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

雲州

雲州鄉位於赤城縣縣城北部,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18公里。北靠獨石口鎮,東北與沽源交界,南臨赤城鎮,西連鎮寧堡鄉和馬營鄉、東與東萬口鄉、龍門所鎮毗鄰,寶平公路、白河水從該鄉縱向通過。全鄉轄29個行政村,面積520.34平方公里,人口18427人(2010) 。

基本信息

概況

雲州鄉雲州鄉

雲州鄉位於赤城縣縣城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20公里。北靠獨石口鎮,東北與沽源交界,南臨

赤城鎮,西連鎮寧堡鄉和馬營鄉、東與東萬口鄉、龍門所鎮毗鄰,寶平公路、白河水從該鄉縱向通過,區位、交通優勢較為明顯。

全鄉總控面積520.34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4400戶,1.8萬口人,共有勞動力7060人,全鄉共有耕地面積4.69萬畝,其中水澆地1.8萬畝,林地30萬畝,草場20萬畝,全鄉林草復蓋率達40%。

雲州歷史悠久,古為望雲縣,明朝為上北路參將駐地,日偽、國民黨統治政府時期設鄉,新中國建立後曾為區政府駐地,1953年再度設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鄉,1996年全縣撤鄉並鎮,原貓峪鄉與雲州鄉合併。

雲州鄉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地勢北高南低,全鄉平均海拔1200米,境內最高峰冰山樑海拔高度為2229米,年均氣溫5.5℃, 1月份平均氣溫-18.7℃,7月份年氣溫26.6℃,年均降水量450毫米。

經濟概況

近幾年雲州鄉抓住國家向中西部地區政策傾斜的有力時機,積極爭取工程項目,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自2000年以來該鄉相繼完成了寶平線、雲小線、貓峪至虎龍溝通村旅遊公路等公路硬化,並於2005年秋啟動了境內寶平線二級路改造工程,公路沿線各村相繼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業務,藉助村村通電話的有利時機,2005年底前全鄉各村可全部開通電話和有線電視。

藉助國家加大生態治理的機遇,相繼啟動了21世紀水保、塞北林場、退耕還林等生態治理工程,累計完成治理面積64平方公里,並於2005年啟動實施了雲州萬畝灘開發工程,新增水澆地4000畝,通過努力制約全鄉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到極大改善,投資硬體環境得到極大最佳化。

依託本地的資源優勢,強力開發,主動出擊,推進了全鄉經濟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目前全鄉已建成彭家溝銀礦選場、沙古墩磁鐵礦選場、舊站宏昌磁鐵礦選場、雲州塗料場等多家礦業企業,並建成長溝門瑩石礦、打鹿村石英礦,夏家村、呂和堡磁鐵礦等多家採礦礦點,同時建起春林仁用杏加工廠、貓峪塑膠製品廠等多家私營企業,2004年雲州鄉工業產值完成3000萬元,鄉政府實現財政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

在取得經濟建設輝煌成就的同時,社會公益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以教育事業明顯,近年來該鄉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全鄉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2000年以來,教學硬體設施建設累計投入200餘萬元,先後投資興建了鎮泰希望國小、沙古墩希望國小,並實施了雲州中學、貓峪九年一貫制學校改擴建工程,全鄉規模辦學邁出重要步伐,初步形成雲州國小、雲州中學、貓峪九年一貫學校三足鼎立的辦學格局。

近期發展規劃

未來五年是雲州鄉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鄉將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依託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強力開發,重點建設以下重大項目:農業方面重點建設萬畝蔬菜、千頭肉牛、萬隻肉羊、千頭奶牛、萬畝草場、十萬畝仁用杏等六大基地,工業方面重點建設塞北遊樂園、礦業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個大項十個具體小項建設,力爭全鄉在未來五年取得新的跨越。

