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縣

赤城縣

赤城縣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北部、白河上游,鄰接北京市。外長城蜿蜒境內。明朝設定赤城堡,清朝改為赤城縣。以赤城山得名。農產品有穀子、玉米、高粱、馬鈴薯、莜麥等。山區林牧業較發達。礦產有煤、鐵、石棉、銅等。工業有建材、採礦、機械、化肥等。名勝古蹟有赤城溫泉、重光塔等。獨石口為長城要隘。

基本信息

地理特徵

縣境周圍群山環繞,黑河白河紅河三條河流縱貫南北。河谷之間,高山起伏,溝壑縱橫,耕地較少,山地面積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縣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錯分布。全縣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東亞大陸季風氣候,中溫帶乾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

歷史沿革

赤城,其境遼置望雲縣(今雲州),元升縣為雲州(今雲州)。赤城始置縣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至公元一九五八年九月將龍關縣(唐置,名龍門)合二為一,仍名赤城。縣治開始在龍關,而後遷至赤城至今。因此,今述赤城的歷史沿革應包括龍關部分。且龍關就地域而言,靠近宣化(古上谷郡)、涿鹿(古下洛縣、廣寧郡、新州、奉聖州)。人類文明進程較快,開發的也很早。龍關一帶古為縉雲氏地,是黃帝部族縉雲氏的領地,早在漢代其境即已置縣,為女祁縣(縣治址應在今鵰鶚鎮)。唐代置龍門縣(即今龍關鎮)。明代龍關和赤城一樣同屬戰略要地,設定龍門衛,統領中北路,並向東延伸,於東莊(今龍門所鎮)設定龍門守御千戶所(簡稱龍門所)。正如《龍關縣誌》載:“龍關南拱故都,背近蒙疆,左獨石,右張垣(張家口),形勢甲於口北,亘古為屯兵重地。溯自黃帝開疆,縉雲來守,以及晉初悉隸華夏。降至五胡亂華,石晉割賂,以迄有明,時淪異域,時歸中土。置縣、置衛、設路,變化靡常……。”所以,就人類文明開發進程而言,龍關應早於赤城。

上古

龍關古縉雲氏地。堯分天下為九州,此時龍關屬冀州。舜肇天下十二州,分冀州東北為幽州,此時龍關屬幽州。夏禹復並為九州,龍關和赤城一樣屬冀州。商周赤城屬幽州而龍關仍屬冀州。春秋戰國時,赤城、龍關均屬燕國之地。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一曰“上谷”,此時赤城、龍關均屬上谷郡地。

赤城縣赤城縣
前漢,赤城屬幽州上谷郡,其地在女祁縣(今鵰鶚)北邊,是斗辟縣的造陽。據《辭海》載:“造陽,古地名,在今河北獨石口附近(應在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此地有燕長城)。戰國燕破東胡後築長城,西起造陽,東至襄平(今遼寧遼陽市)。”據《龍關縣誌》載:“龍門縣在唐以前名斗辟縣,有出土古碑為證”。也就是今赤城南自浩門嶺,北至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應是斗辟縣地。《宣化府志》載:“前漢《匈奴傳》說:‘漢朝棄掉斗辟縣的造陽’。《匈奴傳贊》也說:‘漢朝放棄造陽以北九百里的土地’。顏師古(唐朝人,訓古學家,考注經書多種。)註解說:‘造陽,上谷的地方。斗是絕的意思,縣境地形陡險曲折突入匈奴疆界的那地方,就是造陽。’”《宣化府志》又載:“赤城縣地是上谷郡最北面的地方,地形如同牛角一樣突出北邊。所說古斗辟縣的造陽,正是這一帶地域,其地勢大體可以想見。”又載:“漢代上谷北界至女祁縣(今鵰鶚)即到了盡頭。女祁之北不再設定縣邑。所以《匈奴傳》稱為捨棄,然而,《匈奴傳贊》又明白地講:“漢棄造陽之北九百里土地。”其實,所拋棄的只是塞外的地方罷了。今赤城縣地本在邊塞之內,原來就未曾拋棄,所以判斷為上谷郡女祁縣的北境。此時龍關屬女祁縣。

後漢(25年——220年),時赤城屬幽州上谷郡下洛縣(漢置,今河北涿鹿)的北境。《宣化府志》按:《郡國志》里只有下洛,而沒有記載下洛與女祁相連。據《郡國志》載:“在以前史書上列的縣名,而郡志不記載的,都為清順治時合併地方減掉的。”女祁與下洛土地接壤,那么女祁併入下洛就可想而知了。此時龍關也因女祁併入下洛而屬幽州上谷郡之下洛縣。

