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縣

圍場縣

圍場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153公里,距首都北京340公里,是冀蒙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圍場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內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脈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750—2067米,縣城海拔850米。總面積9058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圍場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

圍場縣圍場縣
地處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鄰內蒙古赤峰市,北接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南及西南分別與本市的隆化和豐寧兩縣接壤,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153公里,距首都北京340公里,是冀蒙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圍場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內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脈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750—2067米,縣城海拔850米。總面積9058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04年)。縣政府駐圍場鎮欄中路100號。

概況

圍場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鄰內蒙古赤峰市,北接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與內蒙古多倫縣相連。總面積9058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04年)。縣政府駐圍場鎮欄中路100號。郵編:068450。代碼:130828。區號:0314。拼音:Weichang ManzuMengguzuZizhixian。圍場縣位於承德市最北部。地理位置為北緯41度35分至42度40分,東經116度32分至118度14分。全縣總面積9219平方公里,是承德市面積最大的縣。 西北、北、東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縣、隆化縣接壤,是華北地區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要道之一。

圍場縣轄7個鎮、

圍場縣圍場縣
30個鄉:圍場鎮四合永鎮克勒溝鎮棋盤山鎮半截塔鎮朝陽地鎮朝陽灣道壩子鄉龍頭山鄉腰站鄉黃土坎鄉四道溝鄉蘭旗卡倫鄉銀窩溝鄉新地鄉廣發永鄉育太和鄉郭家灣鄉楊家灣鄉大喚起鄉哈里哈鄉新撥鄉張家灣鄉寶元棧鄉山灣子鄉三義永鄉姜家店鄉下伙房鄉燕格柏鄉牌樓鄉城子鄉老窩鋪鄉御道口鄉石桌子鄉大頭山鄉南山嘴鄉西龍頭鄉。1989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全縣人口50.1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3人,少數民族人口達18.2萬,其中滿族人口最多,約14.3萬多人,其次有蒙、回等12個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縣各鄉鎮,與全縣人民一同建設著富饒美麗的圍場。全縣轄32個鄉,5個鎮,縣政府駐地圍場鎮,又名椎子山。

地理氣候

圍場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700-2000米之間,在西部御道口至白水,有一道自西南向東北蜿蜒的塞罕壩(全稱“塞罕達巴罕色欽”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山嶺),把全縣分為圍場高原和壩下冀北山地兩部分。圍場高原,地勢

圍場縣圍場縣
平坦,流水侵蝕微弱,風蝕強烈,多風蝕窪地,地表呈波狀起伏,海拔均在1200-2000米,壩下山地是陰山余脈,大興安嶺余脈 和七老圖山的交接地帶。深山區山嶺連綿不段,山峰層巒疊嶂,山環交錯,溝谷縱橫,山高林密。整個壩下山地、川大山低,許多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下。有些山頂部平坦,為桌狀,北部的大光頂子山,海拔1940米為全縣的最高峰。圍場縣的氣候特點是冬季酷寒乾燥,夏季涼爽無暑熱,春秋兩季多風沙。本縣臨近冬季風源地,受冬季季風影響特別強烈,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一月平均氣溫-13.2度,極端最低氣溫-42.9度,(御道口1957年1月12日)夏季盛行偏南風,七月平均氣溫20.7度,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春秋季風力較大,最大可達6-8級。圍場縣緯度較高,夏季日照時間長,年均溫3.3,年均降水445毫米,而且雨熱同期,地農林牧業非常有利。九月至次年五月為霜凍期,無霜期短,南北相差懸殊。全縣地形複雜,氣侯多樣,北部壩上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蒙古高原季風氣侯,氣溫低。降水少,風大沙多,無霜期短。西北部和中南部屬於北溫帶大陸性燕山山地季風氣侯。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全縣旱、洪霜雹凍等自然災害較多,經常給農牧業生產帶來損害。圍場縣河流很多,並且均於縣境內,水淺流急,受雨水補給影響,流量變化大。可分為灤河和遼河水系。伊遜河是本縣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在本縣境內長88.5公里,流域內為主要經濟區。小灤河自北向南流經西部地區,在本縣境內長 95公里,該河源於塞罕壩上茂密的森林,因匯入灤河故得名“小灤河”陰河源於北部接壩地區,在本縣境內長62.1公里,也是本縣北部最大的河流

