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是馬克·吐溫的一篇有名的小說,描繪了美國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遊玩,迷失方向後,幸遇救,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鎊的鈔票,並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百萬英鎊的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在小說的結尾,小人物不僅活過了三十天,並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階級社會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作用。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百萬英鎊》《百萬英鎊》

影片《百萬英鎊》根據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改編。本片拍攝於1953年,根據馬克·吐溫的小說《一張百萬英鎊的鈔票》改編。本片由去世不久的好萊塢傳奇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主演。派克一生出演過六十多部影片,其中不乏多部經典電影,如《愛德華醫生》《羅馬假日》《吉力馬札羅的雪》等。派克曾四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憑藉《殺死一隻知更鳥》奪得1962年奧斯卡影帝稱號,並被美國電影學院獎選為百年影史“一百個銀幕英雄與壞蛋”頭號銀幕英雄。格里高利·派克從影幾十年從未傳出過任何醜聞,這在魚龍混雜的好萊塢中更顯得出淤泥而不染。派克從容高貴的氣質讓全世界影迷為之傾倒,他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標誌。
本片導演羅納德·尼姆也是好萊塢知名導演。早年曾和著名導演大衛·里恩合作擔任名著改編的電影《霧都孤兒》《孤星血淚》的製片和編劇,後指導過影片《我仍能朝歌》《春風不化雨》《海神號奇遇記》《地球浩劫》等。

內容梗概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初的英國。一對富豪兄弟用一張面值百萬英鎊的現鈔打賭,看這張鈔票究竟會給人帶來無盡的財富還是只是一張一文不值的“小紙片”。很快,從美國來的亞當進入了富豪兄弟的視線。這個人的船在海上觸礁沉沒,他靠給其他船隻做工來抵押船票才到了英國。現在他身無分文、飢餓難忍,這樣一個窮人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了。於是亞當被請進了富豪家中。

劇照劇照

富豪兄弟給了亞當百萬鈔票,並和他約定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亞當可以任意使用。但一個月後他必須把鈔票原樣不動地還給富豪,這樣他可以得到富豪們為他提供的任何一份他想從事的工作。亞當糊裡糊塗地接受了約定。

亞當無論去吃飯、購買服裝都會因衣衫襤褸遭到人們的白眼。但當他拿出這張鈔票時,人們不但向他大獻殷勤,甚至連相關的費用都可以減免,因為在他們看來亞當是富豪,而且根本沒有人可以給一張百萬面值的鈔票找零。

很快報紙上刊登出美國一位有著著裝怪癖的百萬富翁光臨英國的訊息,一時間亞當成為上流社會的焦點,無論是公爵、富商都以和亞當交際為榮,年輕姑娘們更是為了吸引亞當的注意而彼此間爭風吃醋,亞當成為英國盡人皆知的人物。

但很快亞當陷入困境中。先是他欠下的債越來越多,之後飯店服務員和他開玩笑,將百萬鈔票藏了起來,瞬間股市大跌,人們相傳亞當是騙子,要債的人擠滿了整個飯店……

好在一個月的期限終於到了,亞當如釋重負地將鈔票還給了富豪兄弟。但亞當並沒有接受他們為他安排工作,因為經歷了大起大落,亞當早已厭倦了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儘管失去了金錢,但他卻得到了許多。

小說小說

作者簡介

《百萬英鎊》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1910)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是筆名,他原名是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生於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父親是一名鄉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据。

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後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並採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發表作品。他的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諷刺性加強,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後期作品則由幽默諷刺轉到憤怒的揭發、譴責、甚至有悲觀的情緒,主要作品有《遊記》《給范斯頓將軍辯護》等。

作品評價

《百萬英鎊》《百萬英鎊》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裡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拚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從此以後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作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醜態,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諷刺畫,令人忍俊不禁。

劇照劇照
劇照劇照

主要人物

格里高利·派克:別名暱稱:格利高里·派克(別名),格里高里·派克(譯名),

格利高里·派克出生在美國加州,他的童年十分動盪,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派克被送去和祖母一起住。日後他回憶說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周一次和祖母去電影院看電影。

上學的時候派克迷上了表演,決定當一名演員。他先加入了紐約的鄰家劇場,又在畢業後登上了百老匯的舞台。1942年他在埃默林·威廉的舞台劇《清晨之星》中第一次登場。

1943年他進入好萊塢並於次年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榮譽之日》 。同年他的第二部部電影《天路歷程》 (TheKeysToTheKingdom)為他帶來了第一次奧斯卡提名。1945年他又出演了希區柯克的影片《愛德華醫生》並受到好評,此後陸續以《鹿苑長春》 (1946)、 《君子協定》 (1947)、《十二點正》 (1949)三部影片接連獲得奧斯卡提名,並以《鹿苑長春》一片獲得金球獎。這時的他已是片約不斷,決定只接拍自己感興趣的影片。派克身高1.91米,他的大多數時候都扮演著高大,正直嚴肅,充滿著英雄主義的美國紳士,這一形象與他本人的性格十分相近(派克在好萊塢的公益事業上享有崇高的名聲),因此演起來十分自如。

作品花絮

《百萬英鎊》《百萬英鎊》

二十七歲那年,正給舊金山的一個礦業經濟人打工,把證券交易所的門檻摸得清清楚楚。隻身混世界,除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身清白,就再也沒什麼可依靠的了;不過,這反倒讓我腳踏實地,不做那沒影兒的發財夢,死心塌地奔自己的前程。