赤城縣赤城縣
晉代,赤城屬幽州廣寧郡下洛縣的北境。廣寧郡(郡治為今涿鹿縣境)之前屬上谷,太康年間設郡都尉坐鎮,統領三個縣:下洛、潘、涿鹿。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石勒(十六國時後趙的皇帝,公元319至333年在位。)偷襲幽州殺刺史王浚,以劉翰代理幽州長官。劉翰便把這一帶地方歸給段匹磾,這是晉代廣寧郡、縣淪陷的開始。到晉成帝(東晉皇帝司馬衍,公元325年至338年在位)鹹康四年(338年),前燕王慕容皝(十六國時前燕國君),後趙的石虎(後趙王),打敗了段匹磾,遼的地盤於是歸了後趙。前燕慕容皝又打敗了後趙,幽州的土地又歸了前燕。前秦符堅滅掉前燕,等到符洛北伐什羽犍(北魏拓跋珪之孫),該地又歸了前秦。之後又歸了後燕慕容垂。到晉孝武帝(司馬矅)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北魏王拓跋珪向南攻打劉亢,該地才全屬北魏所有。此時龍關與赤城一樣,於鐵蹄和硝煙中,城頭也在不斷變換著王者的旗幟。正如《龍關縣誌》上說的:龍關地自晉愍帝始,為石勒所襲,轉歸段匹磾,匹磾亦為鮮卑種。歷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諸胡,相互竊據,而後此之蹂躪割棄,日駸駸(馬走的很快的樣子,比喻戰事變化的快)矣。《易》(《周易》)曰:“履霜堅冰至”。夫五胡(即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之亂,始於建安中,聽其部落散居六郡,遂至漸次猖獗。履霜之戒,惟洗馬江統(洗馬,官名;江統,西晉人,曾任太子洗馬之官。其寫了一篇《徙戎論》勸皇上停止外族向內地遷徙,未聽)之論最為切要,而說不能行。

北魏,赤城屬燕州廣寧郡的北部地區,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的御夷鎮(今雲州貓峪南)地。《水經注》載:“下洛,是北魏燕州廣寧縣、廣寧郡的郡治所在地。”《魏書·明帝本紀》載:“泰常八年(423年)在長川(即長川城,今內蒙興和縣)之南修築長城,從赤城向西至五原,東西長二千餘里。”《通鑑綱目注》載:“這裡所說的赤城就是元朝雲州的赤城站。” 《水經注》載:“沽水注入大谷水,向南經獨石西,又向南經御夷鎮城西,沽水又往南流出獨固門(即今捨身崖),再向西南流經赤城。”《宣化府志》按:御夷鎮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六鎮都在塞外,御夷鎮最東。”但據李善長的註解:“御夷鎮在獨石之南。”那么,其應在塞內。(詳見《御夷鎮址考》)

赤城縣赤城縣
北齊,赤城屬北燕州長寧、永豐二郡地。《隋書·地理志》:“廣寧在北齊時設定北燕州,轄長寧、永豐二郡。”《舊志稿》載:“此時,在涿鹿以西設定長寧郡,東面設定永豐郡,赤城一帶應歸屬永豐郡。”龍關此時亦屬北燕州。

後周,赤城、龍關屬燕州。《隋書·地理志》載:“齊的北燕州,後周去掉了‘北’字。”

隋朝時,赤城、龍關屬涿郡的懷戎縣(即今懷來縣)。《隋書·地理志》載:“開皇(隋文帝楊堅的年號)初年,廢掉長寧、永豐兩郡。大業(隋煬帝楊廣的年號)初年廢掉北燕州。”《遼史·地理志》載:“隋代廢北燕州,改為懷戎縣屬於涿郡。”

唐初,復置北燕州,後來改為媯州(今懷來縣)媯川郡懷戎縣。爾後又改為新州(涿鹿縣),時赤城為新州龍門縣(今龍關)的北境。《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十年(626年),討平了高開道,設定北燕州,恢復北齊的舊名,貞觀(唐太宗李世發的年號)八年(634年),改成媯州。”《宣化府志》載:《唐書·地理志》說:“武州缺少一個所領的縣即文德;新州缺少所領之縣四個:即永興、礬山、龍門、懷安。”然而考證《唐書·紀傳》言:“武德以後,沒有新州、武州的名字。到唐昭宗龍紀(唐昭宗李曄年號)以後(889年),李克用(五代後唐的創始人,突厥族,居住在沙陀磧)搶奪地盤,才開始見到新、武兩州的名字。那么,新州、武州應當設定在這時候。”又說:“唐代新州的龍門縣,就是今天的龍門縣,赤城和龍門縣(今龍關)接壤,卻沒有置縣,當時只是龍門縣的一部分,且為縣域的北部邊境。”時龍關為新州之龍門縣。