主要招商項目

一是依託雲州水庫、護國寺、捨身崖等景點興建塞北遊樂園。

二是引資興建北沙溝、夏家村、舊站小西溝磁鐵礦和蒼上堡鉛鋅等金屬礦點,並依託磁鐵礦資源引資興大型選場,爭上球團生產線,由原礦出售向精深加工邁進。

三是引資興建瑩石礦、石英礦選場和白堊土、長石等非金屬礦點,力促非金屬礦開發取得新突破。

四是開發虎龍溝、長梁等村的礦泉水資源,爭上純淨水生產線。

五是依託農副產口資源引資興建肉聯場、澱粉場、山野菜加工廠,實現農副產品就地加工增值,以此帶動全鄉農業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雲州鄉民風純樸,交通便捷,物產豐富,投資軟硬體環境優越,雲州鄉黨委、政府和全鄉1.8萬口人民竭誠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參觀、前來投資建廠。

旅遊景區

雲州雲州

雲州鄉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巨大,境內旅遊資源占全縣旅遊資源的六分之一。金閣山、護國寺、雲州水庫、捨身崖、冰山樑、長溝門原始森林是赤城縣擬開發的4a級旅遊景點。境內金閣山是元朝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嫡傳弟子祁志誠修行場所,為當時中國北方道教中心,現存丘仙居、長春洞、全真觀等遺蹟。護國寺景點始建於明朝土木之變後的成化初年,是為紀念為國捐軀的蒼上堡千戶田坤而建,現遺蹟保存完好。捨身崖又名龍門峽,是古代望雲古道的咽喉,峽谷兩側壁立萬仞,峭壁之上留有“朔方屏障”、“三路咽喉”、捨身大土等遺蹟。冰山樑以其高聳冷涼著稱天下,雲州水庫作為北京飲用水源的重要供應地,更以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而享有“塞上明珠”的美譽。

金閣山

金閣山位於赤城縣城北11公里處,因山中古有道觀,又稱“觀山”。相傳,早年有金閣仙人修煉於此,故名“金閣山”。明正統年間,戍邊名將昌平侯楊洪大興土木,重修擴建崇真觀,並從此改名“靈真觀”。金閣山峰巒秀麗,林木蒼鬱,珍禽棲止,瓊泉汩汩,曾是道家總領、全真道七真之一、大宗師丘處機的修煉與傳道處。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見丘處機於雪山,尊為神仙,爵“太宗師”,總領道教。丘處機死後,元世祖忽必烈褒贈他為長春真人。北京白雲觀有其遺骨埋葬處。如此的一個人物在這裡留下的遺蹟,不能不說是這裡的一大奇觀,並給這裡留下美好的回憶。到了明代,這裡還保存有宏偉的靈真觀,聞名四方的大道長祁志成(丘處機的四傳弟子)為住持,招賢納士,傳播道家思想,儼然是北方道教發祥地。如今這裡仍然較完整地保存著丘處機的道觀和聖像。

金閣山靈真觀的創始人為丘處機的四傳弟子祁志誠。據記載,他14歲在太原西龍山靜居寺學道,經數年苦修來到赤城雲州,為百姓看病,並宣傳道義。一日拄杖出雲州,入西山,來到劉家谷,看到樹木茂密,山峰挺秀,為修道勝地,便立志修造道觀,並親自給山起名“金閣山”,給峪起名“遊仙峪”,所建道觀曰?“雲溪觀”。雲溪觀的建成使道教影響進一步擴大,並引起朝廷的注意。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雲溪觀為“崇真觀”並賜匾額“崇真”,第二年又賜祁志誠“元門掌教真人”稱號。崇真觀觀進三層,有東門閣、七真殿、正殿、三清殿等七處建築。

這裡峰巒秀峙,林木蒼鬱,珍禽棲止,瓊泉汩汩。進入山門,便可享受大自然賜鄧的美麗風光,體會全真道大宗師丘處機四傳北子祁志誠當年行道的場面,清虛洞、長春洞、龍鳳眼、有求必應處、水母廟、藥洞和捨身崖等景點,給您帶來無限遐想。走在仙姑橋上,您可慢慢體會“何仙姑回娘家——雲里來霧裡去”的意境。

