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王漢德森》

《雨王漢德森》

《雨王漢德森》是貝婁的代表作之一,上海譯文出版社於1959年出版,作品講的是一個尋找精神家園的故事。

基本信息

《雨王漢德森》雨王漢德森
《雨王漢德森》是索爾•貝婁的代表作之一,於1959年出版,在書中貝婁對於現代社會的異化現象和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更是進行了深刻的洞察。作品講的是一個尋找精神家園的故事。作品富於象徵意義,主人公漢德森為了尋找精神危機的出路而深入非洲腹地,經過一系列的歷險最終完成了精神轉變。現代人對於死亡和生存危機的焦慮,通過漢德森內心所受到的折磨和他的非洲之行清晰地表現出來。貝婁獨特的人物刻畫以及對於神話原型中的追尋主題的運用為小說帶來了成功。

作品簡介

《雨王漢德森》《雨王漢德森》
《雨王漢德森》是貝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講的是一個尋找精神家園的故事。主人公漢德森是個百萬富翁,衣食無憂,妻兒和睦,似乎一切都很順當,但他的耳邊老是有一個聲音在迴響:“我要!我要……”他渴望找到人生的意義,翻遍了家中的藏書,希望找到曾感動過他的格言,結果只找到父親當年當書籤用的一張又一張百元大鈔。無聊之餘,他甚至在豪宅里養了一群,弄得骯髒不堪,家人抱怨。於是,他離開了文明社會,到非洲腹地去尋找人生的出路。他一心一意想幫助部落人驅除蛙害,結果炸藥炸死青蛙的同時把池塘也毀了,使當地部落失去了唯一的水源。他又來到另一部落,因在祈雨儀式中獨自一人搬起了雨神神像,眾人推舉他當了雨王。後來又和從海外學成歸來的年輕酋長結成了好朋友。他向酋長學習部落人的生存方式,試圖通過摹仿獅子的吼叫把自然的力量引進自己的靈魂。不料,酋長被代表保守勢力的巫師所迫,與象徵其父“叢林靈魂”的獅子同穴生活,為獅子所傷而死。漢德森見勢不妙,倉惶逃回美國。年過半百的漢德森遵循從非洲得來的“你要生活”的格言,決心重回大學學醫,希望能辦個大醫院造福於社會。

漢德森尋找真理的故事顯然深受歐洲啟蒙小說教育小說傳統的影響。但與那類小說不同的是,主人公未能找到“黃金國”式的世外桃源,連在非洲的部落中階級分化也已經開始,爭權奪利的陰謀和暴力同樣駭人聽聞。在作家看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地球上很難再找到一方“淨土”。所以,向外探求是無濟於事的。唯一的可能是改造人性,像漢德森那樣由利已變為利他,人人都想到造福他人,那么,世界才有變好的可能,人生才有意義。儘管作家對年過半百的漢德森從頭學醫這件事不無嘲諷之意,但根據他一貫的思路,此舉包含的人道主義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簡介

《雨王漢德森》索爾•貝婁
索爾•貝婁(1915-)出身於猶太移民家庭,父母親來自俄國,他的童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度過,1924年隨全家遷往美國芝加哥,這個工業城市從此成了他長久居住地。1937年,他畢業於西北大學,獲人類學和社會學學士學位,次年又獲威斯康星大學碩士學位。隨後,除了短期擔任政府部門工作和在國家海運局服役外,基本上一直在大學教書。他不像德萊塞海明威福克納等前輩作家那樣具有豐富複雜的人生經歷,而屬於那種學識淵博、喜歡對社會問題進行哲學思考、講究文體風格的高級知識分子類型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時會出現出自經典的名言警句。

索爾•貝婁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童年在加拿大度過,9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美國芝加哥,從此以芝加哥為第二故鄉。他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後來則在芝大、普林斯頓大學等高校長期任教。

美國小說家菲利普•羅思盛贊貝婁是美國現代小說歷史上的兩名巨人之一,他說:“20世紀美國文學的主幹是由威廉•福克納和索爾•貝婁這兩位小說家建立起來的。”

作品主題

《雨王漢德森》重現了索爾•貝婁的索求主題,小說的主人公漢德森是個表面妄自尊大,實則脆弱敏感的人,不堪於內心焦慮,他離開文明發達的美國到心中的淨地非洲索求生存的動力,緩解對死亡的恐懼,終於得以新生。本文將基於存在主義理論,結合漢德森的人生經歷,探討該小說的索求主題。小說以倒敘的形式把漢德森的索求經歷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空間結構,下文將用探討小說的主題在空間結構中的展現。

內容分析

《雨王漢德森》《雨王漢德森》
《雨王漢德森》(1959)是貝婁的主要小說之一,是他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漢德森的非洲之旅實際上是一次精神之旅,小說寓意深刻。從人物、主題、意象方面分析《雨王漢德森》中原型的運用。這些原型的運用暗示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共分五章:第一章前言介紹了索爾•貝婁的生平以及文學成就,概括了國內外貝婁及《雨王漢德森》的研究現狀,解釋了榮格和弗萊的原型批評理論以及理論在《雨王漢德森》中套用的可行性,最後介紹了論文的結構。

第二章討論了《雨王漢德森》中的原型人物。漢德森的負罪和自我放逐非洲的經歷暗示了他和亞當的關聯。另外,他離家去原始非洲部落追尋精神救贖,在兩個部落首領幫助下得到答案最終回家的過程說明他是現代的奧德賽。在非洲,他的精神救贖跟兩個部落的首領分不開,第一個是威拉塔莉女王,她像大地母親一般充滿智慧,告訴漢德森“人要活下去”的人生真諦。而第二個部落的達孚國王更是通過獅子療法和自己的犧牲教會了漢德森學會面對死亡,面對現實。達孚既是智慧老人,又是部落和漢德森的替罪羊