北宋時赤城、龍門為遼的地域,即遼代。赤城為西京道奉聖州(涿鹿縣)武定軍節度之望雲縣(今雲州鄉)地。龍關為奉聖州武定節度使龍門縣。 《遼史·地理志》載:“奉聖州本為唐代的新州(今涿鹿),後晉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時獻給契丹,升其格轄領四縣,即永興、礬山、龍門、望雲。望雲縣在新州東北二百六十里。”又載:“望雲縣本來是望雲川地,後來設定縣,直接隸屬於‘章愍宮’(遼景宗的行宮)。”《遼史·百官志》:“各處行宮,都部署總領契丹、漢人各處行宮的事物。景宗(即耶律賢)的行宮為章愍宮。”《遼史》載:“龍門縣有龍門山,兩山相對聳立,望之若門。邊外諸河和沙漠的潦水,都從這裡奔向大海。”這明顯是指今赤城縣境內的龍門峽而言。當時望雲縣距龍門峽僅僅五里左右,為何如此相近 而不屬,卻屬於遠處的龍門縣,這是因為龍門縣從唐代就已設定了。且今望雲縣地是唐龍門縣的北境。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歷代相沿,等到望雲縣與龍門縣同時設定時,依然沒有改變。”

赤城縣赤城縣
南宋時,赤城、龍關為金的地域,即金代。赤城為西京路德興府(涿鹿)望雲縣地。龍關為德興府龍門縣地。 《金史·地理志》載:“德興府是後晉之新州,遼時的奉聖州,金開國之初仍為奉聖州。金大安(完顏永濟的年號)元年(1209年),升為府。其轄縣六:德興(今涿鹿)、媯川(今懷來)、縉山(今延慶)、望雲(今赤城雲州)、礬山(今涿鹿)、龍門(今赤城龍關)。”又註:“赤城原來是望雲川的地方,遼代皇帝常在這裡居住,被稱為御莊。”

元代,赤城為上都(今內蒙正藍旗東)路雲州(今雲州)赤城站。是上都路雲州所統領之望雲驛道上的一個驛站,(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元史·地理志》載:“雲州為望雲川地,契丹(遼)置望雲縣,金代沿襲未變。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四年(1263年),升望雲縣為雲州,州衙設在望雲縣。到至元二年(1265年)州存縣廢。”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升宣德府(今宣化)之龍門鎮為已廢的望雲縣,隸屬雲州。所以,龍關在元初為宣德府之龍門鎮,自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恢復望雲縣,置於龍門鎮,而屬上都路雲州之望雲縣。

明代,赤城為萬全(今萬全縣)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明代設定的地方最高軍事機構,都司統領衛、所、堡,構成一方軍事防禦體系。)統領的赤城堡。《明史》載:“赤城堡於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置。堡東有赤城山,又有東河,其為通州(今北京通縣)白河之上游。西南距都司即都指揮使司衙門所在地萬全(今萬全縣)二百里。開平衛設在獨石城,該城也於宣德五年(1430年)築,宣德六年(1431年)將開平衛治由原來的開平舊城(元上都)遷至獨石。龍門守御千戶所(龍門所),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設在東莊(李家莊)。雲州在明初隸屬北平府,洪武五年(1373年)七月廢,亦於宣德五年六月築堡,為雲州堡。景泰五年(1450年)置新軍千戶所於此。馬營堡,宣德七年(1432年)築(楊洪率卒築)。” 《北中之路志》 :“明洪武(太祖朱元璋)二年(1370年),發兵至開平即元上都,元兵逃到應昌,於是明軍收取了開平路(今內蒙克爾克騰旗西)。於故元上都開平城設定開平衛指揮使司。洪武三年(1371年)攻取雲州,各縣全都歸附。爾後廢掉各縣,隸北平都司管轄。宣德五年(1430年),設萬全都司,於是改屬萬全。因為以前大寧失守開平缺乏支援,宣宗(朱瞻基)採納陽武侯薛祿的建議,將開平衛由塞外遷到塞內獨石城,成為宣鎮(宣化)的北路。(明初,攻取開平設定衛所,東設涼亭、瀋河、賽峰、黃崖四驛站,連線大寧。西設桓州、威虜、明安、隰寧四驛站,連線獨石。爾後丟掉大寧,開平難守。至此,依陽武侯薛祿之請,遷開平衛於塞內獨石。而棄塞外之地三百餘里)。宣鎮北路也稱獨石路(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其又分上北、中北、下北三路,即獨石、半壁店、貓兒峪、青泉、雲州、鎮安、君子、松樹、馬營、倉上、鎮寧、赤城為上北路;牧馬、龍門所、樣田、滴水崖(今後城)、長伸地、寧遠(今後城上堡)為下北路;金家莊、龍門衛(今龍關)、三岔口、鵰鶚、長安嶺為中北路。時龍關為龍門衛。