經濟概況

全縣有耕地8萬公頃,人均耕地2.44畝,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圍場縣林木資源豐富,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和河北省用材林重點基地縣。全縣有林地面積3.75萬公頃,占全省林地面積的12.2%,森林覆蓋率42.9%,林木蓄積量1360萬立方米,森林中棲息著鹿、狍子、黃羊、野豬、野兔、松雞等數十種珍禽野獸。塞罕壩機械林場是全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場。全縣有宜牧草場4.2萬公頃,是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援助的“北方草原和畜牧現代化建設試點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細毛羊育種基地縣”。全縣可利用水資源5.43億立方米。

全縣現已探明礦產33種,已開採17種。其中沸石、矽砂、瑩石、大理石、玄武岩、鐵、油母頁岩等儲量較大。全縣有野生植物602種,其中,杏仁、黃花、蕨菜、白蘑、榛子、木耳、大黃等山野珍品和黃芩、金蓮花、黨參等貴重藥材產量大,有的已成為出口創匯產品。塞罕壩機械林場是國家一級旅遊資源,

圍場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獨特的森林、草原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人文景觀使之成為京北黃金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縣有津圍、承圍、圍京、圍多4條幹線公路、4條縣級公路,公路總里程800多公里,其中,幹線公路270公里。承圍二級路圍場段正抓緊施工。全縣新建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8座,實現了村村通電,供電能力達5萬千瓦。全縣37個鄉鎮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通訊業務已進入全省、全國通訊網,市話容量增加到2.4萬門。

199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財政收入7050萬元,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1957元,增長105.3%,固定資產投資4.44億元,增長29.4%,引進市外資金2.45億元,增長15.4%。

工業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輕工、礦山、建材六個骨幹行業,主要工業品有兔絲絨毛呢、實木家俱、中成藥、水泥、矽砂、石材等20多種產品,其中,中秋牌冬粉、鹿苑系列酒等10多種產品獲省部優稱號,瑩石、沸石、牛羊肉、山野菜、彩色燈泡等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1998年全縣工業增加值3億元。圍場縣是全國重點馬鈴薯繁育基地縣、雜糧出口基地縣、北京第四層次時差蔬菜基地縣、河北省雙環蔬菜基地縣和生態農業試點縣。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土豆和蔬菜。已建成了一批薯、

圍場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菜、經濟林和優質牛、豬、小尾寒羊生產基地。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三九馬鈴薯澱粉有限公司塞罕壩中密度纖維板廠乳製品有限公司可大毛紡廠等34家企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骨幹龍頭企業。1998年,肉類產量達4.9萬噸,糧食總產量19.8萬噸,蔬菜產量55.8萬噸,果品產量1.6萬噸,農業增加值5.3億元。

1998年,全縣鄉鎮企業1.8萬家,從業人員6.2萬人,營業收入25.1億元,實交稅金3190萬元。個體工商戶2.36萬戶,從業人員7.4萬人,營業收入13.1億元。上繳稅金2417萬元。

行政區劃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7個鎮、30個鄉:圍場鎮、四合永鎮、克勒溝鎮、棋盤山鎮、半截塔鎮、朝陽地鎮、朝陽灣鎮、道壩子鄉、龍頭山鄉、腰站鄉、黃土坎鄉、四道溝鄉、蘭旗卡倫鄉、銀窩溝鄉、新地鄉、廣發永鄉、育太和鄉、郭家灣鄉、楊家灣鄉、大喚起鄉、哈里哈鄉、新撥鄉、張家灣鄉、寶元棧鄉、山灣子鄉、三義永鄉、姜家店鄉、下伙房鄉、燕格柏鄉、牌樓鄉、城子鄉、老窩鋪鄉、御道口鄉、石桌子鄉、大頭山鄉、南山嘴鄉、西龍頭鄉。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音曾設為清帝“行圍狩措”的木蘭圍場。光緒二年(1876年)

