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積金

公司公積金

公司公積金,是指公司為了擴大經營,或為了彌補意外虧損,或為了鞏固公司的財政基礎,作為股東原始投入資金的補充,將本期淨收益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留存下來,從而形成公司的留存收入。在公積金的使用上,主要是轉作新增資本和彌補公司虧損,另外,公司發行新股時,可用公積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擴充資金,根據股東原持股比例發給股東新股。但公積金絕不能作為紅利分發給股東。

類型

公司公積金又可分為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和資本公積金。

1、法定公積金

法定公積金是指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在年終結算時,對上年的稅後利潤在分配前,扣除不少於10%的部分作公積金,用於彌補經營虧損和發展的準備金。當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達到公司註冊資本的50%時,可以不再提取。由此可見,公積金是為了防範經營虧損風險和為公司發展準備財力,公司法以強制性規定要求公司將盈利的一部分作公積金,正是為了保證公司的財力儲備。法定盈餘公積的主要用途為:一是彌補虧損;二是增加資本(股本)。如:用於彌補虧損、擴大生產經營轉增資本(或股本)或派送新股等。

《公司法》第177條規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這裡沒有考慮公司需要彌補虧損的情況。若公司持續盈利無虧損,法定盈餘公積金可按所得稅稅後淨利潤的一定比例計提;若公司當年出現虧損,下年度盈利,按《稅法》以及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公司盈利應首先用於彌補虧損,補虧後應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再按稅後剩餘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盈餘公積。用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只能持續五年,五年後須用所得稅稅後利潤彌補虧損。

2、任意公積金

任意公積金是指公司的上年稅後利潤在扣除不少於10%利潤額的法定公積金後,或者法定公積金已達公司註冊資本的50%,不再增加時,由公司的權力機構股東會(股東大會)決定再從利潤中扣除若干份額作為任意公積金,任意公積金與註冊資本的比例沒有限制,完全由公司權力機構根據發展需要扣除。因為公積金是公司為彌補虧損和發展所作的儲備金,儲備金的多少由股東會(股東大會)決定,公司法不予干涉,屬於公司自治的範疇。任意盈餘公積金屬於股東的合法權益,計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以後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潤,其主要用途是為了擴大再生產。任意盈餘公積金計提標準由股東大會確定,如確因需要,經股東大會同意後,也可用於分配。

公司公積金公司公積金
3、資本公積金

資本公積金是指由投資者或其他人(或單位)投入,所有權歸屬於投資者,但不構成實收資本的那部分資本或者資產。即資本公積金從形成來源看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金額中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或者其他人(或單位)投入的不形成實收資本的資產的轉化形式,它不是由企業實現的淨利潤轉化而來,本質上屬於資本的範疇。

資本公積是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於投資者、並且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或者資產。資本公積從形成來源上看,它不是由企業實現的利潤轉化而來的,從本質上講應屬於投入資本範疇,因此,它與留存收益有根本區別,因為後者是由企業實現的利潤轉化而來的。基於此,在核算資本公積時,關鍵的一點是要將其收益項目相區分。

與此同時,資本公積儘管屬於投入資本範疇,但它與實收資本又有所不同,實收資本一般是投資者投入的、為謀求價值增值的原始投資,而且屬於法定資本,在金額上,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資本公積在金額上則並沒有嚴格的限制,而且在來源上也相對比較多樣,它可以來源於投資者的額外投入,也可以來源於除投資者之外的其他企業或個人,如接受捐贈的資產等。

在企業的創立、合併、增資、投資等組建或經營過程中經常涉及到對資本公積的處理問題,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在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對於批准核銷的損失,往往不能按照正確的順序沖減所有者權益的項目,造成賬面上資本公積數字失真。雖然這不會影響所有者權益的總額,但是在資本公積轉增資本時,由於是按照股東在實收資本中的投資比例計算劃分,所以會影響到企業不同投資者的利益。還有的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資本公積的變動而不能給予正確處理,因而,在會計核算時,應根據資本公積形成的特定來源以及變動情況,分別進行賬務處理。

資本公積從內容上來說,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資本溢價和股本溢價、資產評估增值、接受捐贈資產、外幣資本折算差額。但從來源上細分,可確定為六項,即: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產評估增值、非現金資產股權投資、接受捐贈資產、權益法核算股權投資產生的資本公積、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規定

公司公積金公司公積金
公司中有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資本公積金,與這些公積金有關的規定有:
1、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積金累計額為公司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不再提取。

2、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公司虧損的,在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的公益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3、公司在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決議,可以提取任意公積金。

4、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法律規定,以超過股票票面金額的發行價格發行股份所得的溢價款以及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規定列入資本公積金的其他收入,應當列為公司資本公積金。

5、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

6、股份有限公司經股東大會決議將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按股東原有股份比例派送新股或者增加每股面值;但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用途

公積金是公司的風險資本金,也是公司發展的儲備金,其性質屬於資本金,所以,其用途只能用於公司不能用於股東分配。《公司法》第169條規定了“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不得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轉增前公司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公司法》第169條規定了公積金的用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

2、公積金用於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

3、公積金可轉為增加公司資本,其中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轉增前公司註冊資本的25%。公積金轉為資本後,按照出資或者持股比例分給股東。

4、資本公積金不得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公司虧損須先從上年稅後利潤中優先扣除,彌補虧損,不得用資本公積金直接彌補虧損。

財務管理術語2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了解一下吧。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