清初,赤城為赤城堡。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置赤城縣。《畿輔通志》載:“赤城清初仍屬宣府鎮上北路赤城堡,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縣。將開平衛(今獨石口)、雲州、龍門所、鎮安、馬營、鎮寧、滴水崖七堡併入,屬宣化府。龍關清初仍為龍門衛,亦於康熙三十二年,廢龍門衛,復置龍門縣。

民國初期

改路里制為區村制。
赤城縣
據《察哈爾省通志》載,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赤城縣區劃分為四個區,轄184個村莊。
第一區轄縣城鎮、雙山寨、鎮寧堡、野馬盤等,共1鎮54個村莊。
第二區轄獨石口鎮、馬營堡等,共1鎮46個村莊。
第二區轄龍門所鎮、樣田堡、巡檢司、滴水崖等,1鎮59個村莊。
第四區轄雲州堡、貓兒峪堡等,共25個村莊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民主政權
赤城縣於1945年1月恢復建制,劃分八個區轄217個行政村:城關區轄39年行政村,馬營區轄30個行政村,龍門所區轄26個行政村,樣田區轄20個行政村,鎮寧堡區轄26個行政村,獨石口轄28個行政村,雲州區轄28個行政村,後城區轄36個行政村。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9月至1946年12月,赤城縣仍沿原區劃,分為八個區:城關區、鎮寧堡區、馬營區、獨石口區、龍門所區、雲州區、後城區,各區所轄行政村不變。
1946年12月,國民黨軍占領赤城縣城,赤城縣分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和國民黨政府軍占領區。
1947年6月,解放區以縣城為界,分為赤南縣和赤北縣。
赤南縣轄六個區:樣田區、侯莊子區、龍門所區、尚家堡區、後城區、南卜子區,共104個行政村。
赤北縣轄六個區:獨石口區、雲州區、炮梁區、大水坑區、鎮寧堡區、馬營區,共115個行政村。
1947年12月,撤銷赤南、赤北縣,恢復赤城縣建制。赤城縣轄十一個區:城關區、興仁堡區、鎮寧堡區、獨石口區、馬營區、雲州區、龍門所區、樣田區、尚家堡區、後城區、鵰鶚區,共287個行政村。
1948年4月,赤城縣城解放,政權機關從農村遷進縣城。原轄十一個區調整為九個區,撤銷興仁堡區,將尚家堡區併入樣田區。同年11月,原屬豐寧縣的東萬口、白草兩個區劃歸赤城縣,東卯區劃歸四海縣。是時,赤城轄十一個區。
1949年4月,鵰鶚區劃歸龍關縣。至1949年9月,赤城縣轄十個區,共330個行政村。國民黨政府軍占領的赤城縣轄一鎮七鄉:城關鎮、民興鄉(興仁堡)、民有鄉(雲州)、民立鄉(鎮寧堡)、民福鄉(樣田)、民樂鄉(龍門所)、民生鄉(後城)、民權鄉(馬營)。

縱觀赤城歷史沿革,正如《赤城縣誌》所言:“赤邊垣(邊牆,即長城)居全府(宣化府)之半,縱橫所直,皆古戰場也。明初徙治開平(即將開平衛治遷至獨石),外藩自撤(把抵禦外族的藩籬自己撤掉),已巳“土木”之變,馬營、獨石,實先蟻潰。嘉靖中,邊臣繕備,尺列寸守。於北路(即獨石路)尤三致意焉。然則縣境,實全府(宣府)之首領,神州之鎖鑰矣……。”

