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審計技術

並行審計技術

並行審計技術(Concurrent Auditing Technique)是指在套用系統對其業務進行處理時,同時採集審計證據的技術。

(圖)並行審計技術總量年度變化規律圖

並行審計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初期產生的。使用並行審計技術採集審計證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採集處理列印審計證據,需要在套用系統或系統軟體中嵌入專門的審計模組。二是將採集到的證據存儲在套用系統檔案中或存儲在專門的審計檔案中,以便審計人員進行審查。

產生的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廣泛套用,人們發現在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下採集審計證據往往比手工環境下更為複雜,因為審計人員開始面對許多手工環境下不存在的、複雜的內部控制技術。在審計過程中,要確認這些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須對其有所了解,並且要能取得充分可靠的證據。然而,信息技術發展很快,與之相關的控制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了解控制技術並不是輕而易舉的。這就導致審計人員用傳統的方式採集證據時,在某些情況下常常被迫做出讓步,難以取得充分可靠的證據。

此外,計算機信息系統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系統如果停止運行,有時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審計往往要求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進行審計取證。審計人員一方面要及時完成審計任務,另一方面又不能妨礙和干擾被審計系統的正常工作。

面對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對審計工作的上述影響,傳統審計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已無能為力,審計人員要想取得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則需要利用並行審計技術。

介紹

(圖)並行審計技術

並行審計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了多種並行審計技術。但是,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一是當套用系統進行處理時,利用測試數據對系統進行評價;二是當套用系統進行處理時,追蹤或映射套用系統的變化狀況;三是當套用系統進行處理時,選擇交易進行審計覆核。基於上述分類,下面分別介紹三種並行審計技術:綜合測試、快照和系統控制審計覆核檔案,它們依次對應上述三類並行審計技術。

(一)綜合測試(Integrated Test Facility,ITF)。

綜合測試(ITF)是在套用系統正常處理其業務時,用測試數據對系統進行檢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要在套用系統的檔案中建立一個虛擬實體,並讓套用系統處理該實體的審計測試數據。例如:套用系統是工資系統,可在其資料庫中建立一個虛擬的職員;套用系統是一個存貨系統,可在其資料庫中建立一個虛擬的存貨項目。測試數據和正常產生的業務數據一同輸入套用系統進行處理,通過將套用系統對測試數據處理的結果同預期結果進行比較,可確定套用系統的處理和控制功能是否恰當、可靠。採用綜合測試法將會涉及兩個問題:採用何種方法建立測試數據與採用何種方法消除綜合測試交易對系統的影響。

1.建立測試數據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現場交易做標記輸入到套用系統中,視帶標記的交易為測試數據,如圖1所示。採用這種方法,套用系統中必須有特定的計算機程式能夠識別出帶標記的交易,並且使這些交易既要更新套用系統的主檔案,同時也要更新ITF虛擬實體。

給現場交易做標記視為測試數據 選擇和識別ITF交易有多種策略。第一,在源檔案中或螢幕布局中包含一個專門的標識欄位,用來表示一筆交易即為正常交易又為ITF交易。由審計人員來選擇確定對哪些現場交易做標記,所選交易的特徵可以與測試數據的設計相一致,也可以根據制定的抽樣計畫進行選擇。第二,在套用系統的程式中嵌入審計軟體模組,利用審計軟體來選擇交易並給交易加標記使其成為ITF交易。第三,在套用系統中嵌入抽樣程式,抽樣程式具有根據抽樣計畫給交易做標記,並使其成為ITF交易的功能。不論採用何種策略,套用系統中必須有相應的處理程式,專門處理帶標記的交易。

給現場交易做標記使其成為ITF交易的優點是:容易使用,並且測試交易代表了系統的正常處理業務。但是這種方法也有缺點:首先,使用現場數據限制了對系統的全面測試;其次,在套用系統中追加代碼來識別做標記的交易,並以特定方式處理這些交易,可能會影響其正常處理,如:它可能降低系統的回響時間。

第二種方法是自行設計測試數據,測試數據與現場交易數據一同輸入套用系統。採用這種方法,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所要使用的測試數據的特徵來設計並創建測試數據。