圍場縣圍場縣
設圍場廳,1913年始建圍場縣,廳、縣均因木蘭圍場得名。1989年改為自治縣。

2000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7個鎮、3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19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圍場鎮 59097 四合永鎮 24729 克勒溝鎮 17411 棋盤山鎮 20857 半截塔鎮 10534 朝陽地鎮 16624 朝陽灣鎮 17807 道壩子鄉 9006 龍頭山鄉 10479 腰站鄉 20819 黃土坎鄉 13050 四道溝鄉 7398 蘭旗卡倫鄉 10152 銀窩溝鄉 15909 新地鄉 16857 廣發永鄉 9343 育太和鄉 7159 郭家灣鄉 10461 楊家灣鄉 10445 大喚起鄉 9184 哈里哈鄉 9755 新撥鄉 14189 張家灣鄉 4571 寶元棧鄉 9422 山灣子鄉 9410 三義永鄉 8974 姜家店鄉 7363 下伙房鄉 7946 燕格柏鄉 5592 牌樓鄉 8973 城子鄉 11073 老窩鋪鄉 3129 御道口鄉 4345 石桌子鄉 5858 大頭山鄉 10388 南山嘴鄉 4238 西龍頭鄉 4421 塞罕壩機械林場虛擬鎮 1619 國營御道口牧場虛擬鄉 3407 

2002年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面積9062平方千米,人口51.45萬。轄7個鎮、30個鄉,8個社區居委會、312個村委會。縣政府駐圍場鎮欄中路100號。

圍場鎮 鎮政府駐富強村。面積185.75平方千米,人口5.82萬。轄8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北菜園、橋東南、橋東東、橋東北、土字街、一街、二街、三街;富強、車字、金字、坡字、湖字、河東、前進、吉下、吉上。

四合永鎮 鎮政府駐營子村。面積156.755平方千米,人口2.76萬。轄13個村委會:營子、掌字、雷字、合字、廣字、虎字、鹿圈、東關地、瑪琥溝、烏蘇溝、下界地、大石門、四棵樹。

半截塔鎮 鎮政府駐半截塔村。面積209.28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11個村委會:半截塔、托果奈、楊樹林、馮家店、張家營、要路溝、布都溝、西順井、榆林子、什八克、北溝。

朝陽灣鎮 鎮政府駐朝陽灣村。面積182.08平方千米,人口2.20萬。轄11個村委會:朝陽灣、葦子溝、大局子、黃家營、五間房、小撥、邊牆、孤山、金礦、油房、三號。

棋盤山鎮 鎮政府駐棋盤山村。面積276平方千米,人口2.30萬。轄15個村委會:

圍場縣圍場縣
棋盤山、沙里把、甘溝門、金水泉、富城子、羅十號、羅六號、十八號、十五號、二十六號、二十九號、九號、小上、小下、回漢。

克勒溝鎮 鎮政府駐克勒溝村。面積168.17平方千米,人口1.99萬。轄10個村委會:克勒溝、毛大壩、石人溝、高家店、元寶窪、七座塔、頭道梁、圍宇。

朝陽地鎮 鎮政府駐朝陽地村。面積162.03平方千米,人口1.81萬。轄10個村委會:朝陽地、掛麵鋪、石泉河、葉柏壽、溫珠溝、大興永、前石坯、下地、北道、康家窩棚。

新地鄉 鄉政府駐新地村。面積180.65平方千米,人口1.95萬。轄9個村委會:新地、崗子、營房、六家、大營子、六道溝、狍子溝、大西溝、太平地。

廣發永鄉 鄉政府駐廣發永村。面積133.07平方千米,人口1.09萬。轄5個村委會:廣發永、大杖子、車道溝、協力永、裕太城。

腰站鄉 鄉政府駐腰站村。面積206.65平方千米,人口2.33萬。轄17個村委會:腰站、水泉、永北、畫山、清泉、五家、正溝、上三合義、下三合義、邊牆山、永合棧、烏拉溝、六合店、碑亭子、根菜溝、榆木溝、左家店。

西龍頭鄉 鄉政府駐龍頭村。面積226.3平方千米,人口0.49萬。轄4個村委會:龍頭、大院、東城子、甘溝口。

黃土坎鄉 鄉政府駐黃土坎村。面積248.43平方千米,人口1.48萬。轄8個村委會:黃土坎、頭道川、二上、二下、大牆、海字、昌字、哈灑。

四道溝鄉 鄉政府駐四道溝村。面積101.62平方千米,人口0.85萬。轄6個村委會:四道溝、橫河子、二道溝、永合義、砬子溝、廟宮。

藍旗卡倫鄉 鄉政府駐燒鍋村。面積204.49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13個村委會:燒鍋、新豐、望道石、北泉溝、下新房、磚瓦窯、狍子溝、二把火、潘家店、馮家店、亂石窯、錦善堂、步家店。