資源優勢

赤城縣赤城縣
縣內資源豐富,是河北省資源大縣,尤其是礦產、林、牧、水、野生動植物、旅遊業資源富集。全縣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鉛鋅、磁鐵、沸石等36種。其中沸石探明儲量4.5億噸,屬亞洲最大的斜發沸石礦。全縣現有林地278萬畝,天然草場238萬畝,林草覆蓋率62%以上,森林覆蓋率為35%,是河北省林業重點縣。年向首都供水3.5億立方米,占密雲水庫全部入水量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基地。境內有馬鹿、野豬、青羊等20多種珍貴、稀有動物和可利用的野生植物有750多種、野生藥材近200種。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縣境內有溫泉兩處,其中赤城溫泉酈道元《水經注》已有記載,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屬高療效礦泉,現已開發為集會議、療養、旅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關外名山”滴水崖、“朔方屏障”捨身崖、平北抗日根據地海陀山龍門峽摩崖石刻等景點自然風景獨特,原始森林蔚為壯觀;境內北魏、北齊、明長城285公里,北魏御夷鎮遺址、恐龍足跡化石群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價值。

區位優勢

赤城縣與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飲用水資源基地、生態保護屏障、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全縣有3個鄉鎮與北京毗鄰,和北京邊界達150多公里。縣城距北京市中心公路里程180公里,是溝通京津、內蒙古張家承德的天然紐帶。

環境優勢

赤城縣赤城縣
寬鬆優越的軟環境建設。重新修訂了《赤城縣招商引資若干規定》(對外開放五十條),強調了引資環境的保障,提出了重點項目“一站式”辦公審批程式,制定出台了《赤城縣重點企業保護辦法》,確立了第一批8個重點保護企業進行掛牌保護,成立了企業發展環境治理檢查督導組,全縣尊商、親商、愛商、護商氛圍日益濃烈。

日益便利硬環境建設。 交通。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4條。國道112線、省道沙寶線東西、南北縱貫全境,14個鄉鎮實現了通油路,在全縣基本形成了溝通城鄉的道路網路。省道寶平線赤城至沙城京張高速公路段二級公路改造工程預計2004年內可竣工通車。通訊。開通了縣鄉程控電話、國際網際網路ADSL寬頻服務等多種通信業務, 全縣通電話行政村達146個,移動通訊覆蓋縣城、龍關、田家窯等11個鄉鎮,覆蓋率達到61%。電力。完成了總投資達1.3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全縣供電能力高達5.15萬千伏安。市政建設。重點實施了新區開發、河沿街開發、政府街改造等縣城改造工程,縣城“三縱三橫”道路規模初步完成。

經濟情況

赤城縣赤城縣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從縣情出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目標,積極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全縣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以礦業開發、建材、製藥、釀酒、無公害蔬菜、舍飼畜牧、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推動了全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33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5418萬元。

赤城縣把資源開發、富民強縣作為首要目標,把發揮利用獨特的資源、區位優勢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助力器,把引進人才、引進項目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赤城建設成為山更清、水更美、人更富的新山城。

赤城——資源蘊育的富地,投資興業的寶地。淳樸的赤城人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為寬鬆的投資環境,迎接海內外朋友觀光旅遊、考察、洽談合作。

旅遊資源

赤城縣
赤城縣
赤城縣位於燕山余脈向內蒙古草原過渡地帶,東接承德避署山莊,西連歷史名城宣化,南界北京首都,北靠壩上草原。素有首都北大門,北京後花園之稱。古長城蜿蜒穿過縣境,名勝古蹟點綴期間,山水林泉比比皆是。古人概稱:幽燕懸空第一峰,縹渺雲霞連赤城,泉清水奇峰亦險,萬年勝景環神京。真實寫照了赤城山勢巍峨、雲霧蒸騰、古道曲迥、古剎清幽、山水秀麗的壯觀景色。

赤城縣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兼備。共有開發景區近20處,含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古蹟與建築和消閒求知等五種基本類型,其特點鮮明。

一是資源齊備、功能多樣,既有地文景觀、水域風光和生物景觀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又有古蹟與建築和消閒求知等豐富的人文資源。

二是旅遊區位較優。赤城鄰近京津都市,是京津都市區向北聚集幅射的重要地帶與北上聯繫通道。加之赤城與京津的社會經濟聯繫正逐步加強。我縣依託京,內引外聯,開發資源,跳躍發展的開放開發型戰略,必將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的引進與投入。