金閣山遊仙峪位於金閣山腳下,三面環山,峪內十分開闊,著名的靈真觀就建於此,靈真觀由東門閣,七真殿,正殿,三清殿,龍王廟,楊洪廟等7處廟宇組成,銅佛,石像無數。如今古建已杞,但滿地的石條瓦礫,隨處可見的摩碑石刻,可想當年道觀之恢弘。

現存高大的通體漢白玉的祁真人道行碑記載了祁志城平生德行,令中外的道家注目,拳立巨石上刻古詩云:“我到遊仙峪,仙遊向何處?南山雲樹深,悵望不能去。”石痕剝蝕,可見其年代之久遠。六角井由三塊角條石砌成,井水清澈見底,隆冬不凍,周圍瓊泉汩汩,常年水草青青。

長春洞為拱卷頂,面寬4米,進深7米,高2.5米;石質堅硬,壁面平整,迎門的石牆上刻著“丘仙岩”三個大字。正中是供道家宗師丘處機石像,周圍石台上祭20尊石雕像,皆為道譽甚著者,壁上鐫諸真人牌位,動壁北面刻“甘霖立應”,字大二尺,功力不淺,兩旁有“有中不有名為真有,無中不無稱為真無”的聯句.洞外頂額並陽刻“長春洞”,“了真處”六個大字,兩側有“覓真每恨千言少,了卻方知一字多”摩崖題跡。志誠到此修行,築洞供奉師長丘長春,故名長春洞。洞外有一株筆直挺拔冠如華蓋的故松,傳說原是丘長春用過的旗桿。長春洞之上的山坡上,有兩個水眼,可清心明目。

雲州水庫

雲州雲州

雲州水庫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城以北20公里的捨身崖山峽處,系潮白河主要支流白河上游的一座大二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工程於1969年動工興建,1972年建成,累計投資3100萬元。以後經歷除險加固,達到 現有規模。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發展、養魚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

該水庫設計庫容1.02億立方米,水面4.5平方公里,壩高43.15米,壩頂長183.4米,壩頂寬7.5米,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354萬千瓦,現在年發電量為230萬千瓦,服務年限50年。

水庫運行30多年來,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防洪效益尤為顯著,成功地攔蓄了300—1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近20次,不僅有效地保護了赤城縣縣城及境內的4個鄉鎮、28個村莊,近10萬人口、20萬畝農田和下游國家基礎建設設施,而且還對下游北京市的白河堡水庫起到了滯洪和削峰作用。另外水庫還發揮了重要的灌溉作用,建庫以前下游水澆地僅為1.5萬畝,建庫後灌溉面積擴大到6.8萬畝。

歷史文化

秦漢雲州

秦漢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漢末郡廢。北魏雲中郡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唐雲中郡即雲州,治定襄(後改雲中,今山西大同)。漢郡在長城以北,唐郡在長城以南,漢郡的西南面。北魏郡與漢郡轄區也不完全相同。 山西懷仁隋初為雲州,開皇二年移雲內於此。大業二年,置大利縣,屬定襄郡,郡治大利縣。 唐雲中縣地。五代唐因之,隸雲州。 遼析雲中縣地,置懷仁縣。因太祖會後唐武皇於此,取懷想仁人之義,故名。隸西京大同府,在京南六十里,戶三千。 金初為懷仁縣。貞右〔代〕二年五月升為雲州。蒙元初於神木寨置雲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廢州為神木縣另外,在架空世界九州中,雲州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陸。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這塊陸地上,由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曾把他們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分成殤、瀚、寧、中、瀾、宛、越、寧、雷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面積均約十二萬拓,與雷州以中部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為界。由於雲州西部為高聳的赤華山脈,東部有丘陵群,地勢較高,天高雲遠,所以中部有連片沙漠,與山谷交錯著。

唐代雲州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曲阿縣(江蘇丹陽市)置雲州,曲阿為雲州治;武德五年,改雲州為簡州,以城南簡瀆河得名。武德八年,廢簡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