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堂寺

據肥鄉縣(河北省南部一個平原糧棉縣)縣誌記載,兩千多年前孔子出遊路過肥鄉城西北時,發現有一三腳蟾蜍,叫當地村民在此挖出一口井,此井水甘甜,深具靈性,能夠醫治百病,隨在此地修建一座寺院,名為“井堂寺”。

寺廟歷史

井堂寺始建於公元138年,迄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歷史。唐代時達到鼎盛時期,有“南有白馬寺,北有井堂寺”之稱。該寺院因井出名,前來燒香拜佛、求水治病者絡繹不絕。日寇侵華時,原井堂寺毀於戰火。後“文革”期間遭破壞,井水乾枯。1980年後當地村民自發開始重建,目前已建好藏經樓、水陸殿、達摩殿,大雄寶殿正在興建中。在1990年的一天,井水忽然又冒出,被人發現後,當地宗教界人士組織又修建了井堂寺和水井,不過已沒有原來那么靈驗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