三是赤城旅遊資源相對比較成片,易於開發,南部以山、林和古蹟最為突出,中部以山水和古蹟相結合,以溫泉為中心。北部以山、石為獨特。除北部景區比較分散外,中、南部景區集中,利用進行綜合開發。現已開發利用的景點有:溫泉朝陽觀金閣山冰山樑護國寺龍門峽等。

社會事業

教育

2010年赤城縣普通高中1所,年末在校學生2348人,專任教師176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911人,專任教師58人;國中7所,在校學生10713人,專任教師86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國小34所,教學點53個,國小在校學生16213人,專任教師1197人;特教1所,在校學生30人,專任教師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幼稚園(包括民辦)82所,在園學生5697人,專任教師109人。

衛生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赤城縣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室、衛生學校、診所)73個,衛生技術人員413人,床位735張,總診療人次25.06萬人。

交通通訊

境內通汽車行政村數440個,年末公路總里程1573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車裡程1467公里。12月,赤城縣開通6條公交線路,共有27輛公車運營。
郵政通訊業發展迅速,郵政局、移動公司、網通公司共完成業務總量10294萬元,增長7.6%。固定電話(含小靈通)20366戶,同比減少571戶。有440個行政村通電話。手機用戶達144319戶,同比增加8111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385戶,同比增加3429戶。
交通
日益便利硬環境建設。交通。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4條。國道112線、省道沙寶線東西、南北縱貫全境,14個鄉鎮實現了通油路,在赤城縣基本形成了溝通城鄉的道路網路。省道寶平線赤城至沙城京張高速公路段二級公路改造工程預計2004年內可竣工通車。
通訊
開通了縣鄉程控電話、國際網際網路ADSL寬頻服務等多種通信業務,赤城縣通電話行政村達146個,移動通訊覆蓋縣城、龍關、田家窯等11個鄉鎮,覆蓋率達到61%。電力。完成了總投資達1.3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赤城縣供電能力高達5.15萬千伏安。市政建設。重點實施了新區開發、河沿街開發、政府街改造等縣城改造工程,縣城”三縱三橫”道路規模初步完成。
投資16.9億元用於路橋建設。112國道赤城至宣化段、省道寶平公路赤城段、灤赤公路赤城段、南赤公路完成二級改建工程。貫穿赤城縣東西南北的主要幹線全部貫通,縣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573公里。實現了鄉鎮所在地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制約赤城人出行和與外地交往的崇山峻岭由隧道貫通,拉近了南與北京、北至壩上和內蒙古、西到張家口的距離,為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加速與周邊地區合作奠定了基礎。投資3.3億元用於發展郵政、電信和移動通信事業。通電話行政村404個,固定電話用戶23555戶,行動電話用戶85641戶,其中農村用戶4.5萬戶,主要公路沿線、重點景區和鄉鎮所在地實現了移動信號無縫隙覆蓋。縣內電網堅強,結構布局合理,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總容量239250千伏安。完成了農網、城網改造,1996年實現村村通電,2007年戶戶通電,年售電量達到51467萬千瓦時。

民生社保

2010年赤城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6元,同比增加1414元,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169元,同比增加519元,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3188元,同比增加543元,增長20.5%;農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元,同比增加623元,增長25.9%。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赤城縣企事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10863人,直發養老金5269.5萬元,發放人數3235人;有9910人參加失業保險,發放失業保險金191萬元,發放失業人數2960人;有2565戶,3741人享受城鎮低保,發放低保金761.58萬元;農村低保27601戶,31842人,發放低保金3040.43萬元,農村五保供養人數2636人。有14318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24425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有226014人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92%。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13662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0987戶,赤城縣廣播綜合覆蓋率95%,電視綜合覆蓋率90.07%。

環境

2010年年完成造林面積1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完成5.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36萬株,赤城縣森林覆蓋率達37.58%。

安全生產

2010年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人,億元GDP死亡人數為0.02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38起,造成42人死亡,298人受傷,同比下降11.4%;直接財產損失420萬元,同比下降38.2%;萬人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為1.43人,同比減少0.32人;全年未發生森林火災。
赤城縣單位GDP能耗1.538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4.6%。2006—2010赤城縣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2%,如期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20%目標。

勞動力

2010年赤城縣農業人口25.8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歷年來長期在外務工2.5萬人左右、占張家口市外務工總人數的13.4%;季節務工2萬人。其中在京務人數占80%以上。主要從事建築、服務、運輸、技工(以鍋爐工、司機、焊工為主)等行業。近段時間來,隨著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大量剩餘勞動力對赤城縣農業產業化、生態建設、礦產開發等重點工作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有力地拉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