第三章分析了小說中的原型追尋主題。在人們眼裡美國是天堂,但是在漢德森的眼裡,現代人己經變得彼此冷漠,人們的天堂己經不復存在,就像亞當失去了伊甸園。漢德森也在社會的異化、對死亡的恐懼和內心世界的精神折磨中迷失了自我,這些因素使得漢德森決定自我放逐,去古老的非洲尋求生存的真諦,尋求面對死亡的勇氣,尋求精神的救贖。他在阿內維和瓦利利部落漢德森尋到了答案,實現了精神的救贖,最終坐上了回美國的飛機,完成了離家—追尋—回家的身體、精神雙重圓形之旅。這個旅途既是漢德森尋找自我的旅途,也是人類尋找精神天堂的旅途。

第四章探索了小說中的原型意象。《雨王漢德森》是一部充滿了象徵意象的小說。小說中出現多種動物,漢德森的找尋自我的歷程同各種動物聯繫在一起,賦予了動物深刻的含義。漢德森作為“雨王”,水的意象在小說中也多次出現,水作為文學主題上常出現的一個意象,同洪水神話和洗禮緊密聯繫,既代表了死亡,也代表了再生,漢德森最後在求雨儀式的大雨中得到了精神重生。非洲,作為小說的背景,承載著漢德森尋找精神天堂的希望,帶上了遠古伊甸園的色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非洲”,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天堂。索爾•貝婁運用原型手法描繪出了眾生之路。漢德森是現代社會普通人的化身,他有時難以面對殘酷的現實。但是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或災難,最終都可以克服並最終對人生抱著積極的態度,這也是貝婁對現代人的樂觀的態度。

作品評價

《雨王漢德森》《雨王漢德森》
1959年出版的《雨王漢德森》是貝婁這一時期又一部有影響的作品。小說主人公尤金•漢德森,是貝婁作品中唯一不屬於猶太人的主角。他是個五十多歲的百萬富翁,因不滿足於富裕的物質生活,離開家園到遙遠的非洲去尋找精神出路和生活意義。他在非洲經歷了火燒叢林、炸坍水庫等一系列瘋狂的行動之後,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是對人類有所貢獻,於是回美國學醫,以便治病救人。這部小說用烏托邦式的理想對人生和個人持肯定態度,這在當代美國文學中是罕見的。

在《雨王漢德森》中,索爾•貝婁塑造了一位精神失落但努力拯救自己的美國富翁形象。小說充分展現了主人公的精神危機以及他為尋求自我救贖的歷程.在這個心靈之旅中,貝婁通過對主人公的分析隱性地體現了作品存在的猶太性以及這種特性在主人公身上的呈現。

作品富於象徵意義。漢德森養豬解悶的情節象徵著所謂“豐裕社會”普遍的精神空虛狀態。漢德森找“格言”卻只找到美金的情節同樣是對金錢至上的西方價值觀的諷喻。

作品顯示了貝婁豐富的人類學知識,祈雨儀式的描繪和尋找“叢林靈魂”的故事,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傳奇色彩和生動的人文氣息。作品充溢著現代喜劇的反諷意味。漢德森曾自以為比部落人來得聰明,想用炸藥這種“文明人”的科技手段,一勞永逸地解決部落人的難題,結果卻適得其反,給他們帶來更嚴重的災難。作者用誇張戲謔的筆調描寫漢德森這個“優秀品質的荒謬探索者”的荒唐行徑,意在表明:僅僅依靠科技進步是不可能解決西方社會積重難返的異化問題的。好心而常犯錯的漢德森在作家的調侃之下也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現代“堂•吉訶德”。

《雨王漢德森》《雨王漢德森》
小說主人公漢德森的非洲之行實質上是一個關於追尋精神救贖的隱喻。之前對這部小說的研究均止於這點,即認為漢德森的旅行具有精神朝聖的性質。但是關於漢德森為什麼要去非洲旅行,他這次旅行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他是如何完成他的使命的(也有可能沒有真正完成),等等的問題,仍未得到合理的解答。而本文就是要通過回到故事的細節來探討以上這些問題,並試圖得出一些答案。本文的基本思想是:漢德森的故事較為生動地反映了貝婁“走出荒原”的思想。現代派文學普遍流行的“荒原”觀念始於艾略特的長詩《荒原》以及與他同時期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持此觀念的人通常對現代社會抱悲觀態度,因為他們認為人的精神世界已隨著宗教信仰和道德準則的喪失而墮落為一個精神的荒原。而貝婁與他同時代的作家不同,他更傾向於去積極地探索一條精神荒原的出路,而不是一味地批判現實。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論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討論精神荒原的問題,通過分析漢德森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來得出一個荒原的總體樣貌。根據卡倫•霍尼的理論,作者認為漢德森具有類似神經症。

《雨王漢德森》是知識分子或者說有知識的人在困惑中的經驗。這裡的人物與寫實主義的英雄不同,他們沒有受到來自社會的強烈擠壓,他們也沒有反抗的意圖,他們的追求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不過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些人都是以反英雄式的面目出現的,所以說這是一群十足的小人物、平常人。

相關詞條

世界名著2

世界名著可以是我們認識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靈魂,看清人類的優點和弱點,品味優美的文字,感受頂級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