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山

礬山鎮位於蒼南縣東南部山區盆地,境內因盛產明礬而得名,素有“世界礬都”之稱,是浙南最悠久的礦山集鎮。下轄17個行政村、9個居民區、2個辦事處,總人口4.3萬人,是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市級衛生城鎮和雙擁模範鎮,是蒼南縣的經濟文化強鎮之一。

簡介

礬山鎮位於蒼南縣東南部山區盆地,平均海拔280米,境內因盛產明礬而得名,素有“世界礬都”之稱,是浙南最悠久的礦山集鎮。下轄17個行政村、9個居民區、2個辦事處,總人口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54%,區域面積59.6平方公里,是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市級衛生城鎮和雙擁模範鎮,是蒼南縣的經濟文化強鎮之一。

物產豐盈

礬山鎮物產豐盈,資源富饒,除了有儲量世界首位的明礬石資源外,還有硫磺礦高嶺土銀灰岩石墨等礦產以及品類繁多的農副產品、經濟作物、海產物品。礬山交通便利,323省道線貫穿全境,距溫州機場和104國道線分別為100km和27km,距省對台貿易港霞關港30公里,距中墩碼頭、福建省福鼎市前歧姚家嶼碼頭各10公里。是蒼南縣南港片區的交通樞紐和“咽喉”之地,是馬站、赤溪、南宋及前歧等地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匯集點。

旅遊資源豐富

礬山旅遊資源豐富,東側鶴頂山海拔989.5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想像萬千,登高遠眺,雲海茫茫直達海天之際,遊目騁懷,鄰近城鄉盡收眼底。山上佇立著風力發電場的35根風力發電機猶如擎天巨柱,直插雲宵,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名山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礬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明礬開採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年一度的明礬文化交流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觀光旅遊。礬山人傑地靈,是革命老根據地,是著名革命將領“鐵軍將才”朱程烈士的故里,是黨的“七大”代表原黑龍江森林武警總隊隊長劉先同志的故鄉。又是被譽為“東方之子”全國青年作家的現任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黃傳會的家鄉。

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礬山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全鎮擁有化工、五金、機械、紡織、塑編、輕工等幾十門類工業企業和井巷建築企業百餘家。明礬化工生產有數百年的歷史,市直屬企業溫州礬礦系原化工部18家重點化學礦山之一,被列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及全國同行業50家”。近年來相繼發展了發酵粉廠,精細化工廠、礬山澱粉廠、鶴龍泉飲用水廠、天湖山礦泉水廠和鶴頂山風力發電場等新企業,引進了同求儀表廠年產值達5100萬元。精細化工廠生產的ST防鏽料填補了全國精細化工行業的一項空白。井巷建築業是礬山鎮一大特色產業,全鎮每年有近萬人勞務輸出大軍憑著高超的技術,吃苦耐勞的精神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承攬冶金,人防、交通、煤炭、水電、礦井、國防等地面、地下工程,其中黃河小浪底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京九鐵路等國家重點大工程當中都凝聚著礬山人的勤勞和智慧。
礬山的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全鎮耕地面積8369畝,其中水田6371畝,主要種植水稻、蕃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柑桔、茶葉、楊梅、四季柚、馬蹄筍等,在發展林業中,堅持“科技興林”,逐步成片改造薪炭林為經濟林,並積極開展綠化造林,森林覆蓋率達52.4%,1998年實現消滅荒山目標。效益農業進一步發展,引進了先進技術、優良品種,開發建立了蘑菇、馬蹄筍、花苗圃、盆菜、大棚蔬菜、藕芋、綠竹筍、山羊、肉牛、白鵝等十大農業基地。以礬都畜業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其他村居形成了浙南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礬山金融機構齊全,有農業銀行礬山營業所、工商銀行礬山分理處、中國銀行礬山分理處、礬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及四個分社、農村金融服務社、郵政儲蓄所,2002年底全鎮存款餘額達2.5億元,貸款總數為1.9億元,為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險機構有社會保險局辦事處、保險公司礬山辦事處、人壽保險辦事處。
礬山的投資環境優良,政策優惠。鎮委在2003年黨代會上提出“把礬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強鎮”的戰略目標,力求礬山“跨越式”發展。目前礬山鎮實行全方位大跨度開放,四萬多礬山人民仰慕各類人才,廣尋合作夥伴,謁誠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前來礬山洽淡貿易、投資開發、興辦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