橫貫東西。轄潘村、東北莊、城南堡、常莊、趙莊、辛莊、南關、南街、西關、西街、北關、北街、東關、東街、李莊、常耳寨、勒馬台、梁莊、高莊、龍堂堡、前屯、打席營、蔡莊、曹莊、南西落堡、北西落堡、前翟固、後翟固、城西、申莊、前黃寨、後黃寨、鋪上、郭家堡、趙寨辛廟、西張寨、東張寨、鄭村39個行政村。

全面發展

肥鄉鎮轄39個行政村,面積90平公里,4.7萬人,9萬畝余畝耕地。
肥鄉鎮位於肥鄉縣中心,309國道從鎮南部穿過,並設有一中型貨場,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十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所轄各村基本實現了路面硬化和長途程控電話地撥。轄區內有多處名勝古蹟,其中位於鎮北部的井堂寺,近年來又修葺一新,樓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辭,吸引了山東、河南等數百公里外的遊客。另外還有竇默墓等古蹟,更增添了肥鄉鎮的吸引力。
肥鄉鎮以農業為主,工商貿並舉,是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的鄉鎮。“九五”以來,高效農業迅速發展。以東張寨為中心的蔬菜種植面積1000餘畝。以高莊為中心的食用菌種植業,已由原業單一的蘑菇種植髮展到制種、養菇、加工等一條龍服務體系,產品暢銷周邊市、縣,有的還通過外貿部門出口到國外。省、市有關領導曾多次到高莊參觀考察,給予了充分肯定。
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也有了較大發展。其中,肥鄉鎮油脂加工廠、西街鑄造廠、北街醬油廠、東北莊棉織廠、西關金龍家俱有限公司,在該鎮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縣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近年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三產服務。轄區內服務設施齊全,商業門店磷次櫛比;投資100萬元修建了一個集游泳、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娛樂場所。
肥鄉鎮是全縣人口最多,面積最大,耕地最多,實力最強的大鎮。曾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