每到星期六下午股市收了盤,時間就全都是我自己的了,我喜歡弄條小船到海灣里去消磨這些時光。有一天我駛得遠了點兒,漂到了茫茫大海上。正當夜幕降臨,眼看就要沒了盼頭的時候,一艘開往倫敦的雙桅帆船搭救了。漫漫的旅途風狂雨暴,他們讓我以工代票,乾普通水手的活兒。到倫敦上岸的時候,我鶉衣百結,兜里只剩了一塊錢。連吃帶住,我用這一塊錢頂了二十四個小時。再往後的二十四個小時裡,我就飢腸轆轆,無處棲身了。

第二天上午大約十點鐘光景,破衣爛衫,餓著肚子正沿波特蘭大道往前蹭。這時候,一個保姆領著孩子路過,那孩子把手上剛咬了一口的大個兒甜梨扔進了下水道。不用說,停了下來,滿含欲望的眼光罩住了那個髒兮兮的寶物兒。口水直淌,肚子裡都伸出手來,全心全意地乞求這個寶貝兒。可是,只要我剛一動彈,想去揀梨,總有哪一雙過路的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自然又站得直直的,沒事人一樣,好像從來就沒在那個爛梨身上打過主意。這齣戲演了一回又一回,就是得不著那個梨。受盡煎熬t正打算放開膽量、撕破臉皮去抓梨的時候,我身後的一扇窗子打開了,一位先生從裡面發話:
“請到這兒來。”
一個衣著華麗的僕人把我接了進去,領到一個豪華房間,裡頭坐著兩位上了歲數的紳士。他們打發走僕人,讓我坐下。他們剛剛吃了早餐,看著那些殘羹剩飯,我簡直透不過氣來。有這些吃的東西在場,我無論如何也集中不了精力,可是人家沒請我品嘗,我也只好盡力忍著。

這裡剛剛發生過的事,我是過了好多天以後才明白的,不過現在我就馬上說給你聽。這對老兄弟為一件事已經有兩天爭得不可開交了,最後他們同意打個賭來分出高低——無論什麼事英國人靠打賭都能一了百了。

你也許記得,英格蘭銀行曾經發行過兩張一百萬英鎊的大鈔,用於和某國公對公交易之類的特殊目的。不知怎么搞的,這兩張大鈔只有一張用過後註銷了;另一張則一直躺在英格蘭銀行的金庫里睡大覺。且說這兩兄弟聊著聊著,忽發奇想:假如一位有頭腦、特誠實的外地人落難倫敦,他舉目無親,除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以外一無所有,而且他還沒法證明這張大鈔就是他的——這樣的一個人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大哥說這人會餓死;弟弟說餓不死。大哥說,別說去銀行了,無論去哪兒這人也花不掉那張大鈔,因為他會當場被抓住。兄弟兩個就這樣爭執不下,後來弟弟說他願出兩萬鎊打賭,這人靠百萬英鎊大鈔無論如何也能活三十天,而且進不了監獄。大哥同意打賭,弟弟就到英格蘭銀行把大鈔買了回來。你看,英國男子漢就是這樣,魄力十足。然後,他口述一信,叫一個文書用漂亮的楷體字謄清;然後,兩兄弟在窗前坐了整整一天,巴望來一個能消受大鈔的合適人選。

讀後感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裡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拚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看到這兒,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馬太效應

《百萬英鎊》《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是一部老掉牙的電影,1953年拍攝,1958年就譯製到了中國電影講的也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一個美國人亞當斯陰差陽錯來到英國,身無分文。正好有兩個英國富豪在打賭,給了他一張百萬面值的鈔票,要求他不動用這筆錢而在倫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說到底,這張鈔票不過是一個符號而已,因為亞當斯必須在30天后原封不動把它還回去。但是,英格蘭銀行確認鈔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開。當亞當斯是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時,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當他拿出這張鈔票後,很快變成了倫敦名人。亞當斯靠著這張鈔票的符號價值,不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還賺了20萬英鎊。

電影中的亞當斯,因為有了這張鈔票,從而有了在商場縱橫捭闔的資本。現實中的經營活動,往往也同初始條件有關。於是,有許多人在困境中往往怨天尤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由於沒有“貴人相助”,缺乏起步資金。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電影的安排,有些很有意思的細節。

馬克·吐溫給亞當斯在《百萬英鎊》中安排的背景,是一個熟練的操盤手。小說中亞當斯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正給舊金山的一個礦業經濟人打工,把證券交易所的門檻摸得清清楚楚。我是隻身混世界,除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身清白,就再也沒什麼可依靠的了;不過,這反倒讓我腳踏實地,不做那沒影兒的發財夢,死心塌地奔自己的前程。”如果沒有這一背景,我們很難想像,假定是一個沒有任何證券和金融知識的流浪漢,即使給了他這張鈔票,他能用這張鈔票來乾什麼?

在商業運營中,起步資金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如果自己沒有本事,即使白送給你“第一桶金”,你也不會讓它產生效益。許多經營失敗者,不是沒有第一桶金,而是把金子使喚成了白銅。俗語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蘋果砸在牛頓頭上,能夠砸出萬有引力定律來。但如果是砸在別人頭上,充其量是砸出一個包而已。所以,凡是商業競爭中的失敗者,都有必要反問:上帝為什麼不眷顧自己

《百萬英鎊》的作者是馬克·吐溫。這位諷刺小說的高手,在這篇作品中把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寫得淋漓盡致。當國中國翻譯這部電影,用意也許是為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至上。但是,馬克·吐溫可能沒有想到,他這篇作品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可以得到另一種解釋,即“馬太效應”的管理學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