育太和鄉 鄉政府駐育太和村。面積83.82平方千米,人口0.84萬。轄4個村委會:育太和、八英莊、橫立營、雙峰山。

銀窩溝鄉 鄉政府駐銀窩溝村。面積207.64平方千米,人口1.78萬。

圍場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轄16個村委會:銀窩溝、德安莊、馬連道、來汰溝、銀水泉、銀杖子、北山根、上伙房、富營子、西溝門、麻家營、大碾子、前道、銀里、石匣、查正。 

老窩鋪鄉 鄉政府駐上窩鋪村。面積97.64平方千米,人口0.36萬。轄3個村委會:上窩鋪、下窩鋪、石人梁。  

楊家灣鄉 鄉政府駐楊家灣村。面積168.5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8個村委會:楊家灣、興巨德、二道灣、海蘇灣、常樂店、邵家店、務本堂、小窪。

哈里哈鄉 鄉政府駐哈里哈村。面積286.24平方千米,人口1.07萬。轄7個村委會:哈里哈、八十三號、莫里莫、台子水、扣花營、對庭溝、三義號。

大喚起鄉 鄉政府駐大喚起。面積299..62平方千米,人口0.95萬。轄7個村委會:二十七號、二十三號、五十一號、五十六號、三十二號、大八號、滿漢土。

山灣子鄉 鄉政府駐山灣子村。面積226.28平方千米,人口1.12萬。轄7個村委會:山灣子、熱水湯、半壁山、楊樹溝、紅胡蘆、王家店、朵石。

寶元棧鄉 鄉政府駐寶元棧村。面積341.10平方千米,人口1.03萬。轄6個村委會:寶元棧、三十五號、竹字上、竹字下、豐富溝、三道溝。

下伙房鄉 鄉政府駐下伙房村。面積177.66平方千米,人口0.94萬。轄8個村委會:下伙房、萬泉溝、哈巴氣、八號地、任家營、東溝、大廟、沙巴爾汰。

姜家店鄉 鄉政府駐姜家店村。面積237.68平方千米,人口0.75萬。轄5個村委會:姜家店、北二道溝、廟子溝、杜家店、如意山。

牌樓鄉 鄉政府駐牌樓村。面積150.937平方千米,人口1.07萬。轄9個村委會:牌樓、東岔、廠溝、西岔、西上、六十棵、紅砬子、碾子溝、於家灣。

三義永鄉 鄉政府駐三義永村。面積235.95平方千米,人口1.05萬。轄5個村委會:三義永、北三岔口、拐步樓、德合宮、二地。

燕格柏鄉 鄉政府駐燕中村。面積298.32平方千米,人口0.67萬。轄8個村委會:燕中、燕下、燕上、天橋、阿抹、五號、燕峰。

石桌子鄉 鄉政府駐石桌子村。面積160.74平方千米,人口0.66萬。 轄8個村委會:石桌子、梁家營、碑梁溝、馬家店、蓋子溝、三岔口、小橋子、嗄拜。

城子鄉 鄉政府駐城子村。面積297.24平方千米,人口1.38萬。轄11個村委會:城子、桃山、二號、土門、平房、八頃、亞字、哈字、十二號、六棵樺、十九號。

南山咀鄉 鄉政府駐山咀村。面積173.47平方千米,人口0.49萬。轄4個村委會:山咀、石棚、卡倫、官地。

大頭山鄉 鄉政府駐大頭山村。面積178.72平方千米,人口1.25萬。轄9個村委會:大頭山、賀家營、大河口、柳條溝、黃土梁、毯梁溝、裕太豐、雙月、前懷。

龍頭山鄉 鄉政府駐龍頭山村。面積148.65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8個村委會:龍頭山、小錐山、頭板、二板、大字、克字、多上、多下。