自行設計測試數據同從現場交易中選擇測試數據相比,測試數據的覆蓋面大,可全面測試系統,但設計和建立測試數據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費用。

2.消除ITF交易的影響。在套用系統中出現ITF交易會影響其輸出結果,因此,必須消除ITF交易的影響。可採用下列方法消除ITF交易的影響:一種方法是修改應用程式使其能夠識別ITF交易,並消除ITF交易對用戶的影響;另一種方法是提交額外的輸入,抵銷ITF交易的影響。

(圖)並行審計技術並行審計技術

(二)快照(Snapshot)。

當套用系統非常龐大或複雜時,追蹤通過系統的不同執行路徑會有一定難度,審計人員要想對交易進行審查,會面對一定的困難。對此情況,可以利用快照技術來進行審查。快照技術是指當交易通過套用系統流動時,讓軟體給交易拍“像”。通常是在套用系統的重要處理髮生點嵌入軟體,當交易通過不同處理點時,嵌入軟體可捕捉交易的映像。為證實不同快照點的處理,審計人員使軟體捕捉交易的前映像和後映像,通過檢驗前映像、後映像及其變換,評價交易處理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實施快照技術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確定套用系統中快照點的位置,它也是審計的關鍵點。審計人員可根據套用系統中每一處理點的重要性來確定快照點的位置。第二,確定何時捕捉交易快照。可讓嵌入軟體對某些高風險的交易始終做快照,也可安排嵌入軟體,根據某類抽樣計畫做不同交易的快照。第三,嵌入軟體必須對每一交易提供身份識別和時間戳,以使審計人員能確定,快照數據套用於哪一筆交易、交易通過不同快照點時其狀態變化情況如何、捕捉到的快照數據是哪一個處理點的、捕捉到每一處理點的快照數據是何日何時的。此外,還應設計相應的快照報告生成系統,使其能夠按照審計人員的要求輸出快照報告。

(圖)並行審計技術並行審計技術

(三)系統控制審計覆核檔案(System Control Audit Review File SCARF)。

系統控制審計覆核檔案(SCARF)是指在一個套用系統中嵌入審計模組,對該系統的交易進行連續監控。審計模組置於事先確定的點,用以採集審計人員認為重要的交易或事件信息,採集到的信息存放在一個專門的審計檔案一一SCARF主檔案中,審計人員通過審查該檔案的信息,可以確定套用系統的哪些方面需要追查。

使用SCARF技術首先要確定由SCARF嵌入審計程式採集什麼信息,其次要確定與SCARF一同使用的報告系統。

1.確定SCARF嵌入審計程式採集什麼信息。在一個套用系統中,SCARF嵌入審計程式的性質和布局取決於審計人員所要採集證據的類型,在很多方面,SCARF技術與快照有相似的地方,它也可以捕捉快照。此外,還可以採集其他信息:套用系統的錯誤、系統的例外情況、統計樣本等。

SCARF嵌入審計程式的完整性對於所採集證據的可靠性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對該程式的內容及其完整性加以保護。第一,應用程式中不應包含嵌入審計程式的原始碼,只允許調用語句存在。程式原始碼應保存在專門的庫檔案中,只有經過授權的人員才可訪問。第二,支持該程式的文檔也應妥善安全地保管。第三,對程式進行維護時,應當認真考慮如何維護,如果審計人員具有編程技能和知識,應自己進行維護,如果必須依賴他人,則必須尋求獨立的第三方的幫助。

2.確定與SCARF一同使用的報告系統。

(1)確定SCARF檔案如何更新。可為每一套用系統建立一個臨時的、SCARF工作檔案,由臨時檔案更新SCARF主檔案,也可由每個套用系統直接更新SCARF主檔案。

(2)把SCARF檔案的數據進行分類並確定審計報告的格式。一個SCARF系統可採集大量數據,只有經過恰當分類,並採用適當的報告形式輸出,才能為審計人員提供清晰的數據。

(3)確定報告的編制時間。編制報告期間的長度主要取決於所採集審計證據的重要性和生成報告的成本,如果SCARF系統識別出重要的異常情況,則讓報告生成系統立即生成報告,而在多數情況下,則選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生成報告。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