張家灣鄉 鄉政府駐張家灣村。面積126.68平方千米,人口0.50萬。轄4個村委會:張家灣、巴頭溝、寶元昌、半山吐。

郭家灣鄉 鄉政府駐郭家灣村。面積182.08平方千米,人口1.19萬。轄7個村委會:郭家灣、梨樹甸、旺水泉、榆樹林、松樹溝、羊草溝、車家營。

新撥鄉 鄉政府駐新撥村。面積276.72平方千米,人口1.72萬。轄13個村委會:新撥、舊撥、碧柳、銀溝、白雲皋、二道河、岱尹上、岱尹下、駱駝頭、新水泉、大素汰、殷家店、南楊樹溝。

御道口鄉 鄉政府駐御道口村。面積230.91平方千米,人口0.46萬。轄4個村委會:御道口、樺樹林、一復興地、三復興地。

道壩子鄉 鄉政府駐道壩子村。面積193.7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轄10個村委會:道壩子、紅要子、查下、查上、永豐、新台、立新、八家、順上、順下。

特色產業

(一)馬鈴薯—中國馬鈴薯之鄉

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5萬畝、產量6億公斤,形成以1個原種場,兩個種薯公

圍場縣圍場縣
司,六家千噸以上精澱粉廠為龍頭,帶動400箇中小型加工廠,輻射37個鄉鎮、300多個行政村近8萬農戶的產業體系,達到年銷售種薯1億公斤,銷售商品薯2億公斤,加工鮮薯1億公斤的產業規模,其中“雙九”澱粉有限責任公司被列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由我縣自行研製的脫毒馬鈴薯種薯獲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年產微型薯300萬粒,金欄牌馬鈴薯被列為省優質產品。我縣被命名為“全國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基地縣”、“河北馬鈴薯之鄉”,1999年被評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二)牛產業—全國商品牛基地縣

圍場是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援助的“北方草原和畜牧現代化建設”試點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和河北省畜牧重點縣。這裡山場廣闊,牧草肥美。近幾年,我們堅持把牛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培植,突出抓好舍飼圈養、品種改良和防疫滅病三個重點,大力發展奶牛產業。全縣牛飼養量達24.9萬頭,其中奶牛7000頭,初步形成了以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為龍頭,規模養殖戶達380戶,年加工銷售商品牛15萬頭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三)菜產業—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堅持以“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方向,大力發展錯季蔬菜。全縣每年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其中無公害蔬菜10萬畝,年產各類蔬菜60萬噸,燕塞牌5寸人參胡蘿蔔、春結球白菜、金欄牌馬鈴薯等河北省名牌蔬菜,主要供應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圍場是河北省菜藍子“雙環”工程,奧運蔬菜供應基地縣、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於2000年被命名為“河北蔬菜之鄉”。

(四)電源產業—全國第五大風電場

圍場是全國風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年平均風速為9.96米/秒,年有效風速累計時間5475小時(5--25米/秒),年有效風能供率密度300瓦/平方米。美國通用電氣、河北省建投公司、華潤集團、煙臺瀚風能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已與我縣簽定了風電開發協定,計畫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50億千瓦時,納稅達8億元。到年底,全縣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0.56萬千瓦,年提供稅收2025萬元。風電開發將成為我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五)礦產業—新崛起的造型材料基地

圍場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儲量較大的礦種有沸石、瑩石、矽砂、伊利土、珍珠岩、油母頁岩、玄武岩、天然礦泉水等,其中已探明礦產36種,開發利用的20種,是全國規模較

圍場縣圍場縣
大的造型材料生產基地,沸石儲量20億噸以上,螢石儲量540萬噸,矽砂儲量3億噸以上,珍珠岩儲量200萬噸以上,其中矽砂產品覆蓋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

(六)旅遊—中國最美麗的地方

木蘭圍場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狩獵名苑,更是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境內有康熙點將台、乾隆七通碑、皇帝行宮、燕趙古長城等歷史古蹟60餘處,其中28處是重點文物保護。全縣旅遊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皇家、生態、民俗”為特色、以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御道口牧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大景區為核心、東中西三條環線貫通、壩上自然生態景觀和壩下農家游相映襯的大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成為“大避暑山莊”旅遊產業發展格局中“北翼”,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2億多元,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北方動植物的王國、攝影藝術家的天堂”。2005年,木蘭圍場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